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青年工作研究*
2017-01-30乔桥
乔 桥
西藏民族大学,陕西 咸阳 712082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青年工作研究*
乔 桥*
西藏民族大学,陕西 咸阳 712082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距今已有96周年历史。风雨沧桑的一个世纪中,中国共产党始终践行马克思主义青年指导观,并结合实际来开展青年工作,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自1935年10月19日开始,直到1947年3月23日,中共中央在陕北的这13年被称为延安时期。文章试通过对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指导和组织青年工作内容的整理和回顾,来追忆延安在战争年代中所发挥的历史作用。文章以1945年抗战结束为节点,本文主要叙述延安后期这个时段。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青年工作
一、延安后期中国共产党开展青年工作的内容
(一)“一二一”学生运动
1945年《双十协定》签订不久,国民党就悍然向解放区发动进攻,引起了中国人民和青年的强烈反对。在解放区军民自卫战争节节胜利的同时,国民党统治区的人民和青年在反内战要和平的口号下,展开了规模巨大的民主运动。1945年11月5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发出号召:"全国人民动员起来,用一切方法制止内战。"11月19日,重庆各界代表组织成立了反内战联合会,号召罢工、罢课、罢市,制止内战。11月21日,延安《解放日报》号召国统区的各位同胞联合起来,响应重庆反内战联合会发起的运动。当时中共云南省工委决定以实际行动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并商量召开反内战讲演会,揭露美蒋制造内战的阴谋。
12月1日,大批国民党特务和官兵,分途围攻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等校,毒打教师与学生,并向学生集中的地方投掷手榴弹,炸死南菁中学青年教师于再、西南联大学生潘琰、李鲁连、昆华工校学生张华昌4人,重伤29人,30多人轻伤。这就是"一二一惨案"。“一二一惨案”激起了全国各阶层人民和广大学生青年的愤慨。从12月2日起,昆明举行了公祭。在一个半月中,参加公祭的达十五万人,近七百个团体,占当时昆明市人口的一半。党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和新华社,中共中央南方局机关报《新华日报》都及时向全国人民报道了一二一运动的真相,并且接连发表社论,严正谴责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罪行,呼吁全国人民声援昆明学生,开展反内战、争民主的群众运动。在这些日子里,昆明成为全国民主运动的中心,昆明有三十五所大中学校的教授、教师、学生,在中共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实行罢课、罢教长达一个月。在这次运动中,中国共产党和民青组织有了很大的发展。运动中涌现出来的积极分子,大都参加了民青组织。
“一二一惨案”的结果,与国民党反动派的愿望相反,广大青年学生更坚定地走上争取和平民主斗争的前列。一二一运动是各阶层人们为了反对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为争取国家独立、人民民主而进行的一次英勇斗争,是中国青年继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之后进行的又一次无畏斗争。周恩来同志对一二一运动作了很高评价,他在延安青年纪念“一二九”十周年的大会上讲:“我们处在新的‘一二九’时期,昆明惨案就是新的‘一二九’……五四运动未完成的任务,由一二九运动继承起来,一二九未完成的任务,由今天的青年运动继承起来,青年是争取和平民主的先锋队。”广大青年在一二一运动中的英勇表现,给美蒋反动统治以沉重的打击,很大程度上推动了解放战争时期的爱国民主运动。之后,国统区声势浩大的学生运动,就是在一二一运动的基础上蓬勃开展起来的。一二一学生运动,在中国青年运动历史上书写下了浓重且光辉的篇章。
(二)广大青年投入战斗
1946年8月,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在采访毛泽东时,毛泽东提出了“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全党全军和青年的思想被武装起来。整个解放战争的发展,完全证实了这个论断。青年认识了这些道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向国民党军队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武装斗争。战争的性质,人心的向背才是关键因素。从长远观点看,真正强大的力量,不是属于反动派,而是属于人民。
广大青年纷纷参加人民解放军,他们继承和发扬了红军、八路军、新四军的英勇战斗、不怕牺牲的精神,特别是广大青年农民,积极参加了反霸、减租减息和土地改革等斗争。土改结果,不但解放了被束缚着的农村生产力,而且在实际斗争中,真正锻炼了广大青年农民,他们的政治觉悟得以提高,并培养出了无数优秀的年轻农村工作干部,出色地领导解放区的生产建设工作,保证军队的给养和广大农民的生活需要。成千上万的翻身青年农民,踊跃加入了人民解放军,使几百万人民解放军得到源源不断的补充。
青年还是解放区民兵的基本成员,在对敌斗争中担负了站岗放哨、维持社会治安、配合主力部队作战以及生产支前等任务。而更多的男女青年参加了各项直前工作,成为担架队、运输队、民兵队、参战团的主力,担负了救护、慰劳等各种战争勤务。还有不计其数的广大青年在后方,为前方磨面,做衣服,做鞋袜,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在支援前线、配合人民解放军打击敌人的战斗中,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如刘胡兰,在敌人面前宁死不屈,集中表现了当时解放区青年英勇斗争的精神,和对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无限忠诚的高贵品质。解放区的广大青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论在前线还是在后方,都在各自的岗位上,为争取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三)试建青年团
1935年底,中国共产党中央决定改造青年团以后,却因当时情势所迫,团的组织被中断了近十年之久。直到1946年10月,为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中共党中央发出了关于建立民主青年团的提议,开始了试建青年团的工作。由此,在人民解放战争刚开始不久,便两次开会讨论建立青年团的问题。
中共党中央提议要求建立一个统一的、全国性的、包括一切先进青年积极分子的组织。这个组织要比过去共青团更群众化、青年化;在政治上,它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工作中,它是解放区党政军民工作的忠实助手;在组织上,它实行民主集中制,吸收一切坚决拥护民主,并愿意为民主事业积极奋斗的十五至二十三岁男女青年参加,对其进行毛泽东思想教育。中共党中央希望各中央局、各分局择地试办青年团。
试建团的工作,首先在巩固的中心区展开。中央青委派出工作组,以延安县的冯庄、绥德县的白家崄、延安光华火柴厂、延安中学为试建点。经过了三个月的工作,积累了初步的经验之后,又在米脂、绥德、延安、子长等几个县内普遍建团。青年团受到青年们的拥护欢迎。因为它满足了青年们多年在政治生活方面的需求。不仅青年积极分子,而且广大青年也热情拥护,青年团也受到了青年的家庭欢迎和赞成,因为它使他们的子女得到了教育和组织。
我国农村第一个“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支部——冯庄团支部,是1946年12月按照中共党中央指示精神建立起来的。然而1947年3月党中央撤离延安后,刚刚建立不久的冯庄团支部,面临战争的考验。当时团支部仅有十几名团员,其中五名团员加入游击队,其他团员坚持原地对敌斗争。他们配合游击队袭击敌人,给游击队运送子弹、干粮,并担负政府和游击队交通的通讯任务,在群众中进行秘密宣传活动,鼓舞游击队员们的战斗情绪。冯庄团支部在斗争中,得到巩固和壮大,不论在自卫战争中,还是在生产战线上,都发挥了党的助手作用。事实证明,建立青年团是完全必要的。
(四)国统区青年抗暴运动
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开展,国民党统治区的学生反美反蒋爱国民主运动不断发展,逐渐形成了中国人民反美反蒋斗争的两条战线。国民党反动军队和人民解放军的战争,是第一条战线。青年学生的爱国民主运动和国民党反动政府的尖锐斗争,是第二条战线。在这期间,国民党统治区的广大青年,在中共地下党组织深入细致的群众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下,斗争热情逐步高涨,反美反蒋的斗争浪潮此起彼伏,直接威胁美蒋的反动统治。
蒋介石在准备和发动内战的过程中,为了乞求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不惜一切地把中国主权出卖给美帝国主义。美国也趁机扩张它在中国的侵略势力。他们不但直接插手国民党的反革命内战,而且在中国驻扎军队五、六万人之多。美国军队在国民党统治区横行不法,无恶不作。据当时报刊材料的不完全统计,从1945年8月到1946年11月的一年多时间内,上海、南京、北平、天津和青岛五个地区,美军暴行至少有三千八百起,我国同胞死伤达三千三百人以上。1946年12月24日,在北平东单广场,发生了美军强暴北京大学先修班一女学生的暴行。事件发生后,国民党反动派封锁消息未成,便通过“中央社”歪曲事实真相,污蔑受害者“似非良家妇女”,说“美军酒后失检,各国在所难免”等开脱说辞,这更加激怒了广大民众。27日晚,北大学生召开了全校各系级代表和各社团代表大会。会议通过以下决议:(1)严惩暴徒及其主管长官,在北平由中美联合法庭公开审判;(2)驻华美军当局公开道歉,并保证撤退前不得再有任何非法事件发生;(3)要求美军立即退出中国。会议还通过了《告全国同胞书》、《告全国同学书》、《告美国人民书》,以及联合全市大学师生一致行动、募捐、罢课抗议等各项决议,并且成立了领导全校同学行动的北京大学学生抗议美军暴行筹备会(简称“抗暴会”)。随之,清华、朝阳、师院、辅仁等大学也相继行动起来,美国教会办的燕京大学也成立了抗暴会。群众要求游行示威的呼声愈来愈高涨,中共党组织因势利导,当机立断,在12月30日组织和领导了震动全国的抗暴大示威运动。
北平学生的抗暴运动,是全面内战爆发以后,国民党统治区学生大规模反美反蒋斗争的第一炮,标志着国民党统治区人民斗争的新高潮。全国许多城市的学生,纷纷响应,举行罢课,游行示威,达数十万人。除学生外,各阶层人民也都直接或间接地投入了斗争。抗暴运动这一场斗争发展快,规模大,进一步打击了美国的侵华政策和国民党蒋介石的媚外政策,向全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揭露了美帝国主义的凶残面貌和国民党政府的黑暗统治,警醒了广大青年和人民群众。抗暴斗争说明,国民党统治区学生运动的高潮已经到来。于是在1947年3月8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了全国学生抗暴联合总会,担负起扩大抗暴运动的工作和酝酿产生全国学联的任务。
二、小结
延安时期可以说是中国共产党蓬勃发展的时期,在这13年中,中国共产党不惧艰难,克服重重困难,成功的领导和组织了一次又一次青年运动,在指导青年的工作中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这些经验于今而言,并不过时,且对于现今更好开展社会主义时期的青年运动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让我们深刻明白:只有保证中国共产党对青年运动的正确领导,开展符合青年特点的活动,方能保证青年运动在新时期健康良性地发展下去。青年运动的特点里又包括了以下这些因素,如青年运动需要有先进的青年组织作为核心,而且必须同广大青年群体保持密切联系,并不断地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等先进理论武装青年,坚持先进性与群众性的统一。重视青年运动的这些特点,才能指导青年在实践中更健康地学习和成长,才能更好地实现团结和教育青年的任务。
[1]郑伯克.回顾一二一运动.青运史研究资料,1980(11).
[2]解放日报,1945-12-10.
[3]共青团中央青运史研究室.中国青年运动史.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84.
[4]吴亚峰.忆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一个农村支部的创建.青运史研究,1981(8).
D432.0;K265;D
A
1006-0049-(2017)21-0027-02
*2016年度中国史重点学科一般基金项目“《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青年工作研究—以<中国青年>为中心考察》”(项目编号:16ZGS00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乔桥(1991-),男,汉族,山西吕梁人,毕业于吕梁学院,现就读于西藏民族大学,研究方向:历史文献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