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隐性课程在高校廉洁教育中价值的探索

2017-01-30陶文娟

山西青年 2017年21期
关键词:显性隐性课程

陶文娟

南京林业大学纪委,江苏 南京 210037

论隐性课程在高校廉洁教育中价值的探索

陶文娟*

南京林业大学纪委,江苏 南京 210037

提出了隐性课程在廉洁教育中不可替代的作用,阐述了隐性课程的内涵及特点,以及隐性程中廉洁教育价值实现的过程,并提出如何通过隐性课程实现廉洁教育的手段。

隐性课程;廉洁教育;青年学生

目前,全国开展廉洁教育课程或者组织相关廉洁教育活动的高校只占一小部分,设有专门的廉政研究和廉洁教育机构的高校更是少之又少。高效廉洁教育形式主义严重,机动、临时的教学形式普遍,与科学文化等课程相比还没有出台系列的教材,没有教师队伍、教学体系和课程设置等方面的保证,教育针对性不强,经常出现“一根粉笔,一本书,一张嘴”的现象,教学内容老套不能引起学生的重视,并且大多数廉洁教育是与思政课的马克思主义结合,但其实并不能完全覆盖廉洁教育的内容。还存在廉洁教育层次性不当的问题,当今大学生虽然拥有较高的知识认知水平,但是水平参差不齐,价值取向单一但又多元化发展,既独立又依赖,既开放又孤傲,既理想又现实。

单一的说教式教化并不会对当今大学生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从本质上来说,廉洁教育是一种价值教育,受到人的心理需要、情感态度等价值因素的影响,所以构建一种能使人接受廉洁信息的场景比灌输刻板的廉洁教育知识更容易让人接受。因此在廉洁教育中开展以隐性课程、文化传统和环境情境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隐性课程的内涵及特点

隐性课程这一概念由美国学者杰克逊在1968年提出,杰克逊用隐性课程这一词汇来表述学校教育中那些对学生无声无息的产生重要影响的教育现象。“隐性”一词表现了隐性课程是无意识地、无目的地、无计划地对学生产生影响,类似于创造了一种信息环境,能够使学生在无意识的心理状态下接受环境中承载的信息渗透,从而达成一些显性课程无法实现的对学生心理状态以及精神面貌上的影响。

廉洁教育的隐性课程作为一种特殊的廉洁教育载体,与廉洁教育显性课程相对而言存在的一种学校课程形式。廉洁教育隐性课程不凸显在课程计划中,不是通过正规课程来组织实施的,则是通过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学校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人际情境等,对青年学生的廉洁品质和廉洁行为的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助长显性课程育人目标的实现。隐性课程的特点主要包括:

(一)隐蔽性

廉洁教育隐性课程是以内隐的、不明显的、间接的方式教育影响着青年学生的。廉洁教育隐性课程潜隐于大学的物质环境、校园景观、人际关系、精神氛围等高校教育情境之中,对学习生活于其中的青年学生潜移默化地予以影响,它不像廉洁教育显性课程那样公开而直接地向青年学生施教,而是以潜在隐蔽的方式,无声地把有关审美的、道德的、政治的、思想的等经验渗透到具体的人、事、物以及相关活动过程之中,使青年学生润物细无声的接受各载体潜在的教育影响,寓教于不知不觉之中,不说教并达到论道的效果。高校通过校风学风的培育、校园环境的美化、社团活动的组织、人文素质的讲座等将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默默地传授给青年学生,用一种无形的力量对学生施教影响,从而不断地修正和形成其信念、理想、态度、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精神世界。

(二)全面性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廉洁教育隐性课程可以称之为“跨时空”或“无课堂”的教育,其教育内容具有范围广、过程全的开放性。对青年学生来说,廉洁教育隐性课程的开放性主要体现在:选择内容的开放性,青年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有选择性的参加和组织各项青年学生文体活动,亦可根据自己的喜爱志趣有意识无意识地接受廉洁教育隐性课程的教育影响;选择时间的开放性,显性课程的学习教育通常都是按照规定好的课程表时间限制的,但廉洁教育隐性课程则不一样,青年学生行走在校园中,就能够不知不觉中受到美丽校园环境的感染,获得隐性课程的启蒙,这种隐性教育是不会受到时间限制,时时刻刻都能够发生。另外,廉洁教育隐性课程以散布在整个高校的校园而非固定的课堂教室,对生活学习于其中的每个青年学生进行开放教育。

(三)持久性

廉洁教育隐性课程往往是作为鲜活的校园生活对学生施加影响的。一方面,廉洁教育隐性课程的大学精神理念、大学校风学风、校园文化景观等诸多因素,在一定时期内是持久的、稳定的,它所隐含的廉洁教育价值也会持久影响青年学生。另一方面,现代社会进步发展之快,高校教育不可能也无法给大学生授予终生受益的技能与知识。但廉洁教育隐性课程对青年学生大学四年持续稳定的熏陶,常常可以形成稳定的廉洁心理品质,持久地伴随青年学生的一生。青年学生步入社会后,显性课程所传授的知识因时间久远而需要不断更新或被遗忘,可是,通过廉洁教育隐性课程而习得形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行为准则和行为方式等对青年学生的成长往往影响是更久远的,它基本不会因时间的推移而发生改变。正如有位知名学者所说的“教育,是人们遗忘了所有学校灌输的知识以后,仍能存留的东西”,从某种意义上说,指的正是隐性课

程对青年学生持久作用的影响。

二、隐性课程中廉洁教育价值实现的方法过程

由于隐性课程的特性与内涵,使得隐性课程在高校廉洁教育中发挥着显性课程不可替代的价值实现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思想上的渗透

隐性课程可以通过校园文化、学生课外活动等载体,渗透到青年学生的思想精神层面,对青年学生的思想能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有助于培养青年学生廉洁自律的思想品质和行为规范。

(二)认知上的引领

廉洁认知是青年学生对廉洁规范及执行意义上的认知,廉洁认知是廉洁品行形成的基础,隐性课程通过校园文化、学生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等载体,诱导学生明辨真伪,帮助其提高廉洁自律的评判能力。

(三)情感上的陶冶

廉洁情感是青年学生的举止、行为、思想、意图等是否符合廉洁规范而产生的情感体验,廉洁情感具有调节作用,对廉洁认识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廉洁情感的形成具有情境性和自发性,隐性课程的隐蔽性、渗透性、潜在性等特征正好与廉洁情感的情境性和自发性切合,因此,青年学生的廉洁情感形成过程中,隐性课程的发生作用更为深刻持久。

(四)意志上的修正

廉洁意志是指青年学生达到预期的廉洁目的而产生的克服困难,实现廉洁目的的心理过程,是调节廉洁行为的内部力量。隐性课程主要通过两种表现形式来磨练青年学生的意志:一是精神上的鼓舞,激励学生为实现廉洁目标而积极上进;二是通过相关规章制度的形态,以强制的方式形成力量使学生就范,逐渐学会自制。

(五)行为上的约束

廉洁行为的约束是在于通过学校系列隐性课程唤起青年学生较强的监督意识,形成廉洁自律的良好氛围,达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效能,对青年学生个体的行为进行规范,使其产生廉洁自律意识的控制,通过价值观念来约束思想行为,不断调整错误的行为,从而形成良好的廉洁自律行为。

三、通过隐性课程实现廉洁教育的手段

(一)开发潜在于教科书中的隐性课程

任何课程的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有激励、制约和导向作用。然而大力挖掘显性课程中的隐性课程教育目标,以确保显性课程教学过程中隐性课程的方向性,并提高任课教师实施隐性课程的积极性。如果说显性课程是大学课程设置中的主体,构成了培养人才的躯干和四肢,那么隐性课程则构成了培养人才的灵魂血肉。课本是显性课程中极其重要的一个元素,虽然教科书的编写要按照一定的课程标准,但是编写过程中难免会增加一些编者个人的主观观念和思想偏向。这些经验都会以潜隐的方式藏匿于教材的字里行间,也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课本中选择的案例、配套的插图等,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要选择经验丰富的编者,减少编书过程中不必要的主观情感的干扰,顺应时代变化,积极倾听大学生内心的声音,结合时事热点,编写适合大学生用的廉洁教材,并且与正规课程相结合,让学生充分的参与到课堂中,调动显性课程中的隐性因素。

(二)开发校园精神形态的隐性课程

高校一是要加强班风校风及学风建设。应致力于在青年学生中营造奋发进取、爱岗敬业、公正廉洁、团结友爱的良好校园氛围,激发青年学生对廉洁教育浓郁的主动参与意识和探究兴趣,培养青年学生的探索质疑和逆向思维的风格,促动青年学生形成创新性学习习惯和高效的创造能力,尽量避免学生因为学业问题去做一些不廉洁不诚信的事情。二要创设互帮互助、积极向上的人际交往环境。应科学有效的理顺学校的多种人际沟通交流渠道,使得人际关系得到稳固和发展,增强群体凝聚力和人际吸引力,达到良好的群体效应氛围,使得教师与学生在人际交往的角色互动中,获得社会化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所谓“办大学就是办氛围”的含义就在于此,氛围主要指人文氛围,既包括长期积淀的办学传统治校精神,又包括学生学习生活的校园人文文化空间,还包括内化了的校园人的精神情感世界。

(三)开发校园物质形态的隐性课程

高校物质文化环境建设不单单是满足青年学生学习生活的实用价值,而且它承载着传递精神文化的价值。因此在建设高校的物质文化环境时,尤其需要关注两个方面:一是要充分考虑其延伸的文化内涵,二是要体现其人文精神。充分利用走廊、教室、活动室等传统教育载体的优势,并且可以开辟一块廉洁教育专栏,发动全校学生一起进行廉洁教育的研究,让学生在不经意间受到熏陶,教室、走廊灯墙壁上的挂像、标语、宣传条幅、板报、名言等物质都要精心细致的斟酌安排。高校的物质环境建设是教育理念的一种物化,要加强图书馆、体育中心、宿舍以及大学生活动中心这些学生经常出没的场所的建设,为廉洁活动的开展提供必要的场所和基本的硬件条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孩子在他周围(在学生走廊的墙壁上、在教室里、在活动室里)经常看到的一切,对于他的精神面貌的形成具有重大意义。”青年学生长期沐浴在良好的物质文化环境中学习和生活,当然就会受到润物细无声的影响和熏陶。因此校园物质环境建设的构造和设计一定要包含育人元素。

(四)开发实践活动形态的隐性课程

开展廉洁教育专题讲座、报告会、廉洁知识竞赛或者书法展览等大型活动,精心谋划并组织开展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及具有吸引力的文体活动,积极发掘存在于文体活动中的隐性课程内容,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也推荐的廉洁建设。使大学生在活动参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深化学生脑中公正廉洁、艰苦奋斗的道德目标。高校要充分利用党的生日、团的生日等重大纪念日,通过廉洁知识竞赛、廉洁知识讲座、廉洁主题文艺晚会、以及廉洁主题的辅导报告会等多种形式开展廉洁主题教育活动,把反腐倡廉的知识包括在主题活动之中。要深入开展“党存于廉,党乃大兴”的道德实践活动,把廉洁教育的要求和任务融人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要将隐性教育因素放入学校举办的各类活动之中,强化大学生“不能腐、不敢腐,不想腐”的思想意识。

[1]牛欣欣.论隐性课程的育人功能[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17):34.

[2]陈文昆.论当代高校大学生廉洁教育的目标及其原则[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5):181.

[3]靳玉乐.潜在课程论.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6:33-34.

G

A

1006-0049-(2017)21-0003-02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4SJD112)。

陶文娟,博士在读,南京林业大学纪委办公室,讲师。

猜你喜欢

显性隐性课程
让“隐性课程”会说话
浅析书籍设计中的“隐性”表现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输注人血白蛋白可以降低肝硬化患者显性肝性脑病发生率并提高其缓解率
论高中语文隐性知识教学策略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显性激励与隐性激励对管理绩效的影响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关于现代设计应用中中国元素的显性和隐性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