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新城镇化背景下的保障性住房

2017-01-29

山西青年 2017年24期
关键词:保障性城镇城镇化

闫 斐

山西财经大学,山西 太原 030006

浅析新城镇化背景下的保障性住房

闫 斐

山西财经大学,山西 太原 030006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镇人口不断增加,城镇住房的刚性需求以及住房价格的快速增长,使得城镇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日益严峻,解决城镇中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问题已经成为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保障性住房的现状及问题,并提出几点建议。

城镇化;保障性住房

一、保障性住房的发展历程

(一)完全福利住房阶段(1949-1978)

(二)福利住房改革阶段(1979-1991)

(三)住房双轨制起步阶段(1992-2007)

(四)保障性住房发展凸显阶段(2008年至今)

二、城镇化进程与保障性住房之间的关系

(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使得保障性住房的问题更加突出。城镇化进程对土地的刚性需求,以及城镇规模的不断扩大,推高房价,使得中低收入购房难度加大,此时保障性住房的作用就显得更加重要。

(二)保障性住房有利于迁移人口融入城镇,提高城镇化质量。人口迁移到城镇,提高了城镇化率。这些人口融入城镇的前提条件是解决住房问题。

(三)城镇化水平与质量的提高为保障性住房发展提供支持。良好的城镇化进程有利于政府向保障性住房提供更多的资金,有利于保障性住房的发展,改善城镇居民的居住条件。

(四)城镇化进程加快对保障性住房发展提出更高要求。城镇化质量的不断提升,就需要城镇的保障性住房发展的更好,促进保障性住房发展。

三、保障性住房的发展现状

保障性住房主要包括限价商品住房、经济适用房、公共租赁房等类型,近年来,保障性住房得到较快发展。根据2016年国家经济社会统计公报公布资料,到2016年末,全国大陆总人口138271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79298万人,占总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7.35%,比上年末提高1.25个百分点。2016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7603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41428万人,占比达53.38%,相比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低个3.97百分点。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14万人。2016年末全国监测的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月同比上涨的城市个数为65个,比年初增加44个。

2015年,房地产开发投资95979亿元,比上年增长1%。全年全国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基本建成772万套,其中各类棚改601万套。2016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02581亿元,比上年增长6.9%。全年全国城镇棚户区住房改造开工606万套,棚户区改造和公租房基本建成658万套。

我国人口众多,中低收入人群的占比较大,目前保障性住房的受惠对象没有完全覆盖到所有的中低收入家庭,仅仅是城镇住房最困难、收入最低人群。同时,考虑到土地成本、资金筹集等因素,地方政府将保障性住房建在郊区。如果再考虑到棚户区改造,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发展压力依旧很大。因此继续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依然是最重要的工作。

四、保障性住房存在问题

(一)保障能力不足,覆盖面小。据统计,我国有近3000余万户家庭需要保障性住房,而这以数据随着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仍在不断增长。同时,在全国大多数地方,住房保障的对象仅限于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农业转移人口住房困难家庭还没有纳入现行的住房保障体系中。

(二)保障群体不明确。国家政策要求经保障对象是中低收入家庭,可是中低收入家庭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对中低收入家庭收入界定缺乏统一的标准,主要是地方政府自行确定。

(三)资金缺乏。保障性住房的资金来源较为单一。由于各地经济发展状况不同,财政收入状况较好的地方,保障性住房的保障能力较强;反之,则较差。

(四)退出机制不完善。大部分享受保障性住房的家庭,一旦入住保障性住房,一般都不愿意再退出,即使是家庭收入大幅提升,超出保障范围,也不愿意退出保障性住房。

(五)轮候时间长。保障性住房的供应量不足,开发周期较长,导致其轮候时间过长。

(六)选址不合理。大部分保障性住房建在城市外围或者基础设施不完备的地方,距离商业中心较远,交通通达情况较落后,反而使保障性弱化。

(七)法律不完善、监管不力。我国保障性住房起步晚,需要覆盖的人群多,相关的法律建设存在缺失。

(八)缺乏社会力量参与。保障性住房的利润较低,一般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出于经济效益的考虑,或者由于缺乏来自政府的相关激励措施和优惠政策的支持,不愿意去建设。

五、对策及建议

(一)拓宽融资渠道。积极采用新的金融产品和融资工具。积极开展与国内外经济组织的合作,充分利用市场途径解决保障性住房的资金问题。

(二)建立完善的退出机制。规范保障性住房退出机制中的奖惩措施。

(三)优化选址规划。政府在对保障性住房选址时,要充分考虑到保障群体的实际需求,要充分考虑交通和生活便利。

(四)建立个人信息管理系统。发达的信用体系和信用评估系统是确保公平合理分配的基础。

(五)完善立法层次。我国在不断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同时,还应该关注保障性住房领域的立法不完善,保障性住房的管理制度与实际实施过程中,缺乏统一的协调机制。

[1]景普秋.城镇化概念简析与实践误区[J].学海,2014.

[2]宋刚.浅析我国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房地产引导,2014.

[3]谭禹.保障性住房融资创新的路径选择[J].财务与金融,2015.

[4]岑家栋.保障性住房区位选址与生活成本理论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

[5]李洪侠.城镇基本住房保障体系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2.

[6]冯冠璐.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完善保障性住房制度的思考[J].价值工程,2016.

F

A

1006-0049-(2017)24-0225-01

猜你喜欢

保障性城镇城镇化
关于“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的批复
健全保障性租赁住房制度分析及其建议
装备保障性企业财务转型建设的思考
2.5 MPa及以上城镇燃气管道与输气管道区别
保障性少数群体平等就业权的立法和政策研究
文化边城镇远
人口与就业
家乡的城镇化
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发力
城镇医保支出为何跑赢消费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