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2017-01-29

山西青年 2017年24期
关键词:全民精细化利益

张 怡

中共三门峡市委党校,河南 三门峡 472000

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张 怡*

中共三门峡市委党校,河南 三门峡 472000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这是目前我国社会治理领域一次全面系统的结构化调整和精细化修正。我们必须以社会治理精细化、多元化、法治化为着力点,城乡社区建设为主攻点,人民群众更多的获得感为落脚点,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最终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共建;共享;社会治理

“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在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关键点在于“全民”、“共建”、“共享”,即参与主体的“全民性”、过程涵盖的“共建性”和目标锁定的“共享性”,是当前中国社会治理领域一次全面系统的结构化调整和精细化修正。

一、以社会治理精细化、多元化、法治化为着力点

(一)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五中全会尤其强调“精细化”。所谓精细化更是一种思维方式,要求在社会治理过程中更加注重事实,推崇理性分析,强调精确性以及服务细节。如何实现“精细化”?第一,理念上,转变思维方式,以重视基层的协同治理取代自上而下的垂直管控,始终以人为本,按照国务院提出的“放管服”的要求,切实做到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保障下倾。第二,在食品、卫生、教育、医疗以及公共安全等公共服务的重点领域全面推行流程再造,实现工作流程标准化,重视服务细节,推进治理精细化。第三,在税务、行政审批等相对成熟的综合性信息平台上,加大数据整合力度,提高信息化服务水平,实现“互联网+政务”的社会治理新模式。

(二)推进社会治理多元化。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一字之差并不单单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区别,更是政府职能的转变,关键是治理主体由单一的政府主体向由政府、社会、市场相互合作的多元主体转变。只有政府、社会、市场在法治框架内各尽其能、各司其职、相互合作,才能形成共建共享共治新格局。

在全民共建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中,政府应该始终发挥的是主导和推动作用,始终坚持责任理念,逐步向市场和社会转移一部分职能和权力,激活市场和社会力量的活力,实现多元主体的相互信任、平等参与、共同合作。市场应该在政府部门的引导下,发挥市场的竞争机制,促进资源的合理流动,使各个领域部门在市场作用下发挥更大价值,最终实现利益共赢。社会组织应该以主体塑造的方式积极融入到社会治理体系中,逐步从依赖政府扶持的状态中脱离出来,以独立的第三方组织主动参与到社会治理中,充分发挥其整合、协调作用,成为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推动力量。

(三)推进社会治理法治化。《十三五规划建议》中,在提出实现“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治理体制的基础上新增加了“法治保障”的内容。这就要求在社会治理过程中,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统筹市场、社会力量,平衡各方利益、调节各种关系、规范各项行为,全面落实依法治国战略。具体来说,首先,应推进社会治理基础制度建设,把社会领域的立法工作作为地方立法工作的重点,加快推进相关法律的出台和完善。其次,应结合以往社会治理的实践,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出社会矛盾冲突背后的制度问题,建立健全利益表达、利益诉求、利益协调、民主协商、权益保障等制度,从根本上解决社会治理中的不和谐因素,形成长效机制。

二、以城乡社区建设为主攻点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到城乡社区,只有社区服务和管理能力强了,才能不断夯实社会治理基础。

(一)加强基层党建。建立多层次的区域化党建平台,健全区域化党建组织网络。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党委在区域化党建工作中的核心作用,街道行政组织党组对职能部门派出机构的综合协调作用。社区党委主要负责区域化党建工作,积极组织在职党员参与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工作。通过党建引领,推进社区共建共享和居民自治。

(二)理顺基层体制机制。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必须要坚持权力下放、资源下沉、重心下移,尽可能把资源、服务、管理放到基层,使基层有职有权有物,社区党委真正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应赋予街道社区人事考核权,强化部门监督;赋予街道社区综合管理权,发挥社区组织核心作用;赋予街道社区决策建议权,提高参与积极性。

(三)深化网格化治理。网格化治理解决了社会治理“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以责任网格为依托,更加精准的将管理延伸拓展到城乡社区,有利于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实现社会治理资源整合以及管理责任的落实。通过了解网格内人事物地等相关信息,进行实时管控,出现不和谐因素进行“格内”处理,对于群众的利益诉求进行“格内”整合,形成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三、以人民群众更多的获得感为落脚点

社会治理本质上就是要实现“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共享”,坚持以人为本,把以人民群众更多的获得感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提升民生保障水平。

(一)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应始终坚持以解决社会公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问题为突破口,以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为目的,畅通沟通表达渠道,深入了解公众在教育、医疗、就业、环境等重点领域的利益诉求,努力增加优质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推进全国范围内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二)切实维护群众利益。构建有效的利益表达机制,努力实现社会各阶层利益诉求能够真实表达;构建有效的利益整合机制,切实维护社会各阶层的利益;构建有效的利益均衡机制,真正确保群众权益受到公平对待。只有公共资源合理公平分配才能最大可能地减少社会利益与公民个人利益、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的摩擦,最终形成人人共享发展成果的社会利益格局。

(三)加强社会关爱。尤其是要加大对残疾人、农村留守的老人、儿童、妇女以及福利院、养老院内的弱势群体等特殊困难群体的关爱和帮助。在解决好他们的基本生活方面的困难的同时,要大力倡导各个领域的社会组织开展各项文化活动,注重心理辅导和援助,满足他们的情感需求,千方百计增加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1]李培林.社会改革与社会治理制度与组织[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2]周红云.社会治理[M].中央编译出版社,2015.

[3]徐汉明.推进国家与社会治理法治化[J].法学,2014(11).

张怡(1987-),女,汉族,河南偃师人,硕士研究生,中共三门峡市委党校,助教,研究方向:行政管理。

D

A

1006-0049-(2017)24-0221-01

猜你喜欢

全民精细化利益
探讨市政工程的精细化管理
全民·爱·阅读
精细化管理的企业管理模式探讨
“精细化”全方位培养好参谋
开启精细化监督新模式
可持续全民医保
利益与西瓜
全民健身 参与快乐
绝不能让“利益绑架科学”
利益调整要十分注重“稳”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