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从严治党创新思维观研究
2017-01-29张友鹏
张友鹏
中共山东省委省直机关党校,山东 济南 250014
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从严治党创新思维观研究
张友鹏*
中共山东省委省直机关党校,山东 济南 250014
创新,作为引领当代社会主义中国发展的首要动力,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突出环节。思想和理论层面的创新是执政党增强纯洁性和战斗力的基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伟大实践中,大胆创新,积极开拓,以“做真功”推动“见实效”,构建了布局合理、日趋成熟的管党治党新体系。
一、战略布局的开拓创新——贯彻“四个全面”的关键环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治国理政新理念的构建中,系统性地提出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虽然在时间节点上,全面从严治党的提出最晚,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的系统论述中,均突出强调了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意义与作用。从关系维度上分析,无论是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还是增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动力,以及贯彻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都离不开党的领导这一关键。[1]抓好全面从严治党,不仅是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重要举措,更为全面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供根本保证。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中国共产党作为世界最大执政党,其兴衰成败,直接关乎中华民族的前途与命运。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各方面建设,必须站在国家战略发展全局的高度,将其放到最核心、最突出的地位来抓。习近平同志指出:“抓好党建就是最大的政绩。”这就要求我们对待全面从严治党,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在实践上加大力度。下大力气整饬管党治党宽松软的不良影响。以全面从严治党为突破口,推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顺利实现。
二、内外兼修的开拓创新——思想制度建党相结合
中国共产党在成立初期,在无产阶级党员数量并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靠的是共同信仰与坚持思想建党的结果。改革开放以来,制度建党摆到了突出位置。一系列党内法规的出台,为制度建党提供了一整套较为全面、系统的范式和依据。进入新世纪后,随着多元价值观的传播演进与财富利益观念的冲击,党的思想建设在部分领域和环节有所弱化,党的制度建设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存在不适应新的发展形势、部分制度规范界定不细等问题。人民群众反响强烈,新形势下党的思想建设和制度建设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
思想建党和制度建党,一表一里,一外一内,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对于坚定全党理想信念,规范党员干部行为各自发挥积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将思想建党和制度建党放到同等重要位置对待,精辟指出了二者的辩证关系,即:“从严治党靠教育,也靠制度,二者一柔一刚,要同向发力、同时发力。”[2]二者的协调发展,不仅能够使党始终保持艰苦奋斗本色,还能够规范每一位党员的言行举止,从而真正以实际行动践行党员标准。思想建党“指南针”的引领作用与制度建党“高压线”的约束作用同向发力,全面从严治党的效用发挥会更加明显,人民群众与执政党的血肉联系在新形势下也会不断巩固和加强。
三、组织建设的开拓创新——优化队伍建设,控规模提质量
在党的组织建设方面,习近平同志结合新形势下党组织发展的新特点,与时俱进地实行了一系列创新且行之有效的新举措。其中,对党员队伍建设的优化以及控制新发展党员规模、提升党员发展质量是众多举措中的亮点所在。
党员作为构筑执政党机体的基本细胞,对于执政党的正常运转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部分基层党组织在发展党员的过程中,存在标准不高、把关不严、管理不足的问题,使得党员队伍发展速度过快。必须明确的是,政党的大规模不等同于高质量,党员队伍的“庞大”与“强大”是截然不同的概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要求各级基层党组织严把党员入口关,坚持质量第一的标准,严格杜绝“人情入党”、“关系入党”等损害党员队伍质量的行为。在这一要求的指导下,党员增速开始呈现放缓局面。同时更加重视从生产工作科研一线和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先进分子中发展党员,这些都有效地优化了党员队伍的组成结构,更好地体现出执政党的先进性。
四、作风建设的开拓创新——突出落实“常”“长”二字
古语云:“见微知著。”对于执政党而言,这里的“微”,就是党员领导干部在开展工作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工作作风。习近平同志从抓小事、抓平常事入手,反复抓、长久抓,不仅使党内作风焕然一新,同时也带动了社会风气的持续改善,获得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
一是从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细节问题入手,制定行之有效的规定举措。2012年出台的“八项规定”,对会议、文件、出访等环节作出明确细致规定。2013年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决消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等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四风”问题。细节决定成败。只有抓好细节,才能抓好大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重视细节的工作上,率先垂范,为全党和全社会作出了表率。
二是坚持不懈地抓党内作风建设,确保力度不减。八项规定公布五年来,各级纪检监察部门始终坚持对违规行为的高压打击态势,定期点名道姓曝光,起到了强有力的震慑作用。当前,绝大部分党员领导干部已经把遵守包括中央八项规定在内的党的作风建设有关规定自觉作为习惯和要求去遵守。对于顶风而上的违法违规行为,纪检监察部门充分利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使违法违规行为付出应有代价。党内工作作风的持续改善,提升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增进了执政党与人民的距离,也为执政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反腐倡廉的开拓创新——大小内外齐发力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反腐力度之大、成效之显著,赢得了党心民心。集中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坚持大小腐败一起抓,“老虎”、“苍蝇”一起打。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反腐败斗争中,坚持高层基层全覆盖。截止到2016年,有150余名“老虎”相继因腐败落马,有20余万“苍蝇”受到了党纪政纪处分。从处分人数上看,是改革开放以来反腐败力度最大的一个时期。当前,在反腐败斗争的持续深入推进下,不敢腐的局面已经形成,不能腐、不想腐的机制正在初步构建。这既增强了全党在思想上的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又深化了人民群众对执政党的拥护与信任。
其次,开展海外追赃追逃行动,让“狐狸”无藏身之地。腐败作为社会的毒瘤,不应存在逃避惩处的温床。一方面,中央开展重在缉拿涉经济领域犯罪境外犯罪嫌疑人的“猎狐”行动。截止到2016年底,追回外逃人员2566人,“百名红通人员”37人,挽回经济损失86亿元。[3]另一方面,习近平同志积极在各个国际性组织中倡导国际层面的反腐败合作。无论是在APEC会议上通过的《北京反腐败宣言》,还是在G20杭州峰会上通过的《二十国集团反腐败追逃追赃高级原则》,都为我国开展境外反腐败提供了便利支持和有力保障,也使全世界感受到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惩治腐败的勇气与决心。
六、结语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要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增强“四种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与看齐意识;抓好党内政治生活不放松;加强党内监督体系建设。只有如此,才能全面准确把握与践行全面从严治党的规律性与创新性,打造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社会主义先进政党。
[1]罗星.“四个全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新布局[J].大连干部学刊,2015(3):17-20.
[2]中共中央组织部党建研究所.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N].人民日报,2016-06-28(6).
[3]中央纪委监察部.中央纪委举行外国驻华使节及国际组织驻华机构负责人吹风会文字实录[EB/OL].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http://www.ccdi.gov.cn/yw/201701/t20170119_93060.html.
张友鹏(1989-),男,汉族,山东济南人,中共山东省委省直机关党校,助理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理论经济学。
D
A
1006-0049-(2017)19-019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