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聆听与感受音乐
——类比“听风”而论

2017-01-29夏艺文

黄河之声 2017年11期
关键词:大音希声天籁声响

夏艺文

(河南大学艺术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

浅谈如何聆听与感受音乐
——类比“听风”而论

夏艺文

(河南大学艺术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

风,飘荡在世间的每一个角落,它是属于自然界的一种气流。我们虽然看不到它,但是我们能够体会到它带给我们的感受。在我们对待音乐的时候,我们追求的也应该是听“风”的这种境界。本文用听“风”的心境来比喻说明在对待音乐上,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与态度去理解,去触摸音乐中的美,继而通过先秦时期儒道两家的一些音乐美学思想以及自己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感触,并主要结合道家学派老子所提出的“大音希声”来共同说明,我们在对待音乐上,要学会用自己的心去真真切切的聆听音乐,从而去发现音乐中的大美。

大音希声;心;聆听与感受

在中国古代的音乐美学观念之中,有提到“行风”之说—音乐不仅要与阴阳之气,四时之风相同,而且要能够作用于气和风,将人对世界,自然的理解通过风传扬开去。

在《老子·第四十一章》中有这样的一段话:“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在这里,我要说的是“大音希声”。从字面意思来看,最大的声响,反而听起来却没有声音。包括一些学者对于“大音希声”的解读——傅佩荣:“最大的声音几乎没有声响”(《傅佩荣解读老子》);陈鼓应:“最大的乐声反而听起来无音响”(《老子今注今译》);任继愈:“大声音,反而希声”(《老子译读》)。这从表面上来说,就会显得很矛盾,可是当我们抛弃音响这个物质外壳,而从道上去把握音乐,一切也就明了了。道家学派主张能够体现出回归大自然,与天地同在的音乐,而且音乐形态的组合方式也不要复杂激烈,主张简单,追求淡和;音乐不要具体表现在某一种事物上,要留有余地,讲究言外之意,话外之音。同样的道理在道家学派的庄子所提到过的“至乐无乐”中也有体现—“天下有至乐无有哉?有可以活身者无有哉?今奚为奚据?奚避奚处?奚就奚去?奚乐奚恶?夫天下之所尊者,富贵寿善也;所乐者,身安厚味美服好色音声也;所下者,贫贱夭恶也;所苦者,身不得安逸,口不得厚味,形不得美服,目不得好色,耳不得音声。若不得者,则大忧以惧,其为形也亦愚哉!”这是用我们生活中的种种追求来描述我们对待外在事物的态度。正如所讲的那样,如果我们活着只是为了追求吃喝玩乐,丰衣足食,那么这样的生活便会变得毫无意义,因为它没有了灵魂,就算存在,也只是一副空荡的躯壳。类比到我们对待音乐上,当我们面对着音乐,但却只是关注到这个音乐的演出有多大的规模,这个音乐的构成有多么的复杂,那这样的音乐欣赏对于我们来说,就只剩下时间上的浪费,并不会带给我们任何触动心灵的意义。

此外,在庄子《齐物论》中也有谈到与音乐、声响有关的“人籁”、“地籁”、“天籁”。所谓“人籁”是指人所发出的声音;“地籁”是风吹大地,大地上各种孔窍所发出的声音;而“天籁”则是风吹万物所发出的声音。与“人籁”、“地籁”相比,“天籁”是音乐的最高境界,它泛指自然界的各种声响,比如风声、鸟鸣、泉涌等等。这种种声响,凝聚天地与日月的精华。我认为,真正的音乐其实就是“天籁”,它是大自然中最本真,最空灵的声音,只有我们进入这大自然或者说进入这音乐之中,用心去感受这其中的风吹草动,泉涌鸟鸣,我们才能够真正地被触动。

表面上来看,“风”无色无味,无形无态,无声无响,如何去听?可是当我们静下心来,我们会感受到,“风”在穿过我们的指间,“风”在拨动我们的发丝,“风”在亲吻我们的脸庞,“风”在抚摸我们的心房。“风”,其实就是音乐,当真正懂得音乐的妙趣,何必去纠结于它的声响?听“风”不就是这“大音希声”。其实,为什么会选择“风”去聆听,因为我认为“风”不像水,不像山,不像树那样,会让人看到它们大致的形态,从而会使自己的心对他们产生固化的认识。“风”的形态是多变的,每个人心中的“风”都是不同的,也正是每个人对待音乐的态度,也是不同的。道家有过这样的表述:“鼓角则丧商,挥宫则失徵,未若置而不鼓,五音自全”。就是说,要保留音乐发展的多种可能性,而不是具体表现在某一种上,要留有余地,讲究言外之意。所以,这聆听音乐要像听“风”般,去寻找与这“大音希声”之间的和谐。

在我们平时生活的环境中,“风”无处不在,无时不在,音乐也是一样。大自然中处处都有音乐,无论是什么类型的乐声,总会有触动到我们心中最深处的音乐。当作曲家创作出一部作品,我们去听,去演唱,去演奏时,音乐中便会有了我们自己的理解,有了我们自己的感情。这种理解与感情,如果只是记住了音乐的旋律与节奏,那是肯定无法产生的。听“风”也是听心,美的音乐是有它的灵魂的,用听“风”的感受去触摸音乐的灵魂,“大音希声”的含义我们自然会懂得。

音乐这条道路对于学习音乐的人来说,永远没有尽头。对于真正爱音乐的人,他的心一定是和音乐紧紧的连接在一起的。音乐之美,要用心,去体会!■

[1] 邹元江,李昊.论老子音乐美思想的本质——对“大音希声”的辨析[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1.

[2] 陈艳.略论老子“大音希声”的音乐审美观[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11.

[3] 轩小杨.“大音希声”的乐妙之门——老子美学思想之一解[J].社会科学辑刊,2011.

[4] 吴海燕.浅谈情感体验在音乐欣赏中的作用[J].科技信息,2009,17.

[5] 彭钰.浅论道家音乐美学思想对我国音乐文化的影响[J].滁州学院学报,2003,02.

猜你喜欢

大音希声天籁声响
天籁
郑庆余《逝去的记忆
——天籁》
浅谈“大音希声”
无从知晓
年夜饭
天籁之诗(外四则)
大音希声,温婉如玉 Bowers&Wilkins PX
从“大音希声”看老子的音乐美学意蕴
天籁之音
大朴不雕(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