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历史大辞典》(增订本)“吴先民”条献疑

2017-01-29

苏区研究 2017年4期
关键词:辞典方志敏先民

李 豪

《中国共产党历史大辞典》(增订本)“吴先民”条献疑

李 豪

《中国共产党历史大辞典》(增订本)是学习、研究中共党史的一部权威工具书,其《总论·人物》卷收录了革命先烈的相关资料,其中就包括赣东北根据地及红十军创始人吴先民。文章通过对比《吴先民烈士之死》《吴先民》两种传记资料,对该辞典中“吴先民”词条不合史实、不当表述、遗漏史实三个方面的问题予以了揭示及纠正。

《中国共产党历史大辞典》(增订本);吴先民;纠正

《中国共产党历史大辞典》(以下简称《辞典》)一书的编纂工作从1981年开始筹备,1982年组织实施,至1991年正式出版,历经十年,是党史工作者多年科学研究的成果,也是学习中共党史的一部权威的工具书。2001年,又在原书的基础上增补了十年的内容,同时对原来的内容进行了全面、深入、系统的审读、提炼和校核,充分吸收党史研究的最新成果,革除过时的提法和不准确的表述,尽量做到言简意赅,简明准确。该书共分三卷:《总论·人物》卷、《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卷、《社会主义时期》卷。*廖盖隆主编:《中国共产党历史大辞典》(增订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年版。

其中《总论·人物》卷收录党的领导人、革命先烈和重要活动家的相关信息。作为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和红十军的创始人之一,同时兼具革命先烈身份,吴先民自然收录在列。但我们在阅读该书“吴先民”条目*廖盖隆主编:《中国共产党历史大辞典》(增订本),第264页。时,却发现其记载有不合史实、不当表述、遗漏史实等三个方面的问题。

吴先民的传记资料主要有方志纯所著《吴先民烈士之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江西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江西文史资料选辑》第20辑(1986年),第5-11页。,刘勉玉、万发福所著《吴先民》两种*胡华:《中共党史人物传》第42卷,陕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90-100页。按:黄国城《赣东北苏区的一大冤案——记吴先民烈士》(《党史纵横》2001年第10期)、冯晓蔚《与方志敏齐名的红军战将吴先民》(《党史纵横》2013年第7期)二文资料主要采自《吴先民》,但未添加新的史料,故参考价值不大。,其中后一种应该是《辞典》中“吴先民”词条撰写者主要依据的材料,故我们主要以这两种传记为据,予以补正如下。

一、不合史实

1.1926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离校回乡从事农民运动,带领农民群众进行反封建的斗争,曾指挥农民武装配合北伐军作战

据《吴先民烈士之死》载:“一九二五年,上海‘五卅’惨案爆发,吴先民立即投入南昌青年的声援运动,积极参加了游行、演讲、写传单等活动。并节衣缩食把家里寄给他的生活费交给‘江西沪案声援会’,支持上海工人罢工。这时在革命的激流中不断成长起来的吴先民,对旧社会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他说:‘吾名先民,就是先为人民。’决心回家乡宣传革命的真理,宣传俄国革命的伟大实践。他毅然放弃了学业,卖掉自己唯一值钱的一件皮袄作盘缠,离开了南昌,回到家乡参加了同年七月黄道同志所组织的横峰革命组织——‘岑阳学会’,并为该会忘我的工作。一九二六年,经黄道同志介绍,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北伐军路经赣东北,他在青板桥成立了‘农民协会’,发动群众起来对当地的土豪劣绅进行清算斗争。”

《吴先民》亦载:“1925年五卅运动波及到南昌后,吴先民和广大革命青年一道上街示威游行,张贴宣传标语,向围观的工人和市民演讲;还把家里寄来的生活费,全部交给在沪案交涉后援会工作的方志敏,请方转寄给上海罢工工人。然后,他卖掉自己心爱的皮袄做路费,返回横峰,开展反帝爱国运动,呼吁大家誓作上海工人阶级的后盾……1925年暑假,共产党人黄道从北京师范大学回横峰,组织岑阳学会,创办《岑阳月刊》,宣传革命思想。吴先民是这个学会的第一批会员……1926年夏,黄道介绍吴先民参加了中国共产党。”

可见,吴先民在1925年“五卅运动”后不久即离校回家乡横峰参加了革命活动。《辞典》将此事放在1926年吴先民入党之后,显然是有误的。

2.1927年4月,任横峰县革命政府公安局局长,将警察局枪支转交给中共领导的农民自卫军

据《吴先民烈士之死》载:“一九二七年初,根据党的指示,吴先民等同志领导农民赶走了反动县官。当时受党的派遣在国民党江西省党部工作的‘省特派员’邵式平同志委任邹秀峰为县长,吴先民为公安局长。吴先民和邹秀峰同志一上任,就把伪政府推倒,成立了县农民协会。从此横峰的农民运动蓬勃发展起来。”可知是吴先民等人先赶走了前任县官,当时作为国民党江西党部的“省特派员”邵式平顺水推舟,任命邹秀峰为县长,吴先民为公安局长。

而据《吴先民》载:“1927年初,共产党人邵式平以省政府特派员的身份,来横峰视察工作……横峰县的县长和公安局长站在地主阶级立场上,污蔑农民运动,阻碍横峰农民运动的发展。吴先民把这个情况向邵式平汇报以后,邵下令撤销横峰县县长和公安局局长的职务,委任共产党员邹秀峰为县长,吴先民为公安局局长。县公安局有武装警察20人,步枪14支。吴先民把这些枪支交给农民自卫军,从此农民运动在横峰如暴风骤雨般地开展起来,为后来赣东北的农民起义并创建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和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准备了有利的条件。”则前任县官,是在吴先民汇报之后,邵式平利用“省政府特派员”的特殊身份予以撤销的。

二者所载虽略有不同,但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在当时国共合作尚未完全破裂的情况下,吴先民公安局局长的身份,至少在名义上还属国民党。首先,邵式平是以国民党省政府特派员的身份下达任命的,他任命的公安局长自然名义上也还是属于国民党;其次,如果当时已经建立起了“革命政府”,那么完全不需多此一举,将公安局的枪支再移交中共领导的农民自卫军。因此,《辞典》径称吴先民“任横峰县革命政府公安局局长”是不妥当的。

3.1930年7月,中国红军第十军成立,担任政治部主任、代理军政治委员。同军长周建屏率全军很快取得攻占景德镇的胜利。后改任赤色警卫师政治委员,率部参加开辟闽北根据地作战。1931年4月被选为中共赣东北省委委员,并被免除军职改任中共上饶县委书记

据《吴先民》载:“到1930年7月止,根据地扩大到闽、浙、皖、赣四省52县的范围,红军打到了景德镇,威震沪、杭、宁。这时,红军独立团扩编为红十军,有3万余人,吴先民任红十军政治部主任、代理政委,另有一个赤色警卫师,由吴先民兼政委。不久,中共赣东北省委成立,吴先民为省委委员。1931年4月,六届四中全会后的中共中央,派曾洪易带领一批干部到赣东北,加紧贯彻执行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曾洪易摆出一副钦差大臣的架势,全面否定方志敏领导下的赣东北的各项工作。吴先民不同意曾洪易的看法……旗帜鲜明地维护以方志敏为代表的赣东北党的正确路线。曾洪易听不进正确意见,首先改选了中共赣东北省委,排挤执行正确路线的同志。吴先民被排斥在省委之外,并被撤销了红十军政治部主任职务,调上饶任县委书记。”

可见,《辞典》称吴先民“后改任赤色警卫师政治委员”有误。因为吴先民在红十军成立之初,即担任政治部主任,代理政委,同时兼任赤色警卫师政委,直至1931年4月,因为支持方志敏而得罪曾洪易,才被撤去政治部主任的职务。又《辞典》称吴先民“1931年4月被选为中共赣东北省委委员,并被免除军职改任中共上饶县委书记”,好像吴先民在被选为赣东北省委委员的同时就被免除了军职,但事实上,吴先民被免除军职是在曾洪易改选赣东北省委,排斥吴先民于省委之外后才发生的,《辞典》显误。

二、不当表述

1.同年11月任中共五县(指弋阳、横峰、贵溪、铅山、上饶五县)委员会委员

据《吴先民烈士之死》载:“‘八七会议’以后,吴先民出席了十一月二十五日在弋阳九区窖头村,由方志敏召开的赣东北五县共产党员会议,会议决定在弋阳、横峰进行武装起义。会上他当选为弋横党的工作委员会委员。”

《吴先民》亦载:“1927年,方志敏从吉安回到弋横地区,邵式平、黄道也先后潜回本地进行革命活动。正当他们积极酝酿进行武装斗争的时候,方志敏从波阳得知了党的八七会议精神。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11月25日,方志敏在弋阳九区窖头村举行了赣东北五县(弋阳、横峰、贵溪、铅山、上饶)共产党员会议。吴先民出席了会议。根据八七会议精神,会议决定立即准备在弋横地区实行武装起义,并提出了武装起义的纲领,确定以村为单位,秘密组织农民革命团作为起义的组织形式,还建立了领导暴动的五县党的工作委员会,方志敏任书记,吴先民是7个委员之一。”

可知,《辞典》表述不够准确,“中共五县委员会委员”应称“中共赣东北五县工作委员会委员”。

2.同年冬因肃反扩大化被怀疑是“AB团”头目遭逮捕,12月11日在赣东北葛源被错杀

据《吴先民烈士之死》载:“一九三二年十二月十一日,曾洪易等人不顾方志敏、邵式平等同志的竭力争辩,瞒着我们前线的同志,在葛源召开的纪念广州暴动五周年群众大会上,给吴先民同志戴上‘一贯反对中央,反对省委,在赤色警卫师和上饶县分裂党的反革命AB团骨干分子’的帽子,处以死刑。”

又《吴先民》载:“曾洪易正在中共赣东北省委搞所谓‘肃反’,提出‘以肃反胜利争取红军胜利’的口号,到处搜罗打击对象。吴先民一向反对曾洪易推行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早就成了曾洪易的眼中钉。所以吴先民从浙江淳安一回来,就被曾洪易诬指为‘改组派’的首领和‘AB团’分子抓了起来……曾洪易把用逼供信得来的假材料当作根据,诬蔑吴先民‘一贯反对国际路线,反对中央,反对省委’……”

可见,吴氏被杀纯粹是曾洪易处心积虑欲除之而后快的结果,故诬蔑他是所谓“AB”团成员,《辞典》称吴先民“因肃反扩大被怀疑是AB团头目”表述不够准确。

三、遗漏史实

1.吴先民(1905-1932),江西横峰人。出生于清朝举人家庭,4岁丧父,靠母亲抚养长大。1919年考入南昌私立大同中学就读,结识方志敏,积极参加学生爱国运动

《辞典》对吴先民早年信息介绍过于简单。

据《吴先民烈士之死》载:“一九○五年九月二日,吴先民出生在江西横峰县青板桥一个贫困的村庄。在私塾破蒙后,一九一九年去南昌考进大同中学……以青板桥为中心,参加了著名的‘弋横暴动’……他是密切联系群众的模范……在省城读书时,对穷苦乡邻不摆一点‘洋学生’的架子。每次回家,一放下行李就往穷哥们家里跑。无论男女老少,都平易相近。他家的小阁楼,是他和穷苦农民交往的主要场所。”

又《吴先民》载:“吴先民生于1905年9月2日,江西横峰县青板桥人。他4岁丧父,10岁进横峰县姚家垅初等讲堂读书,1919年秋到省城南昌入私立大同中学学习……在起义的过程中,吴先民还带头把自己家里的田契、借据拿出来当众烧毁,把多余的粮食分给群众,更加得到群众的信任和拥护。”

可见,青板桥不仅是吴先民的出生地,也是其以后参加、领导革命运动的中心地点*黎志辉《弋横暴动的组织网络和革命叙事——兼论“方志敏式”革命根据地的组织发展史》(《中共党史研究》2015年第5期)一文载:“从1924年方志敏的家乡弋阳县湖塘村出现第一个农民协会开始,黄、方、邵等人的社会关系网络,还透过农民协会这种国民革命时期普遍设立的组织形式,从知识分子社群迅速地扩散至底层社会……后来横峰暴动的组织据点——姚家垅、青板桥、葛源等地,也分别由黄道、吴先民、程伯谦等人组织了农民协会。”,《辞典》不应漏载。《辞典》还漏载了吴先民十岁在姚家垅学习的经历。又《辞典》称吴先民“出生于清朝举人家庭,4岁丧父,靠母亲抚养长大”,对其出身虽有所交待,但是比较模糊,我们据《吴先民烈士之死》《吴先民》二传的相关记载,可以判断,吴先民出身于较为富裕的地主家庭。

2.(1928年)6月出席方胜峰会议,坚决支持方志敏进行武装割据的主张

《辞典》仅记载吴先民参加了方胜峰会议。

但据《吴先民烈士之死》载:“‘八七会议’以后,吴先民出席了十一月二十五日在弋阳九区窖头村,由方志敏主持召开的赣东北五县共产党员会议,会议决定在弋阳、横峰进行武装起义……一九三一年一月,中共召开了六届四中全会,吴先民同志受赣东北党的委托出席了这次会议。回来后省委立即召开紧急会议进行了传达。”

又《吴先民》载:“(1927年)11月25日,方志敏在弋阳九区窖头村举行了赣东北五县共产党员会议。吴先民出席了会议。”

可见,吴先民还参加过的两次重要会议,即1927年的窖头村会议*也有学者认为此会议召开于1928年1月2日,参见罗时平、王德承:《弋横暴动研究综述》,《上饶师专学报》(社),1990年第4-5期,第79-80页。、1931年的中共六届四中全会,《辞典》漏载。

3.1932年1月被派到上海,向中共中央军事部汇报赣东北红军和根据地情况。3月返回,被派到皖浙边的浙江淳安开辟工作,发展党的组织。后遭到反动当局通缉,被迫离开

据《吴先民》载:“对于曾洪易错误的军事指挥,吴先民进行了坚决的抵制和斗争。1932年1月,他到上海向中革军委如实反映了赣东北苏区第三次反“围剿”的情况……同年3月和10月,吴先民两次到皖浙边境的浙江淳安县白马、东亭一带察看地形,了解社会情况,发现遂、开、常、衢四县交界的千里岗地区地势险要,树林茂密,适宜开展游击战争……在官田村建立了中共支部……吴先民听到敌人来拘捕他的消息后,即从开化方向逃脱,回到江西。”

可见1932年吴先民从上海返回后,先后两次去过淳安,说明3月至10月间,吴氏曾返回过赣东北苏区,并非一直留在淳安。《辞典》漏载,容易引起误解。

责任编辑:魏烈刚

·书 讯·

《异军与正道——对中央苏区妇女解放运动的历史考察》

胡军华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12月出版,32万字,86元

本书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在“中央苏区”这一特定时空环境下,探讨妇女解放运动的兴起背景、展开路径、动员机制、价值作用与现实启示等系列问题,是当前苏区史研究方面的重要成果之一。该书打破了以往苏区史研究“非此即彼”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在广泛吸收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始终紧扣研究主线,对中央苏区妇女解放运动核心特征进行了有效提炼,从而既形成了较为清晰的研究和解释框架,也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中国化认识和拓展了理论研究空间。

The Correction on the Entry "Wu Xianmin" in Historical Dictionary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the enlarged version)

Li Hao

The Historical Dictionary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the enlarged version) is an authoritative reference book for studying the history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During the dictionary, the volume of "Pandect-Figures" embodies related information about revolutionary martyrs, including the life stories of Wu Xianmin, the founder of the revolutionary basis and the 10th Red Army in northeast Jiangxi. Through comparing the two biographical materials, "the death of Wu Xianmin martyr" and "Wu Xianmin", the paper corrected some mistakes about the entry "Wu Xianmin" in the dictionary from the following three aspects, such as inconsistent with historical facts, improper expression and omission of historical facts.

Historical Dictionary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the enlarged version); Wu Xianmin; correction

10.16623/j.cnki.36-1341/c.2017.04.012

李豪,男,上饶师范学院历史地理与旅游学院讲师。(江西上饶 334001)

猜你喜欢

辞典方志敏先民
甘守清贫的方志敏
第二届方志敏文学奖征稿启事
能甚深人智慧海——以《青藏辞典》“觉悟之旅”为中心的解读
赛加城址先民的生产经营方式
奇妙的博物馆
将先民们的宝贵财富留给后代子孙——记浙东千年古镇崇仁镇消防安全工作
致方志敏——写在方志敏诞辰120周年
亚鲁辞典
河姆渡先民的衣食住行
《孙子》研究的集大成之作——评《孙子兵法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