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春江花月夜》之诗情、乐韵、舞美*
2017-01-29智建颖
智建颖
(海口经济学院南海音乐学院,海南 海口 571127)
浅析《春江花月夜》之诗情、乐韵、舞美*
智建颖
(海口经济学院南海音乐学院,海南 海口 571127)
诗歌、音乐与舞蹈,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联系密切、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艺术形式。《春江花月夜》亦是诗中有乐舞、舞中显诗乐、乐中含诗舞的典范。其诗篇浸润着深邃优美的意境,其乐章洋溢着空灵纯美的情感,其舞蹈传达着细腻唯美的韵律。文章从诗乐舞之间交融互补的角度出发,对《春江花月夜》的诗乐舞之美进行解读、对比、分析。
春江花月夜;诗情;乐韵;舞美;交融
诗歌、音乐与舞蹈,一直伴随着人类从远古进入高度文明的现代社会。在人类艺术之初,“诗歌、音乐、舞蹈原来是混合的。”①虽然在后来的发展中,它们逐渐从原始的三位一体中分离出来,成为具有各自特点的三门艺术。但是,这三种不同的艺术形式融合在一起具有异曲同工之妙。无论是诗歌、乐曲还是舞蹈,《春江花月夜》都是绝世之作,不仅在这三个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也在思想情感表现上达到了高度的和谐与统一。
一、诗中有乐,乐中有诗
诗作《春江花月夜》本是乐府旧题。而乐府作为一种诗歌体裁,则是指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名称。“乐府者,声依永。律和声也。”②之后张若虚首次将这一旧题改为七言歌行,是“孤偏横绝,竟为大家,压倒全唐”③之作。丝竹合奏曲《春江花月夜》是在1925年前后,大同乐会的柳尧章和郑觐文以汪昱庭的传谱《浔阳夜月》为蓝本,并借用古乐府诗歌题目改名为《春江花月夜》。可见二者在选材与标题上一脉相承。
当然,音乐与文学往往具有相互的渗透性。著名音乐理论家钱仁康教授在《论顶真格旋律》一文中指出:“音乐中一句句末和下句句首同音相顶的旋律,我称之为顶真格旋律。这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中(特别是器乐中)常见的旋律形式。顶真格旋律像顶真格诗歌一样,有‘宛转递传’的语言特色,两者并有一定的渊源关系”。诗歌《春江花月夜》的句法特点是“顶针”,全诗紧紧围绕题目的五个字回环盘旋,句与句之间上下、首尾相连,环环相扣,形成曲折回旋的韵律。而乐曲则采用“鱼咬尾”的旋律发展手段,全曲共十段,以第一段为主题旋律,之后通过九次主题变奏的循环衍展来阐述乐意,九曲连环,层层递进。可见两者在叙述性的发展手法上具有异曲同工之妙。亦可说诗歌《春江花月夜》是一首以“月”为中心的九重奏,是一首情思哀婉的月光小夜曲,是一首天籁之音。
此外,“音乐使诗歌插上了翱翔的翅膀”。在欣赏诗歌作品的过程中,因乐曲的产生丰富了审美想象,拓宽了欣赏视野,体现了二者相互之间的密切关系。“音乐对文学也产生了互动式的影响和推动作用”的效果,而乐曲也同样起到阐释诗意的作用。
当我们聆听管弦乐《春江花月夜》时,会自然而然地将其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的诗情融合在一起。诗歌的节奏与韵律完美地诠释了音乐性的美感,而音乐的情感表达与叙述手法恰如其分地显现出文学的意境美。
二、乐舞交融,珠联璧合
音乐是舞蹈创作与表演的灵魂,舞蹈通过音乐旋律来处理动作的变化。20世纪50年代,舞蹈《春江花月夜》由同名诗作改编,以栗承廉编导、陈爱莲表演,其舞蹈音乐是根据舞蹈表演的需要对同名民乐合奏曲恰如其分地进行删减和创编,最终保留为七个乐段。通过对原曲第一段“江楼钟鼓”主题旋律的添加,耐人寻味地刻画出一位古代少女在春天的月夜漫步江边的景象。通过对原曲第四段“花影层叠”和第五段“水深云际”的删节,独具匠心地表现出一个在繁花丛中翩翩起舞,或抬头望月,或低头遐想,或抚弄花枝,或对江照影的妙龄女子的天真烂漫。通过对原曲第六段“渔歌唱晚”、第七段“回澜拍岸”和第九段“欸乃归舟”的再现,深情地暗示出少女春心萌动、顾盼生辉,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憧憬的思想感情。而结尾音乐对应原曲的第十段“尾声”,舞者渐渐消失在虚无缥缈的迷雾中,令人回味无穷。
古典女子独舞《春江花月夜》将抽象化的音符旋律转化成即视可感的舞蹈视觉韵律,不仅为舞蹈限定了主题方向,明确了动作程式,渲染了情感氛围,更淋漓尽致地衬托出舞蹈在飞转流动中的气韵生动,流淌着动律细腻、舞影婆娑的旷味,含蓄地传达出乐舞之间相辅相成,熠熠生辉的审美精神。
三、诗乐舞三位一体,相得益彰
在我国古代相当长的时间内,诗歌、音乐、舞蹈三者之间都是紧密相连的,“乐”是指“诗、乐、舞综合艺术”。《乐记·乐象篇》云:“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气从之”。并且,在作为我国先秦儒家艺术思想之总结的《毛诗序》中,已有关于诗歌、音乐与舞蹈共生同源的论说。《毛诗序》认为,诗歌是情感的流露,“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是“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的结果。而舞蹈,是“咏歌之不足,故手舞之,足蹈之,动其容,象其事,而谓之乐。”④因此,“歌为乐之端,舞为乐之成。”⑤音乐是诗歌的延伸,舞蹈又是音乐的延伸。这三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借鉴、相互影响、相互发展、兼容并包。
《春江花月夜》在文学、音乐、舞蹈领域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三者一脉相承,相互渗透,对当时以及后世都有其深远的影响。诗歌是我国古典诗歌中的不朽名篇,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中的顶峰”⑥。音乐作品是中国古典音乐名曲中的名曲。舞蹈作品是我国20世纪经典舞蹈作品之一。观《春江花月夜》之舞,听《春江花月夜》之乐,品《春江花月夜》之诗,三者在珠联璧合之妙处又各有千秋,相得益彰。
无论是诗作、乐作,还是舞蹈,《春江花月夜》都集中凸显了五个传统意象,即春、江、花、月、夜,都精巧而和谐地将这五个意象揉和编织在一起,创造出优美深邃的意境,表达出韵味深长的意蕴,彰显出纯净动人的生命情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这五个意象代表着人生经历的五个重要的良辰美景。其诗歌紧扣诗题“春、江、花、月、夜”来设景抒情,以“月”为贯穿性的线索,描绘了在月光照耀下的春江、花林、鸿雁、不眠的思妇等诗歌形象,体现出月夜清幽的意境美。其民族管弦乐合奏曲描摹了春风和煦、皎月当空、江楼钟鼓、花影层叠、渔舟唱晚的迷人景致,谱出了一曲“哀而不伤”、“雅而不俗”的委婉动人的情调。而其舞蹈作品采用富有中国古典舞风韵的动作、姿态、造型,通过展现一位古代少女在春天的月夜下“闻花”、“照影”、“听鸟啼鸣”、“学鸟飞翔”、“翩翩起舞”、“触景生情”、“憧憬爱情”等情节的描绘,给人一种清新愉悦、典雅恬静的美的享受。
中国一切传统艺术的基本属性是“写意式”的,将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相互融合,所体现的是一种幽远缥缈、气韵生动的艺术境界。诗、乐、舞对意境美的追求都是一致的。诗歌通过语言文字表情达意,音乐通过音响色彩的变化呈现意境,舞蹈通过人体动作和姿态传递意境。《春江花月夜》正是声韵和谐的音乐美、富有动律的舞蹈美、“天人合一”的哲理美相结合的典范,体现了浑然天成、动静结合、远近相宜、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美学理念。诗歌《春江花月夜》将诗情与人生哲理融为一体,抒发了诗人“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喟叹,写出了诗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的思考,达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审美要求,构成了情、景、理有机统一的奇妙的艺术境界。乐曲《春江花月夜》是“抒情写意性与写实描绘性的结合”,将曲意倾注在春江花月夜的宁静清幽的美景中,有“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之境。全曲通过婉转美妙的旋律、细腻巧妙的配器、流畅多变的节奏、鲜明生动的演奏形象,由静而动,由动而静;由远及近,由近及远,展现出高远淡雅、美轮美奂、朦胧寥廓的意境。尤其是第一段“江楼钟鼓”引出梦幻月夜的意境,第三段“风回曲水”浑然交织着时空的意蕴,第四段“花影层叠”充满着无穷的遐想,第五段“水深云际”刻画了“山水共长天一色”的江面意境,“渔歌唱晚”营造着永恒与短暂的哲理思辨,“欸乃归舟”更是一份超然世外的人生领悟。在女子独舞《春江花月夜》中,也流露出优美深邃的意境:“春光明媚,鸟语花香,江水中月影、人影、花影重叠,夜静中,鸟儿扑翅飞去。”
纵观《春江花月夜》的诗、乐、舞作品,它们都是绝世之作,它们的标题虽然相同,但又各自带有时代的烙印。它们的论述方式、表现手法虽然不同,但这三种艺术表现形式所传递的理念是相同的,所追求的都是我国传统美学中彰显的“天人合一”、优美深邃的艺术境界。因此,文学、音乐与舞蹈息息相通,让我们无论在阅读、聆听还是观赏中,深深地体悟到三者浑然一体的独特魅力,从诗篇联想到乐舞,从乐舞回味到诗篇。■
注释:
① 朱光潜.美学文集(第二卷)[M].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16.
② 朱谦之.中国音乐文学史[M].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138.
③ 程千帆.张若虚《春江花月夜》集评[J].文艺理论研究,1982,03:104.
④ 通典•乐典[M].浙江古籍出版社,2000:733.
⑤ 陈旸.乐书(卷十五)[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⑥ 闻一多.唐诗杂论•诗与批评[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23.
[1] 朱光潜.美学文集(第二卷)[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
[2] 朱谦之.中国音乐文学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3] 程千帆.张若虚《春江花月夜》集评[J].文艺理论研究,1982,03.
[4] 通典·乐典[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0.
[5] 陈旸.乐书卷十五,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6] 闻一多.唐诗杂论·诗与批评[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
[7] 柳尧章.我是怎样改编《春江花月夜》的[J].音乐周报,1991,10.
[8] 李泽厚.美的历程[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
[9] 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4.
[10] 杨荫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
[11] 王次熠.音乐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12] 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13] 康怀远.孤篇横绝,竟为大家——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文学史价值[J].文学研究,2006,01.
[14] 钱仁康.音乐的内容和形式[J].音乐研究,1983,01.
海口经济学院校级课题《音乐、舞蹈与文学的比较研究》研究成果(hjky1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