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传统文化与工匠精神融合培养的对策研究*

2017-01-29邹佩佚

山西青年 2017年24期
关键词:工匠院校精神

邹佩佚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重庆 401120

高职院校传统文化与工匠精神融合培养的对策研究*

邹佩佚**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重庆 401120

高职院校探索传统文化与工匠精神融合培养模式,既可以避免两者单独培养的弊端,又可以更好的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满足社会、学校、教师等各方需求。通过加强教师队伍传统文化修养,开展凸显工匠精神内涵的教学改革,营造融合培养的校园氛围,搭建校企共育的合作平台,可以使工匠精神与传统文化相互促进,互融发展,进而为建设工业强国、提振民族文化自信提供教育支撑。

高职院校传统文化;工匠精神;融合培养

一、传统文化与工匠精神融合培养的必要性

当前的高职教育,既面临着学生人文素养不足,对优秀传统文化了解不多,继承不够的问题,又面临着学生职业能力欠佳,钻研创新精神不足,职业责任感和道德感缺乏的现状,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空间受到严重影响。要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和学生就业发展的目标,就必须寻根溯源,加强传统文化和工匠精神的培养,使之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有机协调,并行不悖。

(一)单独培养传统文化或工匠精神存在的弊端

从当前高职教育情况和学科设置来看,单独培养传统文化或者工匠精神都存在一些弊端。第一,单独培养传统文化,往往不能突出高职院校特色,难以贴合高职学生实际。高职院校以培养高等技能型人才为使命,高职学生的人才定位是职业化技术人员,这种人才培养上的职业化、技能型特质,决定了高职院校必须在培养学生传统文化素质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特别是工匠精神的培育,以此区别于普通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避免在办学形式和学生就业上的同质化竞争,巩固高职院校办学成果,开辟高职学生就业的蓝海。第二,单独培养工匠精神,既缺乏课程建设支撑,又缺乏师资力量配备。从学校教育的规律而言,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主要以课程为载体,以师资为核心,工匠精神的培养也不例外,但截至目前,尚无高职院校将工匠精神的培养作为单独课程予以规划,也没有相应的专门师资配置,要实现工匠精神的培育,我们只能另辟蹊径。

(二)融合培养是提升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最佳途径

首先,传统文化素养和工匠精神是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融合培养的方式,实现两者互促发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之效;其次,通过挖掘传统文化中的工匠精神基因,使工匠精神有了形式载体,学生通过特定教学内容的学习,可以在传统文化中习得工匠精神的实质,增强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效果;再次,将工匠精神的来源和表现形式设定为传统文化,是以独特的视角解读民族文化传统,创新了传统文化学习模式,可以开拓学生视野,加深其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对培养学生传统文化素养和文化自信具有重要作用。

(三)融合培养是满足社会、学校、教师各方需求的有效模式

从社会角度而言,融合培养使从业者同时具备传统文化素养和工匠精神,提高了从业者综合素质,满足了社会经济发展对高职人才的素质需求;从学校角度而言,融合培养解决了培育工匠精神缺乏师资配备和课程建设支撑的问题,让工匠精神的培养可以落到实处,同时,也突出了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使人才培养方式更加符合人才定位;从教师角度而言,融合培养促使教师深挖传统文化内涵,以工匠精神的现代视角重新审视传统文化,形成以学促教,以教促研的教学研良性发展模式。

二、传统文化与工匠精神融合培养的具体措施

(一)加强教师队伍传统文化修养

教师是文化的传承者,也是践行者,所谓“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要实现传统文化和工匠精神的融合培养,教师队伍必须加强传统文化修养,践行工匠精神。第一,提高对传统文化和工匠精神的认识理解,特别是要深入研究传统文化中的工匠精神内涵,理解两者的密切联系和互促作用,充分挖掘相关教学素材,以学促教,以研促教;第二,要培育“教书匠”之风骨,践行工匠精神,以精业的教学态度,创新的教学内容,良好的行为规范,无私的高尚师德,为学生以身示范。

(二)开展凸显工匠精神内涵的教学改革

第一,以大学语文等人文素质课程为核心,改革现有教材内容,单独增设工匠精神篇章,借助教研团队,梳理出传统文化中的工匠精神因素,加以筛选改编后加入课程教材。主要从创新创造之开拓精神、敬业精业之钻研精神、遵规守度之法治精神、教化育人之传承精神等四大方面安排题材,重点弘扬传统文化中的正能量,传递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激励学生正视中华民族史,继承以工匠精神为代表的中华民族魂。第二,以创新的教学方式,引领学生自我感悟传统文化所体现的工匠精神实质。课程教学要突出工匠精神的领会,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避免被动灌输,以交流感悟、课堂演讲等方式开展教学,给予学生充分的领悟时间,激发学生自主探索意识,培育其钻研精神。

(三)营造融合培养的校园氛围

第一,通过校园宣传平台营造融合培养氛围。在校园宣传栏和教学楼走廊等处,张贴精心选取的蕴含工匠精神的传统文化故事,如庖丁解牛、鲁班造锯、仓颉造字等,以及部分古代工匠大师的名言名句;在校园网上开辟传统文化与工匠精神专栏,以相关史料、文学作品、影像资料等作为建设内容,全面宣传展现传统文化与工匠精神魅力。第二,通过校园活动营造融合培养氛围。利用学生会、团委、学生社团等组织,开展以传统文化和工匠精神为主题的学生活动,如举办“工匠精神是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主题演讲比赛,以交流座谈会的方式讨论如何在传统文化学习中培育工匠精神等。

(四)搭建校企共育的合作平台

加强校企合作,一方面将企业中的工匠大师“请进来”,以座谈会、报告会等方式,讲述成为大师的心路历程及其对工匠精神的感悟,探讨传统文化对其职业发展的影响,通过现实人物和事例,增进学生对工匠精神的理解,激发其在传统文化中寻找职业价值的意识;另一方面让学生“走出去”,组织学生参观优秀企业、参加顶岗实习,让其感受和领会企业文化中蕴含的工匠精神,思考传统文化对中国企业文化产生的深远影响。

[1]肖群忠,刘永春.工匠精神及其当代价值[J].湖南社会科学,2015(6):6.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16年度校级科研项目“高职院校传统文化与工匠精神融合培养研究”(编号:GZY201624-YK)的研究成果,主持人:邹佩佚。

**作者简介:邹佩佚(1987-),女,四川南江人,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字学、高职语文教育。

G

A

1006-0049-(2017)24-0045-01

猜你喜欢

工匠院校精神
90后大工匠
虎虎生威见精神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工匠风采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工匠神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