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

2017-01-29洪洁敏

山西青年 2017年24期
关键词:北京高校高校教师青年教师

金 琳 洪洁敏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北京 100029

北京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

金 琳**洪洁敏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北京 100029

北京高校青年教师是首都高校师资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健康发展对于我国未来高等教育事业至关重要。随着教学、科研、行政等工作压力增大,高校青年教师的心理健康应备受关注。本文首先从北京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入手,详细分析了其影响因素,并提出建立社会、高校、学院和青年教师“四位一体”的青年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作为对策,以真正促进青年教师身心健康发展。

青年教师;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对策

青年教师的心理健康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2013年5月4日,国家有关部门就曾印发专门文件——《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并提出加强对高校青年教师的人文关怀,特别是强调完善对于教师的心理疏导机制,在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上下功夫。以上文件的印发说明从国家层面开始关注高校青年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从侧面说明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重,然而,我国对于高校青年教师的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研究并不够,并没有通过研究进一步建立完善的青年教师心理筛查与疏导机制,没有形成社会、高校、学院与青年教师自身多层面参与其中的完善体系。因此,加强对于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影响因素的研究,并从不同层面提出政策建议,对于我国建立完善的高校青年教师心理疏导机制意义重大。本文将以北京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为切入点,深入分析目前北京高校青年教师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不同层面的影响因素,以得出解决问题的主要方法路径。

一、北京高校青年教师面临的主要心理健康问题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并结合作者自身的工作经历,将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概括为以下三方面:

(一)高校青年教师心理疾患问题不同程度存在

北京高校青年教师面临来自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多重机遇和挑战,同时压力也会骤然增加。当高校教师压力过大时,其认知功能就会受到很大影响。在日常工作中,青年教师会遇到不同的情况,面临不同的压力。比如,有的青年教师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强,他们很多就会利用压力不断激发自身潜力,攻坚克难,在教学、科研、学生事务管理等方面不断有创新突破并取得自己事业的理想状态。然而,现实的高校工作中,更多的青年教师面对纷繁复杂的工作不能很好的释放压力,久而久之就会造成自我认知能力的下降。主要表现为:在工作中注意力分散、自我怀疑、观察能力会逐渐减弱、短时记忆范围缩小、遗忘增加分析判断力下降等等。严重者出现情绪失调、焦虑、抑郁、冷漠、躯体化等心理问题。在北京高校青年教师中,不同程度心理疾患问题存在对于高等教育事业的长期健康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二)人际关系敏感、偏执化倾向加剧

在高校,首先要学会处理人际关系。通过调查,人际关系又是高校青年教师面临的一大难题。人际关系是一把双刃剑,处理得当可以帮助青年教师熟悉工作环境、请教陌生问题、优化工作氛围,无形中成为不断上进的动力。但处理不当,就会面临人际关系的挑战,增加心理压力,时间长了就会无心工作。目前,北京高校青年教师面临的人际关系上压力主要体现为三方面:一是下级和领导之间的隶属关系。若青年教师的工作得不到上级领导认可,或是遇到要求极其苛刻的领导,青年教师就会因为不知所措而感到焦虑。二是青年教师和普通同事之间的人际关系。主要体现在高校青年教师社交主要围绕学生、同事和家人。与同事交往,将面临职称评聘等不可回避的竞争压力。同事,高等教育人事制度的改革造成教师竞争加剧,间接导致教师人际关系向冷漠和紧张方向发展。三是,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不和谐也会影响青年教师心理健康。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会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还会形成青年教师不断努力的动力。相反,如果师生关系恶化,教学相长的氛围难以存在,青年教师难以体会到身为人师的尊重感,长此以往势必对学生感到失望,引发心理疾病。张现红(2014)在研究中提出,与其他人群相比,青年教师面对高知、学生等特殊的人际环境、而且在高校氛围内交际对象相对单一,这一情况更容易出现抑郁、人际关系敏感、强迫症、做事偏执等问题。①

(三)高校青年教师开始出现职业倦怠感

高校教师这一职业在社会上的认可度与向往度是比较高的,这也主要得益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美誉。但是,通过孙洪策(2014)调查问卷的结果显示:高校教师自身对所从事职业的满意度并没有达到社会的总体期望。选择非常喜欢教师工作的比重仅占到34%。29%的受调查人群选择喜欢教师职业,一般喜欢的占到29%。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有7%的高校青年教师表示不喜欢自己的职业。由此判断,部分高校教师产生职业倦怠感②。北京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倦怠突出表现为:体能开始下降、长期身心疲惫,工作疲于应付,不求创新,缺乏职业情感。职业倦怠会导致青年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出现心理麻木状态,对工作被动应付,对学生缺乏耐心,心理出现焦虑,情绪化明显等。

二、影响北京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分析

作者通过对北京高校青年教师的调查,结合对日常工作中与青年教师交流的体会,从本体、高校和社会三个层面总结出影响北京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包括三方面。

(一)从本体来讲,青年教师缺乏自我心理调节和心理治疗能力

高校教学、科研、日常管理工作中,青年教师自我心理调节能力越强,其在教学、科研中取得的成就越高。他们不自觉的能够采用多种心理调节方法应对来自外界的各种压力。相反,心理素质较差、心理调节能力欠缺的教师,遇到问题多是给自己心理叠加压力,在日常工作中容易出现工作倦怠,效率低下,久而久之不仅工作问题较多,还有可能进一步影响个人家庭生活。

通过对北京高校青年教师的调查与访谈发现,不同高校针对青年教师都有一定的心理培训,比如心理健康讲座、座谈、心理问题应对专题培训班等,因此,北京高校青年教师对心理健康知识都有一定的了解。但这种了解还处于理论阶段,并没有过渡到实践应用阶段。根据调查问卷:当您遇到心理健康问题困惑该如何解决?选择通过自我消化或调节的占到45%;40%的青年教师选择交流的方式,与家人、亲戚或朋友倾诉;只有7%的教师会寻求心理咨询,还有8%的青年教师对心理问题采取置之不理的态度。③从性别角度来讲,女青年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比男青年教师要高。④女性对于工作方面的压力、人际关系的冲突心理调节能力总体强于男性。

(二)从高校角度讲,高校多址办学、扩招、考核对青年教师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以北京高校来讲,学校不断扩招,远郊建分校区、高校跨区合并、建设一流青年教师队伍、跨越式发展等使得高校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面临巨大挑战和身心压力。

第一,高校建新校区、高校之间的兼并组合、住房远等诸多问题,导致高校青年教师距离校区较远,长年累月的早起晚归、跨区甚至跨地域通勤,使得青年教师感到身心疲惫,直接导致青年教师心理压力增大。

第二,高校扩招出现大量的生源,导致教师资源紧缺,而年青教师是承担工作的主力军,这极大加重了青年教师在教学及学生管理方面的压力。久而久之,势必导致职业情感的倦怠与缺失。

第三,高校考核是加强师资队伍的重要方式,但在不断加强考核力度的情况下势必会增加青年教师的心理压力。以青年教师关注较高的高校科研考核为例:随着高校人才引进的标准越来越高,高校任课教师博士化已成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一大特点,一些博士青年教师因拥有高学历、超强科研能力、独特教学方法、高昂的热情及工作经历等。但现实情况是,样样兼备的青年博士教师毕竟是少数,多数博士教师可能在某一方面是业界的精英,因此学校全方位的考核机制会给青年教师带来无形的压力,影响其在专业领域的创新。特别是有些教学能力优秀的青年教师在科研方面是短板,一旦科研遭遇瓶颈,影响职称评定,势必降低其教学热情及方法创新意愿。

(三)从社会角度讲,社会对青年教师的角色期望过高

随着国家对“尊师重教”的大力提倡,高校教师的地位不断提高,且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高的尊重。高校青年教师因为拥有高学历、高智商、高素养格外受到社会的尊敬与推崇。随着近年来国家对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视,高校教师不仅要学术强,方法灵,还要师德硬。然而,高校青年教师刚刚步入大学,或是在大学工作时间不长,他们存在工作经验少、工作任务量大、由学生身份向教师身份转变等问题,而我国高校专门帮扶青年教师成长和发展的制度尚不健全,使得青年教师难以一时满足社会的过高期望,于是,社会对于青年教师的过高期望无形中变成了心理压力。

三、北京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策略

北京高校青年教师的心理健康关系到国家人才的培养和首都教育事业的顺利发展。针对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一些高校已经开始采取一些适合本校具体情况的措施,但对于问题的解决远远不够。本文认为,关注高校青年教师的心理健康,要从顶层设计,构建完善的青年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这需要社会、高校、学院、青年教师自身形成“四位一体”的格局,全方位保障措施的落实。

(一)社会层面:建立和完善高校青年教师成长的社会环境

首先,国家的相关方针政策得到有效落实。北京市教育主管部门应从首都高等教育的实际出发,通过调研制定符合首都高校青年教师全面发展的相关措施,举全社会之力建立一套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预防、筛查、治疗机制,把关注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发展与首都未来高等教育发展作为高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其次,在不断倡导尊师重教,合理提高教师社会地位的同时,也要建立与青年教师心理健康发展相适应的工作和激励机制。这样有助于青年教师在获得社会认同感的情况下,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和积极上进之心,从而以创新的精神投身工作,完成教育教学及科研工作。⑤

(二)高校层面:因地制宜地推行专门针对青年教师综合发展培养和考核体系

对于高校青年教师的培养实践,“导师制”是一项可操作性强、值得在国内高校推广实施的制度。⑥首都各大高校可结合本校青年教师的实际情况,配备专门的导师。导师负责青年教师入职后的职业规划、思想动态、工作方法和科研方面的引导,对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给予直接指导。这样不仅让青年教师体会到来自工作单位的人文关怀,更重要的是帮助其排解困惑、增强自我调适能力,激发工作热情。此外,进一步完善青年教师岗位考核制度,对于岗位职责外的工作量要给与适当奖励,并纳入考核的标准。对于做出特殊贡献的青年教师可以减少科研方面的要求,帮助青年教师缓解心理压力。目前,首都高校在青年教师岗位考核方面还有诸多不足。比如青年教师不仅要完成本职工作,还要承担一系列院系额外的工作量,没有更多的精力从事科研。但每年科研考核又是职称评定和岗位晋升的关键因素,造成青年教师心理负担过重。完善高校青年教师岗位考核制度,要摒弃凡事动辄与科研产出挂钩的原则,让热衷于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的青年教师也有用武之地。⑦

(三)个人角度:青年教师要积极做好自我心理疏导和调适

虽然外界环境对于青年教师的心理健康有一定影响,但是解决其心理健康问题关键在于青年教师自身。首先,青年教师要不断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结合全国高校思政会议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明确高校教师立德树人和教书育人的根本职责,多讲奉献,少关注个人索取。其次,学会反思与自省。青年教师每当遇到问题,应该多从自身找原因,以客观的态度处理日常工作生活中出现的问题,防止个人想法极端化。再次,保持平常心。青年教师拥有较高的学历和较强的成就动机,但现实中管理制度仍有待完善,因此不可能所有的青年教师都如愿以偿地实现自己的理想与抱负。高校青年教师不仅要培养一颗强大的内心,还要拥有一颗平常心对待周围的人和事,这不仅会影响周围的学生,还有助于去除自我浮躁的功利化思想,从教育活动中获取教育事业的快乐与意义。⑧

[注释]

①张现红.我国高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育评论,2014(4).

②孙洪策.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研究.渤海大学,2014.5.

③孙洪策.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研究.渤海大学,2014.5.

④陶芳芳,尹平.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医学与社会,2006(2).

⑤陈卿.影响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的社会因素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15(2).

⑥张现红.我国高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育评论,2014(4).

⑦张现红.我国高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育评论,2014(4).

⑧平爱红.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建议[J].教育探索,2015(2).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工会工作专项研究课题”成果。

**作者简介:金琳(1987-),河北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研究生辅导员,主要从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洪洁敏(1984-),江西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研究生辅导员,主要从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R

A

1006-0049-(2017)24-0028-02

猜你喜欢

北京高校高校教师青年教师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论高校教师的法治素养培育
谈谈高校教师的教学学术
用人文关怀激励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基于主观幸福感的高校教师工作绩效提升策略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北京高校研发状况
北京高校科技创安—视频监控应用探索与实践——以北京农学院为例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从课堂中来 到课堂中去——青年教师听(看)课技能锤炼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