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治国理政视域下习近平总书记的群众观研究*

2017-01-29邵梦洁

山西青年 2017年24期
关键词:理政治国群众

邵梦洁

中共阜阳市委党校,安徽 阜阳 236600

治国理政视域下习近平总书记的群众观研究*

邵梦洁**

中共阜阳市委党校,安徽 阜阳 236600

摆正人民公仆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是治国理政的一项重要课题。习近平的群众观,是当前治国理政中党的群众观的重要内容。它既继承了中国共产党人一贯的观点,又具有鲜明的时代内容,对广大党员干部做好群众工作及处理好党群关系具有较为深远的影响。

习近平;群众观;群众思想

一、习近平群众观的理论来源和实践基础

(一)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群众观的继承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群众观是关于群众观论述的精髓集合。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历史的活动就是群众的活动,群众队伍的扩大与历史活动的深入相伴随”[1];“只有相信人民的人,只有投入生气勃勃的人民创造力源泉中去的人,方可获取胜利并维持政权”[2]。列宁认为“只有相信人民的人,只有投入生气勃勃的人民创造力源泉中去的人,才能获得胜利并保持政权”[3];“劳动群众拥护我们,我们的力量就在这里”[4],等。一直以来,习近平都坚持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并从中来学习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从而使自己继承和创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群众观,甚至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还抽出时间坚持到清华大学汲取知识,攻读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学位。这些无疑有助于他科学的群众观的建立。

(二)对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人群众观的继承

党的几代主要领导人都立足于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历史条件提出、完善并形成了一套系科学的群众观。毛泽东开创性地根据我国的特殊国情,把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中国化,提出了党的群众观的一系列基本理论,指出“群众是真正的英雄”[5],“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等。在改革开放大背景下,邓小平续写党的群众观,如提出“三个有利于”,尤其把“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党员干部是否做好群众工作的衡量标准。新时期江泽民为了进一步使党的建设得以改进和党的领导水平得到提高,基于此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三个代表”的核心。胡锦涛立足于新时期密切党群关系,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核心是“以人为本”,更结合新实践提出“三为民”思想。可知,党的主要领导人的群众观,为习近平形成自己的群众观提供了较为珍贵的思想启迪和历史参照。

(三)习近平的个人成长过程和丰富的从政经验

从上山下乡时的知青、陕北梁家河村支书、正定县委书记,一步一个脚印、一级一级历练,直至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的生活经历、工作实践和施政经验可以说较为丰富。他经常说“当县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村,当地(市)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乡镇,当省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县市区”。一直以来,他一直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长时间地工作在基层,长时间地与群众打交道,长时间地理论与实践结合,不仅增进了他与群众的真情实感,使他对群众疾苦有着实实在在地体会、对群众诉求有着较充分地把握,也让他对群众工作的重要性有着较深刻地了解,对科学的群众工作方法有着较准确的把握,这些经验都真正夯实了习近平群众观的实践基础。

二、习近平群众观的主要内容

(一)坚持人民群众“主体论”和“源泉论”

人民群众“主体论”。主体论,体现了习近平准确把握了人民群众历史地位的重要性。他在一系列讲话中对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数次强调。2013年3月17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习近平对中国梦做了较为详尽的阐述,“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这是“主体论”体现在共同构筑中国梦这一重大问题上,可见,人民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主体,中国梦的实现不仅为了人民,而且依靠人民。2017年1月17日,在世界经济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他指出,“中国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具体来说,这一思想是对人民群众主体地位的一贯坚持,也是强调广大党员干部对人民群众自身拥有的表达意愿、经验开创、权利拥有和作用发挥等诸多优势要予以充分尊重。

人民群众“源泉论”。源泉论,体现了习近平科学认识了人民群众历史作用的重要性。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在当选总书记后首场记者见面会上,强调“人民群众是执政党的力量源泉。每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只要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习近平在此提及个体力量的有限性和群众力量的无限性,二者对比鲜明,以此揭示出了一个伟大真理——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源泉。此外,习近平也用“源泉论”来对广大领导干部深刻认识新实践下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意义及迫切性做出数次论述。如,2013年12月26日,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表讲话,他指出,“在人民群众面前,我们永远是小学生,必须自觉拜人民为师,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由此可见,习近平不但对人民群众这一群体的伟大智慧有较为深刻的了解,而且在了解的基础上还善于汲取和运用群众的伟大智慧。

(二)真心为群众着想,全力为群众造福

不管走到哪儿、任职到哪里的岗位,习近平都亲民爱民为民,把群众放在心里。2012年11月15日上午,习近平刚当选为总书记,向全世界做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的庄严承诺。这鲜明地宣示了习近平带领我们党为民执政的决心之坚定,同时也为新实践下党的工作目标指明了方向。2015年2月27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上,习近平尤为强调要“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获得感”一词一经提出,备受群众支持,它将中国当前治国理政新实践下的改革发展和人民群众进一步紧密相连,进一步具体化为群众造福思想。可见,习近平一直从群众所思所想出发,把群众放在心中至高的地方。

说到困难的群众,他尤为牵挂。连续三年的新年贺词中,他都指出“我最牵挂的还是困难群众”。2013年11月,习近平到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作出“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他一遍遍强调脱贫的意义,认为扶贫开发一方面是重大的经济问题,另一方面更是重大的政治问题,它与人民福祉、国家长治久安有着较为直接紧密的关系。同时,他也经常深入偏远地区考察,零距离体察民生疾苦,为贫困地区人民早日脱贫致富不断努力。“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起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6]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群众“脱贫困、奔小康”,为的就是使广大群众过好日子触手可及。这更是习近平群众观的初心和归宿。

(三)群众工作的本质是密切党群关系

当前治国理政新实践下,党群关系和以往相比较所处的环境和条件有着较大的差别,需要换一个视角来认识党群关系。2011年1月5日,中央党校第48期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学员座谈会上,习近平开创地提出“群众工作的本质是密切党群关系”。无疑,这作为一个新提法,是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基本指向。

以密切联系群众为核心的作风建设关系着党的生死存亡。作风问题的本质,即党同群众的关系问题。新形势下,作风建设聚焦在群众反映最强烈的“四风”问题方面。倘若这一问题严重起来但是不能切实予以遏制,就会如一堵无形的墙隔开党与群众,一把无情的刀把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割断,最终使得我们党的根基、血脉与力量皆失去。对作风建设狠抓,习近平身体力行。2012年12月7日,当选总书记的他习近平第一次离开北京外出考察,第一站选择了深圳。此行一路,他轻车简从,在深圳莲花山公园向邓小平雕像敬献花篮后,走到人群中,与群众握手。在庆丰包子铺,他和大家一起排队点套餐;在南锣鼓巷,他问大家“是否需要合影”。十八大以来,“八项规定”“三严三实”“全面从严治党”等一系列重要决策皆与党员的作风建设有关。

(四)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在治国理政新实践中,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仍要继承发扬党的群众路线。当选总书记不久,习近平在全党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强调“要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2013年6月18日,《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明确指出“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他将群众路线放到党的生命线这个高度对待,这不仅是他对坚持和创新党的群众路线的表现,由此还可看出在习近平心中群众路线的重要性,以及在全党范围内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价值。

怎样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习近平提出“坚持人民是决定我们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真正让人民来评判我们的工作”。换句话说,一要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二要俯下身脚踏实地服务群众;三要正确处理党群关系;四要坚持党的成果由人民检验和评判。这四方面的论述是彼此联系的完整系统,深刻揭示了群众路线的四个核心,具体来说依靠群众、服务群众、联系群众和群众评判。

三、习近平群众观的时代价值

(一)夯实了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理论基石

我们党在领导中国进行革命、建设发展以及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不仅使得党密切和群众开展联系的优良传统得以形成,而且总结了构建和谐党群关系的宝贵经验做法,尤为强调,要想革命成功,必须把全部力量团结起来,充分调动群众参与革命的热情。习近平群众观就是客观总结党的执政经验,是立足治国理政新实践下党情民情新的发展变化而形成的,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巩固执政地位的时候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夯实了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理论基石。

作为党的领导干部,要努力提高践行习近平群众观的思想和行动自觉性,使自己能将党的群众观真正落实到行动上,做好畅通党群关系的桥梁。只要时刻做到心系群众,真正为群众谋福利,就会进一步拉近党和群众的距离,从而为治国理政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二)推进党的群众工作的实践创新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基本观点。中国共产党近些年来不断获得成功的关键,就是对实践和时代变化下的实践创新较为重视,习近平对此有着十分清醒地认识,形成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战略,尤为重视群众工作中的实践创新。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就开展群众工作、创新群众工作开展了如“中国梦”、到“八项规定”、到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加大反腐力度、在全党范围内大规模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两学一做,直至十八届六中全会的全面从严治党,确定了一个个合适的目标,在党的群众工作中都是重大的实践创新。

广大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习近平群众观,入耳入脑入心,牢牢把握当前的时代机遇,认真对待并开展好群众工作,充分了解群众的利益诉求,切实解决好群众普遍关心的焦点问题,持续改进政府服务质量,以此推动党群干群关系和谐发展。

(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国梦的保障

十八大以后,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以中国梦凝聚人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改革的推力、城市的助力等一系列因素必然离不开,然而关键也得凭借广大群众埋头苦干,辛勤劳动,依靠自己的双手和头脑贡献一份力量。中国梦实现同样也要求凝聚中国力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这说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也得借助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集聚。

怎样才能汇聚起13亿中国人民的力量呢?习近平的群众观给了我们答案。树立和践行习近平的群众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保证。这就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认真践行习近平群众观,切实做好治国理政新实践下的群众工作,方可不断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国梦提供更多的群众原动力。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87.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l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85.

[3]列宁全集:第3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162.

[4]列宁全集:第3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57.

[5]毛泽东.毛泽东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6]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212.

*2017年度阜阳市党校系统科研课题“治国理政视域下习近平总书记的群众观研究”(项目编号:FYDXKT201738)。

**作者简介:邵梦洁,女,安徽太和人,管理学硕士,中共阜阳市委党校马列教研室,教师。

D

A

1006-0049-(2017)24-0026-02

猜你喜欢

理政治国群众
排列问题中的顺序处理
巍治国艺术作品欣赏
多让群众咧嘴笑
图解:《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怎么学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신시대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提升党的治国理政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