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在知识环境下智慧型图书馆嵌入式服务体系的构建
2017-01-29黄素君
文 / 黄素君
泛在知识环境下智慧型图书馆嵌入式服务体系的构建
文 / 黄素君
在泛在知识环境下,读者的知识场景更加复杂化、多元化,对图书馆知识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智慧图书馆发展实践以及信息科技的逐步深化,图书馆在响应读者需求方面拥有了无限可能。文章从智慧图书馆与嵌入式知识服务出发,探讨了智慧图书馆如何构建模块化的嵌入式知识服务体系以应对当代读者的知识需求。
泛在知识环境;智慧图书馆;嵌入式;知识服务
在无处不在的泛在知识环境下,读者的知识获取渠道、方式及时间都发生了明显变化,读者的知识需求也更加个性化、多样化与复杂化。而传统图书馆在理念、技术、资源建设以及组织协同等方面都难以对此进行有效回应。在当前移动互联与大数据技术不断取得突破的背景下,图书馆也需要进行智慧化转型,要把替用户提供跨时空、交互性的知识服务为基本导向,积极了解并融入用户情境,构建大数据与信息技术基础之上的“云服务”体系,为用户提供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知识服务。当前我国智慧图书馆发展层次不高,并未真正走出“场馆”的概念与范围限制,缺乏对读者情境的感知与识别,也就难以有效回应泛在知识环境下读者的知识需求。
一、嵌入式知识服务与智慧图书馆的内在契合性
近年来,智慧图书馆开始受到学术界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其具体定义仍未明确。有学者指出,智慧图书馆建立在不断成熟的网络技术、数字技术基础之上,其核心即人、物间的彼此相连、彼此相通,智能化是其显著特点,其最终目标在于更好地服务读者,智慧图书馆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人本理念、绿色发展理念的延伸[1]。也有学者指出,智慧图书馆即在图书馆服务及其管理过程中融入物联网、传感器等手段,通过这些手段将每一项图书馆活动紧密相连,更好地调控与感知每一个服务细节、管理细节,将所有图书馆活动归于一个智能化系统内,在打造图书馆智慧化管理模式的同时为服务对象提供更好、更便捷的智慧化知识服务[2]。总而言之,信息技术是智慧图书馆得以实现的技术基础,智慧图书馆以科学发展为原则,立足读者的具体知识需求,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物间的相通、相连,进而为读者提供最好最便捷的服务。
2004年,研究者Dewey.B.I指出,嵌入式服务即立足用户的日常活动,通过观察并体验用户日常活动,实现图书馆员与用户日常活动的最大融合,进而为其提供相应的图书馆服务。2006年,国家科学图书馆(中科院)正式实行新型学科服务,该服务以“融入一线、嵌入过程”为原则,无疑打破了传统图书馆服务模式的框架。到2008年,嵌入式图书馆服务已经成为图书馆服务领域的共识。受此影响,学术界掀起了一股研究热潮,大量研究成果纷纷涌现,研究内容不仅涉及学科馆员嵌入式教学(含网络教学),而且涉及企事业单位的决策辅助与科研支持等领域。
众所周知,传统图书馆是基于某一特定空间位置设立的,其开馆、闭馆均具有时间限制,因此受时空影响大。而嵌入式服务与之最大的不同,就是打破了图书馆固有的时空依赖性,其“一线服务”理念更是紧紧围绕用户需求,将服务范围拓展到读者所到之处,真正做到了从用户需求出发[3]。嵌入式图书馆服务按照其空间嵌入方式不同,可以分为三大类:馆内空间嵌入、馆外空间嵌入以及虚拟空间嵌入。其中,馆内空间嵌入旨在充分挖掘馆内空间价值,将图书馆服务对空间的依赖性降到最低,扫除馆内服务障碍,保证图书馆服务的优质性、顺畅性;馆外空间嵌入则要求相关的图书馆工作人员深入读者的学习环境、工作环境,为读者提供超出图书馆框架范围的服务;虚拟空间嵌入则是在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的辅助下,将各类馆内知识、馆内资源通过网络终端向读者传递,提高用户获得所需图书馆服务的便捷性。
二、泛在知识环境下智慧图书馆开展嵌入式知识服务面临的主要问题
当前智慧图书馆尚处于起步阶段,嵌入式服务模式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赋予读者更好的阅读体验,优化了图书馆服务,但也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妥善解决是构建嵌入式知识服务体系的前提与基本保障。
(一)读者隐私安全管理问题
嵌入式智慧图书馆服务的优越性建立在深入挖掘读者隐性需求、动态获取读者情境信息的基础上,是对读者隐私的获取。而这种隐私获取、隐私传输是建立在开放性网络基础上的,很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造成服务器瘫痪、读者隐私泄露。信息资源云的存储性、共享性并存,我们在享受其大量存储读者情境信息诸多便利的同时,不能忽略其云端共享可能带来的潜在隐私泄露风险,这些薄弱点很容易被不法分子攻击,威胁读者的隐私安全。因此,如何加强嵌入式知识服务过程中的网络安全管理,最大限度地保证图书馆数据资源与读者隐私的安全,是智慧图书馆开展嵌入式知识服务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
(二)知识产权与隐私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建设问题
知识产权与隐私保护是智慧图书馆在提供自身服务过程中必然涉及到的两类问题。图书馆无论在读者群体还是在信息资源上,均具有多样性,受个性化读者需求的影响,馆内同一资源往往呈现多个表现形式,诸如文本形式、音频及视频形式等,无论哪种形式均会涉及到知识产权问题。智慧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前者具有传感设备,这些设备可对读者身份及情境等读者隐私进行感知。如果缺乏对该类信息的良好管理,一旦读者隐私泄露,后果不堪设想。为保障嵌入式知识服务的顺利开展,我们需要建立健全智慧图书馆的相关法律体系,将知识产权保护、读者隐私权保护纳入法律框架,在保证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安全性、合法性的同时维护读者隐私安全[4]。
(三)馆内与馆间信息、资源协同问题
当前各图书馆彼此孤立、分散程度高,缺乏整体性、集中性。我们很难从整体上对各个图书馆的信息资源进行统一化管理与共享。这既为嵌入式知识服务的出现提供了契机,也为这一新型服务的开展带来了更大的挑战。信息存储是信息资源得以共享的重要前提,智慧图书馆需要拥有统一数据编码标准、数据传输标准、数据存储标准,降低数据管理的难度,为信息收集及收集后存储、分析提供便利,使智慧图书馆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精准掌握读者信息需求,为其提供优质服务。此外,我们还必须打破各图书馆间的时空限制,成立智慧图书馆联盟,统一各图书馆接口,整合各图书馆的有效资源,使其实现彼此间资源共享,提高智慧化信息服务的开放性、协同性。
三、智慧图书馆嵌入式知识服务体系的构建路径
在泛在知识环境下,智慧图书馆嵌入式知识服务模式应包括四大模块,即情境感知模块、信息资源云存储模块、大数据云处理模块和知识云服务模块,其中信息资源云是实现各模块功能的基础。
(一)情境感知模块
情境感知主要围绕读者的具体生活环境、学习环境、工作环境进行,在各类传感设备的辅助下,动态感知读者所需,并将感受到的情景数据进行后续云计算处理与分析,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它是智慧图书馆嵌入式知识服务得以实现的前提和基础,是智慧图书馆嵌入式知识服务迎合用户需求的基本前提。该模块在具体应用中需要借助诸多传感设备,如蓝牙、摄像头、射频识别及定位系统、监视器、红外感应器等,对读者的各类情境信息(时间、地点、读者背景、活动、使用终端、阅读偏好)予以全面收集,并向信息资源云存储模块及大数据处理模块传输数据,为后续数据存储、数据分析以及服务嵌入提供数据基础。
(二)信息资源云存储模块
信息资源云存储模块的功能即为存储信息资源,它存储的对象不仅包括图书馆资源,而且包括各类读者信息,如读者身份信息、阅读记录、阅读反馈、阅读情境等。正是在该模块的作用下,读者间、图书馆间、图书馆—读者间的开放性不断增强,逐渐打破了传统图书馆服务框架。这在强化图书馆管理的同时,还有助于更好地进行资源共享。受地理位置影响,传统图书馆大都作为独立个体存在,相对分散,而智慧图书馆能够在现代化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的辅助下积极整合各图书馆的种种资源,对这些资源进行统一存储、统一管理,实现跨馆资源联结,开展跨馆知识与信息服务,增加读者资源获取的便捷性、高效性。不仅如此,该模块的设立还为读者间交流、资源共享提供了有利条件。例如,该模块设置资源交流与评价系统,一方面方便了用户对资源或服务进行评分,另一方面也为用户在众多资源中如何择优选择提供了参考。
(三)大数据云处理模块
图书馆内数据资源众多,除读者阅读信息、身份信息外,还包括图书馆正常运转中不可或缺的人员信息、设备信息、电子资源信息等。每一类信息的设备来源、数据格式均不同,在具体信息编码、信息语言、信息类型上也必然存在差异。这些差异无疑使得数据处理量、处理难度相对增加,相应的数据收集及收集后的管理工作也变得更加复杂。而大数据处理模块则主要为解决上述问题而设立,力争在数据处理技术诸如数据仓库技术、数据挖掘技术及相应云计算技术的辅助下进一步对这些数据进行深入分析。
在数据处理上,大数据处理模块主要包括数据识别、数据分类、数据处理等环节,在云计算的辅助下分别识别各类网络及情境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分类及后续处理,具体处理过程是:首先在语义技术的辅助下对情境信息予以解释,以便后续程序使用;然后向情境库呈递已解释好的情境数据,使之在情境库中进行二次描述,为后续情境推理打下基础。推理建模是进行情境推理的核心。具体建模必须立足读者各类情境信息,综合把握读者需求,匹配情境信息—情景模型,获得具体需求后,进行需求—信息资源匹配,进而调配目的资源。此外,它还需动态收集读者反馈,以便对情境模型进行动态调整、划分并分析聚类,找出需求一致或类似的读者群体,划分相应群组,便于后续交流。
(四)知识云服务模块
该模块旨在为泛在环境下智慧图书馆、读者间的沟通提供便利,是二者进行信息交流、信息共享的平台。读者享受智慧图书馆的诸多便利服务就是通过该模块得以实现的。
1.智慧搜索。它的搜索方式多样,除传统的网页搜索外,还包括语音搜索视觉搜索及移动搜索。具体搜索过程相对简单,在智慧图书馆相应的嵌入式知识服务相关搜索工具及设备终端的辅助下读者就可获得目的信息[5]。
2.智慧推荐。它主要包括读者情境活动推荐和个性化定制推荐两类,具体推荐内容紧紧贴合读者的时空信息及具体阅读兴趣,从读者的时间、空间及阅读兴趣入手展开相应服务推荐,增加读者获取服务的便捷性。
3.智慧展示。该过程即终端界面展示图书馆资源的过程。具体的资源展示受多种因素影响,除终端设备相关信息如屏幕大小、设备型号外,光线及读者视力均直接影响展示过程。为此,它需要根据上述因素调整文字大小、文章排版。同时网速对智慧展示的影响同样不容忽视,网速不同会导致展示的资源类型存在差异。
4.评价反馈。阅读完毕后,读者可向图书馆进行资源内容反馈及展现形式反馈,帮助图书馆更好地了解读者兴趣、接受程度,进而对资源进行内容及形式上的调整。
[1]王世伟.未来图书馆的新模式——智慧图书馆[J].图书馆建设,2011(12).
[2]吴吉玲.数字图书馆与智慧图书馆比较研究[J].情报资料工作,2015(2).
[3]牛翠屏.移动数字图书馆服务模式的转变与创新[J].山西档案,2017(2).
[4]高培.专业出版社如何实现知识服务转型[J].出版广角,2017(2).
[5]刘露.“互联网+”时代公共图书馆智慧服务体系的构建[J].山西档案,2017(2).
G251.6
A
1005-9652(2017)04-0117-03
(责任编辑:虞志坚)
黄素君(1979-),女,广东湛江人,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服务、图书馆信息技术、数据库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