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图书馆文化精准扶贫路径探究
2017-01-29张艳菊
文 / 张艳菊
农村图书馆文化精准扶贫路径探究
文 / 张艳菊
文章从精准扶贫的内涵出发,联系农村图书馆的现状,依托农村图书馆的资源优势,设计农村图书馆文化扶贫识别路线图,提出构建传播致富知识有效路径、强化农村图书馆文化扶贫管理与服务、制定农村公共图书馆文化扶贫实施方案等措施,以提升农村图书馆精准扶贫工作绩效。
农村图书馆;文化扶贫路径;精准扶贫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精准扶贫区别不同贫困群体,运用科学方法对扶贫对象进行精准识别和帮扶。它是更适用于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种扶贫方式。目前,针对性扶贫已经全面展开。作为公共文化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基础图书馆即农村图书馆,如何在精准扶贫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是图书馆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精准扶贫:农村图书馆建设的转折点
农村图书馆根植于广大农村。“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三农问题能不能处理好,是决定中国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党的“十七大报告”和“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指出,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和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是当下文化建设的中心思想。农村图书馆建设是文化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在农村精准扶贫的大环境下,文化精准扶贫的要求不是传统普惠式帮持,而是要做到有的放矢,对扶贫对象精准识别;不能只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而要长远规划。文化精准扶贫工作涉及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农民三方;由中央政府顶层设计,主导方向,地方政府具体执行,农民受益。这是一个典型的委托代理行为。三者之间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给扶贫工作中的信任环节产生隔阂。若是出现信任危机,就会形成“恶意上访”的恶性循环。这要求农村图书馆更新观念,大胆创新,依托馆藏资源、设备、知识技能等优势,参与基础农村文化教育建设,推进基础教育的普及,进一步帮助解决扶贫的低效化,提高农村基层民主在贫困地区的公信力。
文化精准扶贫是整个精准扶贫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以人为本和注重人的智力发展,是侧重于文化思想观念的“精准扶贫”。文化精准扶贫多指从精神文化层面(包括文化素质、认知水平、技能能力等)帮助农民改变文化层面的落后局面,引导农民自动、自主脱贫致富。它包含文化内容给予的精准和扶持群体的精准两个层次[1]。精准扶贫要求对扶贫对象进行甄别;扶贫的资源精准化;对扶贫内容及效果进行评估等[2]。
精准扶贫在农村图书馆建设中主要体现为科学文化普及方面。科学文化是农村社会发展的基础。为了落实精准扶贫,政府必须大力普及科学文化。农村一直致力于建设各种农村阅览设施,以便为广大农民提供图书馆服务。但当前的阅览设施大都缺乏专业化公共图书馆的品质,导致农村图书馆建设近乎失败。近年启动的文化惠民工程琳琅满目,由于对文化惠民工程的实施目标和功能认识不足,对群众真正的文化需求缺乏了解,文化的“送”与群众的“需”不匹配,缺少对文化惠民工程实施过程的监督和对实施效果的评估,造成农村图书馆出现了缺资源、没服务、不专业等问题;农村图书馆普遍存在经费短缺、领导对图书馆不够重视与认识不足、农村图书馆建设体制不合理、农村图书馆馆员整体素质参差不齐、图书馆相关法制不够健全、农村图书馆建设缺乏农民参与等问题[3]。农村图书馆应积极倡导馆员从读者中来,到读者中去;提供一线服务,不断提高读者满意度。这要求馆员对当地风俗特色有所了解,研究读者需求,针对不同类型读者提供人性化的知识服务。
二、农村图书馆文化精准扶贫的识别路线图
2017年2月21,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更好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我们有必要建立基于精准扶贫的农村图书馆文化扶贫识别路线图,使精准扶贫在农村图书馆文化扶贫中做到有的放矢,以科学规划、全面推进农村图书馆文化扶贫工作的开展。
精准扶贫的目的是使贫困人群脱贫,本质是扶贫内容的精准化。农村图书馆文化扶贫在于夯实贫困地区的硬件环境,包括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各类资源和项目的优质配置;形成以农村图书馆为中心的综合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4]等。农村图书馆文化精准扶贫,一是要细致甄别扶贫对象,保证扶贫资源用于真正的贫困人口,“有钢用在刀刃上”,充分发挥文化扶贫资源的效用;二是要保证扶贫资源的精准化使用,使基层部门的资源实现最优化配置;三是要对扶贫效果进行量化式评估,以实效来检验扶贫的各项政策落实情况,避免出现“虎头蛇尾”或“走过场”等传统文化扶贫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农村图书馆文化扶贫,要求围绕农民读者的需求开展各类文化扶贫项目,运用馆员的智力与农村图书馆资源优势,依托当地的特色文化资源,达到精确扶贫识别的目标,以满足读者不同层次的知识需要。
农村图书馆文化扶贫要求运用农村图书馆资源、文化扶贫的政策驱动、馆员的激励驱动驱动三大驱动力,共同作用于精确扶贫识别,形成一个环路闭合路径的推动机制,进而实现贫困群体需求的驱动。农村图书馆文化扶贫精准识别在实施过程中要求按照一定的路线进行,识别贫困地区的文化资源现状,制定扶贫方案,鼓励贫困人群参与农村图书馆文化扶贫项目,通过文化帮扶有效改善读者的自身发展能力[5]。
三、农村图书馆文化精准扶贫的实现路径
(一)构建传播致富知识的途径
农村图书馆需要精准扶贫的地区往往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谈不上现代化技术的应用。被帮助地区农民的农闲时间长,精神文化需求大却得不到满足。由于农村产业结构单一,农产品品种结构老化,区域布局雷同,形成产业层次上的结构性矛盾。农民只依靠传统的产业,农业商品价值转化率低,农民急切需要掌握致富的途径。一些科研院所每年创新了众多的科研成果,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些科研成果大部分仅停留在研究室中,而没有进行后续的试验、开发、应用、推广。文化精准扶贫就是要让其中有利于农民脱贫致富的项目应用于农村。农村图书馆可以利用其丰富馆藏、全面而先进的知识技能,主动开展服务,以科研院所和被扶贫地区乡镇企业作媒介,发挥它们参与推广科研成果转化的作用,在精准扶贫的同时把社会上先进的科研成果推广到农村。这样,农村图书馆既能够培养贫困人群的致富技能,又能够发挥桥梁作用,从而使农村的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充分发挥农村图书馆在当地扶贫帮困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二)强化农村图书馆文化扶贫的管理与服务
现阶段,我国文化建设的主要目标在于完善基础的县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但也不忽视农村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农村图书馆可以实行总分馆制,以县级图书馆为总馆,街道办事处、乡镇图书馆为分馆,再延伸到各个行政村,建立农村图书馆或农家书屋,直接面向读者服务。总馆负责资源统一采购、调配,基层图书馆负责服务,形成农村图书馆文化扶贫统一管理、统一规范、统一服务的科学管理体系。这要求以地方县级图书馆为总据点,各乡镇文化中心为地方性的文化交流集聚站点,并以农家书屋作为各村最基础的服务中心,健全农村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完善农村公共阅读服务体系;把地方群众的阅读需求交由县级图书馆负责,再由其集中对县级图书资源进行整合,做到从采购到编目的整体统一,最后交付次级文化站实行分级配送。图书的配送供给与按时流转则由各农家书屋基站执行。这不仅有利于基层农家书屋实现现代化的管理、服务,更贴近了专业化的现代图书馆标准。
(三)制定农村公共图书馆文化精准扶贫的实施方案
首先,精准识别贫困目标人群,对贫困人群与非贫困人群进行区分,打破以前的“普惠式”扶贫、“搭便车现象”,避免挤占有限的文化扶贫资源,真正做到扶持贫困目标人群,使他们通过精准文化扶贫,提高个人素质和持续发展的能力,为经济上的脱贫打好文化基础。其次,精准识别贫困人群的文化需求,以便提供相应的文化扶贫服务。扶贫目标人群个性化的差异,如生活环境、地域、文化习俗、贫困原因的不同,导致扶贫的文化需求也不尽相同。这要求扶贫项目设计充分考虑上述因素,通过对农村贫困农民的精准识别,为贫困人群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扶,做到扶贫精准且有效地把文化扶贫落实到位。再次,继续增进资金扶持的同时,以文化育人、以农家书屋为基站,帮助普及农民所需的就业和创业能力。各地应加大文化活动组织频次,由地方文化站带头,联合上级有关部门,邀请相关专家学者举办展览、讲座等有益于推广先进文化的活动;利用新平台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提供实时的农业信息。农村图书馆积极主动向农民推送致富的新出路、新案例,并普及科学的农业知识,进一步提高农民文化信息素养,改善了农民就业创业信息闭塞的不足。图书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搭建“扶贫云”平台,开展个性化服务,争取打通农村文化扶贫服务的“最后一公里”[6]。第四,图书馆结合农村地域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特殊性,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扶贫项目,可以组织人力、物力进行地方特色数字资源建设,充分挖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帮助农民找到能致富的文化道路[7]。
文化扶贫是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从思想、意识、文化上对贫困居民进行帮扶,才能从源头上帮助居民自主脱贫。农村图书馆应该利用自己的资源和平台优势,普及农业科学知识,传播农民致富信息,切实提高贫困群体的知识素养和致富能力,做好文化精准扶贫这项利国利民的大工程。
[1]张慧蕊.公共图书馆文化精准扶贫的创新路径研究[J].河北科技图苑,2016(6).
[2]詹景海.精准扶贫视角下图书馆文化扶贫路径研究[J].图书馆学刊,2017(1).
[3]郑满生,贾文科,臧运平.我国农村图书馆可持续发展动力机制研究——上篇:“经济驱动模式”运行原理及影响力分析[J].图书馆,2016(9).
[4]吴建中.精准扶贫——公共数字文化的下一个发力点[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17(1).
[5]王尧.基于精准扶贫视角的图书馆文化扶贫精准识别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6(5).
[6]黄辉.精准脱贫战略下的图书馆文化扶贫精准识别、帮扶与机制创新研究[J].图书情报知识,2017(1).
[7]郑佳佳.基层公共图书馆助力文化精准扶贫的思考[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17(2).
G258.6
A
1005-9652(2017)04-0108-03
本文系2017年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参与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研究”(编号:172400410396)的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虞志坚)
张艳菊(1979-),女,河南开封人,郑州工程技术学院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