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学生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
2017-01-29◆李丽
◆李 丽
(湖南省邵东县教育科学研究所)
小学阶段中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相对于培养数据收集和分析提取信息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利用数据解决问题的意识,通过从小培养这种意识,使学生逐渐养成依靠数据帮助进行决策的习惯。具体教学中,可以通过情境法和讨论法等适合小学生接受方法来进行培养。下面就从数据分析观念的内涵、数据分析观念的解读、数据分析观念的具体培养途径,这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小学阶段数据分析观念的内涵
数据分析观念的内涵,主要包括通过数据收集和分析提取信息,通过数据体会随机性以及利用数据解决具体问题。小学阶段的数据分析观念培养,首先要让学生理解数据分析是统计的核心。要求学生了解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需要做调查研究,收集数据通过分析作出判断,体会数据中蕴含着信息的道理。使学生了解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的方法,需要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让学生认识到数据分析体现的随机性,一方面,对于同样的事情每次收集的数据可能不同;另一方面,只要有足够的数据就可能从中发现规律。
二、对小学阶段数据分析观念的解读
小学阶段数据分析观念可以从:数据意识、信息意识、数据的随机性,这三个角度进行解读。
1.数据意识。数据意识即遇到问题时,能想到用数据解决。比如要组织体育活动,就要先选择活动项目。有的学生说要选择足球,有的学生说要选择篮球,这表明他们没有数据意识。但随着年龄的发展,他们明白了要使组织的活动获得更多人的欢迎,就必须去收集数据。这其实就是一种数据意识,是统计学的核心问题。对于小学生而言,相比根据问题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说,更重要的是数据意识的养成,遇到问题能想到去调查,养成用数据解决问题的意识。
2.信息意识。信息意识要求学生,要体会到数据中是蕴含着信息的,能从中提取更多的信息,明确这些信息能为我们解决问题提供依据。比如学生通过统计全班同学的身高状况,可以知道自己在同龄人中的发育水平;通过统计学习成绩,可以帮助自己制定学习目标等,就是让学生理解信息的重要作用。
3.数据的随机性。数据的随机性,一方面,对于同样的事情每次收集到的数据可能会是不同的;另一方面,只要有足够的数据就可能从中发现规律。比如,体育课统计学生的跑步成绩,虽然一个学生每次的成绩不尽相同,但是可以根据多次成绩反映出他的总体成绩,这就是数据的随机性。
三、数据分析观念的具体培养途径
数据分析概念就是让学生体会到数据是蕴含信息的、信息是可以被人提取的、最终信息是为人们服务的。培养小学生的数据分析概念,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法进行。
1.设计问题情境使学生体会需要收集数据。要使学生接受统计特有的观念,最有效的方法是让他们真正投入产生和发展统计观念的全过程。因此,教学中应注重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使他们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过程,逐步形成统计意识。
例如,在教学小学一年级的“统计”内容时,可以引导学生统计班级中的同学最喜欢吃哪种水果。选择如苹果、橘子、香蕉三种水果,让学生选择出最喜欢吃的站成队列,根据队列人数制作统计图,最后总结统计方法:分类—统计—填表—检验—提出问题,这样就能让学生参与到了统计的全过程之中了。
2.分析数据能帮助人们解决什么问题。如果说设置的情境是个平常的情境,在数据收集完了以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讨论收集的这些数据能帮助我们做什么,让学生充分体会分析数据的作用。
例如,组织学生调查班级同学的期中考试成绩,这是一个很常见的情境。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根据调查得出的数据进行分析,并让学生思考这些关于期中考试成绩的数据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哪些问题?以下三种回答很具有代表性:(1)通过调查班级成绩,让我了解到了我的学习状况;(2)通过调查班级成绩,使我能够找到努力的方向;(3)对班级成绩进行调查,使我了解到在各科中具体哪些同学的成绩突出,以便向他们请教。这个案例重视数据分析以后组织学生讨论的环节:收集的数据到底能帮我们解决什么问题?这也是在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观念中的重要策略之一。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对于他们今后一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小学生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要把培养他们运用数据解决问题的意识放在首位,通过紧密联系学生生活的教学方法,循序渐进地进行培养,为他们今后进一步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1]吴正宪,刘劲苓,刘克臣.小学数学教学基本概念解读[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2]李春艳.浅谈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基本策略与模式[J].教育,2015,(11) :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