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持人语

2017-01-28

诗歌月刊 2017年9期
关键词:诗意现实诗人

今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军旅题材的诗歌也格外受到关注。姜念光是一名军人,如诗人自己所说,“军事组织所天然具有的整饬、严格、壁垒分明和对世界与生命的态度,于我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的塑造仍是不言而喻的。”在这里,他用诗歌给我们开辟了一个途径,使高冷的军营回到了日常。

诗歌是认知结果的诗意呈现。客观的、阔大的、持久的外部世界,容纳了我们,再消化和抛弃我们。“那折戈沉沙的雄心,从此收埋于/破书,残简,以及朽坏的琴”。诗句读起来颇为悲壮,其实还是关照和怜恤,让人心生悲悯。姜念光以独特的认识方式,日積月累地建立起自己的渠道,用诗把众多的高远、神秘事物引渡回人间,使我们看到了平常,看到了自我,看到了本质和结局。

诗人始终在建设自己的意象世界。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诗人用诗意打通,使读者进入“联系”。“看阴影,有人用一天的尘土包住什么东西/看余辉,有人要再一次失手/万物要再一次失去名字”,在时间的运作之下,今天或者明天,我们命运相同。生冷的现实,使认识和情绪像血液一样在血管和意识里流动,生硬秩序规范下,整齐划一的外形包裹下,诗人姜念光从自我、从生命出发,将读者鲜活的内心一再激发,开辟出新的途径,直到生机勃勃,生生不息。

——微蓝

今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军旅题材的诗歌也格外受到关注。姜念光是一名军人,如诗人自己所说,“军事组织所天然具有的整饬、严格、壁垒分明和对世界与生命的态度,于我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的塑造仍是不言而喻的。”在这里,他用诗歌给我们开辟了一个途径,使高冷的军营回到了日常。

诗歌是认知结果的诗意呈现。客观的、阔大的、持久的外部世界,容纳了我们,再消化和抛弃我们。“那折戈沉沙的雄心,从此收埋于/破书,残简,以及朽坏的琴”。诗句读起来颇为悲壮,其实还是关照和怜恤,让人心生悲悯。姜念光以独特的认识方式,日積月累地建立起自己的渠道,用诗把众多的高远、神秘事物引渡回人间,使我们看到了平常,看到了自我,看到了本质和结局。

诗人始终在建设自己的意象世界。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诗人用诗意打通,使读者进入“联系”。“看阴影,有人用一天的尘土包住什么东西/看余辉,有人要再一次失手/万物要再一次失去名字”,在时间的运作之下,今天或者明天,我们命运相同。生冷的现实,使认识和情绪像血液一样在血管和意识里流动,生硬秩序规范下,整齐划一的外形包裹下,诗人姜念光从自我、从生命出发,将读者鲜活的内心一再激发,开辟出新的途径,直到生机勃勃,生生不息。

——微蓝

游以飘是一位出生于马来西亚的华裔诗人,长期任教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对于我国读者而言,他的这一跨国身份是颇为复杂的,这也让他的诗歌具有了一种“飞散”的视角。然而作为一位用中文写作的“外国人”,他对汉语有着游刃有余的使用能力。他往往通过一件小事或一个现象,让词语展现出自身的活力,但他又不止于文本中语言的游戏,他的繁复的诗歌里,更有着价值判断和精神诉求。

诗人非亚写作的时间不可谓不长,早在90年代,他已是一位优秀的诗人。随着时光历练,他的诗风业已悄然发生变化。正如他在诗中所说,“年轻时我把诗看作一种竞技”,而“中年时我把诗看作一个房间/蜗牛的居所”。他的诗歌,在反思当下、体味人生的过程中,染上了生命的色彩:这是一种“不事技巧”、有温度的诗歌,体现出了基于现实的丰富想象力。

海饼干的诗,相对于非亚的诗,依然是这样的:她的诗歌,在语言与现实之间,体现了一种想象关系。不同的是,海饼干的诗略显沉重,她往往着眼于观察并书写现实荒诞的一面,诸如“浅红色的物业楼发出/死亡般的喘息”。在個人与现实之间,更体现了一种复杂而紧张的关系。

江汀的诗歌,如果说有其特点,将之与游以飘的比较,这个特点会特别突出。他的诗歌看不到词语的嬉戏,倒是有着极为强劲的意义指向,也即,他的诗歌具有冥思的特点,词语所指,往往趋于抽象,甚至具有形而上色彩。这不仅仅作为一种风格化表征,更主要的,它让读者感到,其中体现了一种愿望。这就是,通过对诗歌技艺的锻造,让诗歌可以对现象世界发生作用。

——李育西

今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军旅题材的诗歌也格外受到关注。姜念光是一名军人,如诗人自己所说,“军事组织所天然具有的整饬、严格、壁垒分明和对世界与生命的态度,于我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的塑造仍是不言而喻的。”在这里,他用诗歌给我们开辟了一个途径,使高冷的军营回到了日常。

诗歌是认知结果的诗意呈现。客观的、阔大的、持久的外部世界,容纳了我们,再消化和抛弃我们。“那折戈沉沙的雄心,从此收埋于/破书,残简,以及朽坏的琴”。诗句读起来颇为悲壮,其实还是关照和怜恤,让人心生悲悯。姜念光以独特的认识方式,日積月累地建立起自己的渠道,用诗把众多的高远、神秘事物引渡回人间,使我们看到了平常,看到了自我,看到了本质和结局。

诗人始终在建设自己的意象世界。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诗人用诗意打通,使读者进入“联系”。“看阴影,有人用一天的尘土包住什么东西/看余辉,有人要再一次失手/万物要再一次失去名字”,在时间的运作之下,今天或者明天,我们命运相同。生冷的现实,使认识和情绪像血液一样在血管和意识里流动,生硬秩序规范下,整齐划一的外形包裹下,诗人姜念光从自我、从生命出发,将读者鲜活的内心一再激发,开辟出新的途径,直到生机勃勃,生生不息。

——微蓝

今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军旅题材的诗歌也格外受到关注。姜念光是一名军人,如诗人自己所说,“军事组织所天然具有的整饬、严格、壁垒分明和对世界与生命的态度,于我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的塑造仍是不言而喻的。”在这里,他用诗歌给我们开辟了一个途径,使高冷的军营回到了日常。

诗歌是认知结果的诗意呈现。客观的、阔大的、持久的外部世界,容纳了我们,再消化和抛弃我们。“那折戈沉沙的雄心,从此收埋于/破书,残简,以及朽坏的琴”。诗句读起来颇为悲壮,其实还是关照和怜恤,让人心生悲悯。姜念光以独特的认识方式,日積月累地建立起自己的渠道,用诗把众多的高远、神秘事物引渡回人间,使我们看到了平常,看到了自我,看到了本质和结局。

诗人始终在建设自己的意象世界。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诗人用诗意打通,使读者进入“联系”。“看阴影,有人用一天的尘土包住什么东西/看余辉,有人要再一次失手/万物要再一次失去名字”,在时间的运作之下,今天或者明天,我们命运相同。生冷的现实,使认识和情绪像血液一样在血管和意识里流动,生硬秩序规范下,整齐划一的外形包裹下,诗人姜念光从自我、从生命出发,将读者鲜活的内心一再激发,开辟出新的途径,直到生机勃勃,生生不息。

——微蓝

游以飘是一位出生于马来西亚的华裔诗人,长期任教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对于我国读者而言,他的这一跨国身份是颇为复杂的,这也让他的诗歌具有了一种“飞散”的视角。然而作为一位用中文写作的“外国人”,他对汉语有着游刃有余的使用能力。他往往通过一件小事或一个现象,让词语展现出自身的活力,但他又不止于文本中语言的游戏,他的繁复的诗歌里,更有着价值判断和精神诉求。

诗人非亚写作的时间不可谓不长,早在90年代,他已是一位优秀的诗人。随着时光历练,他的诗风业已悄然发生变化。正如他在诗中所说,“年轻时我把诗看作一种竞技”,而“中年时我把诗看作一个房间/蜗牛的居所”。他的诗歌,在反思当下、体味人生的过程中,染上了生命的色彩:这是一种“不事技巧”、有温度的诗歌,体现出了基于现实的丰富想象力。

海饼干的诗,相对于非亚的诗,依然是这样的:她的诗歌,在语言与现实之间,体现了一种想象关系。不同的是,海饼干的诗略显沉重,她往往着眼于观察并书写现实荒诞的一面,诸如“浅红色的物业楼发出/死亡般的喘息”。在個人与现实之间,更体现了一种复杂而紧张的关系。

江汀的诗歌,如果说有其特点,将之与游以飘的比较,这个特点会特别突出。他的诗歌看不到词语的嬉戏,倒是有着极为强劲的意义指向,也即,他的诗歌具有冥思的特点,词语所指,往往趋于抽象,甚至具有形而上色彩。这不仅仅作为一种风格化表征,更主要的,它让读者感到,其中体现了一种愿望。这就是,通过对诗歌技艺的锻造,让诗歌可以对现象世界发生作用。

——李育西

本期推介的几位青年诗人在诗歌写作上呈现出明澈、决绝和孤傲的气质。明澈,简单地说就是诗歌在表现上的纯粹与明净。郭良忠写故乡、写草原、写雪,“从那以后,每一滴融化的露珠更明澈/光和雪里遇见你/涌出万倾河流”,情以物兴,情以辞发,我们在郭良忠的诗的字词、句群间读到了真实的情;“黄紫色的帘子/窗外是个阴天/窗台上的君子兰静静生长”,“我想给他生个儿子/给儿子娶个媳妇/把我儿时捡回家的好看石头/给儿媳妇”,深雪和婉筠在诗歌写作上比较诚实,这种简单、明了的陈述方式让深雪和婉筠的诗歌有了浓郁的生活气息。说出“七月有火,有风。有数不清/的头痛和偏方”的向晚和写出“我从未见过一只鸟落于月亮之上”的梁永周给我们带来了独特的诗歌视角,诗歌明快流畅又有一股决绝之气。诗歌气质也是诗人的自然稟赋、精神格局和创作个性的综合体现,由于诗人气质的迥异,诗歌所表现的格调自然也不尽同。本期,我们对比了几位青年诗人诗歌作品的主要特点,是他们的优点和长处,稍感不足的是,深雪、郭良忠和婉筠等的诗歌层次感比较平面化,部分诗歌语言还停留在对事物的表象认识里。相比之下,我倾向推荐梁永周和向晚的诗歌给读者,“种子听到了泥土饮水的声音/这正是悲伤被刀切开”,“整个春天/那些重金属的花在你的骨髓里/生根,发炎。”,我赞赏年轻诗人这种孤傲而决绝的诗歌表达方式。

——樊子

今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军旅题材的诗歌也格外受到关注。姜念光是一名军人,如诗人自己所说,“军事组织所天然具有的整饬、严格、壁垒分明和对世界与生命的态度,于我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的塑造仍是不言而喻的。”在这里,他用诗歌给我们开辟了一个途径,使高冷的军营回到了日常。

诗歌是认知结果的诗意呈现。客观的、阔大的、持久的外部世界,容纳了我们,再消化和抛弃我们。“那折戈沉沙的雄心,从此收埋于/破书,残简,以及朽坏的琴”。诗句读起来颇为悲壮,其实还是关照和怜恤,让人心生悲悯。姜念光以独特的认识方式,日積月累地建立起自己的渠道,用诗把众多的高远、神秘事物引渡回人间,使我们看到了平常,看到了自我,看到了本质和结局。

诗人始终在建设自己的意象世界。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诗人用诗意打通,使读者进入“联系”。“看阴影,有人用一天的尘土包住什么东西/看余辉,有人要再一次失手/万物要再一次失去名字”,在时间的运作之下,今天或者明天,我们命运相同。生冷的现实,使认识和情绪像血液一样在血管和意识里流动,生硬秩序规范下,整齐划一的外形包裹下,诗人姜念光从自我、从生命出发,将读者鲜活的内心一再激发,开辟出新的途径,直到生机勃勃,生生不息。

——微蓝

今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军旅题材的诗歌也格外受到关注。姜念光是一名军人,如诗人自己所说,“军事组织所天然具有的整饬、严格、壁垒分明和对世界与生命的态度,于我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的塑造仍是不言而喻的。”在这里,他用诗歌给我们开辟了一个途径,使高冷的军营回到了日常。

诗歌是认知结果的诗意呈现。客观的、阔大的、持久的外部世界,容纳了我们,再消化和抛弃我们。“那折戈沉沙的雄心,从此收埋于/破书,残简,以及朽坏的琴”。诗句读起来颇为悲壮,其实还是关照和怜恤,让人心生悲悯。姜念光以独特的认识方式,日積月累地建立起自己的渠道,用诗把众多的高远、神秘事物引渡回人间,使我们看到了平常,看到了自我,看到了本质和结局。

诗人始终在建设自己的意象世界。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诗人用诗意打通,使读者进入“联系”。“看阴影,有人用一天的尘土包住什么东西/看余辉,有人要再一次失手/万物要再一次失去名字”,在时间的运作之下,今天或者明天,我们命运相同。生冷的现实,使认识和情绪像血液一样在血管和意识里流动,生硬秩序规范下,整齐划一的外形包裹下,诗人姜念光从自我、从生命出发,将读者鲜活的内心一再激发,开辟出新的途径,直到生机勃勃,生生不息。

——微蓝

游以飘是一位出生于马来西亚的华裔诗人,长期任教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对于我国读者而言,他的这一跨国身份是颇为复杂的,这也让他的诗歌具有了一种“飞散”的视角。然而作为一位用中文写作的“外国人”,他对汉语有着游刃有余的使用能力。他往往通过一件小事或一个现象,让词语展现出自身的活力,但他又不止于文本中语言的游戏,他的繁复的诗歌里,更有着价值判断和精神诉求。

诗人非亚写作的时间不可谓不长,早在90年代,他已是一位优秀的诗人。随着时光历练,他的诗风业已悄然发生变化。正如他在诗中所说,“年轻时我把诗看作一种竞技”,而“中年时我把诗看作一个房间/蜗牛的居所”。他的诗歌,在反思当下、体味人生的过程中,染上了生命的色彩:这是一种“不事技巧”、有温度的诗歌,体现出了基于现实的丰富想象力。

海饼干的诗,相对于非亚的诗,依然是这样的:她的诗歌,在语言与现实之间,体现了一种想象关系。不同的是,海饼干的诗略显沉重,她往往着眼于观察并书写现实荒诞的一面,诸如“浅红色的物业楼发出/死亡般的喘息”。在個人与现实之间,更体现了一种复杂而紧张的关系。

江汀的诗歌,如果说有其特点,将之与游以飘的比较,这个特点会特别突出。他的诗歌看不到词语的嬉戏,倒是有着极为强劲的意义指向,也即,他的诗歌具有冥思的特点,词语所指,往往趋于抽象,甚至具有形而上色彩。这不仅仅作为一种风格化表征,更主要的,它让读者感到,其中体现了一种愿望。这就是,通过对诗歌技艺的锻造,让诗歌可以对现象世界发生作用。

——李育西

今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军旅题材的诗歌也格外受到关注。姜念光是一名军人,如诗人自己所说,“军事组织所天然具有的整饬、严格、壁垒分明和对世界与生命的态度,于我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的塑造仍是不言而喻的。”在这里,他用诗歌给我们开辟了一个途径,使高冷的军营回到了日常。

诗歌是认知结果的诗意呈现。客观的、阔大的、持久的外部世界,容纳了我们,再消化和抛弃我们。“那折戈沉沙的雄心,从此收埋于/破书,残简,以及朽坏的琴”。诗句读起来颇为悲壮,其实还是关照和怜恤,让人心生悲悯。姜念光以独特的认识方式,日積月累地建立起自己的渠道,用诗把众多的高远、神秘事物引渡回人间,使我们看到了平常,看到了自我,看到了本质和结局。

诗人始终在建设自己的意象世界。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诗人用诗意打通,使读者进入“联系”。“看阴影,有人用一天的尘土包住什么东西/看余辉,有人要再一次失手/万物要再一次失去名字”,在时间的运作之下,今天或者明天,我们命运相同。生冷的现实,使认识和情绪像血液一样在血管和意识里流动,生硬秩序规范下,整齐划一的外形包裹下,诗人姜念光从自我、从生命出发,将读者鲜活的内心一再激发,开辟出新的途径,直到生机勃勃,生生不息。

——微蓝

今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军旅题材的诗歌也格外受到关注。姜念光是一名军人,如诗人自己所说,“军事组织所天然具有的整饬、严格、壁垒分明和对世界与生命的态度,于我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的塑造仍是不言而喻的。”在这里,他用诗歌给我们开辟了一个途径,使高冷的军营回到了日常。

诗歌是认知结果的诗意呈现。客观的、阔大的、持久的外部世界,容纳了我们,再消化和抛弃我们。“那折戈沉沙的雄心,从此收埋于/破书,残简,以及朽坏的琴”。诗句读起来颇为悲壮,其实还是关照和怜恤,让人心生悲悯。姜念光以独特的认识方式,日積月累地建立起自己的渠道,用诗把众多的高远、神秘事物引渡回人间,使我们看到了平常,看到了自我,看到了本质和结局。

诗人始终在建设自己的意象世界。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诗人用诗意打通,使读者进入“联系”。“看阴影,有人用一天的尘土包住什么东西/看余辉,有人要再一次失手/万物要再一次失去名字”,在时间的运作之下,今天或者明天,我们命运相同。生冷的现实,使认识和情绪像血液一样在血管和意识里流动,生硬秩序规范下,整齐划一的外形包裹下,诗人姜念光从自我、从生命出发,将读者鲜活的内心一再激发,开辟出新的途径,直到生机勃勃,生生不息。

——微蓝

游以飘是一位出生于马来西亚的华裔诗人,长期任教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对于我国读者而言,他的这一跨国身份是颇为复杂的,这也让他的诗歌具有了一种“飞散”的视角。然而作为一位用中文写作的“外国人”,他对汉语有着游刃有余的使用能力。他往往通过一件小事或一个现象,让词语展现出自身的活力,但他又不止于文本中语言的游戏,他的繁复的诗歌里,更有着价值判断和精神诉求。

诗人非亚写作的时间不可谓不长,早在90年代,他已是一位优秀的诗人。随着时光历练,他的诗风业已悄然发生变化。正如他在诗中所说,“年轻时我把诗看作一种竞技”,而“中年时我把诗看作一个房间/蜗牛的居所”。他的诗歌,在反思当下、体味人生的过程中,染上了生命的色彩:这是一种“不事技巧”、有温度的诗歌,体现出了基于现实的丰富想象力。

海饼干的诗,相对于非亚的诗,依然是这样的:她的诗歌,在语言与现实之间,体现了一种想象关系。不同的是,海饼干的诗略显沉重,她往往着眼于观察并书写现实荒诞的一面,诸如“浅红色的物业楼发出/死亡般的喘息”。在個人与现实之间,更体现了一种复杂而紧张的关系。

江汀的诗歌,如果说有其特点,将之与游以飘的比较,这个特点会特别突出。他的诗歌看不到词语的嬉戏,倒是有着极为强劲的意义指向,也即,他的诗歌具有冥思的特点,词语所指,往往趋于抽象,甚至具有形而上色彩。这不仅仅作为一种风格化表征,更主要的,它让读者感到,其中体现了一种愿望。这就是,通过对诗歌技艺的锻造,让诗歌可以对现象世界发生作用。

——李育西

本期推介的几位青年诗人在诗歌写作上呈现出明澈、决绝和孤傲的气质。明澈,简单地说就是诗歌在表现上的纯粹与明净。郭良忠写故乡、写草原、写雪,“从那以后,每一滴融化的露珠更明澈/光和雪里遇见你/涌出万倾河流”,情以物兴,情以辞发,我们在郭良忠的诗的字词、句群间读到了真实的情;“黄紫色的帘子/窗外是个阴天/窗台上的君子兰静静生长”,“我想给他生个儿子/给儿子娶个媳妇/把我儿时捡回家的好看石头/给儿媳妇”,深雪和婉筠在诗歌写作上比较诚实,这种简单、明了的陈述方式让深雪和婉筠的诗歌有了浓郁的生活气息。说出“七月有火,有风。有数不清/的头痛和偏方”的向晚和写出“我从未见过一只鸟落于月亮之上”的梁永周给我们带来了独特的诗歌视角,诗歌明快流畅又有一股决绝之气。诗歌气质也是诗人的自然稟赋、精神格局和创作个性的综合体现,由于诗人气质的迥异,诗歌所表现的格调自然也不尽同。本期,我们对比了几位青年诗人诗歌作品的主要特点,是他们的优点和长处,稍感不足的是,深雪、郭良忠和婉筠等的诗歌层次感比较平面化,部分诗歌语言还停留在对事物的表象认识里。相比之下,我倾向推荐梁永周和向晚的诗歌给读者,“种子听到了泥土饮水的声音/这正是悲伤被刀切开”,“整个春天/那些重金属的花在你的骨髓里/生根,发炎。”,我赞赏年轻诗人这种孤傲而决绝的诗歌表达方式。

——樊子

诗人赵树义这一组秋天的诗令人动容。秋天是感性的,诗人的内心也更加贴近秋天的深邃,他那些沉甸甸的诗句正如秋风落叶,删繁就简,直扑大地。或许因为名字里有一个“树”字,他的诗中也就多了一重静态的视觉世界,“我垂下。我持续不断地垂下……/向上行走一生,我的方向到底在哪里?/临水而立,汹涌或波澜不惊的生活/缓缓逝去,我在岸边站立很多年/终于发现生长不只有一种方向”。这种对生命的拷问,基于诗人对更高的精神世界的探求,人心与世界,宏观与微观,诗人开启了“上穷碧落下黄泉”式的追溯,还源于对永恒故乡的爱和寻觅,所以,诗人才说:“我有一个家园,却必须去爱整个人类。”

路东的诗歌语言在纯净和洗练中有一种尖锐,读来令人欲罢不能。路东长期致力于突破语言习惯性表达的限制,在看似破碎之中,创造出一种新的自由的语言流动,带来不一样的冲击力。“我们走不进去,一直在远处朝着它喊/假房子里有一团血肉,徒有人形”,诗歌表达了现代城市“空心人”的疏离和窘境。“白山中一定有更白的东西”,诗人的敏锐促使他将目光投向隐秘世界,寻找深层的存在意义。

“一步步登顶,再回来,/西西弗斯一般,望见了/自己的努力,也愿意/承受我们努力而没有结果。”许梦熊的山水诗中有一种优悠的自在,他的心里有一个自给自足的世界,读他的诗有如一次移步换景的旅行,有一种急于见到隐于山林之中的雅士的冲动和好奇,山水皆有历史,这是一场历史与现代之迷宫的穿越,耳畔响着旁白与解说,令人生出“今夕何夕”的喟嘆。

——黄玲君

今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军旅题材的诗歌也格外受到关注。姜念光是一名军人,如诗人自己所说,“军事组织所天然具有的整饬、严格、壁垒分明和对世界与生命的态度,于我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的塑造仍是不言而喻的。”在这里,他用诗歌给我们开辟了一个途径,使高冷的军营回到了日常。

诗歌是认知结果的诗意呈现。客观的、阔大的、持久的外部世界,容纳了我们,再消化和抛弃我们。“那折戈沉沙的雄心,从此收埋于/破书,残简,以及朽坏的琴”。诗句读起来颇为悲壮,其实还是关照和怜恤,让人心生悲悯。姜念光以独特的认识方式,日積月累地建立起自己的渠道,用诗把众多的高远、神秘事物引渡回人间,使我们看到了平常,看到了自我,看到了本质和结局。

诗人始终在建设自己的意象世界。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诗人用诗意打通,使读者进入“联系”。“看阴影,有人用一天的尘土包住什么东西/看余辉,有人要再一次失手/万物要再一次失去名字”,在时间的运作之下,今天或者明天,我们命运相同。生冷的现实,使认识和情绪像血液一样在血管和意识里流动,生硬秩序规范下,整齐划一的外形包裹下,诗人姜念光从自我、从生命出发,将读者鲜活的内心一再激发,开辟出新的途径,直到生机勃勃,生生不息。

——微蓝

今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军旅题材的诗歌也格外受到关注。姜念光是一名军人,如诗人自己所说,“军事组织所天然具有的整饬、严格、壁垒分明和对世界与生命的态度,于我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的塑造仍是不言而喻的。”在这里,他用诗歌给我们开辟了一个途径,使高冷的军营回到了日常。

诗歌是认知结果的诗意呈现。客观的、阔大的、持久的外部世界,容纳了我们,再消化和抛弃我们。“那折戈沉沙的雄心,从此收埋于/破书,残简,以及朽坏的琴”。诗句读起来颇为悲壮,其实还是关照和怜恤,让人心生悲悯。姜念光以独特的认识方式,日積月累地建立起自己的渠道,用诗把众多的高远、神秘事物引渡回人间,使我们看到了平常,看到了自我,看到了本质和结局。

诗人始终在建设自己的意象世界。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诗人用诗意打通,使读者进入“联系”。“看阴影,有人用一天的尘土包住什么东西/看余辉,有人要再一次失手/万物要再一次失去名字”,在时间的运作之下,今天或者明天,我们命运相同。生冷的现实,使认识和情绪像血液一样在血管和意识里流动,生硬秩序规范下,整齐划一的外形包裹下,诗人姜念光从自我、从生命出发,将读者鲜活的内心一再激发,开辟出新的途径,直到生机勃勃,生生不息。

——微蓝

游以飘是一位出生于马来西亚的华裔诗人,长期任教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对于我国读者而言,他的这一跨国身份是颇为复杂的,这也让他的诗歌具有了一种“飞散”的视角。然而作为一位用中文写作的“外国人”,他对汉语有着游刃有余的使用能力。他往往通过一件小事或一个现象,让词语展现出自身的活力,但他又不止于文本中语言的游戏,他的繁复的诗歌里,更有着价值判断和精神诉求。

诗人非亚写作的时间不可谓不长,早在90年代,他已是一位优秀的诗人。随着时光历练,他的诗风业已悄然发生变化。正如他在诗中所说,“年轻时我把诗看作一种竞技”,而“中年时我把诗看作一个房间/蜗牛的居所”。他的诗歌,在反思当下、体味人生的过程中,染上了生命的色彩:这是一种“不事技巧”、有温度的诗歌,体现出了基于现实的丰富想象力。

海饼干的诗,相对于非亚的诗,依然是这样的:她的诗歌,在语言与现实之间,体现了一种想象关系。不同的是,海饼干的诗略显沉重,她往往着眼于观察并书写现实荒诞的一面,诸如“浅红色的物业楼发出/死亡般的喘息”。在個人与现实之间,更体现了一种复杂而紧张的关系。

江汀的诗歌,如果说有其特点,将之与游以飘的比较,这个特点会特别突出。他的诗歌看不到词语的嬉戏,倒是有着极为强劲的意义指向,也即,他的诗歌具有冥思的特点,词语所指,往往趋于抽象,甚至具有形而上色彩。这不仅仅作为一种风格化表征,更主要的,它让读者感到,其中体现了一种愿望。这就是,通过对诗歌技艺的锻造,让诗歌可以对现象世界发生作用。

——李育西

今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军旅题材的诗歌也格外受到关注。姜念光是一名军人,如诗人自己所说,“军事组织所天然具有的整饬、严格、壁垒分明和对世界与生命的态度,于我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的塑造仍是不言而喻的。”在这里,他用诗歌给我们开辟了一个途径,使高冷的军营回到了日常。

诗歌是认知结果的诗意呈现。客观的、阔大的、持久的外部世界,容纳了我们,再消化和抛弃我们。“那折戈沉沙的雄心,从此收埋于/破书,残简,以及朽坏的琴”。诗句读起来颇为悲壮,其实还是关照和怜恤,让人心生悲悯。姜念光以独特的认识方式,日積月累地建立起自己的渠道,用诗把众多的高远、神秘事物引渡回人间,使我们看到了平常,看到了自我,看到了本质和结局。

诗人始终在建设自己的意象世界。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诗人用诗意打通,使读者进入“联系”。“看阴影,有人用一天的尘土包住什么东西/看余辉,有人要再一次失手/万物要再一次失去名字”,在时间的运作之下,今天或者明天,我们命运相同。生冷的现实,使认识和情绪像血液一样在血管和意识里流动,生硬秩序规范下,整齐划一的外形包裹下,诗人姜念光从自我、从生命出发,将读者鲜活的内心一再激发,开辟出新的途径,直到生机勃勃,生生不息。

——微蓝

今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军旅题材的诗歌也格外受到关注。姜念光是一名军人,如诗人自己所说,“军事组织所天然具有的整饬、严格、壁垒分明和对世界与生命的态度,于我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的塑造仍是不言而喻的。”在这里,他用诗歌给我们开辟了一个途径,使高冷的军营回到了日常。

诗歌是认知结果的诗意呈现。客观的、阔大的、持久的外部世界,容纳了我们,再消化和抛弃我们。“那折戈沉沙的雄心,从此收埋于/破书,残简,以及朽坏的琴”。诗句读起来颇为悲壮,其实还是关照和怜恤,让人心生悲悯。姜念光以独特的认识方式,日積月累地建立起自己的渠道,用诗把众多的高远、神秘事物引渡回人间,使我们看到了平常,看到了自我,看到了本质和结局。

诗人始终在建设自己的意象世界。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诗人用诗意打通,使读者进入“联系”。“看阴影,有人用一天的尘土包住什么东西/看余辉,有人要再一次失手/万物要再一次失去名字”,在时间的运作之下,今天或者明天,我们命运相同。生冷的现实,使认识和情绪像血液一样在血管和意识里流动,生硬秩序规范下,整齐划一的外形包裹下,诗人姜念光从自我、从生命出发,将读者鲜活的内心一再激发,开辟出新的途径,直到生机勃勃,生生不息。

——微蓝

游以飘是一位出生于马来西亚的华裔诗人,长期任教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对于我国读者而言,他的这一跨国身份是颇为复杂的,这也让他的诗歌具有了一种“飞散”的视角。然而作为一位用中文写作的“外国人”,他对汉语有着游刃有余的使用能力。他往往通过一件小事或一个现象,让词语展现出自身的活力,但他又不止于文本中语言的游戏,他的繁复的诗歌里,更有着价值判断和精神诉求。

诗人非亚写作的时间不可谓不长,早在90年代,他已是一位优秀的诗人。随着时光历练,他的诗风业已悄然发生变化。正如他在诗中所说,“年轻时我把诗看作一种竞技”,而“中年时我把诗看作一个房间/蜗牛的居所”。他的诗歌,在反思当下、体味人生的过程中,染上了生命的色彩:这是一种“不事技巧”、有温度的诗歌,体现出了基于现实的丰富想象力。

海饼干的诗,相对于非亚的诗,依然是这样的:她的诗歌,在语言与现实之间,体现了一种想象关系。不同的是,海饼干的诗略显沉重,她往往着眼于观察并书写现实荒诞的一面,诸如“浅红色的物业楼发出/死亡般的喘息”。在個人与现实之间,更体现了一种复杂而紧张的关系。

江汀的诗歌,如果说有其特点,将之与游以飘的比较,这个特点会特别突出。他的诗歌看不到词语的嬉戏,倒是有着极为强劲的意义指向,也即,他的诗歌具有冥思的特点,词语所指,往往趋于抽象,甚至具有形而上色彩。这不仅仅作为一种风格化表征,更主要的,它让读者感到,其中体现了一种愿望。这就是,通过对诗歌技艺的锻造,让诗歌可以对现象世界发生作用。

——李育西

本期推介的几位青年诗人在诗歌写作上呈现出明澈、决绝和孤傲的气质。明澈,简单地说就是诗歌在表现上的纯粹与明净。郭良忠写故乡、写草原、写雪,“从那以后,每一滴融化的露珠更明澈/光和雪里遇见你/涌出万倾河流”,情以物兴,情以辞发,我们在郭良忠的诗的字词、句群间读到了真实的情;“黄紫色的帘子/窗外是个阴天/窗台上的君子兰静静生长”,“我想给他生个儿子/给儿子娶个媳妇/把我儿时捡回家的好看石头/给儿媳妇”,深雪和婉筠在诗歌写作上比较诚实,这种简单、明了的陈述方式让深雪和婉筠的诗歌有了浓郁的生活气息。说出“七月有火,有风。有数不清/的头痛和偏方”的向晚和写出“我从未见过一只鸟落于月亮之上”的梁永周给我们带来了独特的诗歌视角,诗歌明快流畅又有一股决绝之气。诗歌气质也是诗人的自然稟赋、精神格局和创作个性的综合体现,由于诗人气质的迥异,诗歌所表现的格调自然也不尽同。本期,我们对比了几位青年诗人诗歌作品的主要特点,是他们的优点和长处,稍感不足的是,深雪、郭良忠和婉筠等的诗歌层次感比较平面化,部分诗歌语言还停留在对事物的表象认识里。相比之下,我倾向推荐梁永周和向晚的诗歌给读者,“种子听到了泥土饮水的声音/这正是悲伤被刀切开”,“整个春天/那些重金属的花在你的骨髓里/生根,发炎。”,我赞赏年轻诗人这种孤傲而决绝的诗歌表达方式。

——樊子

今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军旅题材的诗歌也格外受到关注。姜念光是一名军人,如诗人自己所说,“军事组织所天然具有的整饬、严格、壁垒分明和对世界与生命的态度,于我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的塑造仍是不言而喻的。”在这里,他用诗歌给我们开辟了一个途径,使高冷的军营回到了日常。

诗歌是认知结果的诗意呈现。客观的、阔大的、持久的外部世界,容纳了我们,再消化和抛弃我们。“那折戈沉沙的雄心,从此收埋于/破书,残简,以及朽坏的琴”。诗句读起来颇为悲壮,其实还是关照和怜恤,让人心生悲悯。姜念光以独特的认识方式,日積月累地建立起自己的渠道,用诗把众多的高远、神秘事物引渡回人间,使我们看到了平常,看到了自我,看到了本质和结局。

诗人始终在建设自己的意象世界。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诗人用诗意打通,使读者进入“联系”。“看阴影,有人用一天的尘土包住什么东西/看余辉,有人要再一次失手/万物要再一次失去名字”,在时间的运作之下,今天或者明天,我们命运相同。生冷的现实,使认识和情绪像血液一样在血管和意识里流动,生硬秩序规范下,整齐划一的外形包裹下,诗人姜念光从自我、从生命出发,将读者鲜活的内心一再激发,开辟出新的途径,直到生机勃勃,生生不息。

——微蓝

今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军旅题材的诗歌也格外受到关注。姜念光是一名军人,如诗人自己所说,“军事组织所天然具有的整饬、严格、壁垒分明和对世界与生命的态度,于我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的塑造仍是不言而喻的。”在这里,他用诗歌给我们开辟了一个途径,使高冷的军营回到了日常。

诗歌是认知结果的诗意呈现。客观的、阔大的、持久的外部世界,容纳了我们,再消化和抛弃我们。“那折戈沉沙的雄心,从此收埋于/破书,残简,以及朽坏的琴”。诗句读起来颇为悲壮,其实还是关照和怜恤,让人心生悲悯。姜念光以独特的认识方式,日積月累地建立起自己的渠道,用诗把众多的高远、神秘事物引渡回人间,使我们看到了平常,看到了自我,看到了本质和结局。

诗人始终在建设自己的意象世界。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诗人用诗意打通,使读者进入“联系”。“看阴影,有人用一天的尘土包住什么东西/看余辉,有人要再一次失手/万物要再一次失去名字”,在时间的运作之下,今天或者明天,我们命运相同。生冷的现实,使认识和情绪像血液一样在血管和意识里流动,生硬秩序规范下,整齐划一的外形包裹下,诗人姜念光从自我、从生命出发,将读者鲜活的内心一再激发,开辟出新的途径,直到生机勃勃,生生不息。

——微蓝

游以飘是一位出生于马来西亚的华裔诗人,长期任教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对于我国读者而言,他的这一跨国身份是颇为复杂的,这也让他的诗歌具有了一种“飞散”的视角。然而作为一位用中文写作的“外国人”,他对汉语有着游刃有余的使用能力。他往往通过一件小事或一个现象,让词语展现出自身的活力,但他又不止于文本中语言的游戏,他的繁复的诗歌里,更有着价值判断和精神诉求。

诗人非亚写作的时间不可谓不长,早在90年代,他已是一位优秀的诗人。随着时光历练,他的诗风业已悄然发生变化。正如他在诗中所说,“年轻时我把诗看作一种竞技”,而“中年时我把诗看作一个房间/蜗牛的居所”。他的诗歌,在反思当下、体味人生的过程中,染上了生命的色彩:这是一种“不事技巧”、有温度的诗歌,体现出了基于现实的丰富想象力。

海饼干的诗,相对于非亚的诗,依然是这样的:她的诗歌,在语言与现实之间,体现了一种想象关系。不同的是,海饼干的诗略显沉重,她往往着眼于观察并书写现实荒诞的一面,诸如“浅红色的物业楼发出/死亡般的喘息”。在個人与现实之间,更体现了一种复杂而紧张的关系。

江汀的诗歌,如果说有其特点,将之与游以飘的比较,这个特点会特别突出。他的诗歌看不到词语的嬉戏,倒是有着极为强劲的意义指向,也即,他的诗歌具有冥思的特点,词语所指,往往趋于抽象,甚至具有形而上色彩。这不仅仅作为一种风格化表征,更主要的,它让读者感到,其中体现了一种愿望。这就是,通过对诗歌技艺的锻造,让诗歌可以对现象世界发生作用。

——李育西

今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军旅题材的诗歌也格外受到关注。姜念光是一名军人,如诗人自己所说,“军事组织所天然具有的整饬、严格、壁垒分明和对世界与生命的态度,于我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的塑造仍是不言而喻的。”在这里,他用诗歌给我们开辟了一个途径,使高冷的军营回到了日常。

诗歌是认知结果的诗意呈现。客观的、阔大的、持久的外部世界,容纳了我们,再消化和抛弃我们。“那折戈沉沙的雄心,从此收埋于/破书,残简,以及朽坏的琴”。诗句读起来颇为悲壮,其实还是关照和怜恤,让人心生悲悯。姜念光以独特的认识方式,日積月累地建立起自己的渠道,用诗把众多的高远、神秘事物引渡回人间,使我们看到了平常,看到了自我,看到了本质和结局。

诗人始终在建设自己的意象世界。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诗人用诗意打通,使读者进入“联系”。“看阴影,有人用一天的尘土包住什么东西/看余辉,有人要再一次失手/万物要再一次失去名字”,在时间的运作之下,今天或者明天,我们命运相同。生冷的现实,使认识和情绪像血液一样在血管和意识里流动,生硬秩序规范下,整齐划一的外形包裹下,诗人姜念光从自我、从生命出发,将读者鲜活的内心一再激发,开辟出新的途径,直到生机勃勃,生生不息。

——微蓝

今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军旅题材的诗歌也格外受到关注。姜念光是一名军人,如诗人自己所说,“军事组织所天然具有的整饬、严格、壁垒分明和对世界与生命的态度,于我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的塑造仍是不言而喻的。”在这里,他用诗歌给我们开辟了一个途径,使高冷的军营回到了日常。

诗歌是认知结果的诗意呈现。客观的、阔大的、持久的外部世界,容纳了我们,再消化和抛弃我们。“那折戈沉沙的雄心,从此收埋于/破书,残简,以及朽坏的琴”。诗句读起来颇为悲壮,其实还是关照和怜恤,让人心生悲悯。姜念光以独特的认识方式,日積月累地建立起自己的渠道,用诗把众多的高远、神秘事物引渡回人间,使我们看到了平常,看到了自我,看到了本质和结局。

诗人始终在建设自己的意象世界。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诗人用诗意打通,使读者进入“联系”。“看阴影,有人用一天的尘土包住什么东西/看余辉,有人要再一次失手/万物要再一次失去名字”,在时间的运作之下,今天或者明天,我们命运相同。生冷的现实,使认识和情绪像血液一样在血管和意识里流动,生硬秩序规范下,整齐划一的外形包裹下,诗人姜念光从自我、从生命出发,将读者鲜活的内心一再激发,开辟出新的途径,直到生机勃勃,生生不息。

——微蓝

游以飘是一位出生于马来西亚的华裔诗人,长期任教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对于我国读者而言,他的这一跨国身份是颇为复杂的,这也让他的诗歌具有了一种“飞散”的视角。然而作为一位用中文写作的“外国人”,他对汉语有着游刃有余的使用能力。他往往通过一件小事或一个现象,让词语展现出自身的活力,但他又不止于文本中语言的游戏,他的繁复的诗歌里,更有着价值判断和精神诉求。

诗人非亚写作的时间不可谓不长,早在90年代,他已是一位优秀的诗人。随着时光历练,他的诗风业已悄然发生变化。正如他在诗中所说,“年轻时我把诗看作一种竞技”,而“中年时我把诗看作一个房间/蜗牛的居所”。他的诗歌,在反思当下、体味人生的过程中,染上了生命的色彩:这是一种“不事技巧”、有温度的诗歌,体现出了基于现实的丰富想象力。

海饼干的诗,相对于非亚的诗,依然是这样的:她的诗歌,在语言与现实之间,体现了一种想象关系。不同的是,海饼干的诗略显沉重,她往往着眼于观察并书写现实荒诞的一面,诸如“浅红色的物业楼发出/死亡般的喘息”。在個人与现实之间,更体现了一种复杂而紧张的关系。

江汀的诗歌,如果说有其特点,将之与游以飘的比较,这个特点会特别突出。他的诗歌看不到词语的嬉戏,倒是有着极为强劲的意义指向,也即,他的诗歌具有冥思的特点,词语所指,往往趋于抽象,甚至具有形而上色彩。这不仅仅作为一种风格化表征,更主要的,它让读者感到,其中体现了一种愿望。这就是,通过对诗歌技艺的锻造,让诗歌可以对现象世界发生作用。

——李育西

本期推介的几位青年诗人在诗歌写作上呈现出明澈、决绝和孤傲的气质。明澈,简单地说就是诗歌在表现上的纯粹与明净。郭良忠写故乡、写草原、写雪,“从那以后,每一滴融化的露珠更明澈/光和雪里遇见你/涌出万倾河流”,情以物兴,情以辞发,我们在郭良忠的诗的字词、句群间读到了真实的情;“黄紫色的帘子/窗外是个阴天/窗台上的君子兰静静生长”,“我想给他生个儿子/给儿子娶个媳妇/把我儿时捡回家的好看石头/给儿媳妇”,深雪和婉筠在诗歌写作上比较诚实,这种简单、明了的陈述方式让深雪和婉筠的诗歌有了浓郁的生活气息。说出“七月有火,有风。有数不清/的头痛和偏方”的向晚和写出“我从未见过一只鸟落于月亮之上”的梁永周给我们带来了独特的诗歌视角,诗歌明快流畅又有一股决绝之气。诗歌气质也是诗人的自然稟赋、精神格局和创作个性的综合体现,由于诗人气质的迥异,诗歌所表现的格调自然也不尽同。本期,我们对比了几位青年诗人诗歌作品的主要特点,是他们的优点和长处,稍感不足的是,深雪、郭良忠和婉筠等的诗歌层次感比较平面化,部分诗歌语言还停留在对事物的表象认识里。相比之下,我倾向推荐梁永周和向晚的诗歌给读者,“种子听到了泥土饮水的声音/这正是悲伤被刀切开”,“整个春天/那些重金属的花在你的骨髓里/生根,发炎。”,我赞赏年轻诗人这种孤傲而决绝的诗歌表达方式。

——樊子

诗人赵树义这一组秋天的诗令人动容。秋天是感性的,诗人的内心也更加贴近秋天的深邃,他那些沉甸甸的诗句正如秋风落叶,删繁就简,直扑大地。或许因为名字里有一个“树”字,他的诗中也就多了一重静态的视觉世界,“我垂下。我持续不断地垂下……/向上行走一生,我的方向到底在哪里?/临水而立,汹涌或波澜不惊的生活/缓缓逝去,我在岸边站立很多年/终于发现生长不只有一种方向”。这种对生命的拷问,基于诗人对更高的精神世界的探求,人心与世界,宏观与微观,诗人开启了“上穷碧落下黄泉”式的追溯,还源于对永恒故乡的爱和寻觅,所以,诗人才说:“我有一个家园,却必须去爱整个人类。”

路东的诗歌语言在纯净和洗练中有一种尖锐,读来令人欲罢不能。路东长期致力于突破语言习惯性表达的限制,在看似破碎之中,创造出一种新的自由的语言流动,带来不一样的冲击力。“我们走不进去,一直在远处朝着它喊/假房子里有一团血肉,徒有人形”,诗歌表达了现代城市“空心人”的疏离和窘境。“白山中一定有更白的东西”,诗人的敏锐促使他将目光投向隐秘世界,寻找深层的存在意义。

“一步步登顶,再回来,/西西弗斯一般,望见了/自己的努力,也愿意/承受我们努力而没有结果。”许梦熊的山水诗中有一种优悠的自在,他的心里有一个自给自足的世界,读他的诗有如一次移步换景的旅行,有一种急于见到隐于山林之中的雅士的冲动和好奇,山水皆有历史,这是一场历史与现代之迷宫的穿越,耳畔响着旁白与解说,令人生出“今夕何夕”的喟嘆。

——黄玲君

娜塔莉娅·克柳恰廖娃是俄罗斯八零后的女诗人,近年来的创作成绩颇令人瞩目。她在写作诗歌的同时,也坚持小说的创作。因此,我们从她的不少诗作中可以读到非常口语化、戏剧化的语言和场景。而作為苏联解体之后成长起来的年轻诗人,她的作品同样不缺乏前辈诗人所重视的思想性。她的写作手法多样,一些诗作看似轻松自然,实则用心备至。我们年轻的诗人读读俄罗斯同龄人的作品,也许会得到某些启发!

——阿翔

新世纪以来,随着诗歌创作的繁荣,诗歌评论也随之繁荣起来。但由于诗歌理念的分歧,乃至文化资本利益的冲突,也滋生出一些不良现象,比如无原则的吹捧和失水准的攻讦。两者都没有把评论本身当成严肃的学术行为。更有甚者,一些缺少基本诗学素养和学术写作水平者,也频频撰文对诗坛指点江山。这些都是导致当代诗歌评论丧失信誉的重要原因。在我看来,要重建当代诗歌评论的信誉,评论者必须形成一些基本的共识,首先是诗歌评论有自己的学术属性,它不是诗歌创作的附庸,而是有着自己独立的專业品格;其次是诗歌评论应当以诗学探讨和文化研究为基础,而非止于直觉与印象的描绘;最后诗歌评论要秉持客观精神,遵循基本学术伦理和规范,而不能受功利的驱使。不知诸君以为然否?

——刘瑞凯

猜你喜欢

诗意现实诗人
大地上的诗意栖居
虫子的诗意奇旅
永恒
冬日浪漫
漫画:现实背后(上)
漫画:现实背后(下)
“诗人”老爸
愤怒
7 Sci—Fi Hacks That Are Now a Reality 当黑客技术照进现实
想当诗人的小老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