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少数民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策略
2017-01-28邹清虎
邹清虎
提高少数民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策略
邹清虎
爱因斯坦说过:“教育所提供的东西,应该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享受,而不是作为艰苦的任务来负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时,学习起来更为有效。所以教师应不失时机地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角,改变学生被动、消极的“要我学”为热情主动的“我要学”,从而收到事倍功半的学习效果。当面对的学生95%是少数民族学生,他们有本民族的语言,他们对汉语的了解都还停留在简单的日常用语甚至日常用语都不会的层面,更谈不上对书面语言的理解。面对这些问题,我一直在思考:应该怎样激发少数民族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如何培养他们学习汉语文的兴趣。经过一年半的摸索、实践,现将研究成果总结如下:
一、注重情感培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多赞扬,不指责,循循善诱。课内外教师不要高高在上,要走下讲台融入学生当中,成为学生可信赖的师长,可亲近的朋友。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我总是提前进入教室,下课十分钟我也从不离开教室。在教室里和学生玩,教他们学说汉语,跟他们学说柯语。上课过程中在适当的时候偶尔说上一句向学生学来的柯语,帮助学生理解一个词语或一个句子,学生对老师倍感亲切,愉快的教学气氛由此产生,师生之间的课堂交流也变得轻松而愉快。课堂上教师亲切的微笑,柔和的声音,关切的目光,关爱的手势等都会激励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其变苦学为乐学,是课堂充满情趣。我心里总是在想:柯族学生普遍对学习语文缺乏信心,特别是后进学生,更是越怕语文。如果教师再以为批评、指责,就会使他们丧失自尊,不求上进。”因此,我在课堂上尽量控制自己的情绪,对于学生,尤其是后进学生,总是不吝表扬。陶行知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我始终相信:优秀的学生都是表扬出来的。
还清晰的记得第一天走进教室时的情景:37个孩子一见到我走进教室,大家不约而同的一起喊了声“起立!”,然后所有的孩子有都用自己最大的嗓门吼了一声:“老师好!”我分明看到前面几个小男生喊得脖子都红了。我被他们这样的举动吓住了,因为无法确定他们是诚意的恭敬还是故意的恶作剧,但是随后我发现,这群善良的孩子一定想不出这样的方式来恶作剧,他们就是这样的热情,他就是喜欢用大声喊来表达自己的高兴和激动。每次下课的时候,他们也会用大声吼出“老师休息!”来表达他们的热情。
新疆乌恰中学2000多名学生,90%是柯尔克孜族的。柯族是一个讲究礼仪、待人热情的民族。朋友间最常见的礼仪就是每天第一次见面要主动行握手礼。原以为握手礼应该在成年人之间,没想到这里的学生相互见到的时候也会主动行握手礼,有时还相互撞一下肩膀。更令我惊奇的是这些柯族的孩子如果把你当做朋友的时候,就也会在见到你的时候主动伸手向你行握手礼。一开始我还不太适应,慢慢的,我见到他们也会主动伸手跟他们握手。就在我们彼此越来越熟悉的同时,我发现孩子们上语文课的时候变了:变得越来越喜欢上语文课了,上课时也越来越专心投入了。
二、增加锻炼机会,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柯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高的一个主要原因在于语言障碍:他们每天回家接触的亲人朋友之间都是用本民族语言进行交流,而且很多学生的父母根本不懂汉语,要让他们回家训练语言是做不到了。良好的语言环境是学生学号一门语言的必须条件。对于柯族学生而言,为了更好的培养柯族学生的表达能力,我经常给学生创造学习汉语的语言环境,课堂上要求他们回答问题时必须说汉语,遇到汉语表达不流畅或表达不出来的老师引导一下或请同学补充,这样不仅能提高回答问题的学生的表达水平,也教会了全班学生该如何表达。
我开展课前演讲活动,刚开始大部分学生连一句都不会说,再讲台上面红耳赤站着,因为开始太难,活动还没开始就在许多班级结束了,但我没有放弃,我想了很多办法:调整讲话内容:允许他们讲一些班级内发生事情和课外所见所闻,但必须用汉语;调换讲话顺序:先让班上仅有的几个汉族学生讲,然后对汉语基础好的少数民族学生进行辅导,每次上课之前有意性地辅导几名学生为下堂课的演讲活动做准备;加大表扬力度:对讲得好的给予及时表扬,这样大部分学生为了在轮到自己时更好地表现,他们会做充分的准备,有的主动把自己要讲的先说给老师或同学听,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更提高了柯族学生的语文水平,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对语文学习也不再望而生畏了。
三、抓住教学契机,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要让学生成为学习语文的“乐学者”就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努力抓住一切教学的契机,在语文教学的同时,注重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实现教书育人的统一。
由于上课的时候习惯把门关上,为了防止风把门吹来,就把粉笔盒的盖子撕下来折成一小块塞住门缝。下课的时候,就把小纸块交给坐在门口的吐尔地别克——一个小男生,并假装郑重其事的对他说:“一定要帮我保管好这个宝贝!明天还要用哦!”等我第二天到教室的时候,发现另外几个粉笔盒的盖子都没有了,正当我纳闷的时候,其他孩子们对着我大声喊:“老师!他把宝贝弄丢了!”……“他自己又撕了粉笔盒的盖子,自己做的!”……“他没保管好你交给他的东西!”……再看看“可怜”的吐尔地别克,已经将脑袋埋在课桌里,自知理亏的他已经满脸通红了。“老师!不要把宝贝交给他保管了!他会弄丢的!”……“交给我保管吧!保证不会弄丢!”……我看到吐尔地别克偷偷地看了我一眼,眼神中充满对原谅的渴望,我对大家说:“我知道他不是故意弄丢的!而且他已经自己重新做了一个,而且做的比我做的还好,我愿意再给他一次机会……”话还没说完,所有人有不约而同地大声喊:“同——意”,我笑了,他们也笑了,我看见吐尔地别克头也抬起来了,胸也挺起来了,在大家中间,笑得特别灿烂。
随后的日子里,吐尔地别克上语文课的表现越来越好:上课听讲时特别专心,深怕漏听了什么主要内容;轮到发言或讲话练习的时候,也能力争讲清讲好……他做事也越来越有责任感,基本没有出现答应的事没有做的情况,而且是力争把每一件事都要努力做到最好。他不止一次地跟他的朋友说过:就是那一次,他开始喜欢我这个语文老师,然后越来越喜欢语文,于是下决心一定要把语文学好。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他的语文成绩名列班级前茅,最后顺利调进年级里的实验班学习。
四、注重课外积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是学习语言的方法。朗读、背诵是培养学生语感的基本方法,也是提高听说读写能力的前提。学生良好口语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它不仅需要长期的积累还需要课内课外多听。多说、多实践。要尽量创造各种条件,创造各种机会,为学生良好的口语语感的形成提供更为广泛的空间。培养语感能力,正是以优美的语言对象作用于人的语言感官,激活人在阅读过程中的感觉能力。
大多数少数民族学生从小所用的交际语言都是本民族的语言,然而“语文”“语文”,先“语”后“文”,我们得先从学生们的“说”上面下功夫,培养他们使用汉语交际的能力,从日常生活中的大量实践活动中引导和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我平时经常走进少数民族学生群体中,跟他们聊他们所感兴趣的话题,鼓励他们用汉语交流。还经常鼓励他们唱唱汉语歌曲,说说顺口溜,有时也播放诗朗诵。还尝试着让孩子们做自我介绍或者介绍与柯尔克孜有关的风土人情,注重多给予他们鼓励,极大提升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读书经验是很有道理的。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后,我再不失时机地提出让学生在多读的同时开始尝试写作。一切都是那么自然,学生也在能很快适应新的学习要求,并且充满了学习的兴趣。
新疆乌恰县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