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分层 “预”以成规
2017-01-28徐华燕
徐华燕
系统分层 “预”以成规
徐华燕
“系统性预习”分层推进意在研究如何制定系统的、高效的、有层次的预习规划,包括怎样具体地指导学生学习课文,如何把握合理的预习时间以及合理的预习量,以期让学生能更清晰地明白编者的意图,让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体会钻研,融会贯通,更深入地把握文章主旨,挖掘其中的内涵。
一、系统性预习的内容
“‘系统性预习’分层推进”主要分成“粗类分层推进”与“细类分层推进”。
“粗类分层推进”主要从整册浏览预习、整组单元预习两个层面出发,有序地进行预习编排,使之形成一个具有整体性、层次性、连续性的预习系统,明确学习要求。
“细类分层推进”是研究课时深入预习,是教师指导学生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方面有层次地了解基础知识,感受语言文字,研读文本,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提出有思考性的问题。
二、相关策略和实践操作
在实践过程中,笔者主要侧重于以下四个方面的探索:有层次的预习内容、有效的效果评价、合理的预习时间的制定以及适当的预习量的控制。其中以“有层次的预习内容”和“有效的效果评价”为主线,“合理的预习时间的制定”和“适当的预习量的控制”则在日常的预习中有意识地落实。
(一)有层次的预习内容操作
1.整册浏览预习操作
该预习是粗类分层推进的第一步,旨在对整册内容有宏观性的把握。内容包括:指导学生阅读书前彩图、编者说明、目录、附录,了解教材编写意图,本学期大致学习内容、学习方向,做到融会贯通,心中有数。
2.整组单元预习操作
该预习是粗类分层推进第二步,在整册浏览预习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进行单元预习,包括阅读单元导读,细读课文题目,浏览听说读写训练,讨论明确单元学习要求;单元内教读课文与自读课文间的关系;单元内课文与知识短文,听说读写能力训练间的关系;掌握单元学习目标及训练重点,使各部分间知识串联成体系。
3.课时深入预习操作
(1)初读文本,我会读。利用工具书,及时解决生字词,似懂非懂的句子,并把重点字词抄在教师下发的专用纸上,日积月累,以供复习用。重点字词因人而异,上课时进行检测,看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
(2)熟读文本,我想批。给课文段落标号,圈划重点句段、特别有感触的句子,把各种感想、见解,用简明扼要的词语及时在旁边写出批注。
(3)深入文本,我有疑。学生读通文章后,以书面形式就文本内容、情感提出自己的疑问,然后根据学生的疑问来组织课堂教学。
(4)拓展文本,我能用。学生在预习时对文本产生共鸣,引起生活感悟,联系社会现实,这不但能构建学生的认知平台,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也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生活,学以致用。
基于以上四点,笔者在整本预习册里,设置了预习单。当然,预习方案在使用过程中还要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做适当地增删。预习单制定后,为了尽快转化为学生的学习习惯,考虑学生的课业负担,使之更有效学习,教师应在下两个方面注意:即时间的控制和量的控制。
(二)落实预习评价活动
为了使预习能真正落到实处,教师对学生的预习必须有所反馈,及时检测预习结果,深化预习环节,将预习融入阅读教学的整体中。具体做法如下:对学生在预习中别具一格的学习方法,精彩的语言等及时予以记录,然后进行材料整理。笔者觉得可以采取以下形式,如:课堂评定、小组汇报、教师批改(包括面批)、同学互批、课堂竞赛(如小组比赛用以落实字音字形、作者背景等;批注展现自我)、家长监督等。
(三)合理的时间制定和量的控制
针对学生时间紧的问题,我采取了分时段的预习时间,首先是抓住早自修读语文的机会,让学生真正地朗读起来,初读、深读,整体感知将要学习的新课,边读边给生字注音并划下重点字词及简单地下批注;然后让学生再利用自修课,花10至15分钟左右整理他们对新课的疑问、困惑和收获;这样的时间安排,看似支离破碎,但却较好地缓解和解决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和厌学的情绪,使学生从心理上产生了主动的愉悦心理,从而主动地去预习,提高了预习的有效率。
三、实践时的注意点和收获
系统分层预习一要关注知识层面联系,凸显预习活动整体性。二要把握知识接收规律,体现预习活动层次。预习不可能一蹴而就,每个人的认知都有规律性,从易到难,从课内到课外,层层递进,方能更牢固地掌握知识,更好地开展课堂学习。三要细化预习要求,保证预习活动实效性。预习要具有可操作性,绝不能似是而非,含糊其词。四要根据学生实际能力,尊重预习活动个体差异性。教学研究中,教师要真正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身上,想想学生在做什么,需要什么,依据他们的学习情况和身心情况,合理安排每一个预习环节,通过不断调整预习内容和形式,使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到有意义的预习活动中来。五要加强兴趣激发和自信培植,注重预习活动的主体性。教师应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鼓励、多表扬,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多提问,多启发,让学生有发现的新奇感,从而促使学生去更好地预习、思考。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系统分层预习遵循的是“以学生为主体”这一理念,先学后教,真正做到有的放矢。这既是教师对自我的督促与要求,也是努力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的有效途径。
杭州市萧山第十一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