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应用自媒体开展传媒教育
--以《文艺作品演播》为例

2017-01-28文/席

传媒 2017年21期
关键词:演播文艺作品创作

文/席 妍

如何应用自媒体开展传媒教育
--以《文艺作品演播》为例

文/席 妍

随着融媒时代的到来,传媒行业、主持人行业不断发展.结合中国综合性大学艺术类专业课程的特点,将最新的媒介发展理念注入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课程,对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文艺作品演播》的教学互动中,学生对作品的二度创作和演播都应体现出鲜明的个人化思考,而自媒体正是一个能够为其提供个人化创作和展示的传播平台.在此时代语境下,本文以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主干课程《文艺作品演播》为依托和思考方向,将该课程的传统教学方法与自媒体相结合,论证出两者的结合是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文艺作品演播 自媒体 教学实践

在媒介融合、互联网蓬勃发展的时代语境下,中国高等院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教学迎来了发展和创新的春天.选择一个有效的数字化平台作为载体,通过私人注册账号的登录方式,上传个人作品.学生的人格化表达和创作将不再受时间、地点、存储空间的限制,而教师则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将综合教学互动和资源共享同时实现.以往传统的《文艺作品演播》教学,理论部分以传授教材的内涵为主,实践部分则是教师以小课(15个人为一个小课组)的口传亲授方式进行.但这已远远不能满足教学发展的需要:第一,教师无法在课下与学生实现有效互动,不能实时、快速接收学生朗诵作品并给予指导;第二,课堂分配给每个学生的指导时间有限,而朗诵作品的灵感和情绪转瞬即逝;第三,学生之间的作品创作和信息资源无法实现共享.

在信息增值的互联网时代,教育渴望信息化、数字化手段的有力支撑与推进.这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越来越趋向于科技化、专业化、融合化.人格化、个性化的自我表达是专业发展的趋势及诉求,亦是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未来在专业中努力的方向.而自媒体正是一个优势传播平台,它使学生完成了对传播过程的深度参与和个人专业发展的个人化思考--课后如何自主学习、掌握灵活的学习节奏、设计朗诵作品创作风格等;而教师则从这种传播中,找到了学生的个性与差异,也实现了翻转课堂的目的.

一、专业教学与自媒体技术结合具有重要意义

1.教学理念与现实可行性高度契合.自媒体的出现和科技的迅猛发展,催生了媒体人对新的大众传播媒介的思考.而教育工作者既要研究新的思考模式和传播理念,又要尊重传播规律的客观性与必然性.自媒体作为教学辅助工具,为专业教学提供了更庞大的承载空间,也使教学实践与教学理论紧密结合.自媒体为教学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存储空间的同时,也使教育工作者在培养学生"人格化""个性化"方面有了更深入的探索.传统的教学传播模式较为单一,教学资源整合缺乏存储空间;教师听评和指导作品的时间、空间、设备受到限制;学生间的合作状态也受制于空间与人际沟通模式.文艺作品的演播过程,是利用艺术语言表达等各种手段将文艺作品的文字语言变为有声语言,艺术地体现或再现出来,并通过大众传播媒介传递给受众的创作活动.人们需要一套能够辅助教学并实现全方位、开放式、立体式实践的工具,应用于文艺作品演播教学中文艺作品的录制、播放和评价.

2.课程整合的可操作性与创新性.基于拉斯韦尔1948年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中著名的"5W"传播模式:谁(Who)-说什么(Says 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向谁说(To Whom)-有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人们对高等院校艺术类专业教学与自媒体相结合的传播模式有了更多的思考.自媒体作为优势传播媒介,学生运用手机便能以最迅速的方式完成"拍摄-整合信息-有声语言传播"的一系列动作,体现了学生对传播过程的深度参与和对文艺作品演播的综合驾驭能力.教学课程对自媒体的有效利用,可以将作品练习、作业录制和教师评价等有机结合,并构建一个优质传播、沟通、互动的教学互动途径.

3.目前已关注的问题.一是大众传播模式的研究.研究其传播特点、传播手段和传播流程,发现自媒体在教学中的优势,完成了传播和接受信息的"亲密"和"补偿".自媒体平台作为载体,使学生更富于思辨性,增强了人际互动性,也使他们更关注文艺作品的生产、制作、传播、反馈的各个过程.

二是国际化视野和互联网思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完善,转型升级中的广播影视业对传媒人才质量的内涵要求也相应发生了转变,它要求传媒从业者不仅能适应更加复杂的媒介融合环境,而且应具有国际化视野、多元文化视角.

三是教育内涵与课程内涵的结合.以"宽口径、厚基础、重能力、求创新"为原则,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力,构建科学合理、富有生机活力的授课模式.文艺作品演播课程的教学目标,既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技能,更着眼于传播素养的培养与发展.

二、《文艺作品演播》课程在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文艺作品演播》课程,是学习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必修的主干专业课程.这门课程对学生有一定的基本功要求:有声语言的播音发声、播音创作基础中的内、外部表达技巧等;对学生艺术素养、舞台演播能力亦有要求.传统的教学方法是:采取小班授课方式,每个班级人数在15人左右,每节课教师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专业内容辅导与训练.除了教师的亲自示范、口传亲授之外,还选取优秀的文艺作品视频、音频片段供学生参考学习,以强化课堂上讲授的理论知识.传统的教学方法受制于传播模式,无法打破"人际传播"的桎梏;缺乏时代语境下的创新思路和教学方式;教学辅助手段也比较单一.因此,《文艺作品演播》课程在实践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

1.创作文本的局限性和教材的滞后性.多年来,高等院校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课程的教材都具有统一性,而教材的更新速度相对较慢.《文艺作品演播》的课堂教学范文一般都来自于现有教材,课下作业与练习文本内容的选择具有随机性与不确定性.在文本的二度创作及编辑、写作方面,缺乏灵动的创造性思考与创新.

2.教学缺乏课下延展性互动.在传统专业教学中,专业小课分配给每个学生的指导时间有限.这就需要学生在上课前充分预习、把握好文章基调,将有声语言部分的内容充分练习并提出问题.课下作业的完成过程也是通过录制和剪辑音频、视频并上交影碟,学生在课下创作中遇到问题不能及时的与教师进行沟通,只能依靠再次上小课时统一解决.

3.个人创作的平台和空间受限."我们每个人的能力和个性,都是我们与他人及环境交流和调试的结果."由于个人的创作和审美都具有差异性,传统教学模式对于学生个人创作的平台支撑不足,学生个人作品缺乏优质载体.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找到学生的个性与差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并协助学生完成个人演播中的独立角色定位.

4.教学综合资源缺乏整合与共享.在文艺作品演播的创作中,学生对每一个作品的创作和思考过程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一个学期下来,学生具体完成了多少作品的录制?有哪些作品是已经成熟并磨合好的?演播中的哪些问题是亟待解决的?演播作品的渐变式提高过程没有系统、规律性的整合,学生学习成果和质量没有具体的量化呈现,也无法实现资源的共享.

三、《文艺作品演播》课程与自媒体结合的途径及具体方法

1.自媒体设备是教学的工具延伸.自媒体对《文艺作品演播》课程的教学具有辅助和推动作用,是教学工具的延伸和拓展.自媒体为学生作品创作提供平台和依托,将课上与课下实践紧密结合.激发了学生积极自主思考和创作的能力,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实时、密切;使教师对学生的专业评价实现了共享、信息交互;使学生间的探讨更加便捷.而目前教学中引入的多媒体方式相对传统且保守--以电脑、录音机、投影仪为载体的播放模式;实践部分仍以录音、录像之类的硬件设备为辅助理论教学的工具.尝试性地运用了部分语音软件,实践课使用了一些语音编辑软件.对当下教学实践来说,已有局限,渴望更立体、开放的交互式教学模式.

2.已引入教学的自媒体互动形式.《文艺作品演播》课程的教学,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语言基础功底,除了吐字发声基础之外,还有语感、语意表达、艺术表现力等.这部分内容的评价体系,主要是凭借"人际传播"模式的听和经验判断来完成的.由国家语言文字应用中心研发的软件--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软件,在实践中收到了良好效果.测试中的第三题为朗读短文,评分则是从这几个方面扣分:音节错误、声母或韵母的系统性缺陷、停连不当、朗读不流畅、超时.但该软件只能解决朗读中的部分技巧和流畅问题,对文艺作品教学范畴的舞台综合表现、语言艺术呈现、个性创作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无法完成审美层面的综合评价和解读.另外,在作品类型的选择和呈现上也较为单一.

3.在教学中逐步引用的辅助教学的自媒体手段.教学中,自媒体平台将课上、课下联动起来,拍摄、录制实践作品的场景也由室内、室外两部分组成;将课堂、演播室、舞台、室外场景有效利用.由学生亲自拍摄、录制、剪辑,发挥团队合作优势;增强学生动手能力与创作能力,促进学生全面整合、编辑、演绎文艺作品.教师的指导从课堂延展至自媒体平台,并逐步完善知识的交互式沟通与反馈.

四、课程实践过程中的相关思考

1.自媒体与综合设备的有效配合.学生在应用自媒体软件创作时的问题不大,但自媒体软件却必须依赖舞台、演播室中的诸多综合设备支持,才能保证文艺作品演播的综合呈现效果,并要求学生在使用设备时熟练并具有创造性思维.作品最后完整呈现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作品的完整性和效果.学生必须具备专业实践技能,如:熟练运用演播室播放视频和音频的设备;掌握舞台各方面职能部门的有效配合方法;灵活驾驭舞台话筒和灯光;掌握拍摄、录制的技巧和剪辑能力;积极建立创作审美意识,等等.

2.二度创作的个性化塑造.人们运用自媒体展开传媒教育,最主要的任务就是要完成教学中"差异性"人才的特色培养与指导,指导学生逐步形成自我创作风格.学生从选择文艺作品内容开始,多储备、多阅读,找出符合个人风格的作品;在发声、演播环节,找到个人声音优势和特色,与作品细致磨合;在无声语言的创作中,亦要细心琢磨研究自己的特色--舞台妆面、服饰、态势语……结合教师实时的反馈和指导,在自媒体平台中反复实践后,方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3.尊重信息化的教学规律,增强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教育的信息化符合时代发展的规律,更符合教学观念的更新和发展.信息化的教学激励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如今,学生对手机媒体的使用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频繁.借助自媒体工具,将学生自主学习的创造性发挥到极致,也使专业课程更具有创新性和挑战性.由于互联网的安全问题比较复杂,人们应该考虑到诸多网络安全方面的问题:个人账户的安全、个人隐私的保护、涉及语音资料的版权保护问题、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等.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妥善解决各个方面的问题.

4.课程与自媒体软件的不断磨合与调试.从自媒体应用到教学中的测试和反馈来看,其功能性和实用性不言而喻.当然,所有软件都是不完美的,都存在一定的缺陷.自媒体软件辅助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学的路还很漫长,需要人们不断地探索和研究;它不能完全代替教师的教学,亦未能在短期内将该平台应用到更多的传媒教学中去,甚至没有成为主流的教学互动模式.但在新媒体时代的语境下,教学工具的探索与延伸从未止息,人们渴望在不断磨合与调试的过程中,发掘出更有效、更科学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将学习和发展,能力和创新尽情展现,切实提高教学品质,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适应时代发展的能力.

[1]邵培仁.传播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吴红雨.节目主持通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作者系辽宁大学广播影视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演播文艺作品创作
探析小说演播如何更好地“化为人物”
有声小说《白鹿原》演播艺术分析
——以李野墨演播版本为例
文艺作品
新时代有声演播者应该如何掌握情气声的关系
浅谈小说演播中的角色塑造
论近代中西方文艺作品互译发展现状及趋势
《一墙之隔》创作谈
群众文艺作品内涵的提升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