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实践教学体系探讨

2017-01-28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7年21期

高 波 康 灿

江苏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江苏镇江 212013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实践教学体系探讨

高 波 康 灿

江苏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江苏镇江 212013

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核心与关键内容。结合江苏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现状,探讨学校、企业、海外实践教学基地有机结合的“三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方案及保障措施,探索具备创新型工程实践能力、国际化视野的卓越人才培养新模式。

卓越工程师;实践教学;能源与动力工程

卓越工程师教育的核心与关键是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构建科学、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实施创新型工程实践教育的最根本保障,也是高质量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的关键[1]。“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实施以来,各高校在培养计划、校企合作等方面积极开展了探索与实践,获得了宝贵经验,涌现出各具特色的实践教学成功案例,同时也暴露出现有实践教学体系的共性问题[2]。

江苏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为全国首批“卓越计划”试点专业之一。该专业工程类人才培养强调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工程实践能力的实践教学已逐渐形成多层次体系构架。在总结该专业现行实践教学体系基础上,探讨具备创新型工程实践能力、国际化视野的人才培养改革方案及保障措施,为新时期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出谋划策,也为其他工程类实践环节培养提供参考。

1 实践教学体系现状

1.1 实践教学优质资源

我校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以国家重点学科、国家工程技术中心等优质平台为依托。校内拥有基础工程训练中心,获批了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江苏省能源与动力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江苏省流体机械实践教育示范中心。校外已与十余家独资、合资及国内大型泵企业签订《卓越工程师联合培养基地协议》,其中有两家企业获批国家级实践教学基地。获得了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及江苏省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项目的资助。这些优质资源为卓越工程师培养奠定了良好基础。

1.2 多层次实践环节设置

实践环节分层渐进式实施,即基础工程训练层、专业基础层、专业设计层和创新实践层。基础工程训练以校内工程训练中心为主,开展工程素质、机械冷热加工与电工电子等基本技能集中训练;专业基础和设计实践分散至各企业基地,重点培养学生结构认知、制造工艺、测试技术等方面的实践能力以及开展原始设计开发的能力;创新实践在校内外同时实施,旨在提高学生专业前沿技术研究水平。各培养环节贯穿于每个学期,确保累计一年的工程实践时间。

1.3 存在问题

分析现行实践教学体系,存在以下问题。(1)校内优质资源未充分利用,课程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度有待提高;(2)企业实践基地教学条件良莠不齐,企业重视度不一,校企联合培养紧密度有待加强;(3)企业实践培养方案不够具体、明确;(4)海外实践项目缺乏,学生涉及面窄;(5)优秀实践教学队伍有待建设;(6)考核与评价体系有待完善。

2 新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2.1 指导思想

遵从“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工程教育理念[3],以《华盛顿协议》和《欧洲大陆工程教育体系》为参照,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工程教育回归实践为原则,探索具有鲜明特色、时代特征的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为培养学生具备创新的工程实践能力、宽广的国际化视野提供有力支撑。

2.2 “三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所谓“三位一体”是将学校、企业、海外三部分实践教学基地有机结合为一体,以学校为原点和终点,企业、海外为主体,遵循多元化、渗透式、灵活性实践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各方面特点,优势互补、协同培养、共同创新。

2.2.1 学校实践教学

校内实践以工业训练中心、实验室为基地,将实践性活动融入课程教学、科研团队中。

工业训练中心主要培养学生基础工程能力,形成工程意识的同时,注重创新拓展,鼓励学生运用基本技能进行自由创作,培养学生勤动脑、会动手的工程素质。

实验室是校内培养学生专业基础工程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基地。根据实验性质可分为专业基础、专业技能、综合设计、创新实验。专业基础实验培养学生应知应会能力,掌握基本实验方法;专业技能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深化专业知识;综合设计实验训练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知识向技能转化;创新实验以开放式实验形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探索论证、归纳总结的工程应用能力[4]。

实践环节不独立于课程教学,课程教学以实践为最终目的,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实践教学应全面渗透课程教学的每一环节,学有所用。特别是对于能源与动力工程具有很强工程背景的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程,如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流体机械原理等课程,实践性教学更应紧扣教学内容的每一章节,让学生在实践中消化知识,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工程意识。

科研反哺教学。提供学生触碰前沿的机会,让学生沉浸于团队科研的氛围中,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升自主学习和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创新灵感。学生具备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后,可通过双选方式进入科研团队,建立科研导师制,以科研立项形式开展创新实践活动,并与课程设计、专业综合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环节有机结合[5]。

2.2.2 企业实践教学

“卓越计划”将企业参与作为实施的前提条件、卓越工程师培养的主体[6]。企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从基地建设、培养方案、合作模式等方面展开。

(1)丰富企业实践基地资源

企业实践基地拓展是首要任务。在新基地拓展过程中,可充分利用行业协会、学科平台、校友会等社会资源,重点发展本领域内的中大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丰富基地选择范围。

丰富实践基地类型,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条件。实践基地不仅仅局限于生产、制造企业,可延伸至与专业相关的其他类型单位,如以设计、开发为主的工程设计院,以研究、创新为主的研究所,以培训、服务为主的咨询机构等。

交叉专业实践基地共享,现有资源整合。各实践基地需要不同专业的人才,如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实践基地也有电气类、机械类人才的需求。发挥卓越学院行政、协调和服务职能,实现校内各相关基地交叉共享,一方面可拓展各专业基地选择范围,有利于综合性工程人才培养,另一方面也可满足企业对不同类型人才的需求。

(2)完善的企业培养方案

学校与企业在充分沟通与协调基础上,共同制订培养目标、标准和计划,明确学校和企业的责任与分工。学校从总体上把握培养方案,确保与校内培养方案的有机结合;企业根据自身条件,制订合理、可行的企业教学方案。

各企业具体实施计划求同存异。企业基地类型、教学条件、产品结构、发展方向等存在差异,在总的企业实践培养方案指导下,制订符合各企业实际情况的具体实施计划,提高实践活动的可操作性、可持续性,突出各企业实践的特色与亮点。

(3)校企合作模式多样化

校企合作教育模式有[6]:系统全面的合作模式、模块化合作模式、项目引领的合作模式、订单式合作模式、顶岗实习合作模式等。总之,校企可根据实际情况,在卓越人才培养方案框架内寻求最优的合作模式。

2.2.3 海外实践教学

海外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国际交流、协作能力的重要方式,也是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复合型工程人才的有效途径。可通过多种方式,如“3+1”长期合作、暑期夏令营、短期会议与交流等,为学生提供境外学习和实践的机会。

我校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德国马格德堡大学、日本三重大学、韩国国立庆尚大学、泰国清迈大学等建立了长期人才培养合作关系,学生在第四或第五学期申请成功后赴海外高校学习1年,回校后根据进行学分互换,完成“3+1”模式培养。此模式培养效果显著,跟踪调研显示,毕业后此类学生或赴国外继续深造,或就职于国外知名企业。目前此类模式仅限于小部分学生范围,但随本科生国际化培养力度加大,应提高面向世界的学生培养目标。

利用暑期时间组织学生参加海外夏令营,是提高学生国际化程度的必要补充。教育部、各级省市教育厅及学校国际交流与合作部门提供暑期海外学习交流机会,探讨适合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要求的暑期实践项目,拓宽与海外基地建设渠道,不断提高具有海外经历本科生的数量。

此外,支持本科生参与国际学术或文化交流会议,可达到事半功倍效果。如我校与日本三重大学、泰国清迈大学共同发起的一年一届的“三国三校国际学术研讨会”,至今已成功举办23届,吸引了众多其他国家高校的共同参与,为学生国际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3 保障措施

3.1 政策保障

首先,国家层面制定支持工程实践教学的政策条文或法规文件,构建法律框架,同时给予企业参与工程实践教学的激励性政策,如税收优惠、财政补偿等。其次,地方政府积极响应,结合地方区域特点,成立政、产、学、研合作发展联盟,从人才发展规划、教育资源整合、教育经费预算等方面给予指导、协调和推进。再次,学校高度重视,联合企业制订具体、详尽的实践教学实施细则及政策。最后,企业积极参与,联合学校制订企业实践教学制度,提供实践教学条件保障。

3.2 实践平台建设

校内以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为基础,构建满足不同工程实践层次和内容的细化教学平台。企业以人力资源部门牵头,建立实践教学运行和管理中心,将实践教学落到实处。借助政府、学校及学科优势,成立国际工程教育联盟,进一步深化和拓展工程教育的国际化。搭建学校、企业、学生等工程实践网络平台,实现实施过程信息化、数据化。

3.3 师资队伍建设

从专业教师聘任机制、在职教师工程能力培养、企业兼职教师等多方面进行师资队伍建设,以适应工程实践人才的培养要求,保障培养质量。建议在工程类教师评聘中,增设工程型教授、副教授类别。充分利用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开展在职教师岗前培训或顶岗挂职,提升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完善企业兼职教师聘任制度,落实双导师制。

3.4 完善质量评价体系

实践教学形式多样、主观性强,无统一的标准答案,评价体系不尽完善,导致培养质量无法得到保障。质量评价体系应建立在校企双方共同评价基础之上,针对各实践环节和内容,以工程能力评价为主,制订详细的可量化的考核标准与评价指标,以求评价科学、公正且可操作。

4 结语

以江苏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为例,在分析目前实践教学现状基础上,提出以培养具备创新型工程实践能力、国际化视野的工程人才为目标,构建学校、企业、海外“三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通过政策、实践平台、师资队伍、评价体系等方面措施保障,确保卓越工程师实践教学体系高效、稳定、可持续运转。

[1]林健.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质量保障:上[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1):23-39.

[2]郑斌,刘永启,孙鹏.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五层次、十模块”实践教学体系[J].科教导刊,2016(33):95-96.

[3]林健.卓越工程师创新能力的培养.高等工程教育研究[J].2012(5):1-17.

[4]洪玲,丛林,叶玉玲.基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验室工作改革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2):212-219.

[5]金听祥,李改莲.“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下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6(7):96-98.

[6]林健.校企全程合作培养卓越工程师[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3):7-23.

Discussions on the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for the Excellent Engineers Education on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Gao Bo, Kang Can
Jiangsu University, School of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Zhenjiang, 212013, China

The practical ability training is the key to the education plan of outstanding engineers. Based on the education of outstanding engineers on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in Jiangsu University, the Trinity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is proposed, combined of the campus, enterprise and oversea training bases closely.Supporting actions are considered as well, in order to fi gure out new frameworks of outstanding engineers training with practical abilities and global views.

excellent engineers; practical teaching;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高波,博士,副教授,系副主任。康灿,博士,教授,副院长。

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一期项目(编号:PPZY2015A029);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