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技能型学生专业社团建设
2017-01-28沈宏格
沈宏格
“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技能型学生专业社团建设
沈宏格
技能型学生专业社团是高校学生专业学习、综合能力训练的重要载体。随着中国政府“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实施,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相应地,高校技能型学生社团应以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职业能力为目标,构建由单一岗位技能到复合职业技能的“能力本位,阶梯递进”的训练体系,训练社团成员由单一专业向专业群或跨专业互补式社团转变。
技能型学生社团;专业群;跨专业;互补式社团;复合职业技能;“中国制造2025”
技能型学生专业社团是以其相近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为背景,以项目课题的探讨、交流、实践,以专业的技能训练与实践为主要内容的学生活动团体。它既是高校学生组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专业学习、综合能力训练的重要载体,因此,受到各高校的重视。然而,中国政府“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实施,对高校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高校培养学生能力载体之一的专业社团建设,自然要顺应社会人才需求的变化,根据需要融入新的内容。
一、“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
1.“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背景。由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开始深度融合,逐渐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和商业模式。金融危机后,一些发达国家开始重新重视制造业,德国于2013年4月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正式提出“工业4.0”,以“虚拟——实体系统(CPS)”为核心,建立起端对端的智能工厂;自2011年6月起,美国连续三年启动了“先进制造业伙伴关系计划”“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先进制造业创新网络计划”;2013年6月,日本提出了“再兴战略”,旨在加强科技创新、改革经济结构和雇佣制度及建设高水平IT社会、强化地区竞争力等;2013年9月,英国政府提出“英国工业2050”战略(The future of manufacturing:a new era of opportunity and challenge for the UK),以实现工业转型升级、发展新兴产业,重回工业大国地位;2013年9月,奥朗德提出“新工业法国”的战略。
在世界发达国家纷纷提升制造技术时,我国的制造业却存在“制造核心技术薄弱,共性技术缺位,高端装备与关键技术对外依存度高等问题,是制约我国制造能力的明显短板。”[1]要提升我国制造业的竞争力,必须降低核心技术与高端装备对外的依存,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提升产品档次,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正是在此背景下,中国政府于2015年5月正式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的整体规划。
2.“中国制造2025”的要求。《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一个十年行动纲领,其内容包括四大部分:发展形势和环境、战略方针和目标、战略任务和重点及战略支撑与保障。其总体的要求为“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创新是核心,将创新作为推动制造业发展的引擎,走创新驱动的发展道路;质量是关键,质量是建设制造强国的生命线,是制造业强国的重要标志之一;绿色发展是重要着力点,《中国制造2025》提出:“要坚决贯彻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全面推行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构建绿色制造体系,走生态文明的发展道路”;结构优化是突出重点,包括行业结构、技术结构、组织结构、空间结构,甚至包括产品和市场结构等多维度优化;人才是建设制造强国的根本前提,《中国制造2025》中提出:“要加快培育制造业发展急需的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制造业人才队伍,走人才引领的发展道路”,变“人口红利”为“人才红利”。
二、“中国制造2025”人才需求的变化
“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实施离不开高校人才的培养。新的规划以智能设备和产品的涌现为标志,必将掀开制造业发展的新篇章,对高校人才的培养提出新要求。相较过去的制造业,新的制造业将会有工作过程去分工化、人才结构去分层化、技能操作高端化和工作方式研究化等特点。这就要求高校教育在以下几个方面发生改变:高校教育应由培养技能型人才向知识技能型人才转型;高校教育应由培养单一专业技能人才向专业群知识技能人才转型;高校教育应由培养单学科专业人才向跨领域交叉学科转型。高校教育应注重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具有个性化、开拓创新能力;高校教育要特别注重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高校教育要注重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热爱学习的兴趣和终身学习的能力;高校教育要注重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善良正直品质;高校教育要将以“教”为中心向以“育”为中心转移。[2]
三、技能型学生专业社团
要满足“中国制造2025”人才的需求,对于高等教育而言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涉及专业结构的调整、课程体系的重新构建、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实验实训条件的改善等,是高校人才培养伤筋动骨的改革而非细枝末节的改变。对学校而言,在短时间内完成该项艰巨任务是非常困难的,但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不改变,“中国制造2025”的人才需求就很难得到保障。如果我们的人才培养能够充分利用高校技能型专业社团,就以可因势利导,使人才培养改革从微观层面开始,并稳健地行进在路上。
1.专业社团的作用。高校专业技能型学生社团是以专业技能的学习、实践技能的锻炼等为主要活动内容的学生组织,是服务教学改革、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重要途径和有效补充。它在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和职业技能、学生适应社会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方面都有积极的作用,它与《中国制造2025》对人才的要求有一定的共通性。因此,高校在适应《中国制造2025》人才培养改革的初期,可以将专业技能型学生社团作为“试验田”,实施专业课程和教学等的改革试验,如:在制造型学生专业社团中增加服务类课程或实践、教师在社团指导中与学生一起进行课程开发等。而到了人才培养改革的成熟期,专业技能型社团可以逐渐转变为专业的“精英社”,将有一定专业基础、对专业比较感兴趣并有一定发展潜力的学生以专业社团的形式将他们组织起来,以科研项目或创新研发任务为驱动,培养一批本专业的智能型、高级技术技能型的精英。
2.专业社团的建设。(1)社团以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职业能力为目标。在新制造技术下,普通职业技能将被弱化,根据变化的环境及技能要求,自我学习、适时掌握新岗位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可持续发展的职业能力除专业能力如技术操作能力、技术诊断能力和维修能力等外,更包括有效交流沟通能力、足够的应变能力、分析和概念化的能力、自我反思与管理的能力和创造革新的能力及良好的人际关系。简而言之,学生专业社团应朝着将学员打造成创新型的劳动者、创造型的研发者、卓越的行业管理者和践行者及优秀的公共服务者,以满足行业对人才的新要求;(2)社团训练由单一岗位技能向复合职业技能转变:社团训练内容是技能型社团存在与发展的关键,有的社团只是根据自身情况结合企业需求制定训练内容,但训练内容比较单一,缺乏层次性、持续性和职业性。职业素质与能力的养成不是靠一、两个实训项目就能一蹴而就的,需要反复的实践与历练,所以必须立足行业、企业的工作流程、岗位设置、作业标准,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技能型学生专业社团训练内容也必须依据工作流程、岗位设置、作业标准来确定,但各企业提供的是零散非系统性的要求,而且各企业有不同的侧重。为此,我们不仅要根据企业要求,而且需结合专业教学,将训练内容分为基础技能训练、专业技能基础、专业核心技能和复合职业技能四个层次,构建以职业能力为中心“能力本位,阶梯递进”的学生社团训练品质化。
2016年5月19日,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制造2025》是加快推进我国制造业创新发展、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重大战略部署,高校作为人才的培养基地,必须及时调整其人才培养目标,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调动学校一切培养人才的手段,培养出符合国家制造业战略发展需求的优秀人才。
[1]林风霞.推动中国装备制造业从传统向高端跃升的思考[J].中州学刊,2011(6):48-51.
[2]杨觉荣.“工业4.0”视野下模具制造业发展对职业教育提出的新要求[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9):71-74.体系;(3)构建专业群或跨专业互补式社团。“工业4.0”时代,国家将加快制造与服务的协同发展,推动商业模式创新和业态创新,促进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从业者需要有很强的适应性,企业人才的岗位工作能力也由制造的专项技术技能扩大到管理、销售、服务等能力,这就要求具有在职业链上的职业迁移能力。因此,技能型学生社团在组建过程中就要打破原来的专业或课程学生社团,而是以专业群或跨专业组建学生社团,或者是以项目研究为基础将几个专业社团组建社团群,其目的是形成专业社团之间的互补,满足制造业管理与服务技能的需求。同时,作为服务型社团,通过与制造业社团的组合,也可将服务的过程中智能化的需求转化为产品,提升服务的智能化、
[责任编辑 赵文清]
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2014年)“校企联办专业技能型学生社团,创新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XJK014BZY036);教指委“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教育科研课题(项目编号:WH125YB80)
沈宏格,男,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
G712
A
1674-7747(2012)14-0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