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校史馆德育教育功能及实现路径思考

2017-01-28问宪莉

陕西档案 2017年1期
关键词:校史馆校史办学

文/问宪莉

高校校史馆德育教育功能及实现路径思考

文/问宪莉

高校校史馆作为高校校园文化生活的一种重要信息载体,以有限的展示空间浓缩了高校各个时期最为显著的办学成果和历史流变过程。本文旨在通过阐述校史馆的特点,和它对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发挥的作用,来进一步探究高校校史馆德育教育功能的实现路径,以助推大学生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为国家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奠定坚实基础

德育教育作为高等学校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从来都是常抓不懈。2004年,中发16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深刻阐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其中指出“学校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要位置”。时隔十年,中办发59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再次重申了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基本原则之一便是“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同时,在谈及拓展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以及加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时,两份重磅级文件中均提到要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和传承创新,促进文化育人功能的发挥。校史馆作为高校校园文化识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彰显了学校丰富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浓缩了大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最为辉煌的成果,是大学办学理念形成和积淀最为直接的见证。利用校史馆这个载体来开展大学生德育教育工作,是对课堂教育的一种补充和完善,取得的育人效果更为显著。

一、高校校史馆的特点

1、客观真实性。高校校史馆布展所使用的文字、图表、照片等内容,或来自于档案史料,或来自于师生校友的捐献,以及其他各界人士的馈赠。无论何种来源,都是对学校办学历程的客观真实记载。

2、生动可读性。从外观上看,许多高校的校史馆设计具有美感,造型独特富有寓意,有的可谓校园中具有地标性质的独栋建筑。从内容上看,校史馆通常以简明扼要的文字,一目了然的图表和特色鲜明的照片进行布展,有的设计还使用声、光、电等多媒体技术手段,模拟还原历史场景,给参观者以身临其境的感受。

3、知识普及性。一所高校的校史馆,其展出对于参观者来说,不仅是对该校校史校情,而且是对人文、历史、科技等各种知识的一种学习和普及。在国内一些知名高校的校史馆中,可以看到教科书中耳熟能详的名人和蜚声中外的事件,可以了解社会科学或自然科学在某一领域的发展前沿。参观校史展览成为另外一种有别于课堂教育的学习方式。

二、高校校史馆的德育教育功能

基于以上三个方面的特点,高校校史馆德育教育功能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发挥。客观真实的展示内容,便于引起学生的情感认同;生动可读的展示手段,便于增强学生的参观欲望;展览集知识性与互动性为一体,参观过后给人印象深刻,教育效果比较明显。具体来说,高校校史馆的德育教育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展示学校发展历程,增强大学生奋发有为积极向上的动力。

高校校史馆是这所大学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积弱至强的历史发展之浓缩,客观真实地记载着学校早期办学举步之维艰。陕西师范大学前身陕西省立师专创办之初条件极为简陋,据1945年《陕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概况调查表》记载,当时师专仅有教室10间,宿舍25间,其他用房10余间,校园占地面积30亩,图书仪器经费严重不足,断炊现象时有发生。在如此艰苦的办学条件下,学校克服重重困难,开设专业五科,学制三年,历时五年,培养学生958人,为陕西中等教育事业输送了大量人才。忆往昔峥嵘岁月,感念前辈先贤的呕心沥血,看如今沧桑巨变,欣喜学校取得的瞩目成绩,学生必然会在内心深处产生共鸣,清醒认识到自身肩负的重任,进而增强他们不断奋发有为积极向上的动力。有位同学曾在参观完校史馆后,在留言簿上写下了“今天我以师大为荣,明天师大以我为荣”的感受,校史展览无形中为同学们发扬不断进取的拼搏精神注入了新活力。

2、凝练大学精神,增强学生爱国爱校情感意识的形成。

一所大学的办学特色、宗旨和理念,以及内化于心的大学精神,并非一朝一夕形成,而是具有一个长期积淀和凝练的过程,其展示手段便需要校史馆来呈现。陕西师范大学的校史展览中真实地记载着从陕西省立师专到西安师范学院,从陕西中等教育师资训练班到陕西师范学院,继而两院合并成立陕西师范大学的发展历程。所谓“筚路蓝缕,玉汝于成”,数代师生员工不辞辛劳艰苦创业,才换取师大今日发展之成就。长期的积淀和凝练,逐渐形成了“崇真务实、开放包容、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淳厚博雅,知行合一”的校风和“抱道不曲,拥书自雄”的学风。通过参观校史馆,深入了解学人先贤取得的丰硕成果,领悟和体会学校办学理念和校风学风蕴含的深刻意义,从而由身为师大人的自豪感,上升为对师大文化的认同与自信,激发学生热爱师大、建设师大、报效祖国的情怀和意识。有位同学曾在观展后留言:“看过校史展,给人的是一种震撼,希望师大的辉煌不只在昨天,希望师大的今天、明天会更加绚丽夺目。”学生爱国爱校的情感意识通过校史馆这个载体,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情境中得到渗透和培育。

3、传承校园文化,促进学生感恩与回报情怀的形成。

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讲话时指出文化传承创新是高等教育的又一重要职能。大学对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主要通过育人来实现。高校校史馆承载着学校历史发展变迁的浓缩,可以说是校园文化展示与传承的重要载体,在校史文化育人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对于促进大学生感恩与回报情怀的形成具有积极影响。陕西师范大学理科基础教学部就曾举办过题为“感恩师大,缅怀校史”的感恩活动。通过参观校史馆,同学们深切感受和了解学校历史与发展成就,发出了将来为母校校史书写崭新篇章的洪亮声音。师大杰出校友、众合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原政教系78级聂新勇先生为感恩母校培育,捐资4000余万元兴建的新勇大学生活动中心,目前已成为学校集文化、办公、服务、休闲四大功能为一体的地标性建筑。师大杰出校友、国际知名华人学者、澳门大学校长赵伟博士多次回访母校,与师生欢聚一堂畅聊学习和人生,他曾在一场报告的开场白中这样说道:“在这些年里,如果我还有一点点进步,那都是陕西师大给我的,在师大学到的东西,我永生不忘!”这些杰出校友以他们自身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对母校一往情深的感恩和回馈,激励着在校大学生为了理想和目标不懈奋进,筑梦师大,圆梦师大。

三、拓展高校校史馆德育教育功能的路径选择

1、丰富展品内涵。展品为校史展览之核心要素。一个校史馆,如果仅有乏善可陈的展品,可以说是没有生命力的校史馆。只有内容丰富,能够全面反映学校办学历程的展览,才能真正使参观者受到启发和教育。要充实展示内容,挖掘展品内涵,需从以下两方面来考虑:一是做好当下文件资料的收集归档,不断丰富馆藏资源,为后续校史展览的补充完善奠定坚实基础。二是加大对校史资料的征集力度,通过购买、转让、代管等多种手段,将一些具有特色和亮点的重要校史资料收归囊中,从而提高校史展览的含金量,使学生在参观过后真正有所触动、有所感悟、有所收获。

2、提高展示手段。丰富的展品需要具有美感的设计,方能让展览锦上添花,取得显著参观效果。传统校史馆都是采用文字和图片相结合的大型展板作为布展主体,以反映学校办学特色和突出成就的珍贵史料和实物作为辅助展出。布展设计若太过平实死板,易引起参观者的审美疲劳。因此,首先在校史馆的外观设计上下点功夫,设计与学校整体风格相谐然而又自成一体的独特建筑,便于给参观者留下深刻印象。其次在布展设计上下点功夫,避免文字和图片平铺直叙和简单堆砌,根据设计主题和理念,合理安排空间布局,讲究色彩和线条的搭配等各种元素在设计中的运用,以形式上的美感增强参观者的视觉冲击力,从而进一步引发他们对布展内容的关注和思考。

3、创新展览形式。很多高校的校史馆由于缺乏宣传力度,常常处于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境地,因此必须倚助于一定的宣传与推广活动,揭开校史展览的神秘面纱,让校史校情真正深入同学们的头脑和内心。首先,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宣传展览,建立网上校史馆,开通微信公众账号,学习和浏览就在一指之间,校史文化传播的快捷性得以极大增强。其次,开辟校史校情教育课,将校史展览的精华部分引入课堂,让学生对学校历史发展具有宏观了解和感性认识,之后再去参观实体展览,便会增强对校史校情的记忆。此外,还可利用传统节庆、名人纪念日等特殊节日,举办校史专题展览、知识竞赛、论文征集等活动,增强学生了解和学习校史校情的主观愿望,最终达到德育教育目的。

总之,人才培养为高等学校四大功能之首,育人乃高等教育之根本,德育教育则为育人之先。以校史馆为载体开展对大学生的德育教育,是对课堂说教式教育的一种有效补充。对于塑造大学生高尚的品格与健全的人格,增强他们的专业自信和专业认同,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和个人修为,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和意义。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校史馆校史办学
山城老年大学校史馆建设持续推进中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校史故事演出
川美80年,一场展览讲述一部校史
新时代高校校史馆发挥的文化宣传作用
弘文立教 校史育人——甘肃农业大学校史育人的实践探索
高校校史文化建设探讨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