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讲好我们的故事

2017-01-28吕大庆

传媒 2017年24期

文/吕大庆

《好记者讲好故事》节目创办于2014年,初衷是培养新闻记者如何树立良好形象、讲好中国故事。回顾4年来举办的宗旨,作为节目的组织者之一,笔者认为,用真心去发现故事、用真情来表达感情、用真意来感动观众,是《好记者讲好故事》节目成功的重要特点,通过以上的表达方式,最终在全国新闻战线实现树立好形象、讲好中国故事的目标。

由中宣部、中央网信办、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国记协、中央电视台等单位主办的《好记者讲好故事》节目,目前已经成为全国新闻界一个重要的活动。《好记者讲好故事》节目在每年记者节期间与大家相见,以全国新闻界优秀记者代表讲一线亲历的故事、谈基层采访的细节、说内心真实的感受等方式,讲述了一个个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动人故事。

《好记者讲好故事》节目创办于2014年,初衷是培养新闻记者如何树立良好形象、讲好中国故事。回顾4年来举办的宗旨,作为节目的组织者之一,笔者认为,用真心去发现故事、用真情来表达感情、用真意来感动观众,是《好记者讲好故事》节目成功的重要特点,通过以上的表达方式,最终在全国新闻战线实现树立好形象、讲好中国故事的目标。

什么样的记者是好记者——用真心去发现故事

《好记者讲好故事》节目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是:如何评选出这些好记者?

回顾4年多的举办过程,笔者发现参加活动的记者基本上分两大类:第一类是老记者,如郑晋铭、汤计、高爽、陈湘等。他们工作多年,参加过许多重大报道工作,经验丰富;第二类是新记者,他们好多是刚刚参加工作,正准备担负起重要新闻报道工作的记者。如何在这些记者中发现好记者?评委在评选的时候,首先的标准是看他们是不是在采访中用心去采访、去发现故事。

第一届《好记者讲好故事》参赛者湖北广播电台主持人简然,她的节目是广播栏目《今夜不寂寞》,这个节目是个午夜情感类节目,有许多观众给简然来信、来电,讲述他们的苦恼和困惑。面对这么多的求助和帮助,简然在故事中讲述了她20多年关心听众的故事。

在她和全国听众8年多的帮助下,大山深处的小学生胡军,从一名孤儿成长为一名人民教师;在她10多年的帮助和鼓励下,失去双臂的江福英,从一名自卑的残疾女孩成长为北京残奥会游泳冠军。倾听你的悲喜、关注你的命运,使简然她们也成为故事中的人物。

而笔者认为这样长年如一日,认真做好自身的工作,用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帮助别人的记者才是好记者。节目组在节目中特意保留了一句话:“你好,这里是《今夜不寂寞》,我是简然。这句话我播了21年!而且我们不能做旁观者,要做建设者!”

第三届《好记者讲好故事》参赛者四川卫视主持人李丹,是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新记者,她讲述了一次基层支教的故事。但让大家感动的是,李丹没有把这次支教简单当作是一个活动,而是把心留在了大凉山的孩子们身上。在支教结束后,她利用新闻主播的身份,在各个场合,呼吁社会各界为山区的孩子们捐助,改善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状况。一次相逢终生相助!这样的情感和情怀,没有炒作和作秀,更多的是真情付出!我们觉得这样的记者也是好记者!

所以选好人是《好记者讲好故事》首要的一关。我们在4年多的创作中把更多的机会留给了关心他人、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记者,他们的故事往往能更好地打动观众。

什么样的故事是好故事——用真情来表达感情

近年来,新闻报道模式化倾向比较严重,穿靴戴帽等程序化叙述比较突出。如何在这个节目中打造出好故事,是创作中突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回顾4年来的创作,《好记者讲好故事》主要注重的是,要用记者自己的真情来表达感情。同时,还在故事创作中注重小视角表达大主题和小故事体现大情怀。

第二届《好记者讲好故事》参赛者辽宁阜新电视台记者李楸,讲述了以“共产党员的信仰”为主题的故事。这样大的主题,如何在6分钟里呈现好,而且做的与众不同,对每一个演讲者来说都有挑战。李楸的处理没有简单流于概念性的理论陈述,而是讲述一位老党员带领人民群众治沙,最后倒在工作岗位上的故事,阐释了什么是共产党员的信仰,什么是共产党员初心不变!从而把对一个人的敬仰上升为对一个主义的信仰,一个故事胜过千言万语。

第四届《好记者讲好故事》参赛者新疆卫视的刘姿辰,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给库尔班大叔后人回信的故事。这个题材是一个大故事,需要承载的东西比较多。但如何讲好故事,刘姿辰选择用一个小故事的讲述方式。

故事首先从辽宁号航空母舰的女兵,也就是库尔班大叔的曾孙女到北京看升旗讲起,再回顾到库尔班大叔到北京看毛主席,再铺垫到全家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讲述家乡的变化,最后落到习近平总书记珍贵的回信,整个布局一气呵成,情感铺垫水到渠成。

最关键的是,这个故事打破了以往的叙事形式,没有上来就说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没有开头就高举高打,而是从人心中暗含的线索,来反衬习近平总书记对维吾尔族群众的关心和关怀!从这个小的切点,充分体现出民族团结关键在人的心中,民族团结才能开花结果、枝繁叶茂。

许多专家认为,《好记者讲好故事》开展4年来为什么深受记者欢迎、广受社会好评,就在于好记者的故事讲的是真人真事、亲历亲见,虽为平凡小事,但是以小见大、以一当十;虽说悲喜萦怀,但真情实意、荡气回肠。讲出了记者的酸甜苦辣,讲出了社会的千姿百态;讲出了记者的责任担当,讲出了新闻的力量荣光;讲出了中国文化的力量芬芳,讲出了理想信仰的前进方向。这是记者讲故事的精彩所在,也是新闻节目的魅力所在。

什么样的表达是好表达——用真意来感动观众

构思了好故事,关键还需要好的表达。结合节目的创作、选手的选拔等具体工作,《好记者讲好故事》在节目制作中注重坚守和创新。

坚守是这个节目的风格定位。2014年,第一次接到中国记协邀请做这个节目。当时笔者就在想,究竟要做一个什么风格的节目,让它在电视上有特点又有正能量。

电视讲话类节目比较多,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有靠声光电包装的,有像颁奖典礼一样高大上的。而且电视传播已到了泛娱乐化的时代,能静下心来看节目的人本身就很少,能留下印象的人更少,能影响到观众的节目简直微乎其微。到底选择怎么做?当时很苦恼。

在研究了记者的稿子后,笔者发现他们的稿子都是来自真实的采访,而且许多是平凡小事。所以就确定了一种方式,弱化声光电的包装,减少高大上的口号,把记者采访中所发生的一件件小事平静、平实地讲出来,用真情实感来感动观众。低调的进入,争取上来就有,留住观众不走。我们的最高目标是一定要让正能量传播出正效益。千万不要,为了讲一些大道理、大理论让观众产生逆反的心理。

事实证明这样的形式是可圈可点的,也受到了观众的认同,因为它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中给观众一种质朴、真实的表达。这也是许多观众看了以后给我们的反馈。

当然这样坚守是需要承担一定风险的,尤其是收视的压力。但笔者认为,电视在适应分众化传播的同时,一定在关键问题上不能向收视低头。《好记者讲好故事》在收视率上不算高,拼了全力才1%左右,虽然在《感动中国》等节目中算高的,而且第三届《好记者讲好故事》收视率还位于社科谈话类节目全国第一,但和娱乐节目根本不在一个起跑线上。我们随便做一个唱歌跳舞节目,就能到3%。所以不能简单地看收视,因为它的影响力、影响面不同。

节目组认真研究过这个节目的收视曲线,收视的忠实度非常高,基本上能留住观众不走,而且可喜的是收视曲线呈现增长态势,这是久违的有效传播!这也是对节目组的最大鼓舞。

创新是节目成功的关键。当然不能因为你坚守了创作底线,就忽视了最广大观众的喜闻乐见!这就是节目组为什么重视收视的原因。

一是大小故事平实讲述。这个节目突出的特点首先是平实的讲述故事,放弃了戏剧性的渲染、弱化了声光电的包装,更多采取的是,通过展现每个讲述者自己内心的真情实感,用这样的感情来打动观众。节目中无论重大题材还是身边小事都始终处理如一,形成风格,为节目呈现探索了一条真实、平实、朴实的道路。

在4届的比赛中有的题材涉及“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反响”“建党九十五周年”“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南海仲裁案斗争”等重大的主题主线宣传报道。可喜的是在节目中,创作者和讲述者都没有程式化沿用惯例、机械化的照抄理论、八股化的穿靴戴帽,而是用小的切入口来讲故事,并以自己经历这个故事时内心的真实感受,来反映出一个个大主题的波澜壮阔。

《人民日报》许博从时任《闽东日报》总编辑王绍据与习近平总书记的对话中,感悟出领导干部和新闻工作者只有想人民群众所想,才是打动人心的金钥匙,才能架起党和人民的新闻连心桥。河南驻马店电视台潘聪从三位老同志讲述的一个个普通故事中,发现他们的党龄超过了自己的年龄,而不改的是他们的初心。《辽宁日报》高爽从于都人民家家都有人参加红军,讲出了“人民子弟兵”最简单、最普通也更有内涵的意义。没有升华理论、没有引发感想,但大家发现正是这些微小的切口、平实的故事、真切的感情,更具有伟大的力量!讲透它们,会发现为了提升宣传而冥思苦想出的各种表现手法其实并不高明,用最平实的表现,用最简单的表述,关键用最真切的情感,一定能通达人心,而且根本不用注解。

二是正能量传递正效益。正面宣传是新闻宣传中最重要的工作。但近一段时期以来,格式化、套路化的现象让人苦恼,有些格式化的报道甚至引起观众的逆反心理,大大降低了传播的效果。这个节目第二个值得称道的地方就是对正面宣传的把控。正面宣传、主题主线等报道如何做的不让观众逆反,做到让观众爱听爱看,在节目呈现中也进行了非常有益的尝试。

第三届《好记者讲好故事》参赛者中央电视台记者蔡丽娜、《中国边防警察报》记者陈莉都讲述的是边防公安、武警、战士戍边奉献、反恐处突的故事;重庆之声记者穆克非讲述的是记者因公殉职的故事。这些故事都是正面宣传,而且研究故事本身,其核心都是伴随着一代代人成长的故事,是不能再老的故事了。但节目创作者和讲述者在处理中没有老调重弹。

蔡丽娜讲述的故事很简单,就是高原边防的战士还用冷水洗脚,全篇没有一句宣传口号,但观众看后能从讲述者的语感和洗脚的画面中,由衷地感受到基层戍边战士的奉献精神;陈莉讲述的是自己生死一瞬间的感受,“但刚缓过神就拿起相机拍照”,平淡中让观众感受到生死之间冲向前的勇敢;穆克非讲述两个同事殉职的故事时,没有高大上的烘托,而观众确能从电视画面上一位记者殉职前拍摄的一张模糊微信照片中,感受到新闻工作者的职责!

回顾《好记者讲好故事》的创作,往往发现当你要去讲述一个个精神的时候,越不去讲“伟大”的“意义”,更会让观众发现“意义”的“伟大”!而这样的报道,正是当前我们正面宣传工作需要考虑的,也应该是每个新闻工作者在今后工作中应该认真研究的。新闻宣传少说空话,从一点一滴做起,要让好的故事真正产生好的传播效果,要让正能量真正传递出正效益!

三是于无声处成风化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提出“坚持正确方向,创新方法手段,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的工作要求。2016年以来,各个新闻单位都进行了尝试,但如何践行“48字方针”,节目中也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尤其是用不经意之间留给观众感动,逐步达到成风化人的手段值得推荐。

第一届《好记者讲好故事》参赛者湖南今日女报社首席记者潭里和,讲述了自己采访真善美、打击假恶丑的故事。其中一个细节是当他当接到犯罪分子威胁时,怎么样去面对。在讲述中,他没有喊什么口号,说什么铁肩担道义等理论,而是用他妻子每天下班来接他,他妻子表示,如果有人真来威胁你的话,至少多一个人喊救命。一个特别小的情节,记者的情怀、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意境全出、令人感动。

第四届《好记者讲好故事》参赛者新华社记者郁玮,讲述了顶着刺耳的防空警报在中东采访战争的故事。她在讲述外国朋友对中国的向往的时候,就用了一句话:你们中国什么样?该没有火箭弹吧,我好想去中国看看。没有一个口号,没有一句渲染,中国崛起的形象了然纸上。

一些观众在看完节目后表示:这些故事讲的感人至深。是现实的生活感动了各位记者,而记者的讲述也感动了观众!只要用心、用情去感受,就一定能够被感动,就一定能够写出感动观众的好作品。这个评价可以说是对《好记者讲好故事》节目最高的褒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