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南民歌艺术生存状态分析与研究
2017-01-28雷贞
雷 贞
(西安音乐学院,陕西 西安 710000)
一、陕南民歌艺术内涵探赜
陕南地处秦岭以南,包含汉中﹑安康﹑商洛三市,倚巴山傍汉水。陕南气候温润﹑山水秀美,兼具南北风土特色,并拥有自身独特的文化与历史魅力。由于陕南与周边多省市交界,且地势错落地域分割复杂,因而形成了丰富的语言文化资源,进而推动了具有浓郁陕南风情的陕南民歌文化。
陕南民歌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和题材内容,在其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对生活的总结和期盼成为其持续丰富的重要灵感源泉。陕南民歌在陕南人民的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成为了一种仪式或者休闲时刻伴随着劳动人民的各种日常活动。因此,陕南民歌在这种扎根人民的生存状态下,不断从人民中汲取养分,从而获得更加丰富的发展。陕南民歌题材丰富,情歌﹑劳动歌﹑祭歌﹑酒歌等难以尽数;同时具有各种表现形式,山歌﹑号子以及小调等等;而且在歌唱方式上又有各种细分,或高亢嘹亮﹑或细腻婉转。这些丰富的内涵形式无不来源于人民的日常生活与社会活动,记录了人民的生活经历和内心世界,反映了劳动人民生活与社交活动的不同需要。陕南民歌具有丰富的文化与历史意义,同时更富有强烈的精神意蕴。陕南民歌不仅具有极强的参与性,能够感染演唱者与受众从而产生强烈的精神共鸣,还具有启迪价值和鼓舞作用。
二、陕南民歌艺术生存状态
文化与艺术的发展深刻的受到经济状态的影响。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来临,文化与艺术不可避免地卷入了全球化浪潮中。随之而来的不仅是各国文化的大融合,更是异质化文化对本土文化的冲击与不同文化之间消极的杂糅同质化。陕南民歌作为极富本土特色的重要文化资源,也同样面临着外来文化的冲击和同质化的危险境地。同时,由于对非物质文化的保护机制建立不完善﹑对陕南民歌文化的重要艺术与历史价值认知不足等原因,使得陕南民歌文化尚缺乏较为完善系统的传承和保护方式。同时,陕南民歌文化缺乏有效的传播手段,很多有效的民歌资源仍然被封闭在山门之中,难以为外界所知晓和发扬。对于陕南民歌的保护和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重要工程,然而在目前的状况下,如果再不采取有效的传播和保护机制,将会使陕南民歌这个重要的民族文化结晶遭受不可逆的损失。
三、陕南民歌艺术创新发展策略研究
(一)健全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完善传承机制
对于陕南民歌艺术的传承是亟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只有着力培养合格的陕南民歌艺术接班人,才能保证这门艺术的继续流程,才有可能促进陕南民歌艺术的进一步发展。对于传承人才的培训,需要政府和院校共同保障完成。首先,政府应当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政策,一方面促进音乐类院校对陕南民歌相关课程的开展;另一方面鼓励民间有志人士对陕南民歌的学习和传承。其次,各级院校需积极配合对相关人才的启迪和培养,一方面配合政府号召,开展相关专业和课程;另一方面通过陕南民歌节﹑讲座﹑兴趣课等方式积极宣传陕南民歌,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和热爱陕南民歌,为启迪陕南民歌艺术传承人做出贡献。
(二)开拓创新,积极进取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民群众对文化艺术的审美追求也在发生着变化。陕南民歌作为一种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曾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中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喜爱,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文化相互之间的浸染沟通,陕南民歌的表现形式逐渐被市场遗忘和抛弃。面对人民群众不断提升的审美要求和情趣,陕南民歌应当在传承传统的基础上适度地进行调整,在秉承自身文化内核的同时,积极汲取新的艺术表现方式,创造出符合时代精神和市场需要的更加丰富的表现形式。相信在开拓进取﹑积极创新精神的驱动下,陕南民歌必然重新走向民歌艺术的舞台中心,再一次成为伴随劳动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真正实现活态传承和积极发扬。
四、结语
作为陕南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陕南民歌不仅寄托了陕南人民对生活与未来的热情歌颂和期盼寄予,更是陕南悠久历史文化的艺术化体现。陕南民歌体现了陕南地区劳动人民的精神追求和文化审美倾向,其内涵的汉江传统文化籍由陕南民歌这种艺术形式得到了新生和发扬。深入探析陕南民歌,既是对其中蕴含的陕南文化与历史文脉的研究和发掘,又是对陕南精神和文化遗产的发扬和传承;同时,陕南民歌无论在题材﹑内容还是音乐特色上都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因而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传承意义。希望通过对陕南民歌艺术的内涵发掘和生存状态探析,能够为陕南民歌艺术的活态传承和持续发展提供有效助益。
[1]余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十年回顾与理性思考[J].江西社会科学,2010(09).
[2]孙丽霞.民俗文物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J].山东社会科学,2010(09).
[3]贾鸿雁.旅游开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环境视角的实证研究[J].湖南商学院学报,2010(04).
[4]聂元龙.山西民俗文化资源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J].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