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原真性视角下原生态音乐的审美之思

2017-01-28喻兴婷

黄河之声 2017年4期
关键词:原生态民族音乐

喻兴婷

(广西大学艺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4)

原真性视角下原生态音乐的审美之思

喻兴婷

(广西大学艺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4)

原生态音乐是一种口头的、即兴的音乐,它来源于人们真实的劳动生活中,抒发内心所感,展示了不同民族的音乐特色、文化习俗以及审美取向,其内容都是与本民族的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反映了当地的宗教信仰、自然环境、传统习俗、婚丧嫁娶,体现了音乐的原真性,即最初的、真实的。

原真性;原生态音乐;审美之思

原生态可以定义为:没有被特殊雕琢的,存在于民间原始的、散发着乡土气息的一种民俗文化,它作为一个新生的文化名词被广为流传。如今,原生态舞蹈、原生态歌手、原生态唱法在电视、报纸等媒介的传播下已成为一种流行,而原生态音乐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重点,它有着自身的审美功能和文化价值,从各种青歌赛、才艺大赛都可以听到原生态音乐。但是在媒介的传播下,原生态音乐为了迎合大众审美逐渐没有了最初的那份质朴,值得我们思考。

一、原生态音乐的艺术特色

原生态音乐是一种淳朴的、毫无修饰的音乐形式,人们在劳动生活中通过唱的形式把内心的情感尽情展现,是一种真实的、质朴的艺术美。原生态音乐有着自己的审美取向和文化特色,是一种现实的美,没有过多修饰的成分,它最接近劳动人民的生活,也是最直接、最真实的反映着人们的社会实践内容。俗话说“劳动创造美”,原生态音乐充分体现了音乐艺术中的这种“美”。

原生态音乐的独特之处不仅是声音效果的震撼,更重要的是它所要表达的富有内涵的思想情感。它在发声演唱时不同于其他的歌唱形式,是用最淳朴的、最原始的声音来表现当时人们的喜怒哀乐,有呐喊、呼唤、说话、模拟大自然等腔调,内容上有表达爱情的、亲情的,也有表达自然景观或者社会生活的,其不同的内容反映了不同层次人民的审美思想以及精神需求,体现了各民族人民对当地民俗文化的审美倾向及观念。

在音乐创作上,原生态音乐是一种即兴演唱的独特形式,人们在劳动时、闲暇时会通过自己所看所见所感来创作歌曲,并不需要专门的软件来为音乐加伴奏加花。特别是在人们对歌时,歌词都是人们自己即兴发挥,音调的高低、节奏的强弱以及速度的快慢都是由当时人自由发挥,没有任何框架限制,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求。

原生态音乐的演唱形式也是多样化的,人们在劳作时为了给自己增加乐趣,会利用对歌来活跃气氛,平时也会有独唱、一唱众合、或者齐唱轮唱等多种演唱形式。音乐是一门综合艺术,可以反映出生活的各个方面,我国有五十六个少数民族,各民族不同的生活习性以及文化风俗构成了浓郁的地方特色。各个民族不同的服饰、语言、乐器也为原生态音乐增加了美丽的光环,使这种音乐形式更加具有魅力,更加具有吸引力。

音乐作品有属于它自己的美,不光是乐音的组合、歌词的加入,更重要是文化背景所带来的感情渲染,而原生态音乐正是因为它独特的发声以及多样的组合形式使它有着不一样的艺术品位以及文化价值,有着属于当地民族文化的审美价值。

二、原生态音乐的美学价值

艺术作为全人类历史活动的产物,尽管形态各异,但在普遍的审美意蕴上又是相通的,具有审美价值的共同性。各个民族拥有属于自己的自然、文化环境和发展轨迹,从而构成了艺术的丰富多样性,悠久的历史文化也创造出了不同的原生态音乐,它是一个民族文化最真实最直接的反映,贴近本土,也是代替了文字记载的方式来记录民俗文化,对民族的文化发展研究有着重要的价值。

(一)文化价值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的民俗活动与宗教信仰,这些都是一个民族几千年历史文化的沉淀,有着深深的历史印记,是对本土文化的传承,也是历代人民的心血之铸。每个民族不仅勤劳勇敢,而且大都能歌善舞,有着各自的音乐特色,音乐不仅存在于他们的民族娱乐活动中,也是它们文化传承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尤其是宗教音乐和婚嫁音乐与本土文化紧密结合,极大地丰富了原生态音乐的文化价值。

人类的出现,便有了原生态音乐的开始。很早以前人们都是集体劳动,在繁重的体力劳动下人们需要互相呼唤来协调劳动动作,会有节奏的一起劳作,在遇到猛兽进攻时他们会集体发出整齐、高亢的叫声来战胜。久而久之,他们有了集体意识,产生了一呼众应的效果。在历史的发展下,呼声越来越有规律,有了鲜明的节奏感以及强弱,于是产生了最原始的音乐形态,也就是原生态音乐。

历史不断向前发展,人类从无知、野蛮的时代走向了文明,感觉器官的进化使人类的思想以及情感有了新的认识,在各种文化的不断进步中,原始劳动中的一呼众和演变为了整齐的劳动号子,而在各种活动中人们也加入了有节奏、有韵律的音乐来活跃气氛,大大的丰富了历史文化,有着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

(二)美学价值

原生态音乐是各民族生产、生活的真实反映,是情感生活的自然表达,内容广泛各具特色,也折射出了各民族对人生社会的深刻认识,体现了一个民族深厚的情感世界和审美精神。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因此原生态音乐不论是在音乐内容还是演唱形式上都有它独特的审美特征,反映了当地的民俗特色。

原生态音乐的集体意识很强,大多数音乐活动都是有一定的规模和一定的组织形式。例如彝族的“打歌”,是一种集体舞蹈,人数不限,少则三五百人,没有观众与听众的区别,大家集体围着篝火合着芦笙即兴演唱,时而牵手时而踢脚,不被外界打扰,只遵循着内心的感受,反映了原真性视角下人们淳朴的集体意识和民族精神,与现代审美活动有所不同。

而在礼俗方面,原生态音乐更是有它独特的社会功能及审美感受。在贵州侗族地区,流行着一种特色的迎宾仪式——拦路歌,侗家人在寨子设置“路障”拦住客人,要以歌回答侗家人的问题,一唱一答对了才会撤掉障碍,歌词诙谐有趣,并会递上酒,喝好了唱好了再恭迎客人进门,随着芦笙的节奏人们边歌边舞,并且侗家人会在歌词中歌唱对最初可口美食的厨师的赞美,这样的迎宾方式不仅场面壮大,更让人感受到侗家人的热情好客。

原生态音乐都是即兴而发随情而唱,更多的体现了来自现实生活的活脱脱的真实性和感情自然流露的率真淳朴性,地点音高都不受限制。这正是艺术所要追求的境界,这种质朴也正是是其独特的审美价值所在。

三、原生态音乐的审美思考

原生态音乐保持了最原始的音乐传播模式——口头传播,也就是面对面的传唱,具有即兴、口头性的特点。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已经覆盖了世界,大量的音乐软件以及音像制品产生,音乐与听众之间有了媒体传播的进入,原生态音乐也受到了当代音乐审美文化的冲击。

原生态音乐面对面传唱是双方的互动交流,演唱者随心变换音调歌词。例如人们在劳动时演唱的号子,有着“一人领唱众人和”的音乐效果,这时参与者与观赏者之间的反应是同时的、当下的,具有一定的审美体验。而当这种原生态的音乐表演节目被录制下来,或者音乐信息被制成CD等音像制品,不论是表演者还是观众,其音乐情绪都会发生改变,观赏者只是在欣赏重复的音乐,也就失去了艺术的灵魂。

原生态音乐面对面的口传特征与相对封闭的地域文化界限以及丰富的民族文化使得它能从古至今保持其独具特色的艺术特征,但是随着各种文化媒介的进入,其音乐为了迎合大众受到了一些局限。

当代审美文化在相当程度上依赖于技术的进步,无论是文化的媒介化抑或是复制化、市场化,都离不开技术,技术的渗透给文化自身带来了巨大的变化。科学技术对审美文化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为原生态音乐的审美活动扩大了传播途径。例如电视、网络、Mp3等扩大了人们的视野,促进了审美的民族化,使传统艺术从少数人手里走向大众化,让更多人了解了我们多民族国家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样式,丰富了大众的审美体验。同时,也对一些濒临失传的原生态音乐的保护工作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例如使用录音笔等工具对原生态音乐进行音响资料的采集保存等。

另一方面,它也对原生态音乐的艺术欣赏有一定的影响,导致了艺术的非个性化,降低了音乐的灵性。通过电脑等音乐制作软件的加工,原生态音乐失去了真实的表演形式,创作者的才能和音乐风格也被完全抹杀。例如参加“星光大道”的阿宝等歌手,把家乡的原生态音乐都配上了MIDI制作出来的伴奏,伴奏音乐的固定化、配器的通俗化、演唱方式的流行化,使风格独特的原生态音乐失去了它原本的个性,它那种神秘、稀罕和神圣的意味都随之消失殆尽,而只是为了迎合大众的审美情趣。

因此,在长期这种电子媒介的影响下,我们对原生态音乐那种源自本土文化的艺术特性必定会产生审美惰性,甚至钝化我们队原生态音乐的审美感知力。■

[1] 修林海,罗小平.音乐美学通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

[2] 张前,王次炤.音乐美学[M].人民音乐出版社.

[3] 项亮,李春蕊.原生态音乐的基本特点及存在价值[J].音舞百家.

猜你喜欢

原生态民族音乐
我们的民族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作文呼唤“原生态”
“最天然”的经济形态——零加工、原生态
多元民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音乐
滇国贮贝器 浮夸还是原生态
“原生态”与儿童文学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