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依托反诈”中心重拳打击电信网络诈骗
2017-01-28吴江英黄通令
文 吴江英 黄通令
温州:“依托反诈”中心重拳打击电信网络诈骗
文 吴江英 黄通令
2015年12月7日,浙江省温州市反通讯(网络)诈骗中心正式挂牌成立。在积极构建“综治牵头、中心主导、部门参与、市县联动”的反诈体系及在省公安厅“云上公安,智能防控”第一战略指引下,“云上公安,在线警务”作为温州公安大数据实践,提升“预测、预防、预警”能力,全力探索开展“在线反诈”,在“处置、打击、宣传”三大模块组合发力,成效显著。
2017年上半年,温州全市发生的通讯(网络)诈骗案件同比下降33.22%,涉案金额同比下降23.29%,抓获嫌疑人同比上升200%,止损环比上升22%,实现了立案数下降、群众损失数下降和案件止损数上升、查处违法犯罪人员数上升的“两降两升”目标。
以防为重全面降案
近日,温州市反通讯(网络)诈骗中心拦截多起冒充“公检法”诈骗案件,大部分受害者是温州附一、附二、中医院等单位的医生及护士,其中一人被骗1.9万元。根据极有可能是医疗机构的信息遭泄露推断,反诈中心立即启动紧急预案,通过“温州反诈骗”微信平台发布《紧急预警:刚刚温州多家医院的医生护士被骗子盯上了,已有人被骗!》文章,依托市联席办成员单位,发动全市医务人员学习转发,取得了显著控案成效。
温州警方将宣传工作置于反诈骗工作的重中之重,案前主动做好各项防控工作,实现被动应对到主动出招的转型。面向中、老年人,学生、教师及家长、外来务工人员等易受骗群体,采取易被接受形式,开展集中宣传,取得了良好效果。
以控为先在线阻断
3月7日,瑞安的陈女士也接到了一通假“公检法”电话,她卡里的170万元存款差点就被骗光了。当天,市反诈骗中心正在例行对诈骗号码进行大数据分析,发现陈女士与一个诈骗号码存在异常通话。
市反通讯(网络)诈骗中心一名经办民警告诉记者,当时该中心立即启动快速处置预案,通过联系受害者家属、发送短信等措施及时阻断陈女士与诈骗分子的通话。经民警再三苦劝,陈女士才恍然大悟,原来之前接到的是诈骗电话,自己一直在配合假公安调查。不幸的是,陈女士已将一张卡内的100万元存款转账给骗子,正要把另外一张卡内的70万元存款再转给对方,所幸被民警及时拦截。经反诈中心紧急止付,快速在嫌疑人一张银行卡内冻结住40万元,其他资金还在进一步追查。
据陈女士回忆,当天中午,她在家接到一个自称“重庆公安局刘警官”的电话,对方说破获一起全国特大诈骗案,有笔200万的诈骗赃款转到她银行卡上,要对她进行调查。平时,陈女士对诈骗手段不了解,再加上诈骗分子的恐吓,精神防线很快被攻破,按照骗子的指示,她把钱转到所谓的“安全账户”进行核查而上当受骗。
在通讯(网络)诈骗案件发生之后,市反诈中心用足用活银行、通信商资源,互联网企业主动封堵、锁卡、断网,形成大数据“在线反诈”闭环体系,即时获取温州可能正在被骗的用户信息,并逐一开展回访劝阻,穷尽措施,直到被害人被骗危机解除。
2017年上半年,中心通过电话回访疑似被骗人员1.4万人次,做到市县同步,责任到位,至6月已阻止正在发生的电信诈骗案件163起,止损434万元。
以打开路全力侦破
为全面开展打击工作,加强打防力度,温州警方建立市局导侦、县(市、区)局主侦、所队普侦的三级打击架构,市反通讯(网络)诈骗中心抽调县(市、区)精干警力,成立研判打击组,牵头对全市通讯(网络)诈骗案件开展专业的综合研判打击工作,对有侦办条件的案件下发指令、专人跟进、落地侦查。针对跨境诈骗案件,由温州市公安局刑侦支队牵头成立专案组,借力部省两级公安机关,发起集群作战。
温州市公安局经过实战摸索并在实战中得到检验,以“批量研判、整体抓捕、高效办案、源头打击”为原则,在全国首次创新大数据提升打击电信网络诈骗人员流战法。通过该战法,温州警方破获了公安部督办的“2·20”特大通讯网络诈骗案,目前已抓获犯罪嫌疑人208名。此次抓获的嫌疑人大多在境外接受“专业”培训,冒充公检法实施电话诈骗。
2017年2月初,温州市公安局合成作战中心、市反通讯(网络)诈骗中心通过研判发现4个以台湾籍人员为主的电信网络诈骗团伙招募人员,被招募人员将前往印度、柬埔寨、印度尼西亚等国家,以冒充“公检法”等方式对境内实施诈骗犯罪活动。随后,温州专案组立即赶赴省公安厅、公安部汇报工作。温州警方创新从人到案的做法得到部、省领导的肯定和支持,要求专案组指挥部在公安部刑侦局直接指挥下开展专案工作。
3月13日和5月15日,该专案在公安部的指导下以及部刑侦局、省公安厅刑侦总队的直接指挥下,温州市公安局在全国20个省开展统一抓捕行动,先后两次共抓获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嫌疑人208名,破获案件300余起,涉案金额达3000多万元,极大震慑不法分子。
链接:浙江公布电信网络诈骗案特征
2016年12月9日上午,浙江省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用大数据分析了电信网络诈骗,对最新的骗术预警,提醒大家远离电信网络诈骗。
21岁到50岁最容易被骗
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危害之大,群体之广,骗术之多,从图表上可以清楚地看到。
对2016年浙江省电信网络诈骗受害人年龄分析,21-50岁被骗的比例达81%。这部人是社会的中坚力量,掌握的财富最多,也是最大的涉网人群,社会活动频繁,信息泄露也较为严重,是骗子重点攻击的“肥羊”。
而对这类犯罪的打击难度也在逐渐增大。据警方介绍,国内已经出现一批新的地域性电信网络职业犯罪群体。犯罪团伙向国内其他地区招募人员,在境外架设话务窝点利用方言诈骗同区域老乡的情况越来越多,为逃避打击,犯罪窝点设立国从老挝、柬埔寨、菲律宾等国,向非洲欧洲等地发展、延伸。打击、止损、追赃、抓捕等环节,大多需要通过复杂的跨国警务协作。
骗子的诈骗手法,还紧跟社会热点,迷惑性强。如G20峰会期间,浙江湖州和温州等地发生冒充“G20专案组”“电子通行证”,诱导受害人加入微信和点击所谓的“公检法官方网站”,只要用户点击查看,诈骗分子通过木马可以读取用户手机状态、身份,自动修改和转发短信内容等功能,进行诈骗的犯罪新手法。
刑侦总队队长建议给手机装“钱盾”
浙江省公安厅刑侦总队队长俞流江亲自为公益手机APP“钱盾”站台,呼吁大家给自己的手机装一道“钱盾”。
2016年10月,国务院联席办发布了“互联网+反电信诈骗”钱盾公益平台。在钱盾反诈公益平台上,每月为浙江用户拦截40万欺诈电话和短信,每月来自浙江的有效诈骗举报数据位列全国第二。
用户通过钱盾APP,可第一时间将诈骗电话号码等数据同步至警方,并打通各类开放平台,能够实时识别、拦截诈骗电话、短信、钓鱼网站等。同时,钱盾APP实时进行最新的骗术预警,能提醒大家远离电信网络诈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