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主学习的高职慕课建设路径探究
2017-01-28许琴
许 琴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移动通讯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对人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产生了越来越深刻的影响。借助于无线网络和移动终端设备,“移动学习”成为现代人新的学习方式。它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实现“随时、随地、随身”的学习。以“大规模”、“开放性”和“在线课程”为主要特征的慕课,与移动学习高度契合。[1]慕课采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由此引发了教师角色、学习方式、课程模式和管理模式等一系列变革,而其中最具意义的无疑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自选内容,自定步调,进行自主学习。在网络环境下,当学习的决定权被自己掌控时,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就成为影响慕课建设质量的重要因素。当前,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现状如何?结合这一现状,我们又应采取怎样的对策来优化慕课建设?本文在调研的基础上就此展开了深入的探讨。
一、高职学生网络自主学习现状分析
为深入了解高职学生的慕课学习现状,笔者对慕课平台的后台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并通过“问卷星”平台对本校2013、2014级353名高职学生开展问卷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342份。调查主要涉及网络学习的基础、网络学习时长、网络学习的计划性和执行情况、课程学习的完成度、慕课学习的优势和影响学习效果的主要因素,以及对慕课建设的建议等。根据调查结果,高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如下。
(一)有良好的学习基础和强烈的学习意愿
作为数字时代的原住民,高职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普遍较高,均拥有支持网络学习的智能手机并能熟练操作,80%以上的学生有网络课程学习的经验。相比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慕课更受学生欢迎,认可度达92.2%。慕课的主要优势包括学习自由便捷(31.9%)、形式生动(28.5%)、知识点讲解透彻(27.3%)、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21.6%)等。
(二)缺少明晰的学习规划和有力的执行
高职生每天使用手机的平均时长为2.5小时,占时长前三位的依次是使用社交工具、玩游戏、浏览新闻,用于网络课程学习的时间平均不足半小时。30%的学生制定了课程学习计划,而坚持按计划进行慕课学习的学生仅为14.4%。绝大多数学生学习行为较为随意,“三天打渔,两天晒网”,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
(三)慕课学习质量及完成度不高
以选修课程“经典文学作品选读”为例,根据后台统计数据,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占87.6%,在线检测的正确率为74.1%,阶段性测试的通过率为68.3%。在线学习的质量以及课程通过率偏低。
(四)影响慕课学习质量的因素多样
影响高职学生慕课学习的因素主要包括:个人自控能力较差(42.4%)、自主学习能力不强(31.6%)、课程学习难度大(26.8%)、慕课质量不高(19.3%)、学习的交互性不强(16.5%)。
二、高职院校慕课建设优化策略
基于以上调研结果,高职院校应当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主要目标,进一步优化慕课建设,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切实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优化课程设计,激发学习兴趣
慕课的优势在于教学资源的精品化、精细化,每一节课、每一个片段甚至每一句话都经过精心的编排和反复的推敲。在内容的选择上,要贴近学习者的生活和需求,找准学生的兴趣点。在呈现方式上,力求形式活泼新颖,资源丰富多样,具有一定的视觉冲击力和较强的吸引力,避免平铺直叙式的讲授和单一的录制手段,以免学习者产生倦怠感。在活动环节的设计上,可以借鉴游戏模式,创设生动的任务情境,逐步增加任务难度,让学习者通过做任务来提升等级。总之,教师设计慕课时应当从学生视角出发,契合网络学习者的特点,突出课程的趣味性、易学性和实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2]
(二)加强过程管控,保障学习质量
网络学习以学生为主体,并不代表教师的缺位,教师应成为学习的管理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对学生的网络学习行为进行监控和管理,并为学生提供全程的学习支持。在学习起始阶段,指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内容及要求,据此制订学习计划,帮助学生培养规划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及时统计后台数据,检查并发布学习计划的执行情况,如在线学习时长、学习资源利用情况、学习任务完成度、个人等级的提升等。根据小步子教学原则,教师以“周”为单位安排教学任务,每周设置一个学习专题,适当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同时,有利于提高他们自我效能感。对于检测中出现的共性问题,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推送一些学习资源,或组织专题讨论,师生共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保障后续学习活动的顺利进行,有效降低辍学率。
(三)强化交互体验,提高学习效率
在网络课程学习中,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学生与资源都处于分离的状态,中间通过“机器”作为中介,容易使学习者产生孤独感和倦怠感。[3]因此,线上线下的交流互动非常重要。面向高职学生的慕课可以采用“线上自主学习+线上讨论+线下传统考试”的模式,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网络学习习惯。慕课系统应具有良好的交互性,如在线答疑平台,学生就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提问,教师及时查看并回复,开展一对一的辅导。再如,专题讨论区教师发布讨论主题,同学们在规定时间内跟帖讨论,跟帖点赞数多的设置为精华帖,并给予积分奖励。良好的“交互性”必然带来高度的“可参与性”,使学习行为变得更加主动,也更有效率。[4]
在“互联网+”教育时代,慕课建设对于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对于提高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有着重要意义。面对信息技术革命的新浪潮,我们要主动适应、理性分析,积极探索“以学生为本”的慕课建设新路径。
[1]朱洁皓.基于慕课的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J].高教论坛,2016(7):20-21.
[2]毕经美.高职院校慕课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6):45-46.
[3]张春平.基于“慕课”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改革的探索[J].职教通讯,2014(17):10-12.
[4]周长花.自主学习背景下高校慕课建设的策略[J].才智,2016(30):118-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