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建伟:昆仑山下的“弄潮儿”

2017-01-28杨铁军杨金宝

兵团工运 2017年6期
关键词:尼雅且末县黑鸡

□杨铁军 杨金宝

陈建伟:昆仑山下的“弄潮儿”

□杨铁军 杨金宝

“来来来,快拿上嘛!你看看,你去年帮过我的。这点小礼物,你就别客气了!”

“大叔,不用了,我再送您50只!”

2016年12月2日,68岁的依明·萨吾提手拎一只“尼雅黑鸡”,有些生气了,因为他的“亲戚”——二师“优秀共产党员“陈建伟拒收他的礼物。

且末县琼库勒乡琼库尔勒村与二师三十七团毗邻,南倚连绵的昆仑山脉,北临浩瀚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东面是奔流不息的车尔臣河。前不久,就是在这里,一连职工陈建伟与依明·萨吾提结对认亲。

依明·萨吾提在一天前才听说,自己的“亲戚”是远近闻名的“养鸡大王”。陈建伟笑着告诉“亲戚”:这些年呀,我就知道苦干实干,在致富路上没啥窍门。

一个人的“循环经济”

1998年,陈建伟告别了河南洛阳的一座小山村,来到了二师且末工程支队(今三十七团)一连,加入到职工队伍。

当年,他承包的23亩棉花地是块大沙包,漏水漏肥,棉花的茎杆还没有一根筷子粗,单产全连最低。有人说:“种这样的赖地,你图个啥呢,快把它扔了吧!”陈建伟抓起一把沙子,若有所思。

第二年开春,陈建伟筹借了1万元钱,养了100只鸡,13只羊。秋收以后,他推着自行车,把鸡粪和羊粪往地里驮。4个年头过去了,陈建伟饲养的鸡、鸭、牛羊多了起来,人们发现,他地里的庄稼也随之越长越好。到了2006年,他承包的棉花单产350公斤,全连第一,一跃成为“丰产攻产田”。

“天道酬勤”。10年光景,陈建伟靠养殖和承包土地,累计收入达120多万元。2009年,他向一连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带头建起合作社

半年前,陈建伟在且末县境内做了市场调查,发现这里竟然没有一家鸡苗孵化场。人们养鸡,买的全是从几百公里外的和田、喀什等地运来的高价鸡苗。“要是能建一个孵化场,在团里发展大规模养鸡,该有多好!这里有昆仑山的雪水,有1.7万亩枣园和7000多亩林地,养的是清一色的‘绿色鸡’,肯定不愁卖!”

机不可失。2016年,恰逢三十七团出台“双创”优惠政策,鼓励能人带头创业增收。陈建伟投入40万元,李高建、张娟娟等20位职工入股5万元,注册成立了“玖源绿色枣园鸡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具有60万羽鸡苗的生产规模,可实现纯利润70万元。为了扶持陈建伟,团里专门从和田地区为他引进了“尼雅黑鸡”,鼓励各连队发展林下养殖,促进职工多元增收,由陈建伟提供9.6万只“尼雅黑鸡”鸡苗。

这一年,陈建伟带动了93户困难职工发展林下养殖,户均增收5000元,先后为10多位困难的养鸡户垫付资金13万元,让他们购买玉米和油饼,同时还为且末县琼库勒乡的少数民族村民们赠送鸡苗,义务传授养殖技术。

领跑者的“康庄计划”

2016年7月,玖源合作社注册了“漠乡人家”小苑黑鸡商标,每只鸡蛋能卖2元钱,供不应求。

在团场的扶持下,陈建伟在750公里的库尔勒市开设了电商服务站,将“漠乡人家”小苑黑鸡打入梨城的活禽市场,同时批量销往且末县、塔中油田、若羌县和邻近的三十八团等地,实现了产、供、销一条龙服务。从此,陈建伟成为远近闻名的“养鸡大王”。□

猜你喜欢

尼雅且末县黑鸡
刘志军:专注黑鸡养殖,走出一条致富路
李丹钰、何艳韵作品
黑鸡枞菌遇上5G擦出智慧火花
四种提取方法提取黑鸡枞菌多糖的对比分析研究
黑鸡与白鸭
新疆巴州且末县、若羌县南部山区地质矿产特征及找矿靶区选择
寻找尼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