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建设与广播影视国际传播:挑战与变革

2017-01-28文/李

传媒 2017年13期
关键词:丝路影视广播

文/李 宇

“一带一路”建设与广播影视国际传播:挑战与变革

文/李 宇

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合作的重要内容,广播影视在促进民心相通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2017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中指出,“各类丝绸之路文化年、旅游年、艺术节、影视桥、研讨会、智库对话等人文合作项目百花纷呈,人们往来频繁,在交流中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其中,“丝绸之路影视桥工程”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在中宣部指导下从2013年开始实施的,旨在发挥广播影视桥梁纽带作用,加强与“一带一路”国家民心相通。“一带一路”建设为广播影视国际传播提供了历史机遇,但中国广播影视仍面临着诸多挑战,需要通过创新体制机制和变革国际传播方式等方法有效应对。

中国广播影视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概况

中国广播影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着重从四个方面与丝路国家开展合作,为“一带一路”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新闻报道。中国广播影视媒体通过精心策划选题,深刻阐释和传播丝路精神,形成国际国内舆论热点话题。例如,中央电视台制作了大型系列节目《共同繁荣新起点》、系列报道《穿越千年 航拍丝路》《我和一带一路》《合作共赢·民心相通》等,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推出了《一带一路进行时》,地方媒体也结合本地特点进行了大量报道。

国际合拍。中国广播影视机构与丝路国家合作创作电影、纪录片、动画片等,促进与“一带一路”国家的文明互鉴。例如,中印合拍电影《功夫瑜伽》、中捷合拍动画片《熊猫和小鼹鼠》、中俄合拍电视剧《晴朗的天空》、中英合拍纪录片《孔子》等。

媒体外交。中国广播影视机构举办媒体活动,开展媒体外交,深化与丝路国家的广播影视交流合作。其中,“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创办于2014年,是继上海国际电影节、北京国际电影节之后又一个综合性国际电影节,它以电影交流带动与丝路国家的合拍、产业发展,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另外,中国广播影视机构还举办“中国东盟同唱友谊歌”“丝绸之路万里行”等品牌媒体活动,构建了“丝路电视国际合作共同体”“一带一路新闻合作联盟”等交流机制。

产业合作。近年来,中国广播影视技术和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为推动媒体领域产业合作提供了条件。中国广播影视机构通过技术产业合作,推动广播影视基础设施联通。例如,中国与老挝、柬埔寨合作开展DTMB传输覆盖网络建设项目,与印度尼西亚等国就“中国巨幕”系统及其专用母版制作技术开展合作。

“一带一路”建设对于中国广播影视国际传播的机遇

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建设给影视国际传播提供了诸多机遇,尤其在设置国际议程、凝聚各国共识、构建市场体系、营造政策氛围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丝路沿线国家对中国的关注度显著提升,新闻和影视产品需求稳步增长。“一带一路”建设有效设置了国际议程,包括国际媒体议程,提高了国际媒体和各国民众对中国的关注度。在这一态势下,中国媒体积极围绕新闻和影视产品开展国际传播,成效显著。自2012年以来,我国各项重点影视合作译配工程及影视机构通过国际合作等方式,已将近1600部中国优秀影视剧译配成英语、法语、俄语、阿拉伯语等36个语种,译制时长近6万小时,已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实现播出,效果显著。另外,中国与老挝、越南、印度尼西亚等60多个国家媒体合作,运营“中国剧场”“中国时间”“中国频道”“中国农场”等。“一带一路”建设也为媒体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以广西人民广播电台为例,作为一个面向东盟、具有区域性国际影响力的传媒机构,已与泰国、越南、柬埔寨、缅甸、老挝等东盟国家媒体签订合作协议,与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等国家媒体建立友好合作关系,节目互换、合办节目、合作办刊、合办频率频道、高层互访、联合组织策划大型活动、定期互派人员交流学习已成常态。

丝路沿线国家急需改造广播影视基础设施,产业对接空间广阔。一方面,随着数字化升级改造的推进以及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丝路沿线国家面临着广电产业转型升级的压力,但另一方面,中国影视技术和产业近年来取得了长足发展,为推动媒体领域的国际产业合作提供了条件。例如,中国与老挝、柬埔寨合作开展DTMB传输覆盖网络建设,中国与印尼等国围绕“中国巨幕”系统开展合作。以“中国巨幕”系统为例,巨幕放映和放映激光化在全球电影技术领域备受关注,它通过优化图像处理、声音处理等多方面的技术大幅度提高观影体验,带来市场繁荣。“中国巨幕”(CGS)目前已经在全国20多个省,4个直辖市、近70个城市中部署了200多个影厅,市场覆盖率迅速上升。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电影放映核心技术走出去的时机已经成熟,电影放映核心技术多年来依赖进口的局面即将发生历史性转变。2015年,在美国和印度尼西亚分别有一家和两家“中国巨幕”影厅投入运营。“中国巨幕”踏入国际市场的这一步为中国巨幕未来在东南亚和其他丝路国家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带一路”建设有效推动人文合作,广播影视国际合作乘势发力。人文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领域,致力于推进民心相通,这为广播影视国际合作提供了机遇和动力。例如,中国创办了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金砖国家电影节,以电影交流带动与丝路国家的合拍。媒体机构也积极在人文合作领域创新举措,例如,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举办“中国东盟同唱友谊歌”,陕西卫视连续开展“丝绸之路万里行”等品牌媒体活动,山东广播电视台与巴基斯坦旁遮普省电视台、阿联酋中阿卫视等共同参与制作和发行52集动画片《五色奇玉记》。

“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中国广播影视国际传播的主要挑战

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中国广播影视国际传播面临着内部与外部的诸多挑战。就外部挑战而言,沿线国家媒体环境多元、国际竞争激烈等。就内部挑战而言,中国广播影视体制属于事业性质,长期以来市场属性不强,尤其缺乏开拓国际市场的动力。

丝路沿线国家媒体环境多元,市场开拓存在诸多变数。丝路沿线国家政治体制、文化传统、经济水平、媒介技术、市场环境以及观众需求等都存在一定差异。中国广播影视在面向丝路国家传播时,既要克服政治和意识形态差异,又要克服文化差异,还要充分考虑经济发展和媒介技术等因素。以媒体产品跨国传播最常涉及的语言问题为例,我们通常会把说同样“语言”的国家等同对待,如“英语国家”“葡语国家”“法语国家”等,但在历史与社会变迁下,这些同宗语言国家或地区在语言方面会出现差异。例如,我国曾把《媳妇的美好时代》等影视剧译成阿拉伯语,然后向各个阿拉伯国家推广。实际上,阿拉伯语有以《古兰经》语言作为规范的标准阿拉伯语和方言土语的重大区分,其中,方言土语共有八大门类,彼此之间在语法、发音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差别。较为有影响的阿拉伯语方言包括“山姆阿拉伯语”(Sham)、“海湾阿拉伯语”(Gulf)、“马格里布阿拉伯语”(Maghrib)、埃及阿拉伯语等。山姆阿拉伯语发源于叙利亚,主要应用于叙利亚、也门、约旦、伊拉克、科威特等国家,是阿拉伯国家中的“准官方标准语”。海湾阿拉伯语主要应用于阿联酋、沙特阿拉伯、巴林、卡塔尔等海湾国家,其特点是外来词较多,俚语、俗语也较多,语法不太严谨。马格里布阿拉伯语主要在摩洛哥、利比里亚、阿尔及利亚等国家使用,其特点是受法语影响较大,甚至有近一半音节、词汇等有着法语渊源。埃及阿拉伯语自成一派,但使用范围较广、影响较大。因此,即使我们面向阿拉伯地区开展广播影视传播,要面对的是语言多样、政治多元的“阿拉伯地区”,需要“一国一策”,结合不同国家特点进行再创作、再加工。

媒体强国积极拓展丝路沿线国家市场,对我国形成竞争。当前,国际电视领域发展仍不平衡,超级大国依靠经济和科技优势在内容制作、市场运营、技术研发、标准制定等方面仍居于强势地位。挪威社会学家高尔通(Johan Galtung)早在1971年提出的结构帝国主义理论(Structural imperialism)现象依然存在,广大发展中国家甚至一些发达国家在媒体领域仍然处于边缘地位,相互之间缺乏媒体资源的流通与共享。2016年,美国电视节目制作投资在全球电视节目制作投资总额中占到了三分之一。在欧洲网络视频点播平台上,60%的节目是美国电影,仅有30%的节目来源于欧洲。另外,教科文组织在1980年发布的《多种声音,一个世界》(Many Voices, one World)报告中所提及的世界信息与传播新秩序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除了美欧国家,其他一些国家也与我国影视出口形成竞争关系。以哈萨克斯坦为例,该国阿斯塔纳电视台(Astana TV)播放的影视剧最多,其中,高达68%的节目时间都在播出引进内容,主打的就是境外片。在一段时间,该台播出十部电视剧,有多达八成都是从海外引进,其中,印剧和土耳其剧各占其二。究其原因,哈萨克人和土耳其人同属突厥民族,在血缘和历史上天然亲近。而土耳其的经济和文化又较哈萨克斯坦发达,也经历过奥斯曼帝国崩溃的动荡。这些共同的国家经历,都使土耳其人感到很亲切。而印度,同样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化,同时非宗教化的国家,印度人对于家庭和传统的重视,也足以打动迷茫中的哈萨克斯坦人。

中国广播影视产业国际化水平不高,与沿线国家欠缺深层次合作。长期以来,我国广播影视国际传播主要是靠政府推动、靠国有媒体施行,政府的核心诉求点是讲好中国故事、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升文化软实力、塑造中国形象等,主导理念是外宣。基于这种体系,广播影视国际传播必然会缺乏商业理念和市场动力,难以与沿线国家建立深层次的合作关系,构建起“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在全球化时代,节目、资本、人才和技术的跨境流动,以及节目制作和模式的跨境合作正日益模糊了国界概念。反观欧美国家,影视产业相关传媒集团一方面积极利用其节目内容优势、资本优势和技术优势开拓其他国家市场,另一方面,也大力推进本土化制作和销售模式,尤其注重与当地媒体机构或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合作开展业务,共同开拓市场。例如,美国奈飞公司于2017年2月宣布与挪威电信集团(Telenor)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在其机顶盒系统中增加网络视频点播业务。由此,该集团成为挪威第一家与奈飞公司合作开展融合业务的电视运营商。目前,挪威电信集团已经在挪威、丹麦、瑞典、匈牙利、黑山、塞尔维亚、保加利亚、巴基斯坦、缅甸、孟加拉国、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度等13个国家开展移动通信业务,在北欧地区还开展宽带和电视业务,通过“搭乘”挪威电信集团的顺风车,奈飞公司大大拓展了市场范围。

中国广播影视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一带一路”建设为我国广播影视国际传播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尤其在产业升级、模式变革等方面具有重大推动作用。

加强顶层设计,推进广播影视国际传播机制改革。毋庸置疑,广播影视国际传播需要党政主管部门的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但党政主管部门不能把媒体的国际传播业务当成自己的“业务”,更不能深度介入其中。当前,我国应利用“一带一路”建设的契机,加强顶层设计,推动机制改革,尤其要明确党政主管部门的定位。概而言之,专业的工作应交由专业的机构完成,党政部门的工作重心应放在政策引导、制度保障等方面。例如,资金支持应以设立基金的方式,支持中长期重大项目,同时注重项目的绩效评估。

推动产业发展,增强广播影视国际传播内生动力。中国广播影视国际传播一方面要有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态度,另一方面也要有参与其中的实力。目前,我国广播影视国际传播迫切需要加强能力建设,提升产业实力。广播影视国际传播是一种国内产业实力的“外溢”或“辐射”。当一个国家的节目制作、国际市场营销、海外渠道建设能力没有达到一定程度时,它是难以在国际广播影视市场竞争中大有作为的。因此,我国要从发展国内广播影视产业入手,增强国际传播的能力。

创新合作模式,构建广播影视国际共同体关系。中国广播影视机构与“一带一路”国家媒体合作的重点主要是在节目合作、资源共享、交流互访以及人员培训等方面。这几年,广西人民广播电台、新疆电视台等机构以良好的商业模式在东南亚、中亚等地区开展了“电视中国剧场”“中国动漫剧场”等合作项目,通过合作经营,实现利益共享,取得了显著效果。但这些项目大多是围绕一个栏目,整体规模较小。因此,我国要积极尝试资本合作、运营合作等商业化项目,通过夯实经济基础来构建“利益共同体”关系。

结语

“一带一路”建设为中国和世界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对于广播影视领域也是如此。同时,“一带一路”建设也要求中国广播影视国际传播进行深度变革,唯有如此,才能满足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华文化的要求,也才能有效应对国际传媒竞争日益激烈、媒介技术深刻变革的挑战。改革要从顶层设计和传播理念入手,有效区分政策引导与行政干预;要从发展产业入手,着力增强媒体参与国际竞争的内生动力和实力;要从创新国际合作模式入手,构建深层次的利益共同体关系。

作者系中央电视台海外传播中心综合部副主任、博士、主任编辑

本文系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社科研究项目“融媒时代加强影视精品创作研究”(项目编号:GD162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丝路影视广播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丝路梦
丝路
广播发射设备中平衡输入与不平衡输入的转换
梦丝路
周三广播电视
周二广播电视
丝路谣
中国影视如何更好“走出去”
影视风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