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媒体时代报业跨媒体融合的实践与探索

2017-01-28景德明

传媒 2017年13期
关键词:跨媒体伊犁微信

文/景德明

全媒体时代报业跨媒体融合的实践与探索

文/景德明

2014年以来,在中央政策的指引下,全国各地报社、电视台、广播电台都在大力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中央主要媒体和一些地方主流媒体已经取得很大的成果,积累了成功的经验。媒体融合的实质是内容和渠道的融合,两年多来,各媒体的融合发展主要是媒体内、系统内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纵向融合,深化媒体融合,不仅要深化媒体内、系统内的纵向融合,而且要推进和深化一定区域、跨媒体的横向融合,即跨媒体融合。跨媒体融合是一条投入小、见效快、易操作,而且能够迅速提升媒体整体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的融合之路。

媒体融合发展现状分析

2015年1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解放军报社时指出:“要研究把握新的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强化互联网思维和一体化发展理念,推动各种媒介资源、生产要素有效整合,推动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人才队伍共享融通。”

传统媒体的最大优势是新闻内容资源,随着新兴媒体的迅速发展,传统媒体原有的传播渠道和用户规模受到挤压,国内各传统媒体都在新媒体领域有所发展,都依托自身资源优势建起了自己的网站、手机报、微博、微信平台,有的还建起了数字报、客户端等。以此为基础,各大报社、电视台、广播电台、通讯社、报刊社都在积极推动单位、系统内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

人民日报社坚持“融为一体,合而为一”的融合发展方向,精心打造“中央厨房”,实现了全天候生产、全终端分发、全媒体传播。新华社全力打造全媒体报道平台,以一网一端一平台建设作为融合发展的重点,积极打造“网上通讯社”。中央电视台依托新闻资源优势、视频传播网络优势和“央视新闻”微博、微信、客户端平台优势,在新闻移动直播领域打开局面,在生产流程、技术框架、媒资共享等方面实现了电视与新媒体的一体化运行,成功打造央视新闻移动网。广州日报报业集团走“以媒为本、多元多赢”之路,强化产品和内容建设,成功打造出《广州日报》以及各系列报刊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视频平台等全媒体产品线,多渠道产品的服务功能和影响力大大提升。苏州日报报业集团2015年12月成立全媒体中心,三峡日报传媒集团2016年成立全媒体采访中心。廊坊日报社打造舆情、大数据、经营创收、智慧社区“四大平台”,与“中央厨房”数据共通、内容共用,官方微信、微博推送的环保小说《霾来了》点击率高达1亿次,媒体“四力”提升也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2016年,该报仅新媒体收入就增长了1000万元。玉溪日报社、湛江日报社等地方报社也建起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中央厨房”,“四力”得到全面提升。总体来看,中央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以来,以人民日报社、新华社等媒体为引领,全国各地的主流媒体融合发展,新型传播纷呈迭起,打造出了一批媒体融合发展的“旗舰”,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媒体融合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升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即“四力”,这“四力”不仅包含国内的“四力”,还应包含国际的“四力”。2017年1月,中央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工作座谈会以来,人民日报社着眼推进深度融合, 2月19日推出全国移动直播平台,即“人民直播”,与新浪微博、一直播合作建设,携手各主流媒体、各级各类机构共同推进,目前已有百余家媒体、政府机构、知名自媒体、文体名人等加入,着力打造一个主流合作创新平台。人民日报社坚持“重心下沉”的推广策略,实施新媒体地方推广计划,为地方提供更加精细的本地化信息和服务,努力实现有新闻的地方就有《人民日报》,有用户的地方就有《人民日报》。新华社组建跨部门专业团队,建立优兔、脸谱、推特、俄文社交媒体VK、Instagram、日文社交媒体LINE等海外社交平台协同发稿机制,用19个语种向全球推送中国和世界的重大新闻,粉丝量超过2500万,日均互动浏览量超过2000万次。中央电视台央视新闻移动网正式上线,迈出了打造全国广电系统融媒体“联合舰队”的步伐,形成全国主要电视新闻媒体的内容联盟,此举将改变广电媒体资源分散、整合不足、竞争力薄弱的现状,实现新闻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开创广电媒体融合发展的全新业态。由此可见,中央主要媒体在跨媒体融合方面已经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跨媒体融合的推进

推进媒体融合发展是新的时代条件下新闻媒体发展的方向,《人民日报》等中央媒体已为全国媒体树立了标杆,地方媒体也在积极探索,效果也已显现。“中央厨房”建设投入大、技术要求高,每家媒体、每个地方都单独研发技术系统,容易造成资源浪费。目前,地方媒体融合发展存在人才、技术、财力支持乏力的问题,对西部欠发达地区的新闻媒体而言,这种情况更为突出。有的“中央厨房”建起来了,但运行不畅,存在“克隆报”现象;有的采编流程也做了,但流程设计不科学、不彻底,存在音频视频出稿慢、平台线索遗漏、多元发布受限等问题;有的考核、激励机制跟不上,不能很好地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影响精品生产和媒体“四力”提升;有的报社“中央厨房”建设心有余而力不足,特别是平台建设、VR技术和其他视频、音频资料的采集和应用方面需要大量的投入,因而短时间无法实现。在这种情况下,可考虑建立资源、技术合作机制,把现有的资源运用好,比较成熟的技术推广应用起来,跨媒体融合不失为一条可取之路。

目前,全国各地媒体基本都有日报、电视台、广播电台等多种传统媒体,有的地方还有广播电视报、综合生活报、视听网等媒体。地方媒体的共同特点:一是功能齐全,报纸、广播、电视都有;二是这些媒体在新兴媒体建设方面都取得了成果,都有自己的新媒体,网站、微博、微信、客户端基本齐全;三是各媒体都有一套完整体系,新闻采集、编辑、编审、发布体系和制度机制比较完善、运行有效;四是各媒体都实现了数字化的采集、加工、存储以及发布,有的还建起了音视频网站和音视频移动终端。

媒体融合发展的核心是利用先进技术,实现优势内容的有效传播。报社的优势是文字和图片形式的新闻资讯,报社的网站和移动平台缺乏的是音频、视频新闻信息;广播电台、电视台的优势是音频和视频新闻信息,缺乏的是深度的新闻信息和服务资讯。目前,各媒体相互独立,自成体系,新闻产品通过各自的渠道、方式发布,缺乏协作,没有新闻素材、新闻资源的共享。地方媒体进行跨媒体融合,能够发挥各传统媒体之长,借助新技术,向集群化、网络化方向发展,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打造强势新媒体。

跨媒体融合的实施

跨媒体融合必须在运作模式、产品定位、传播方式等方面进行必要的布局。在运作模式方面,必须建立组织协调机制,组建新媒体中心,建立跨媒体融合相关制度机制,协调解决跨媒体融合中的各种问题。在产品定位方面,要融合文字、语音、视频、图片、动画等多种表达形式的媒体形态,使新媒体中心生产的产品能够满足各平台的需要,实现新闻发布效果的最佳化。在传播方式方面,由各媒体“一次采集、一次发布”向“各媒体采集、各媒体发布”与“各媒体采集、新媒体中心生产、新媒体平台多渠道发布”并重方向发展,让党和政府的声音能够以用户更喜闻乐见的方式接收到。

跨媒体融合是各媒体之间的资源对接,必须建立新媒体资源共享平台——新媒体资源库。新媒体资源库的新闻资讯由当地报社、电视台、广播电台提供,由新媒体中心编辑后发布,实现“二次编辑、多渠道发布”,更好地满足各个新媒体用户的需要。跨媒体融合催生了新闻信息生产的新模式、降低了新闻信息生产成本、使生产结构趋于集约化、避免了同质化恶性竞争。

内容接收终端不同,对内容的要求也就不同。报纸的内容要有一定的深度,而手机、广播等媒体的内容则要求言简意赅,易于理解;纸质媒体只能传播文字、图片等信息,较为单一,而电视、网络等媒体的内容可以集文字、图片、视频、音频为一体,较为灵活;手机由于屏幕尺寸等限制,不适合收看太长的视频内容,视频内容需要进行简单的编辑,新媒体中心的内容生产必须考虑各个新媒体平台终端的需要。

跨媒体融合是新闻信息的优势互补,只需要建立一套适应新媒体需要的新媒体中心或新媒体资源平台,与报社、电视台、广播电台建设耗费要小得多。在软件、硬件方面的投入大大缩减,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由于发挥了各媒体现有采编、摄制、录播人才队伍优势,稍加调整、补充即可,基本上不需要太大的动作。

从地方媒体目前情况来看,融合发展政治效果、社会效益十分显著,但经济效益方面在短期内难以有可观的回报。为鼓励各单位支持统一稿库建设,可以建立跨媒体融合的“新闻信息互换”机制,鼓励各媒体支持新闻信息资源库建设,通过新闻信息互换和媒体融合,增强各媒体的“四力”,进而增强各媒体的自主创收能力。或者协商确定稿酬标准,按用稿量计费,以调动各单位记者、编辑人员的积极性。

跨媒体融合的实践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媒体主要有《伊犁日报》、《伊犁晚报》、《伊犁广播电视报》、伊犁电视台、伊犁人民广播电台以及各县市广播电视台、《新疆妇女》、《伊犁河》杂志等,这些传统媒体最大的优势是本地的新闻信息资源,即以文字、视频、音频形式发布的内容资源,最大的不足是辐射力和影响力有限,只局限于本地范围。

2003年3月,经国务院网信办批准,伊犁日报社开通了伊犁新闻网,各新媒体平台也逐渐发展起来。到2013年,伊犁日报社已经有伊犁新闻网站(汉文、哈萨克文两种)、伊犁零距离、伊犁日报官方微博、伊犁日报官方微信、伊犁手机报、新华社客户端伊犁频道等7个新媒体平台,新闻资源以新华网、人民网、天山网、《伊犁日报》、《伊犁晚报》、《伊犁广播电视报》为主,部分新闻由网站自行采集,在疆内外、国内外有较大的影响力,拥有30余万用户,新媒体平台有采编、技术各类人员20多名。

2014年,伊犁日报社新媒体中心搭建,自治州各媒体每天及时向新媒体中心提供新闻信息,各媒体安排专人将最新新闻资源全部传至新闻数据库内,新媒体中心编辑每天从新闻数据库里挑选需要的新闻资源,对新闻进行二次编辑加工,为伊犁新闻网站(汉文、哈萨克文两种)、官方微信、微博、手机报、客户端等新媒体发布平台提供适合各平台特点的内容产品。

新媒体中心搭建运行以后,伊犁新闻网站增加了《伊犁新闻联播》的视频、音频内容,开辟了宣传旅游、文化等内容的全媒体频道。同时,伊犁日报官方微信、微博、伊犁手机报、新华伊犁客户端等发布新闻时,除发布文字、图片新闻以外,增加了视频、音频内容,伊犁州新媒体平台(伊犁新闻网)在第一时间获得本地新闻,将内容添加到网站、微博、微信,扩大了新闻传播的广覆盖面,实现了新闻信息“各媒体采集、伊犁新闻网二次加工、多平台多形式发布”。

伊犁的跨媒体融合只是初步,州内各媒体只是建立了一个新闻供稿关系,并没有多少投入,但效果十分显著。实施跨媒体融合以来,伊犁新闻网各新媒体平台扩大了新闻信息资源,解决了音频、视频新闻缺乏问题,新媒体特别是微博、微信、手机报和客户端,简洁明快,信息量大,图文并茂,视觉效果好,感染力强,成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掌上媒体。各新媒体平台的可读性、感染力更强了,发稿量、粉丝量,以及各新媒体平台阅读量明显上升。

目前,伊犁新闻网各新媒体平台用户超过了100万,新华伊犁客户端上的新闻单条阅读量达103万次。2017年3月,各新媒体平台阅读量达3270万人次,伊犁零距离微信公众号在全国地市微信公众号中排名第3位,伊犁零距离(矩阵)在全国3万个微信公众号中排名第16位,新闻舆论工作“四力”大大增强,在宣传党的政策、引导社会舆论、推广典型经验、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助力脱贫攻坚、服务各族群众等方面发挥着作用。

总而言之,跨媒体融合是新媒体时代的新课题,需要各传统媒体齐心协力,共同探索、共同推动,前进中的问题和困难是难免的,但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团结协作,努力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跨媒体融合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宽。

作者系伊犁日报社副社长

猜你喜欢

跨媒体伊犁微信
网络多屏视域下传媒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评《交互叙事与跨媒体叙事:新媒体平台上的沉浸式故事创作》
面向资源的图书馆跨媒体知识服务
——特征、路径和创新服务*
伊犁书
伊犁将军长庚
微信
人工智能2.0时代的跨媒体智能
微信
丝绸之路与伊犁
微信
寻路跨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