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研究生的科研伦理问题探析
2017-01-28李喆
李 喆
南京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南京 211816
大数据时代研究生的科研伦理问题探析
李 喆
南京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南京 211816
大数据时代科研伦理的实质就是科学研究活动应遵循的合乎伦理的科学共同体公认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研究生获取信息与资源的途径与手段越来越广致使抄袭现象越来越严重、高校对学术失范行为的监督和惩治不到位、研究生个人学术道德意识低下、科研能力不足以及缺乏诚信意识等都是目前研究生科研伦理存在的主要问题。要通过依靠社会、高校和研究生自身三方面的共同努力来解决好高校学术道德失范、科研伦理等问题。
大数据;研究生;科研伦理
在互联网发达的今天,获取信息的渠道不断拓宽,我们拥有全球信息的数字化平台,全球各国的交流也更加方便。然而,在数据化平台有利推动社会经济、文化文明发展的同时也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方面面带来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使得人们原有的伦理观念在这种巨大的冲击下遭遇了一些前所未有的新挑战。尤其是在网络平台极度开放的今天,高校中学术道德失范、科研伦理缺失的现象并不少见。因此,我们不得不思考:大数据时代为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其带来的哪些伦理问题?我们又该如何应对?
一、大数据时代的科研伦理及其实质
近年来,一些学者对大数据进行了相关研究,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和肯尼思·库克耶在其所著的《大数据时代》一书中指出:“大数据就是用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通过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获得有巨大价值的产品和服务,或深刻的洞见。”其实,“大数据”它并不是一个确切的概念。一开始,大数据是指当信息量太大,超出一般电脑的处理内存量时,工程师们就要优化数据处理的工具。最新创造并使用“大数据”这一概念的,是最早遭遇信息爆炸的学科领域,例如天文学和基因学等这些,现如今“大数据”一词已经被应用到我们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开启了一个深刻变革的时代。
大数据时代的科研伦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科研伦理的定义包括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科研伦理是指在更加广泛地科学研究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对人类所产生的风险收益问题,即科学与道德的关系问题。狭义的理解是指在我们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所涉及到的道德伦理问题。亚里士多德说:“一切技术、一切规划以及一切实践和抉择,都以某种善为目标。”或者说,在科学技术革命的推动下,人的行为准则、道德价值、道德判断、道德境界得到提升;道德危机、道德失范、道德堕落、道德沦丧在道德自律中重新确认和得到克制。科学技术与道德修养是内在关联的,“每个行业,都各有各的道德”。本文在此所讲的是狭义语境下的科研伦理问题,也就是当代高校研究生在论文撰写、科学研究等科研过程中涉及到的伦理问题。
二、研究生科研伦理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首先,就社会层面而言,网络的普及以及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得研究生获取信息与资源的途径与手段越来越广,抄袭现象越来越严重。又加之,现今整个社会中存在的诸如功利心强、凡事“利”字当头等现象严重影响着研究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因而出现在学术论文方面,投机取巧、找人代笔、抄袭他人学术成果等学术道德失范现象。此外,社会对于高校研究生的科研伦理问题的监管不够,并没有及时建立配套的法律制度,对科研活动进行伦理约束,规范学术出版领域。
其次,从高校层面来看,当代高校在研究生的培养方案中缺少学术道德教育这方面内容,对学术失范行为的监督和惩治不到位。高校没有做到科学地鉴识大数据时代的利弊,在看到大数据给科研伦理带来问题的同时,也要利用大数据时代的优势,建立科学的学术考核评价体系,形成长效机制。
再次,就研究生个人来说,研究生自身学习不努力,个人学术道德意识低下,科研能力不足以及缺乏诚信意识等,也是造成我国高校科研失范问题的重要原因。近年来,全国各大高校研究生扩招,致使研究生的质量下降,有些高校研究生学习不努力,对于科研态度不端正,总是存在不劳而获的思想,为了完成学术研究的科研任务,急于求成,这也是导致研究生科研伦理问题的主要原因。目前,研究生的科研伦理素养缺失、论文质量下降、随意纂改实验数据、窃取他人学术成果等学术不端现象的频繁发生,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对研究生科研伦理道德教育的高度重视。
总之,大数据时代是一个科研飞速发展的时代,网络的普及、研究生扩招政策的实施;学术考核评价体系的不完善以及研究生自身学术道德意识低下,科研能力不足以及缺乏诚信意识等原因使得高校科研伦理问题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显得尤为棘手,因此我们必须采取相应措施来规范研究生科研伦理问题。
三、提高研究生科研伦理素养的路径
第一,社会方面。社会应积极发挥舆论的监督和引导作用,规范学术出版领域。需要制定与时俱进的科研伦理法律法规,建立对科研活动进行伦理约束的机制,即建立配套的法律制度。伦理规范与科研活动要做到匹配,形成长久有效的机制。应建立相应的奖励和惩处制度,促进学术道德和风气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有关部门还要加强对大数据信息环境的监督与管控。随着当今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与学习不可缺少的一方面,我们的思想道德以及法制观念却跟不上网络技术的发展。因此要强化网络安全的自律意识,建立健全与网络环境、网络信息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加强对高校研究生的网络道德教育,对失范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引导。
第二,高校方面。在科技发展迅速的今天,高校的学术考核评价机制也应该不断完善、升级,形成一个长效机制,来监督高校学术失范行为,加大惩处力度。此外,科研伦理素养提升和学术道德养成与导师的指导能力和示范引领休戚相关。因此,导师要帮助学生构建科研伦理观并树立良好的学术道德信仰。“各大高校应该充分利用大数据时代带来的便利,借鉴发达国家培养模式提升学生的科研伦理意识。学习发达国家培养方法提升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第三,研究生个人层面。在大数据时代,面对大量的各式各样的信息,研究生要学会自我约束,提高辨别力,还应提升自身的文化底蕴和修养。另外要提升自己的科研伦理素养,增强责任感,对于学术研究要有端正认真的态度。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万万不可有好逸恶劳、不劳而获的思想。还要不断反思,注重自身学术研究和道德规范。我们还要提升创新素质、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要学会从眼前的事物起始观察,从身边的事物开始思考,在专业内外不放过任何创新实践的机会,是研究生创新能力修炼的最好方式。
总而言之,在大数据时代,高校的科研伦理问题尤为突出,要解决好高校学术道德失范、科研伦理问题必须依靠社会、高校和研究生自身三方面的共同努力。我们在进行社会活动时,不仅需要法律法规的约束、需要完善的学术考评机制的指导更需要我们自身提高自律意识,以道德规范为前提更好地进行学术研究,否则科研问题的泛滥将成为人类社会进步的重大威胁。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亚里士多德全集(第8卷)[M].苗力田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
[3]王前.中国科技伦理史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99.
[4]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斯·库克耶.大数据时代[M].盛杨燕,周涛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5]郭晓科.大数据[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6]杜英,刘念,冯小明.论研究生学术行为的引导与规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8).
[7]王海军.学术不端行为的“诊治”[J].赤峰学院学报,2009.
[8]方玉东.国外科研伦理管理理论与实践综述[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2011(2).
[9]崔欣玉.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刍议[D].南开大学,2015:83-87.
[10]王庆环.高校已占科技研究半壁江山[N].光明日报,2012-2-16.
[11]郑洪涛.当代我国研究生科技伦理观构建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
G
A
2095-4379-(2017)24-0293-02
李喆(1993-),女,汉族,江苏常州人,南京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