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7-01-28杨月娟
杨月娟
河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2
浅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问题及对策研究
杨月娟
河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2
古代有“孟母三迁”、“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等故事,充分说明了环境对人成长的重要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高校的思想政治环境建设还不够完善,有时会趋于市场化、商业化。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我们要注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建设,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确保高校向社会输送合格的人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问题;对策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概念及特征
高校思想政治环境是指高校组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实施以及大学生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感染下发生的潜移默化的改变。高校思想政治环境由很多方面组成,大体可分为国际环境、国内环境,而国内环境又可细分为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家庭环境等子要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区别于思想政治环境,思想政治环境的概念要更加的广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其更加鲜明的特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丰富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由诸多因素组成的,社会的和谐、学校的良好氛围,家庭的和睦这些因素对大学生的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无不影响着大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1]。二是稳定性,首先高校的师资总体说来是稳定的,高校通过各种方式尽可能的使教师安定下来,大多数教师在高校任职之后,如果没有大的变化,一般会在所在高校奉献自己的一生,高校师资是高校环境的组成部分,师资的稳定决定了他们所处的大学校园环境的稳定。其次是学生的稳定性,高校学生大部分人都是住宿且学时较长,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影响较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对师生的影响并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一个长期的稳定的过程。三是可协调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并不是死板的,而是随着高校发生的各种情况而不断变化的,一旦发现高校存在不良的风气,可以立即采取有效的措施去制止。四是人文性,高校直接向社会输送人才,承载着国家、社会和家庭的希望,作为教书育人的阵地,毋庸置疑,在建设校园环境的同时,肯定会有意识的融入一些体现高校文化和历史发展的元素和符号。有意识的选择一些有意义的建筑等等[2]。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功能
一是导向功能,导向功能就是指高校想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在建设高校思想政治环境时就会有目的性的注入一些元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导向作用,体现在高校的方方面面,从物质条件到精神条件,从高校的建筑风格到教师的穿着打扮,无不在传达着大量的信息,使学生在悄无声息中受到高校环境的感染。校园的建筑和标识,在设计的过程中,高校一方面考虑的是美观,而最重要的方面则是体现高校的教育价值取向。在长期的校园熏陶中,学生会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极强的导向作用。健康向上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会引导学生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但是,消极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会误导大学生的行为取向。三是示范功能,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大众传媒的快速更新,大学生的知识阅历不足以支撑其的价值判断,三观还不是很成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对大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可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3]。首先,教师的示范作用,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很大一方面来自于教师,教师的言谈举止以及个人品格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示范作用。其次,学生的示范作用,每年高校都会评选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等奖项,大学生中间有积极进取的同学,他们自然而然的会受到正面的感染,成为他们学习的榜样,而对于那些给班级、学校带来不良影响的同学,大学生会选择敬而远之,不予理睬。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存在的问题
一是“一手硬,一手软”,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年来,高校扩招的数量惊人,高校的基础设施建设与文化建设跟不上学生增长的速度,只注重数量,轻视内涵发展,只重视经济效益,忽视了思想价值,许多高校的师生比例严重不符,餐厅和住宿条件无法得到改善,这就意味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质量必然落后[4]。
二是高校的物质条件落后,高校为学生提供的物质条件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外在保障,但是目前高校在这方面有很多的欠缺。高校在美化校园环境时,没有整体观念,没有将高校的文化和教育理念融入到建设中去,大多时候只是起到了一个美观的作用,并没有真正将其发挥到一个极致,没有体现育人的功能。校园文化是经过多年的沉淀和发展的结果,校园文化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高度的重视和发掘。
三是高校管理缺乏人文关怀,一些高校的领导干部不负责任,没有践行为学生服务的宗旨和理念,更有甚者,收受贿赂,纵容学生作弊等等,在制定规章制度时,往往单纯的告诉学生不应该这样做,而不是防患于未然,没有将重心放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良好品质的养成上。另外,有些教师上课只是照本宣科,缺少与学生的互动,无法准确的了解学生的动态和需求,教师没有做到走下讲台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这样的教学模式,说明了教师忽视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高校教师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是构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该承担起教书育人的重大责任,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四、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对策
一是高校要加强物质设施建设,高校的物质环境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提供强有力的保障,这就要求高校要加大校园基础设施的投入,不论在绿化方面还是在学校的建筑方面,都要注重校园整体的效果,置身其中,给人以美得享受,当然,我们在建设校园基础设施的同时,不仅要重视实用和美观,还要相应的加入一些校园文化在其中,比如像学校的历史、重大事件以及科研成就等等,这些在无形中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激励他们奋发向上,热爱祖国和母校。因此,借助校园环境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比单纯的说教更为有效。
二是要践行“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注重人文关怀,在制定规章制度的时候,不能搞一言堂,要积极主动的与学生交流沟通,学生党员的选举,要公开公正,要本着服务学生的理念,最大限度的保障学生的利益。“以人为本”是当今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高校要想深入贯彻落实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必须服务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工作是做人
的工作,教育人、培养人、感化人,因而人始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
三是高校要做到与时俱进,努力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高校应该定期的对学校的规章制度进行改善,看看有没有需要完善的地方,诸如一些奖学金、助学金制定等等。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一方面,要在立足本校实际的基础上,大力创新,将本校的历史和特色化的校园文化,融入校园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建设中去。另一方面,高校要努力的创设积极向上的校风,引导学生崇尚知识,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时常组织有意义的活动,例如演讲比赛、征文比赛活动等等。
总之,建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任重而道远,高校要不断的改进和完善制度,努力构建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良的高校环境,才能为更好的建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打好基础。
[1]张正华.开放与调控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坏境浅论[J].石江民族帅专字报,1995(2).
[2]冯开甫.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的原则和途径[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1999(3).
[3]岳金霞.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界定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4(12).
[4]袁莉莉,刘建峰.试论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营造[J].中青年学者论坛,2004(8).
G
A
2095-4379-(2017)24-0284-02
杨月娟(1993-),女,汉族,河北廊坊人,河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