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体语言沟通应用于小儿护理工作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7-01-28马静波
马静波
肢体语言沟通应用于小儿护理工作的临床效果观察
马静波
目的探讨肢体语言沟通应用于小儿护理工作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儿科72例患儿,在2016年8月—2017年8月入我院并接受治疗,通过电脑随机的方式,平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两组各36例。常规组接受常规化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之上接受肢体语言沟通护理。结果研究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率以及患儿治疗依从性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患儿实施护理期间,加强肢体语言沟通,能够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及其家属护理满意率。
肢体语言沟通;小儿护理;临床效果
小儿患儿比较特殊,由于患儿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差,且免疫功能水平较低,若未及时得到临床有效治疗,则极有可能会引起诸多严重的并发症[1-2]。但患儿对疾病知识缺乏认知,遵医行为差,为临床治疗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3-4]。本次研究在小儿护理工作,实施肢体语言沟通,效果十分满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院儿科72例患儿,在2016年8月—2017年8月入我院并接受治疗,取得患儿监护人同意并签署知情书。排除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障碍、药物过敏、代谢紊乱者。通过电脑随机的方式,平分常规组与研究组,两组各36例。研究组中19例男性患儿,17例女性患儿,年龄0.7~6岁,平均(2.4±0.7)岁,13例高热,12例腹泻,11例肺炎。常规组中20例男性患儿,16例女性患儿,年龄0.8~6岁,平均(2.3±0.6)岁,12例高热,14例腹泻,10例肺炎。对比两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性较大。
1.2 方法
常规组接受常规化护理,即监测患儿生命体征,按照医生嘱咐进行各项护理、基础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之上接受肢体语言沟通护理,具体为:(1)穿着干净、整洁,禁止画浓妆,面对患儿时面带微笑,态度要亲切[5-6]。(2)主动倾听。护理人员鼓励患儿说出自己的感受,患儿讲述期间需耐心倾听,并与患儿进行抚摸接触,取得患儿信任,同时让患儿家属满意,促进患儿配合临床治疗、护理[7-8]。(3)护理人员的站立、坐姿、行走等体态,要大方得体,以避免患儿心理感觉不适[9]。(4)实施护理过程中,禁止粗暴的动作,掌握力度,切记过猛,以防患儿遭受不必要的损伤;针对害怕、疼痛、哭闹的患儿,予以拥抱、抚触,让患儿感到安全[10]。(5)在长时间患病的情况下,患儿容易产生诸多负面情绪,对此,加强心理疏导,显得十分重要。对此,针对患儿心理状态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让患儿保持良好的心态,促进疾病早日康复,鼓励患儿积极配合临床诊疗,治疗期间患儿家属的鼓励、安慰、关心也至关重要,以温暖患儿心理,促使其配合临床各项护理操作[11]。
1.3 观察指标
以自制问卷调查两组护理满意率,分为非常满意(>80分)、比较满意(60~80分)、不满意(<60分)3个等级。总满意率=比较满意+非常满意。
治疗依从性评定标准:能够遵照医生嘱咐完成治疗,对护理工作积极配合,为完全依从;偶有抗拒心理、抵触行为,但基本上能够遵医嘱完成治疗、配合护理,为部分依从;完全抵触、抗拒临床治疗和护理工作,为不依从。依从率=(部分依从+完全依从)/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将所得数据录入SPSS21.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率
研究组患儿36例,非常满意22例(61.11%),比较满意11例(30.56%),不满意3例(8.33%),总满意度91.67%;常规组患儿36例,非常满意17例(47.22%),比较满意10例(27.78%),不满意9例(25.00%),总满意度75.00%。研究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对比两组患儿治疗依从性
研究组患儿36例,完全依从23例(63.89%),部分依从12例(33.33%),不依从1例(2.78%),依从率97.22%;常规组患儿36例,完全依从17例(47.22%),部分依从13例(36.11%),不依从6例(16.67%),依从率83.33%。研究组患儿治疗依从性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肢体语言沟通属于心理护理范畴,是现阶段临床护理模式中一种新型的护理方法,旨在通过肢体接触、眼神交流等方式,加深护患关系,让患儿感受到安全,稳定患儿不良心理。近年来,肢体语言沟通在小儿护理工作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12]。
患儿在进行临床诊疗期间,其心理处于紧张不安、畏惧、害怕的状态中,而抚摸、拥抱、语言安慰、眼睛交流等,能够帮助患儿减轻负面情绪。患儿入院后,护理人员时刻陪伴其左右,以面带微笑、整洁干净的穿着、大方得体的仪态面对患儿,提升其安全感,同时赢得患儿及其家属的好感,以促进患儿积极配合临床诊疗和护理工作,对患儿做到细心、耐心、爱心、责任心,密切护患关系,为患儿营造一个和谐的就医环境。
本次研究发现,研究组护理满意率、治疗依从性均高于常规组,说明肢体语言沟通在小儿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十分突出,可提升患儿治疗依从性及其家属的护理满意率。
[1]张玲. 肢体语言沟通应用于小儿护理工作的临床分析[J]. 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4):89-90.
[2]王兰春. 小儿护理工作中肢体语言沟通的临床应用分析[J]. 中国农村卫生,2013,5(11):77-78.
[3]张宝焕. 肢体语言沟通应用于小儿护理工作的临床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2014,30(3):114-115.
[4]何梅. 肢体语言沟通应用于小儿护理工作的临床分析[J]. 中外医学研究,2014,12(28):104-105.
[5]唐敦英. 肢体语言沟通在小儿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探析[J]. 基层医学论坛,2014,18(30):4074-4075.
[6]凌水英. 肢体语言沟通在小儿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探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5,13(6):224-225.
[7]金岩. 肢体语言在小儿护理中的运用研究[J]. 继续医学教育2015,29(6):80-81.
[8]王爱珍. 肢体语言沟通联合个性化护理在小儿护理工作中实施的效果评价[J]. 甘肃科技纵横,2015,44(11):91-92,8.
[9]王小梅,陈芳,李莉. 肢体语言沟通在小儿护理的临床价值[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3):379-380.
[10]黄禄玮. 肢体语言沟通在小儿护理中的运用评价[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10):92-93.
[11]张立霞. 小儿护理工作中肢体语言沟通的临床应用分析[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24):205-206.
[12]唐伟宁. 肢体语言沟通在小儿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分析[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7,24(2):65,73.
Clinical Effect of Body Language Communication in Children's Nursing Work
MA Jingbo Pediatrics Department, Jilin Provincial People's Hospital,Changchun Jilin 130021, 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he application of body language communication in the nursing work of children.MethodsFrom August 2016 to August 2017, 72 cases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by computer randomly, they were divided into routine group and study group, each group 36 cases. The routine group
routine nursing, and the research group received body language communication care on the basis.Results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rate and the compliance of the children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routine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ConclusionIn the course of nursing care for children, strengthening the communication of body language can improve the compliance of the children and the satisfaction rate of their family care.
body language communication; child care; clinical effect
R473
A
1674-9308(2017)30-0160-02
10.3969/j.issn.1674-9308.2017.30.091
吉林省人民医院儿科,吉林 长春 13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