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颌近中阻生齿拔除中微创拔牙技术的疗效评价
2017-01-28高飞
高飞
下颌近中阻生齿拔除中微创拔牙技术的疗效评价
高飞
目的研究微创拔牙技术对下颌近中阻生齿拔除应用价值。方法以随机抽签原则将本院2015年2月—2016年4月接诊下颌近中阻生齿患者11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分别进行常规拔牙器械拔除及高速涡轮牙钻去除近中牙冠阻力,分析并比较两组临床治疗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牙槽窝完整性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总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微创拔牙技术应用在下颌近中阻生齿拔除中,临床效果明显。
下颌近中阻生齿;微创拔牙技术;疼痛反应
传统阻生齿拔除技术,疼痛感较大,不利于保护牙齿周围。微创手术保护机体、生理不受损伤,显效时间快且效果可靠[1]。结合本院下颌近中阻生齿拔除中微创拔牙技术临床治疗情况,进行如下分析。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随机抽签原则划分本院2015年2月—2016年4月接诊下颌近中阻生齿患者110例,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全部患者均无拔牙禁忌证,经过口内检查与X线检查,发现阻生齿近中阻生,一些患者无法完全萌出。对照组男40例,女15例;年龄17~41岁,平均年龄(29.5±8.5)岁。观察组男39例,女16例;年龄16~42岁,平均年龄(29.4±8.4)岁。两组患者性别及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拔牙器械拔除。选取骨凿消除阻生牙中近中牙冠阻力及骨阻力,接着使用牙挺敲锤实施增隙,先松动,然后实施阻生齿拔除,将牙槽骨恢复至原有位置,闭合手术创口,将药棉置于伤口处。
观察组采用高速涡轮牙钻去除近中牙冠阻力,至涡轮机落空感结束,使用微创拔牙挺于颊侧处松动阻生齿,接着使用牙钳将阻生齿取出,以避免损伤牙齿骨组织及周围神经管,然后实施牙槽骨复位,对手术创口实施闭合处理,将药棉置于伤口位置。术后为患者提供抗生素3 d,1周后拆线。
1.3 评价指标
对比两组手术时间及牙槽窝完整性,其中,手术时间:麻醉先充分起效,由切开及翻瓣为计时开始,至牙根彻底脱离牙槽窝计结束,计时时间单位为分钟,此外,牙槽窝的完整性:安排医师使用5级评分对拔牙窝完整性做出评定:(1)5分,表示严重损伤;(2)4分,表示较重损伤;(3)3分,表示中度损伤;(4)2分,表示轻度损伤;(5)1分,表示完整。3~5分视为不完整,1~2分视为完整;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并发症指患者术中及术后断根、干槽症、张口受限等情况[2]。
1.4 统计学分析
将本次研究数据输入统计学软件SPSS22.0表格中,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时间及牙槽窝完整性
对两组手术时间及牙槽窝完整性比较,对照组手术时间(20.9±3.4)min、牙槽窝完整性评分(3.1±1.2)分,观察组手术时间(11.9±2.0)min、牙槽窝完整性评分(1.7±0.6)分。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牙槽窝完整性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
对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对照组断根7例(12.73%)、干槽症6例(10.91%)、张口受限7例(12.73%)、总并发症发生率36.36%(20/55),观察组断根2例(3.64%)、干槽症1例(1.82%)、张口受限2例(3.64%)、总并发症发生率9.09%(5/55)。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3 讨论
阻生智齿于人类种系演化中因为食物种类改变,导致咀嚼器官消退,颌骨长度并不协调牙列需要长度,颌骨逐步萎缩,出现牙列最后长出第3智齿新生正常位置缺少所致。由于颌骨退化等影响,使得下颌阻生智齿不断增多,阻生智齿多出现在口腔中,引起炎症,产生多种损色,如面部蜂窝组织炎及颌骨肿瘤等。下颌阻生齿属于一种口腔科多见手术疾病,预防下颌阻生齿拔除术并发症,能够提升患者生活质量[3]。
下颌第三磨牙在阻生齿中比较多见无法正常生成第三磨牙,一般会出现各类并发症,如间隙感染、智齿冠周炎及颌骨骨髓炎,甚至带来菌血症。所以,针对第三磨牙,最好拔除,这也是牙槽外科经常使用的手术。常规拔除手术疼痛感重,手术时间长,不被患者接受。下颌阻生齿阻力包括两类:软组织阻力与硬组织阻力,通常以切开牙龈方式去除软组织阻力,以骨凿去除牙槽骨阻挡除去硬组织阻力。因为下颌后牙区牙齿骨质非常坚硬,不易去除,在操作过程中,牙挺多出现滑脱,从而损伤口底,引发口底出血。在骨凿劈冠过程中,易产生颞下颌关节脱位及下颌骨骨折等状况。传统拔牙术手术时间长,拔牙后损伤大,预后不理想,许多患者容易出现恐惧心理。
微创技术不断完善,微创拔牙技术更多应用在口腔科领域。其缩短手术时间,缓解拔牙疼痛感,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容易让患者接受。临床一般使用高速涡轮机拔除下颌阻生齿,高速涡轮钻可充分替代骨凿,与传统骨凿劈开相比,保护临近组织不受损伤及下颌骨骨折,效果确切[4],其具有较强切割力,配合分根与翻瓣,成功拔除阻生齿[5],时间短,损伤小,术后并发症反应轻[6-8]。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牙槽窝完整性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微创拔牙技术应用于下颌近中阻生齿拔除中,能够缩短手术时间,改善槽窝完整性,减少并发症。
总之,下颌近中阻生齿患者采用微创拔牙技术进行拔出,临床效果较好[9-10]。
[1]马才顺,李文梅,杨佳,等. 斯康杜尼浸润麻醉与利多卡因阻滞麻醉在下颌近中倾斜阻生齿微创拔牙术中的临床研究[J]. 中国疗养医学,2016,25(2): 204-206.
[2]张莉枝,王刚. 微创拔牙技术在下颌近中阻生齿拔除中的临床效果分析[J]. 基层医学论坛,2015,19(18): 2470-2471.
[3]李岩. 预防下颌阻生齿拔除术并发症的研究进展[J].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6,3(16): 24,26.
[4]张增恩,范秀苗,曾旭.高速涡轮手机在下颌阻生齿拔出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10):114.
[5]李澜. 下颌近中阻生齿拔除的临床经验分享[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3): 91-92.
[6]许国雄,黄宇华,黄琦,等. 高速涡轮钻法和劈凿法拔除下颌阻生齿的临床效能[J]. 广东医学,2012,33(17): 2609-2611.
[7]吕桂梅,王小雪. 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并发症198例分析[J].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2,15(11): 1730-1731.
[8]曲爱华,郭艳丽. 舒适护理模式下应用口腔外科涡轮牙钻拔除下颌阻生齿的应用效果观察[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8): 245-246.
[9]熊贵发,陈炫霖,王斌. 微创拔牙刀结合高速涡轮牙钻拔牙法在下颌近中阻生智齿拔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2):93-95.
[10]李坤.微创拔牙刀结合高速涡轮牙钻拔牙法在下颌近中阻生智齿拔除术的效果分析[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23):84-86.
The Curative Effect of Minimally Invasive Extraction Technology on Mandibular Impacted Tooth in the Extraction
GAO Fei Oral Surgery Department, Jilin Municipal Stomatological Hospital, Jilin Jilin 132011, China
ObjectiveTo study on the technology of minimally invasive extraction of mandibular impacted tooth in extraction application.MethodsFrom February 2015 to April 2016, 110 cases with mandibular impacted tooth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by principle of random draw admissions and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they were given extraction of conventional extraction equipment and high speed turbine drill resistance near the crown removal respectively, clinical treatment results between two groups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ResultsThe score of alveolar integrity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 0.05), and the incidence of total complications was lower (P<0.05).ConclusionMinimally invasive extraction technology applied in the mesial impacted tooth extraction, the clinical effect is obvious.
mandibular impacted tooth; minimally invasive extraction technology; pain reaction
R782
A
1674-9308(2017)30-0052-02
10.3969/j.issn.1674-9308.2017.30.030
吉林市口腔医院口腔外科,吉林 吉林 13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