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对策研究
2017-01-28申晓玲
申晓玲
(西安文理学院 政治学院,西安 710065)
【历史文化研究】
新媒体时代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对策研究
申晓玲
(西安文理学院 政治学院,西安 710065)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文化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并备受关注。对此,作为发展中的大国,应该强化国家主流文化,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大力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努力挖掘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发展文化产业,提高文化软实力;加强新媒体建设及监管力度,增强对外传播力度;强化对网络及新媒体的治理和引导,净化文化传播的环境。
新媒体;文化安全;对策研究
在全球化浪潮席卷社会生活各领域的21世纪,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不仅仅是经济、政治和军事硬实力方面的竞争,文化软实力的竞争也成了各国关注的焦点,伴随而来的是文化安全问题。尤其在当代以社会化媒体、移动传播、大数据传播为特征的新媒体时代,文化安全问题更加凸显并被赋予了新的特征。在新媒体环境下,文化存在的新时空被空前拓展了,不同文化间的交流更加直接和多样化,其冲突也更加激烈。加上文化帝国主义、文化霸权主义者利用新媒体对他国文化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消解、渗透和侵蚀,严重冲击着我国的文化安全。因此,新媒体时代如何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已经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
一、文化安全:国家安全的深层主题
文化是一种无形的软实力,对国家安全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国家安全的深层次问题。“正在出现的全球政治的主要的和最危险的方面将是不同文明集团之间的冲突”[1],“文明冲突将是现代世界冲突演变过程中的最新阶段”[2]。21世纪的国家间的冲突更大程度上是一种由文化的社会价值观念所引发的“文明冲突”。随着文化在国家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已成为我们当前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文化安全概念的提出及其界定
20世纪90年代,随着国际局势的重大变化,文化安全的范畴和理论在新的实践和理论环境中应运而生。
实践层面,冷战后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并不断深化,文化全球化的进程也在加快。文化全球化一方面促进了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和融合,但另一方面也对各民族文化存在和发展的独立性产生了威胁。特别是进入21世纪的新媒体时代,文化传播和交流在互联网和微媒体的推动下更加直接、简便。有的国家通过媒体侵蚀他国文化,企图破坏和动摇他国的文化体系和整体价值观;有的国家凭借其国家实力和优势形成“语言霸权”以传播其价值观,从而谋求其国家利益。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文化生存的外部环境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文化安全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各民族国家也都开始积极维护本民族文化的存在,扩展文化发展空间。有鉴于此,文化安全日益成为国家安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国际社会实践的变化,传统的国家安全观已不能适应时代需要,国家安全的理论范畴发生了重大变化。目前,我国学术领域关于国家安全观所关注的问题已经从传统的国防安全转向了包括政治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信息安全、科技安全、生态安全等方面在内的国家大安全观[3]。2014年4月15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首次提出:“构建集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4],将文化安全作为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从理论上来讲,国家文化安全日益成为国家安全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国学术界,一些学者从20世纪90年代已经开始阐释和使用有关文化安全的概念。杨建新在其《国际战略评论: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战略意义》一文中指出:“文化安全指的是民族传统、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等国家文化主权领域免受外来文化威胁和危害的状态”[5]。张序、劳承玉在《如何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一文中指出:“国家文化安全主要是指一个主权国家的主流文化体系没有遭受其他文化的侵蚀和破坏,能够完整地保持自己的文化传统和民族特性,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扩大本国文化影响力”[6]。潘一禾在《文化安全》中如是定义国家文化安全:“对今天的中国而言,‘文化安全’主要指人们认为自己所属‘国家—民族’的‘基本价值’和‘文化特性’不会在全球化大趋势下逐渐消失或退化的‘安全感’”[7]。
从理论上讲,“文化”和“安全”两词的范畴和外延都很难界定,所以学者从不同的角度阐述文化安全的内涵。虽然角度不同,但是其阐述和界定可以有一个基本归纳。国家文化安全主要是指主权国家的国内文化和对外文化均未受到威胁,处于安全状态。从国内文化安全来看,主要是指一个国家的文化能持续发展,不被打断,能确保本国人民的精神信念、伦理道德和政治信仰等不受危害;从对外文化安全来看,主要是指本国的文化软实力能够有效抵御境外各种文化对本国的传统文化、政治信仰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侵蚀,使本国文化得到有效的独立的延续和发展。
(二)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必要性
在新媒体时代,文化交流通过新媒体在不同地区和国家之间的交往和融合越来越频繁和扩大,长期潜藏于军事、经济、政治安全之下的文化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但因不同地区和国家的文化各具特色,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难免会产生冲突。处于弱势地位的发展中国家的文化就会受到处于强势地位的西方发达国家文化的渗透和冲击,国家文化安全面临着极大的挑战。新现实主义的权力观认为,“安全的获取手段增加了新的内容,也就是国家安全不仅在于军事征服和威胁,更在于文化思想及制度上的同化”[8]。有的西方发达国家为了维持其在全球的霸权地位,大肆运用文化手段对他国进行渗透和侵犯,从而给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文化安全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二、新媒体时代我国文化安全面临的挑战
新媒体时代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日常生活,不同的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都可以通过新媒体环境实现便利的交流。媒体是传播文化最有力的手段,而新媒体的全球性,信息的海量存储性、即时性、开放自由与不可控制性等特点使其成为不同国家之间文化与文化碰撞和交流的平台。这个平台犹如又刃剑:一方面,使不同国家的人们分享人类社会的文明成果;另一方面,发达国家凭借发达的科技手段、先进的网络技术、多元的媒体工具对他国传播西方价值观念,企图削弱乃至消解他国的文化传统,给发展中国家的文化安全带来挑战。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我们也必然面临此种挑战。
(一)媒介技术优势和价值渗透带来的政治文化安全挑战
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治制度安全是政治文化安全最主要的方面。中国被西方当作在政治文化安全方面的同化目标和强劲对手由来已久,他们一方面不断地输出西方的所谓民主制度和价值观念,美化西方的生活方式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不断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另一方面歪曲我国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企图干预我国的政治制度。尤其在新媒体时代,国外敌对势力通过网站和信息技术的虚拟性和隐蔽性进行非法活动,甚或与少数“民族分离主义者”相互勾结,宣扬街头暴力,煽动和制造社会动荡。有的大肆宣传西方所谓的“自由民主”“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价值观念,企图动摇人们对国家制度的认同感。
(二)经济全球化和文化霸权带来的经济文化安全挑战
经济文化安全是指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国家文化安全所面临的严峻挑战。经济全球化源于西方,也被西方发达国家期望为西方化,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伴随着人类文化的交流和碰撞,而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霸权也必然会对发展中国家的文化领域进行渗透与扩张。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国与国之间的经济交流必然夹杂着各国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发达国家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必然会通过经贸交往传播和渗透到发展中国家来。特别是在今天的新媒体时代,西方发达国家往往以贸易自由化为掩护,除了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之外,更多地运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新媒体侵入我国文化市场,竭力推销所谓的民主、自由、人权等意识形态和以个人主义为中心的价值观念。
(三)市场经济及网络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
“任何一个国家文化的延续和发展,都离不开本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和积累”[9]。传统文化是文明演进凝聚而成的,反映了民族特质和风貌,是各个民族历史上地域文化、生活习惯和思想观念的汇聚及凝聚力所在,一定程度上关涉国家的文化安全。社会主义的文化发展离不开深厚的文化根基,而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就是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和独特的精神标识,具有强大的凝聚力。随着改革开放及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我国的社会思想文化和人们的价值观念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一段时间人们的注意力倾向于物质利益的获取,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认同开始淡化,特别是新媒体的普及和发展,使人们的价值观念变动加快。
(四)新媒体文化的价值多元对主流价值观念的冲击
近些年来,新媒体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国家网信办新闻发布厅发布的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6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10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1.7%,与2015年底相比提高1.3个百分点,超过全球平均水平3.1个百分点,超过亚洲平均水平8.1个百分点。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6.56亿,有92.5%的网民通过手机上网。”[10]移动互联网塑造了全新的社会生活形态,互联网对于整体社会的影响已进入新的阶段。但庞大的网民数量也给我国的文化安全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网上一些错误的价值观大行其道,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及价值观造成了冲击。“多元的价值观,一方面扩展了人们的选择自由,一方面也模糊了一些基本的道德判断,出现了以丑为美,以恶为善,以耻为荣的现象,传统的价值观不断被功利价值观消解,社会上存在着荣辱颠倒的反道德现象。当前文化中流行的讥讽主流价值、颠覆传统道德、戏谑民族英雄的论调,严重混淆了青少年的价值观。”[11]由此可见,非主流价值观的危害不可小视。非主流价值观在网络上的传播和扩散,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也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和影响,因此,对网络乱象的治理已成为当务之急。
(五)信息技术的便捷和更新带来的传播途径和传播观念的复杂多变
信息技术具有高效、广泛、渗透性强等特点,其飞速发展使得信息传播和国际文化交流日趋便利和迅捷,这使得民族国家对文化的控制力大大减弱。在当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西方发达国家利用其先进的信息技术,宣扬其政治制度、意识形态以及价值观念等的优越性和普世性,大力推行文化霸权战略。正如一位美国官员所言:“如果世界趋向一种共同的语言,它应该是英语;如果世界趋向共同的电信、安全和质量标准,它们应该是美国的标准;如果世界正在由电视、广播和音乐联系在一起,节目应该是美国的;如果共同的价值观正在形成,他们应该是符合美国人意愿的价值观。”[12]从现实情况看,70%的网站位于美国,当今互联网上90%的信息是英语信息,某种程度上说目前的网络已经形成了西方为主导的以少数发达国家思想和文化为主体的全球互联网传播体系。同时,“西方的世界性通讯社垄断着主要新闻信息的发布,当今全球80%的新闻仍主要由西方国家通过美联社、路透社和法新社传播”[13]。可见,西方文化通过网络新媒体不断传输到世界各地,人们可以学习、借鉴和交流,但其中的一些负面因素会潜移默化地使一些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和错位,乃至对本国的文化和价值观念产生怀疑和抵触,这样就增加了发展中国家维护其民族文化和意识形态的难度。
三、新媒体时代维护我国文化安全的对策
在新媒体背景下,要维护我国文化安全,必须内外兼修,多管齐下。
(一)强化国家主流文化,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国家主流文化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文化安全、国家的文化话语权和主导权,是国家文化的核心部分,我国的主流文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本质体现,是当代中国所倡导的国家主流文化。所以,我们必须整合各层次的文化以强化国家主流文化,通过引领和谐文化、特色文化的发展方向,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整合传播渠道和方式,达到时、度、效的统一。其前提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地位不动摇,加强马克思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增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影响力与感召力,增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传统优秀文化的导向功能。同时,也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在文化传播过程中的即时性、高效性、大众化和互动化的优势,将手机媒体整合为传播社会主义文化的新阵地。
(二)大力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挖掘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有过辉煌的历史,有不少优秀的传统文化仍然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和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始终从中华民族精神追求的高度看待优秀传统文化,从国家战略资源的高度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从推动中华民族现代化进程的角度创新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性力量。
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我国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我国五千年的文明史,形成了诸如“仁义礼智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天人合一”的思想文化,形成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等,这些都体现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这些文化精华对于当今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2016年11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指出:“中华文化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同当代中国文化相适应、同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激活其内在的强大生命力,让中华文化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化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14]。只有通过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扩展传统文化的影响力,才能真正确立人们对中华文化的自信,方能有效遏制西方文化对我国文化的冲击。同时,我们要善于进行世界文化交流,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中华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让世界爱上中国。
(三)发展文化产业,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
以手机为主导的新媒体时代极大拓展了文化产业的外延,涌现了网络电视、新媒体等新兴文化产业形态。这些以数字信息技术为核心要素的新兴文化产业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改变了文化传播的态势,并且主导了文化传播的发展方向。在当前文化传播发展趋势下,只能充分尊重文化产业规律,跟进媒体融合发展技术,创新文化产业发展方式,方能真正提高我国文化产业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我国是一个文化资源大国,应合理利用和开发文化产业,多创作和生产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的“五个一工程”的文化产品,内容要积极健康向上,形式要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在文化产品的开发中蕴含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共同理想、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并且充分利用新媒体占据文化传播的制高点,掌握文化传播的主动权。通过文化产业的发展,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从而形成可以与危害我国文化安全的西方文化相抗衡的力量,更好地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与文化主权。
(四)加强新媒体建设及监管力度,增强对外传播力度
面对新媒体时代信息涌流的现状,我们必须加强新媒体建设,拓宽我国文化的传播途径,增强我们对外的文化传播力度。正如习近平所言:“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提高国际话语权。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发挥好新兴媒体作用,增强对外话语的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对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光荣历史,要加大正面宣传力度,通过学校教育、理论研究、历史研究、影视作品、文学作品等多种方式,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我国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15]为此,一方面,应尽快推进我国的新媒体技术研发,培养优秀的媒体人才,构建具有竞争优势的媒体企业,弘扬我国的核心价值观念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播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和公共文化产品,推动我国优秀的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增强我国在世界上的传播话语权和文化影响力;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入境文化产品的监管,强化对各种网络文化的监督,建立健全国家文化安全的检测体系,防范和抵制不良文化的影响,定期评估国家文化安全状况,提高我国文化识别力和控制力。
(五)强化对网络及新媒体的治理和引导,净化文化传播的环境
网络及新媒体具有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等特点,必须通过强化对网络及新媒体的治理和引导来维护国家文化安全。首先,从新媒体内容生产环节入手把好文化安全关,对一些通过网络和新媒体传播的有害的观点和内容要坚决杜绝和打击,强化对网络及新媒体的立法和监管。其次,政府要适应新媒体时代的新特点,充分利用网络及新媒体途径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治理能力,有效地传播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和先进文化,过滤和阻止网络和新媒体上对国家有害的内容,从而净化文化传播的环境。最后,要加强新媒体时代对舆论的正确引导和主动防御。新媒体要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要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加快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要推动融合发展,主动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16]。
综上,我们要充分利用新媒体传播方式,拓宽引导路径和时空维度,以达到引导的目标和价值取向。把我们的主流价值观、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好,讲好中国故事,旗帜鲜明地维护好我国的文化安全。
[1] 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M].周琪,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1.
[2] 汤一介.评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J].哲学研究,1994(3):17-21.
[3] 乔良,王湘穗.超限战[M].北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99:107.
[4] 习近平.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N].人民日报,2014-04-16(01).
[5] 杨建新.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战略意义[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07-06(03).
[6] 张序,劳承玉.如何维护国家文化安全[N].人民日报,2011-11-15(07).
[7] 潘一禾.文化安全[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28.
[8] 金威.从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看安全观的变化[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0(4):10-14.
[9] 苗伟.当今世界人类日益凸显的文化关系[J].齐鲁学刊,2012(3):86-90..
[10]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人民网,2016-08-03.http:∥tc.people.com.cn/n1/2016/0803/c183008-28606650.html.
[11] 邵秉仁.弘扬传统优秀文化,确保国家文化安全[N].文艺报,2006-12-05(05).
[12] 赵长茂.中国需要“软实力”[J].瞭望,2004(23):1.
[13] 关世杰.国际传播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287.
[14] 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EB/OL].新华网,2016-11-30.http://www.chinanews.com/gn/2016/11-30/8079625.shtml.
[15] 习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并发表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4-01-01(01).
[16] 习近平.坚持正确方向创新方法手段,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EB/OL].新华网,2016-02-19.
CountermeasuresstudyofChina’sCulturalSecurityintheNewMediaAge
SHEN Xiao-ling
(SchoolofPoliticalEducation,Xi’anUniversity,Xi’an710065,China)
With the advent of the New Media Age, the problem of cultural security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prominent and so has aroused the public’s concern. Therefore,China,as a big developing country,should strongther its national mainstream culture,reinforc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vigorously promate th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seek out its modera value,develop its culture industy,improve its cultural soft power,and enhance the construction and supereision of the new media.
new media; cultural security; countermeasures study
G122
A
1001-0300(2017)05-0123-06
2017-04-22
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融媒体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研究”(2016A014);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国家文化安全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SGH16H219)
申晓玲,女,河南浚县人,西安文理学院政治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政治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责任编辑朱伟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