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5年日本學界中國 出土簡帛研究概述*

2017-01-28草野友子中村未來海老根量介

简帛 2017年1期
关键词:資料文獻中國

[日] 草野友子 中村未來 海老根量介

2015年日本學界中國出土簡帛研究概述*

[日] 草野友子 中村未來 海老根量介

本文是2015年在日本發表的中國出土簡帛研究成果概述。所涉簡帛資料年代上起戰國下迄三國。戰國秦漢簡綜合研究,楚簡、秦簡研究,帛書、漢簡、吴簡研究由草野友子、中村未來、海老根量介分擔。相同論文如果先在中國發表,本文不再介紹;日本的《史學雜誌》“回顧和展望”、《日本中國學會報》“學界展望”等便於瞭解學術概況,是本文的重要參考文獻;2015年研究成果非常多,難免掛漏。加之篇幅所限,介紹只能盡量簡潔。以上各方面,幸讀者注意、理解。*《2015年の歴史學界——回顧と展望》,《史學雜誌》第125編第5號,史學會2016年。《學界展望》,《日本中國學會報》第68集,日本中國學會2016年。

一、 戰國秦漢簡綜合研究概述

2015年,以歷史、思想領域爲中心,戰國秦漢簡研究的相關論著數量很多。略述如下。

(一)戰國簡綜合研究

在戰國簡研究成果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末永高康《性善説的誕生——先秦儒家思想史的一個斷面》。該書以陸續發現的新出土資料提供的新認識爲基礎,重構子思至孟子的儒家思想史“性論”,勾勒出性善論誕生階段的情況。具體來説,通過分析郭店楚簡《性自命出》、《五行》和傳世《子思子》等文獻,讓子思的思想發展脈絡更爲清晰的同時,探討了是否由此産生孟子的性善論等問題。本書的核心意圖是詳細梳理孟子性善論誕生的過程。作爲附録,該書還收録了兩篇論文,研究《大戴禮記》關於曾子的各篇文獻。*末永高康: 《性善説の誕生——先秦儒家思想史の一斷面》,(東京)創文社2015年。

竹田健二利用新出土文獻研究中國古代“氣”的思想,發表了兩篇論文。一篇是儒家和“氣”的相關研究成果。文章認爲,立足於《論語》、《孟子》、《荀子》等傳世儒家文獻所見“氣”,來考察郭店簡《唐虞之道》、《六德》和《性自命出》、上博簡《性情論》、《從政》、《容成氏》等所見關於“氣”的思考,儒家是按照本學派的關懷,接受和發展了世間萬事萬物皆由氣構成的思想。*竹田健二: 《先秦時代における儒家の氣の思想——戰國時代の竹簡資料を中心に》,《中國出土資料研究》19,2015年3月。另一篇是兵家和“氣”的相關研究。該文概述性地論及郭店簡、上博簡多篇文獻的“氣”的思想之後,認爲和兵學文獻關係密切的上博楚簡《曹沫之陳》中儘管没有“氣”這個詞,但從簡文背景看,很可能已經接受了某種先秦“氣”的思想或學説。*竹田健二: 《戰國時代における兵家の氣の思想と新出土文獻》,《中國研究集刊》60,2015年6月。

在語言方面,野原將輝嘗試重構“少”的上古音,特别是“少”的上古聲母。文章認爲“少”與明母的“杪”字、心母的“小”字之間没有諧聲、通假關係,並以出土文獻的通假例和閩語送氣、不送氣塞擦音爲研究對象,重新構擬“少”的上古音。*野原將揮: 《“少”の上古音再構について》,《中國語學》262,2015年10月。宫島和也探討了戰國楚、秦簡中提示前置的“于”和“於”。文章認爲“于”和“於”是同一個提示前置的{yu}的不同的記録方式,並綜合楚地{yu}的使用頻率高的現象和秦簡“於”的分佈情況,推測用“於”字記録提示前置的{yu},很可能是從秦地以外傳入的用字習慣。*宫島和也: 《戰國楚、秦における前置詞“于”“於”をめぐって》,《中國語學》262,2015年10月。

(二)戰國秦漢簡研究

在戰國秦漢簡綜合研究的成果中,有中村未來所著《戰國秦漢簡牘思想史研究》。該書是著者博士學位論文的修改增訂本,以戰國到漢初的出土文獻爲中心,探索以往爲傳世資料所限而無法研究的古代思想史方面的若干問題。該書分爲三部分,第一部分以上博楚簡《鄭子家喪》和《成王既邦》爲主要材料;第二部分以清華簡《周武王有疾周公所自以代王之志》(金滕)、《傅説之命》(説命)和《尹誥》爲主要材料;第三部分以銀雀山漢簡《兵之恒失》和《五議》爲中心,研究相關的思想史問題。上述各篇文獻的分别研究之外,卷末有新出土文獻的專門用語解説,戰國秦漢簡的竹簡信息和概要也制作了一覽表。*中村未來: 《戰國秦漢簡牘の思想史的研究》,(大阪)大阪大學出版會2015年。

谷中信一所著《〈老子〉經典化的過程研究》是對郭店楚簡《老子》、馬王堆帛書《老子》、北大漢簡《老子》和漢代文獻中所引《老子》文本的綜合研究。作爲關聯文獻,著者也探討了郭店楚簡《太一生水》、上博楚簡《凡物流形》《恒先》、《莊子·天下》篇以及和黄帝相關的文獻等。關於學術界争議較大的,郭店簡本《老子》究竟是當時已經流傳的《老子》節抄本,還是正在形成過程中的《老子》早期文本的问题,著者的意見是贊成後者,認爲是經過後世逐漸添加郭店楚簡本不具備的要素之後,最終形成傳世本《老子》。*谷中信一: 《〈老子〉經典化過程の研究》,(東京)汲古書院2015年。

森和研究了戰國秦漢簡特别是簡帛文獻中跟“巫”和疾病有關的若干事例,文章論及包山楚簡中的卜筮祭禱簡、睡虎地秦簡日書和香港中文大學藏“序寧簡”所見“巫”在醫療活動中的作用,並分析其時代變化。*森和: 《戰國秦漢時代の簡帛資料に見る病因と對處法》,《アジア民族文化研究》14,2015年3月。

關於非科學考古發掘而是從古文物古董市場入藏高校研究機構並且出土地點不明的簡牘,大西克也稱之爲“非發掘簡”,并以上博楚簡、清華簡、北大秦簡和漢簡爲例,多角度考察論述了接觸和使用這種簡牘資料的態度、方法等問題。*大西克也: 《“非發掘簡”を扱うために》,《出土文獻と秦楚文化》8,2015年3月。胡平生也闡述了關於非發掘簡或流散簡牘的真僞判斷和鑒定、利用等問題。*胡平生(宫島和也譯): 《簡帛の辨僞と流出簡牘の救出について》,《出土文獻と秦楚文化》8,2015年3月。

(三)秦漢簡牘研究

2015年日本學界關於戰國秦漢出土資料研究的一個特殊現象是,有數種秦漢簡研究的大作以專著形式出版。

若江賢三所著《秦漢律和文帝刑罰改革研究》,利用新出土文獻深入探討了秦漢律“刑期”的存在情況。該書分爲三部分,第一部分考察秦漢律和漢文帝刑罰改革諸問題,是全書的重點。第二、三部分分别集中探討秦漢刑法史的其他問題和中國古代史上的度量衡、經濟政策等。*若江賢三: 《秦漢律と文帝の刑法改革の研究》,(東京)汲古書院2015年。

藤田勝久《〈史記〉秦漢史研究》,是其《史記》史料和歷史學研究的三部曲之一。該書從漢武帝和司馬遷的時代、《史記》秦漢史料的素材和編輯問題出發,從出土文獻提供的共時視角考察當時的國家和地域社會特點。著者認爲秦、楚代表兩種不同的“文化圈”,司馬遷著《史記》是在漢武帝時期,當時,始於戰國的地域文化已經整合,《史記》所記的可以説就是這個整合結果,也就是中國古代文明形成的通史。*藤田勝久: 《〈史記〉秦漢史の研究》,(東京)汲古書院2015年。

藤田於同年另出版有《立足里耶秦簡、西北漢簡和實地調查的秦漢地域社會研究》一書。該書分爲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史記》、《漢書》的文本研究和史實考察;第二部分是長江流域和西北地區的田野調查,及相關的地方治理、交通關係等方面的考察;第三部分以里耶秦簡和西北地區的漢簡爲中心,分析木簡中的文件處理程序,厘清地方行政及其運作、信息傳遞的系統。*藤田勝久: 《里耶秦簡、西北漢簡と實地調査による秦漢地域社會の研究》,科學研究費補助金(基盤研究C)研究成果報告書,平成24年度~平成26年度,愛媛大學法文學部2015年3月。

高村武幸的《秦漢時代地方行政意見的決定過程》一文探索了秦漢時代以郡縣爲中心的地方官府行政意見的決定過程,和在此過程中使用的“公文書信”。*高村武幸: 《秦、漢時代地方行政における意思決定過程》,《東洋學報》97-1,2015年6月。這篇論文收入其同年出版的《秦漢簡牘史料研究》一書。該書主要研究新發現的書信簡牘作爲史料的形態和作用,從而以此爲基礎對出土書信簡牘進行分類。全書五章,依次探討漢代行政文書中的書信及其地位、西漢後半期的書信簡牘和分類、東漢的公文和公文書信、中國古代行政文書中書信的濫觴和秦漢時代地方行政中的意見決定過程等。另外,作爲附録,高村以居延漢簡爲中心,就秦漢時代的“牘”和中國古代簡牘分類及性質展開探討。*高村武幸: 《秦漢簡牘史料研究》,(東京)汲古書院2015年。

畑野吉則對里耶秦簡、居延漢簡、肩水金關漢簡、懸泉置漢簡等出土資料群進行横向(或者説文書中的同級單位)統計分析,嘗試復原秦漢時代的文書傳遞系統。文書傳遞業務上製作的傳遞記録,亦即“製作→匯總、編輯→上報”記録,可供復原下級單位向上級單位傳遞的上行文書的信息傳遞過程。著者認爲,秦漢時代的郵書記録格式和所記的共同專案,不拘時代和地域,都基本一致。有一些事例似乎有時代和地域之别,但多數都是追加事例,而且没有大幅度變革。據此看,秦漢時代的文書傳遞業務形式基本上也是統一的。關於肩水金關、懸泉置、甲渠侯官,如果比較各自所屬傳遞範圍,各級行政單位管轄權也更加明朗。但懸泉置管理效穀縣全境的事例,當時是否通行全國,尚難論定。*畑野吉則: 《秦漢時代の文書逓傳と情報處理——郵書記録と上行型の情報傳達》,《資料學の方法を探る》14,2015年3月。

(草野友子)

二、 楚簡、秦簡研究概述

(一)楚簡研究

關於楚簡研究,對近年相繼刊行的上博楚簡、清華簡方面的論述層出不窮。簡文内容涉及歷史、思想、文學、制度等諸多方面,特别是古文字的隸定和解讀,對日本研究者而言也成爲重要課題。以下分“綴合與編聯、譯注、文字考釋”、“文獻研究”、“歷史、文化、思想研究”三層,介紹2015年在日本發表的楚簡研究論著。

1. 綴合與編聯、譯注、文字考釋

首先,關於上博楚簡,淺原達郎根據押韻和句子的對比,嘗試復原《蘭賦》的簡序,*淺原達郎: 《蘭賦の配列》,《曰古》24,2015年4月。“中國古代基礎史料”研究班、海老根量介、草野友子等,分别爲《三德》、《鬼神之明 融師有成氏》、《平王與王子木》、《陳公治兵》撰寫譯注,注中兼有先行研究成果和作者個人見解。*“中國古代の基礎史料”研究班: 《讀上海博物館藏楚簡札記(十)三德、鬼神之明、融師有成氏》,《曰古》24,2015年4月;海老根量介: 《上博楚簡〈平王與王子木〉譯注》,《出土文獻と秦楚文化》8,2015年3月;草野友子: 《上博楚簡〈陳公治兵〉の基礎的檢討》,《中國研究集刊》60,2015年6月。

關於清華簡,小寺敦、蔣魯敬分别撰有《繫年》和《傅説之命》部分簡文的譯注和文字考釋。*小寺敦: 《清華簡〈繫年〉譯注(第一~四章)》,《出土文獻と秦楚文化》8,2015年3月;蔣魯敬: 《清華簡〈説命上〉札記》,《中國出土資料研究》19,2015年3月。猪飼祥夫認爲,日本近代醫學、針灸領域所用的術語“暝眩”,出自《尚書·説命》篇,文中述及今本《説命》的戰國竹簡本即清華簡《傅説之命》的内容。*猪飼祥夫: 《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若藥弗暝眩厥疾弗瘳”考抄録》,《醫譚》101,2015年7月。文字學方面,大西克也探討楚王謚號的用字問題。根據“昭”和“悼”“卓”之間有明確的使用界限這一點,認爲《繫年》是楚地編纂的文獻。同時又指出,篇中本來可能應該寫成“我師”之處寫成“楚師”,淡化了以楚爲主的傾向,加之有一部分用字屬於非楚系文字,推測抄手也可能是以習得楚以外其他諸侯國文字爲目的的楚人。*大西克也: 《清華簡〈繫年〉の地域性に關する試論——文字學の視點から》,《資料學の方法を探る》14,2015年3月。

2. 文獻研究

文獻研究方面,關於上博楚簡、清華簡方面的研究有兩篇。其一,關於上博楚簡,草野友子在探討《邦人不稱》篇竹簡的歸屬、排列問題的基礎上,考察篇中關鍵詞“不稱”的含義。該文參考《荀子·儒效》的句式,認爲“不稱”即“不言(或不説)”之意。此外,文章認爲綜合簡文的背景看,對葉公子高有很高的評價。*草野友子: 《上博楚簡〈邦人不稱〉の全體構成——“不稱”を手がかりとして》,《日本秦漢史研究》16,2015年11月。

其二,有淺原達郎對清華簡《楚居》的考察。淺原認爲簡文是悼王以後不久記録下來的文獻,但並不是在記録史實。篇中“絴郢”、“軣郢”之類有首都意義的“郢”,並不是楚王所居之所,又有句子表明“邦”才是權力中樞所在之地。本篇可能是用“郢”字表示“邦”和“王的居所”所指未必相同。*淺原達郎: 《楚居の構圖》,《曰古》24,2015年4月。

3. 歷史、文化、思想研究

日本學者的楚簡研究和中國學者一樣,關於歷史、文化、思想多方面的考察也時有所見。關於郭店楚簡,艾帝主要探討《性自命出》所見“情”的意義以及“情”和性、禮之間的關係。文章認爲,郭店楚簡中“道、禮、性、心”和“情”之間的關係,不是單純的“性善”或“性惡”,而是“善惡混合論”。因此簡文中的“情”,和傳世文獻中儒家所論另一個概念“誠”(也就是完全循順自心真性)近似。*艾帝: 《郭店楚墓文獻中“情”的釋義》,《出土文獻と秦楚文化》8,2015年3月。此外,西信康從郭店楚簡《五行》中歸納析出“專心内形論”“聖智論”“尊賢論”三論,並以此和其他諸子思想進行比較,進一步明確這三論的特性,並認爲這三論是《五行》篇内彼此密切相關的、有特點的思想結構。*西信康: 《郭店楚簡〈五行〉と諸子思想》,《中國哲學》43,2015年12月。

清華簡方面,平觋隆郎認爲《繫年》所見紀年和他本人此前關於先秦紀年的解釋無不符合。特别是《繫年》第二章“立二十又一年”,一般認爲是該章上文出現的周惠王的紀年,平觋認爲應該是下一句出現的“晉文侯”紀年,並連帶討論了《竹書紀年》、《史記》的關聯内容。*平觋隆郎: 《清華簡〈繫年〉に關する若干の話題》,《出土文獻と秦楚文化》8,2015年3月。關於《詩》的研究,中村未來、佐藤信彌分别探討《周公之琴舞》、《耆夜》篇。中村根據《周公之琴舞》引《詩》以及篇中和“德”相關的記述,認爲就本篇局部使用的古語和表達方法看,很難説這在西周時代已經是一篇有系統的文獻。毋寧説,是春秋以降利用與宗廟歌相關的種種詩篇和語句組合整理而成。*中村未來: 《清華簡〈周公之琴舞〉考》,《中國出土資料研究》19,2015年3月。佐藤根據享宴時吟詠詩歌和《耆夜》引《詩》的情況,認爲《耆夜》篇可能是在春秋時代有享宴賦《詩》習俗的背景下成立,也可能是受到在相同背景下成立的《左傳》、《儀禮》等影響形成的文獻。*佐藤信彌: 《清華簡〈耆夜〉の引詩とその背景》,《中國古代史論叢》8,2015年7月。

主題研究方面,太田麻衣子綜合運用傳世文獻和上博楚簡《曹沫之陳》、銀雀山漢簡《孫子》等,描繪出曹沫其人起初是以賢人形象見諸記述,逐漸添加各種要素之後,在漢代定型爲《史記》中的刺客形象的變遷過程。*太田麻衣子: 《曹沫像の變遷——賢人から刺客へ》,《國士館人文學》47,2015年3月。工藤元男探討包山楚簡、江陵磚瓦廠370號戰國楚墓出土的六枚殘簡等“司法簡”以及上博楚簡《君人者何必安哉》、《命》等篇所見“視日”,認爲“視日”並非官名,而是指官員的職責,左尹等各種官員都可能有此職責。*工藤元男: 《“視日”再考》,新川登龜男編: 《佛教文明と世俗秩序——國家·社會·聖地の形成》,(東京)勉誠出版2015年。

(二)秦簡研究

關於秦簡,行政制度、音律、算數各方面均有推進。其中最具吸引力者,是近年公開出版了圖版的《嶽麓書院藏秦簡》、《里耶秦簡》,這方面的論著數量較多。*朱漢民、陳松長主編: 《嶽麓書院藏秦簡(叁)》,上海辭書出版社2013年;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編著: 《里耶秦簡(壹)》,文物出版社2012年。以下,就2015年在日本發表的秦簡研究論著,按“綴合與編聯、文字考釋”、“歷史、文化、地理研究”和“行政政策、統治體制研究”三塊進行介紹。

1. 綴合與編聯、文字考釋

關於嶽麓秦簡第三册,陶安あんど、柿沼陽平、專修大學《二年律令》研究會等,分别選取“爲獄等狀四種”所收諸案件的一種撰寫譯注。*陶安あんど: 《嶽麓秦簡司法文書集成〈爲獄等狀等四種〉譯注稿——事案二》,《法史學研究會會報》18,2015年3月;柿沼陽平: 《嶽麓書院藏秦簡譯注: 〈爲獄等狀四種〉案例七識劫婉案》,《帝京史學》30,2015年2月;專修大學《二年律令》研究會: 《〈嶽麓書院藏秦簡(叁)〉譯注(一)——第一類 案例〇一“癸、瑣相移謀購案”》,《專修史學》59,2015年11月。方勇也就其中“猩、敞知盜分贓案”所見“鍚”字展開討論,文章根據秦漢文字“易”常常被寫成“昜”的現象,認爲“鍚”應該讀作“錫”。*方勇: 《讀嶽麓秦簡札記一則》,《中國出土資料研究》19,2015年3月。

關於嶽麓秦簡第二册所收《數》所用的“物”字,*朱漢民、陳松長主編: 《嶽麓書院藏秦簡(貳)》,上海辭書出版社2011年。大川俊隆認爲是“比率”之意,並以《説文解字》、睡虎地秦簡《秦律十八種》、《國語·周語上》等文獻用例爲據,認爲“物”字本來含有“等級”之意。*大川俊隆: 《嶽麓書院藏秦簡〈数〉における“物”字について》,《中國研究集刊》61,2015年12月。另外,陳偉以龍崗秦簡釋文和睡虎地秦簡、里耶秦簡、張家山漢簡等比較,就其簡文、綴合等相關的幾個問題闡述獨到的見解。*陳偉: 《龍崗秦律校讀》,《東方學報》90,2015年12月。

2. 歷史、文化、地理研究

現在介紹秦簡和歷史、文化、地理方面的研究著作。關於天水放馬灘秦墓的四枚木板地圖,晏昌貴重新考慮了各塊地圖的相互關係,認爲這些地圖展示的是墓主生前作爲地方官吏時,不同時期掌管的土地範圍,死後以此地圖隨葬,以期在死後的世界裏延續其生前所持有的政治權利。*晏昌貴(森和譯): 《甘肅天水放馬灘木板地圖新探》,《日本秦漢史研究》15,2015年3月。馬彪根據對龍崗秦簡、睡虎地秦簡等所見使用禁苑律的秦上林苑的檢討,認爲這些禁苑群分區設置,應當有充任首都咸陽之副都(或者説陪都)的職能。*馬彪: 《秦上林苑における構造とその性格についての研究——秦簡禁苑律による新視點からの探索》,《山口大學文學會誌》65,2015年3月。關於曆法,平觋隆郎根據對里耶秦簡曆日、周家台三〇號墓出土秦曆日的檢討,認爲以往按照小月開始的大月小月排列法可能存在方法錯誤,文章還提出,周家台三〇號墓出土的公元前二〇九年的曆日,和戰國秦至西漢武帝時相沿使用的曆譜時間起點有别。*平觋隆郎: 《里耶秦簡中の曆日について》,《中國出土資料研究》19,2015年3月。Luo Jian-jin(羅見今)以天水放馬灘秦簡《律書》爲中心,分析認爲三分損益法不僅是音樂學理論,也是數學理論,應該是用有序的計算公式表現的。再者,放馬灘秦簡《律書》是早於《淮南子·天文訓》一個世紀以上的記述,其中所見“十二律”“黄鐘大數”,大概也是中國音樂史、數學史上最初的記述。*Luo Jian-jin, “An Algorithm Analysis on the Twelve Tones in the Book Bamboo Slips of Fang ma-tan of the Qin Dynasty in City Tianshui”, Historia scientiarum. Second series, Vol.24, No.2, February 2015, Tokyo。關於算術,大川俊隆、田村誠、張替俊夫就北京大學秦簡《算書》所見算題“里田術”“徑田術”的語句、文意解釋,主要以張家山漢簡等資料爲例闡述己見。*大川俊隆、田村誠、張替俊夫: 《北京大學〈算書〉の里田術と徑田術について》,《大阪産業大學論集(人文、社會科學編)》23,2015年2月。

3. 行政政策、統治體制研究

2015年發表的秦簡研究,利用里耶秦簡探討行政政策和統治體制的論著數量最多。小林文治根據里耶秦簡所見鄉里和人口方面的史料,論述遷陵縣的新黔首、刑徒及兵卒,也爲維持行政而從事勞動,文章還論述了這方面特殊的情況。*小林文治: 《秦·洞庭郡遷陵縣の鄉里と人口構成——徭役體系との關係を中心に》,《早稻田大學大學院文學研究科紀要(第四分册)》60,2015年2月。高村武幸也以里耶一號井第八層出土簡牘爲中心,探討遷陵縣的實情。文章認爲,遷陵縣的統治機構和地方社會之間的關係稀薄,並勾勒出當地外來人的投資運營情況,和遷陵縣作爲邊境地帶新設之縣的形象。*高村武幸: 《秦代遷陵縣の覺え書》,《名古屋大學東洋史研究報告》39,2015年3月。土口史記根據里耶秦簡的縣内文書行政都要有縣廷的命令才能推進等信息,論述“官”原則上是服從縣廷命令執行行政事務的他律組織。*土口史記: 《里耶秦簡にみる秦代縣下の官制構造》,《東洋史研究》73-4,2015年3月。土口進而認爲,作爲縣級行政中樞的縣廷所屬的“令史”,組成相當於“曹”的組織處理文書的同時,也在當地肩負衆望、扼守叛亂集團的要衝等事實也較爲明朗。*土口史記: 《秦代の令史と曹》,《東方學報》90,2015年12月。

秦的文字和用語統一政策方面,渡邊英幸認爲,里耶秦簡J1⑧461的“更名匾書”,是秦的地方官爲方便文書寫作,從各種詔令、律令中萃選有關用語改定的規定而製作的集成。文章還以具體的用字爲基礎,探索官制改革、避諱制度的真容。*渡邊英幸: 《里耶秦簡“更名扁書”試釋——統一秦の國制變革と避諱規定》,《古代文化》66-4,2015年3月。關於秦統一後“書同文字”的法令,蔣非非也以里耶秦簡公文書的用字爲綫索,論述秦王政二十六年更改用語的奏議確實施行過。*蔣非非: 《秦統一後の法令“書同文字”について——里耶秦簡の公文書にみえる用字を例として》,《資料學の方法を探る》14,2015年3月。

關於書信的研究也有兩種研究。高村武幸以里耶秦簡爲中心,探討關於實際行政過程中有意用書信形式傳達的“公文書信”,認爲公元前三世紀,這種書信就已經作爲讓行政圓滑化的手段而存在。*高村武幸: 《中國古代文書行政における書信利用の濫觴》,《駿臺史學》154,2015年3月。吕静、白晨選取《里耶秦簡(壹)》中的私人信函和睡虎地4號秦墓出土的兩封書信,通過和漢代書信的比較,論述信函的要素在秦代已經完備。*吕静、白晨: 《秦簡所見私人書信之考察——兼及漢簡私信的比較》,《資料學の方法を探る》14,2015年3月。

里耶秦簡之外的研究,柿沼陽平根據嶽麓秦簡“爲獄等狀四種”案例七這種關於附庸階層裁判的生動事例,勾勒出戰國末期秦國民間社會的情形,以及同處附庸地位者之間“關係”的側面。*柿沼陽平: 《中國古代鄉里社會の“きずな”と“しがらみ”——戰國時代末期の財産相續に關する裁判を例に》,本田毅彦編: 《つながりの歷史學》,(東京)北樹出版2015年。

(中村未來)

三、 帛書、漢簡、吴簡研究概述

(一)馬王堆帛書研究(包含漢簡)

王凱博將《春秋事語·長萬章》的“苐士”讀爲“耆士”,訓爲“强健、勇武之士”的意思。*王凱博: 《帛書〈春秋事語〉札記一則》,《中國出土資料研究》19,2015年3月。末永高康認爲《刑德甲·乙》的刑德大小遊本來都以秦王政元年十一月甲午爲起點,但由於歲星紀年法的“超辰”現象,刑德的運行發生了分歧。配合干支紀年跳躍一個辰次,甲篇系大遊以“刑德”爲一體推進,乙篇系大遊只推進“德”。同時,爲確保大小遊的關係,甲篇系小遊把年初“德”移動的日期後延六天,乙篇系小遊則切斷大小遊的關係,重新構成“刑德”的運行。*末永高康: 《刑德小遊についての覺え書き》,《出土文獻と秦楚文化》8,2015年3月。山田慶兒認爲,帛書《周易》之卦的排列根據於矩陣原理,此原理讓八卦的範疇性質一般化,開了其擴展的先河。由此可推測,先有六十四卦的存在,後來才將其中作爲構成卦的基本因素八卦抽出來了。*山田慶兒: 《カテゴリーとしての八卦の形成——馬王堆出土帛〈周易〉讀後覺書》,《思想》1097,2015年9月。北條立記考察馬王堆帛書中的“无(無)”“鄪(聖)”字,認爲“无(無)”與齊,“鄪(聖)”與晉有關,包含這些字的文本有可能曾在齊、晉書寫,或齊、晉人(或西漢的舊齊、晉人)將祖本帶到楚地。*北條立記: 《馬王堆帛書、銀雀山漢簡の“无(無)”“鄪(聖)”字の戰國期における使用地域——用字研究とその文獻學的應用》,《中國出土資料研究》19,2015年3月。此外,《胎産書》、《天下至道談》等醫書和房中書以及《戰國縱横家書》日語譯注本出版。*大形徹: 《胎産書、雜禁方、天下至道談、合陰陽、十問》,(東京)東方書店2015年;大西克也、大櫛敦弘: 《戰國縱横家書》,(東京)東方書店2015年。

(二)西漢簡研究

張家山漢簡《奏讞書》案例17—22的日語譯注本出版。*池田雄一編: 《漢代を遡る奏疿——中國古代の裁判記録》,(東京)汲古書院2015年。案例17—22是以秦代以前爲中心的判決記録,其内容可以與新出的嶽麓書院藏秦簡《爲獄等狀四種》做比對,引起學界關注。宗周太郎探討案例22。根據傳世文獻等,中國古代國家權力嚴加統制市場,如徵收市租、統制物價、由市籍管理商人等。但他根據案例22指出,秦代以前國家與市場的關係是相當寬鬆的。*宗周太郎: 《中國古代における都市と市——張家山漢簡より見える市像》,《曰古》25,2015年10月。關於西漢初期鄉里社會與國家權力的關係,李周炫基於江陵鳳凰山10號漢墓出土的4號木牘認爲,雖然里正、里典自己不寫公文書,但是他們熟知里内情況,向“鄉”口頭匯報户口、税役等信息。“鄉”據此制作賬簿并上呈縣級機構。從“里”徵收的賦錢,分配給縣廷定期消費的核心項目,而且其費用按里分攤。由此可見,江陵縣西鄉的“里”,是有行政編制的村落,國家權力通過里正很好地把握里内狀況。*李周炫: 《前漢初期の里の運營とその性質——江陵鳳凰山10號墓から出土された資料を中心に》,《資料學の方法を探る》14,2015年3月。

接下來看看銀雀山漢簡研究。探討“論政論兵之類”的論文比較多。石井真美子指出,構成“論政論兵之類”的諸篇中可以看到不少類似或重複的内容與詞語,當是有意收集的、彼此相關的系列文獻。*石井真美子: 《銀雀山漢簡“論政論兵之類”諸篇の關係について》,《學林》60,2015年3月。她還撰寫了“論政論兵之類”的譯注。*石井真美子、村田進、山内貴: 《〈銀雀山漢墓竹簡〔貳〕〉譯注(一)》,《學林》60,2015年3月;同: 《〈銀雀山漢墓竹簡〔貳〕〉譯注(二)》,《學林》61,2015年11月。至於“論政論兵之類”中各篇,福田一也認爲《民之情》主張利用“分”與“節”來役使民衆的方法,此通過三個階段來完成: 一,於國政確立“分”(身份秩序、道義的分别);二,統治者垂範培養民衆的“分”認識;三,基於“分”的認識,民衆拼命戰鬥。此雖然與《荀子》有很大程度的思想關聯性,但是《民之情》的對象不限於士大夫等統治階級,却强調對最下層的民衆的有效性。而且,《民之情》和《尉繚子》、《吴子》同樣,要在第三階段有收效就要强調第一階段的重要性。同時又爲否定用刑罰强迫民衆服從使役,而在第二階段設定對民衆的自然感化,這也是簡文的思想特徵。*福田一也: 《銀雀山漢簡〈民之情〉にみえる“分”の思想》,《國際文化研究》21,2015年3月。湯淺邦弘指出,中國古代傳世的主要兵書中似乎没有看到關於水戰、水陣的成熟思想,但《十陣》主張運用船舶、利用水流等積極的水戰。*湯淺邦弘: 《“水戰”の思想——銀雀山漢墓竹簡〈十陣〉》,《中國研究集刊》60,2015年6月。除了“論政論兵之類”以外的兵書,椛島雅弘注意到《孫臏兵法》並存“義兵”、“詭道”思想。他指出,“義兵”説是以戰國中期戰争規模的擴大和齊國的歷史教訓(湣王進行不“義”之戰造成亡國危機)爲背景而形成,也是爲了和禁止争奪、用仁義、禮樂給世間帶來和平的儒家理念相對立。至於“詭道”説,“孫氏學派”重視“詭道”的《孫子》和《孫臏兵法》都秉承此説。*椛島雅弘: 《〈孫臏兵法〉再考——“義兵”と“詭道”》,《關西大學中國文學會紀要》36,2015年3月。張海波解釋《守法守令等十三篇·庫法》第840簡,説明“庫”在生産兵器、防禦器具等軍事關係物品之外,也生産農具、青銅禮器、生活器皿、量器、飾器、漆器等物品。*張海波: 《銀雀山漢簡840号簡新解》,《中國出土資料研究》19,2015年3月。

北京大學藏漢簡已公開,其中《老子》使得我們更深入地探究《老子》諸文本之間的關係。谷中信一認爲,《淮南子·道應訓》所引《老子》屬於“老莊系文本”,與屬於“黄老系文本”的馬王堆帛書和北京大學藏漢簡《老子》不同。因爲《道應訓》的作者往往比較隨意地改變《老子》文章,所以老莊系道家未必把《老子》作爲經典嚴格對待。*谷中信一: 《〈淮南子〉道應訓所引〈老子〉テキストの性格——北京大學藏西漢竹書〈老子〉との對照》,《出土文獻と秦楚文化》8,2015年3月。福田哲之則作了包括郭店楚簡和傳世諸版本在内《老子》諸文本的全面比較,試圖建立以簡帛本爲中心的《老子》系譜。他認爲,北大本和馬王堆本屬於相異的文本系統,但它們的祖本可能相同,彼此有“血緣關係”。北大本系統後世内容遞增,作爲流布本形成《老子》文本的主流,和傳世本一脈相承。馬王堆本系統與北大本系統相比則缺乏内容變化,是尚未完成“定型”的文本。*福田哲之: 《簡帛〈老子〉諸本の系譜學的考察》,《中國研究集刊》60,2015年6月。除此之外,北京大學藏漢簡中有不少重要文獻,朱鳳瀚概括性介紹了《蒼頡篇》。《蒼頡篇》雖然是小學教材但内容並不通俗,譬如有許多假借字以及引自典籍的詞語等。這是因爲,爲了將學童培養成史官,應該需要高級基礎教育如背誦《史籀篇》等字書,而且當時小學注重古典的權威。此外,王侯階層隨葬《蒼頡篇》的事實,使我們了解到此字書不只是利用於啓蒙和識字教育,而被認爲是當時社會上層應當具備的知識範疇。*朱鳳瀚(石原遼平譯): 《北京大學藏漢簡〈蒼頡篇〉から得られる新知見》,《中國出土資料研究》19,2015年3月。

(三)邊境出土漢簡研究

在利用西北邊境出土簡的研究中,值得一提的是《漢簡語彙 中國古代木簡辭典》的出版。*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簡牘研究班編: 《漢簡語彙 中國古代木簡辭典》,(東京)岩波書店2015年。該書以居延漢簡、新簡中的語彙爲中心,也補充了敦煌漢簡、額濟納漢簡、肩水金關漢簡的若干語彙,一共收録了大約1 600個詞條、5 400個熟語。各個語彙舉出傳世文獻和漢簡中的例句,無論對邊境出土簡,還是墓葬、古井出土的法制文獻解讀,都有裨益。該書姊妹篇《漢簡語彙考證》同年出版。此書詳細考證《漢簡語彙》所收的部分語彙外,也述及邊境出土漢簡發現的經過和研究的進展、漢簡時代的行政制度和軍事設施、作爲兩漢之間的特殊時期的王莽新朝的事項。*冨谷至編: 《漢簡語彙考證》,岩波書店2015年。在新莽時期,根據傳世文獻,由於與匈奴交戰,邊民疲弊,不正之風影響行政文書。野口優通過分析王莽時期的邊境出土簡指出,雖然不正常地支付薪俸和糧食意味著邊郡的確凋敝,但在軍事設施所有種類的文書仍然在嚴格地書寫、核對。這是因爲在不能盼望中央政府的物資支援和獲得軍事成果的情況下,邊郡只能憑自身力量應付物資缺乏以及對抗匈奴。*野口優: 《王莽期の邊郡軍事機構における文書行政》,《曰古》25,2015年10月。

邊境地區堪稱與周邊地域交流的舞臺。小谷仲男敘述在懸泉漢簡中可以看到與傳世史書中漢朝和烏孫的記述對應的内容,並指出烏孫抛開匈奴而與漢朝結盟後,中國和西域諸國之間的往來變得容易,形成漢朝和大月氏王、翕侯的互惠關係。*小谷仲男: 《敦煌懸泉漢簡に記録された大月氏の使者》,《史窗》72,2015年2月。這樣的邊境地區不僅位於西北地域。1990年代,據説朝鮮平壤貞柏洞364號墓出土了西漢初元四年(前45)的樂浪郡户口簿和《論語》竹簡。金秉駿從樂浪郡和内郡同樣施行郡縣制的觀點分析户口簿,推測其中看到的縣,與里耶秦簡中作爲内地邊縣遷陵縣相同,雖然規模很小但郡縣制的行政機構完備,而且有根據職務規定的精密的行政運作。爲了保持這些郡縣行政機構,需要籌措相當的經費(如官吏、戍卒和刑徒的供給和開支等),所以資源無以爲繼的邊郡不能維持,被編入鄰近的相對富裕的邊郡——正如廢止臨屯郡和玄菟郡,把它們編入到樂浪郡。*金秉駿: 《樂浪郡邊縣の研究》,《資料學の方法を探る》14,2015年3月。與其資料價值相反,其實有關樂浪郡户口簿與《論語》竹簡的出土和公開等具體情況都不太清楚。李成市收集相關消息,梳理從資料出土到確定户口簿木牘與《論語》同時出土於貞柏洞364號墓,耗時近20年。李還推測,此墓屬於當地出生的樂浪郡屬吏,他因被録爲屬吏而學習《論語》,故《論語》竹簡當是考察朝鮮半島如何接受漢字文化的一個重要定點資料。*李成市: 《平壤樂浪地區出土〈論語〉竹簡の歷史的性格》,《國立歷史民俗博物館研究報告》194,2015年3月。

(四)東漢簡研究

西北邊境出土簡中可以看到的文書及行政在後世情況如何呢?長沙東牌樓漢簡和長沙走馬樓吴簡給我們提供揭開此謎團的綫索。高村武幸對東牌樓漢簡與敦煌、居延漢簡中的公文書和“公文書信”的詞語、格式進行比較。他認爲,西漢後期之所以使用“公文書信”談公事,是因爲書信不是正式文書,可以比較自由地使用表示恭敬的措詞。然而東漢末,不但公文書也使用如“叩頭死罪”這種“公文書信”的詞語,而且,結合“叩頭死罪白”等詞語及其行文格式來看,有些“公文書信”實際上已經定型爲公文書的一種。高村推測,隨著郡縣列曹機構的充實,除需要長官、副官的批准和封印的公文書以外,非正式的、可以由諸曹掾史經手的“公文書信”增加、常態化,逐漸成爲公文書。*高村武幸: 《長沙東牌樓漢簡中の公文書と書信》,伊藤敏雄、窪添慶文、關尾史郎編: 《湖南出土簡牘とその社會》,(東京)汲古書院2015年。

(五)走馬樓吴簡研究

“叩頭死罪白”文書在走馬樓吴簡中也可以看到。伊藤敏雄認爲,“叩頭死罪白”文書木牘爲報告工作内容和簿籍、記録的概要而利用,同時也被用作簿籍、記録的發送單,一旦解開編綴就能當成單獨木牘來通用,這是此類文書寫在木牘上的原因。*伊藤敏雄: 《長沙吴簡中の“叩頭死罪白”文書木牘》,伊藤敏雄、窪添慶文、關尾史郎編: 《湖南出土簡牘とその社會》,(東京)汲古書院2015年。鷲尾祐子統計分析所謂“吏民簿”來進行婚姻習俗以及家庭構成等方面的研究。男性即便成年、結婚,不到20多歲不分家,有户人率最高的30到50多歲的男性至少四成不分家,60多歲的男性五成由直系親屬撫養。以往研究以爲當時核心家庭爲主體,但實際上更一般存在没有分家的家庭。*鷲尾祐子: 《分異の時期と家族構成の變化について——長沙吴簡による檢討》,伊藤敏雄、窪添慶文、關尾史郎編: 《湖南出土簡牘とその社會》,(東京)汲古書院2015年。她還指出,嘉禾年間女性大約15到19歲結婚,至少百分之九十五的女性經歷過一次婚姻,與夫死别後及時再婚,到50多歲爲止。初婚年齡與到達能夠生育的年齡相關,與其相反,較高齡的女性也結婚,因爲生産和生活上妻也很重要。*鷲尾祐子: 《嘉禾四~六年(235—237)長沙の婚姻慣行: 婚姻と年齡》,《東洋學報》97-1,2015年6月。這些研究根據於“吏民簿”,可此資料必需復原後才可以利用。關尾史郎關於《竹簡〔貳〕》*長沙簡牘博物館、中國文物研究所、北京大學歷史學系走馬樓簡牘整理組編著: 《長沙走馬樓三國吴簡 竹簡〔貳〕》,文物出版社2007年。所收“嘉禾六年廣成鄉吏民簿”,除據示意圖能復原的一些簡以外,以整個第十六盆爲對象按照竹簡大小、形狀、書體、書風和所載的事項、順序、表記方式、記載位置等進行抽出、辨别廣成鄉下里的竹簡。*關尾史郎: 《長沙吴簡吏民簿の研究(上)——“嘉禾六(二三七)年廣成鄉吏民簿”の復元と分析》,《人文科學研究》137,2015年11月。關尾另外試圖整理吴簡中的名籍類,指出“吏民簿”具有相對後世的户籍、差科簿和貲簿等功能,而諸吏父兄子弟簿與方遠授居民簿則是受上級機構的指示而編輯的一時性名籍,爲了掌握户口,“吏民簿”不能夠充分發揮有效性。*關尾史郎: 《簿籍の作成と管理からみた臨湘侯國——名籍類を中心として》,伊藤敏雄、窪添慶文、關尾史郎編: 《湖南出土簡牘とその社會》,(東京)汲古書院2015年。谷口建速分析名籍類中的客。孫吴基層社會中有附於主人的户籍並私屬於主人的客,也有形成獨立的户的客。後者包含自己具有客身份的人和作爲一種勞役“給役”從事耕作的人。此外,官吏的子弟作爲限佃客必須從事耕作限田並負擔限米,但由於實際從事者很少,官方爲了確保種地的勞動力編制民衆。如上所説,都是廣義的佃客。雖然他們自成一户,但是爲了相對貧窮的底層人民,官方一方面將他們作爲種地的勞動力編制,一方面作爲編户之民維持。*谷口建速: 《長沙吴簡にみえる佃客と限米》,伊藤敏雄、窪添慶文、關尾史郎編: 《湖南出土簡牘とその社會》,(東京)汲古書院2015年。福原啓郎考察“吏民簿”中的傷病記載。居延漢簡爲了確定是否本人記載身體上特徵,東牌樓漢簡、長沙吴簡、郴州晉簡則爲了明示免役對象標記有無傷病。尤其吴簡“吏民簿”記載詳細傷病狀況,不只爲了繇役上的必要,還有在傷病極其猖獗的長沙掌握傷病實情的意圖。*福原啓郎: 《長沙吴簡の傷病表記の特徵》,伊藤敏雄、窪添慶文、關尾史郎編: 《湖南出土簡牘とその社會》,(東京)汲古書院2015年。安部聰一郎對於參與寫作長沙吴簡中“户品出錢”簡的典田掾探討,其職務、身份、作爲鄉吏的立場與勸農掾相同,也有人歷任這兩個職位,因此指出嘉禾四、五年之交勸農掾轉换成典田掾的可能性。*安部聰一郎: 《典田掾、勸農掾の職掌と鄉——長沙吴簡中所見“户品出錢”簡よりみる》,伊藤敏雄、窪添慶文、關尾史郎編: 《湖南出土簡牘とその社會》,(東京)汲古書院2015年。

(六)其它

最後介紹關注簡牘形狀的研究。安部聰一郎指出,韓國城山山城木簡大部分是用半裁松樹等小枝簡便製作的,而居延漢簡中也有將樹枝割成一半後爲適合寫作削去表面的券等,其製作方法類似。*安部聰一郎: 《韓國城山山城木簡と中國居延漢簡の比較研究 特に作成方法に注目して》,《國立歷史民俗博物館研究報告》194,2015年3月。關尾史郎指出,有學者認爲漢代簡牘的性質、功能和材質、形狀之間有一定的對應關係,簡牘具有超出書寫材料以外的意義。不過,在已經開始用紙的時代留下的長沙吴簡則不同。吴簡中,竹簡和木簡、竹牘和木牘、木牘和竹簡都用於同樣性質的簿籍和文書,縣廷只注重確保竹木資源,没必要嚴格規定各種簡牘的用途。*關尾史郎: 《魏晉簡牘のすがた 長沙吴簡を例として》,《國立歷史民俗博物館研究報告》194,2015年3月。我們研究簡牘時,往往只關注其内容和文字,但簡牘的形狀和材質,或相互比較地域、年代不同的簡牘等方面也絶不可忽視。

(海老根量介)

*本文寫作得到日本學術振興會科學研究費補助金支持(JSPS課題番号16K16701: 草野友子;15K16617: 中村未來;15K16847: 海老根量介)。翻譯過程中得到安陽師範學院曹方向博士的幫助。在此一併表示感謝。

前 言

猜你喜欢

資料文獻中國
新見王國維手鈔詞籍文獻三種考論
Translating Chinese Literature: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IQ Test
The Apple of Their Eye
Big Jim
China-Bangladesh Cultural Exchange A“Belt and Road”Success Story
憍賞彌國法滅故事在于闐和吐蕃的傳播(文獻篇)
憍賞彌國法滅故事在于闐和吐蕃的傳播(文獻篇)
近年出土戰國文獻給古史傳説研究帶來的若干新知與反思
加油!中国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