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和氏璧下落之谜

2017-01-28文王晨硕

侨园 2017年5期
关键词:和氏璧璞玉玉玺

文王晨硕

和氏璧下落之谜

文王晨硕

去年我到英国看孩子期间,曾听有人说中国著名的、沸沸扬扬争论了多少年的和氏璧就在英国一家博物馆里。听了这话我认为简直是无稽之谈。我过去是教历史的,我对和氏璧的传说还是有耳闻的,但绝对不会跑到外国。

其实,关于和氏璧的来历有不少传说。古时就有记载,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个叫卞和的人,是一个专门雕琢玉的高超工匠。一次,他在山里得到一块璞玉,经过数日的雕琢打磨后,卞和将其送给了楚厉王,希望得到奖赏,但楚厉王旁边的玉工竟然说这只是一块普通石头,根本不是什么玉。卞和因此背上欺君之罪而被砍掉了左脚。楚厉王死后楚武王继位,卞和再次捧着这块璞玉去见楚武王,然而楚武王旁边的玉工看后也说是一块普通石头,还指责卞和大逆不道,犯了欺君之罪,建议皇上灭卞和九族。皇上动了恻隐之心,最后卞和只被砍掉了右脚。但失去双脚的卞和依然不屈服,武王死后,文王即位,卞和知道后抱着璞玉在楚山下痛哭了三天三夜,眼泪都流干了,接着就流血了,血泪浸湿了这块宝玉,所以和氏璧其实是一块血玉。楚文王知道此事派人调查,卞和后来对文王说:“我并不是哭我被砍去了双脚,而是哭宝玉被当成了石头,忠贞之人被当成了欺君之徒,无罪而受刑辱,让我痛心疾首啊。”文王听了马上命人剖开这块璞玉,果然是块稀世之玉,并命名为和氏璧,这就是和氏璧的由来。

到了战国时期,和氏璧转到了赵惠文王手中,而秦昭襄王做梦都想得到这块宝玉。他想了很长时间想出一个办法,派使者到赵国说秦国愿意用15座城池换和氏璧,赵惠文王明知秦王阴险想占便宜,但又不想得罪秦国,就让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去了秦国。秦王看到和氏璧甚是喜欢,大摆筵席和群臣共同欣重赏,但只字不提15座城池的事了。蔺相如借口说和氏璧上有瑕疵,拿过和氏璧当面指责秦王出尔反尔,不守信用。秦王命卫士去抢和氏璧,蔺相如靠近柱子厉声说道:谁敢靠近我就摔碎它。秦王无奈只好命卫士后退。随后,蔺相如要求秦王斋戒3日,并将原本答应交换的15座城池划归赵国。蔺相如在此期间趁机托人将和氏璧带回赵国,这便是完璧归赵的典故。以后和氏璧几经转手,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命工匠将和氏璧雕琢成皇帝印章,这就是后来的传国玉玺。后来,这块宝玉归于李唐。唐灭后朱温得到玉玺,又落到后唐李存勖手中。公元936年后晋石敬瑭攻陷洛阳前,他和后妃在宫里自焚,所有御用之物也同时投入火中,从此传国玉玺便不知所终。之后宋、元、明、清都相传这块宝玉重现,但均不能证明其真伪。

猜你喜欢

和氏璧璞玉玉玺
琢琢磨磨璞玉匠心—钱建良玉雕作品欣赏
完璧归赵
传国玉玺
锲而不舍
和氏璧
安徽古村查济:藏在深山幽谷中的璞玉
法国又要拍乾隆玉玺
张玉玺 “小菜篮”里装着“大民生”
完璧归赵
美玉和氏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