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班级教育均衡,促进学生共同发展
——省级课题“基于‘班级教育均衡’的初中数学教学实践研究”中期评估报告
2017-01-28江苏兴化市板桥初级中学王文江苏兴化市教育局教研室陈德前
☉江苏兴化市板桥初级中学 王文☉江苏兴化市教育局教研室 陈德前
研究班级教育均衡,促进学生共同发展
——省级课题“基于‘班级教育均衡’的初中数学教学实践研究”中期评估报告
☉江苏兴化市板桥初级中学 王文
☉江苏兴化市教育局教研室 陈德前
“基于‘班级教育均衡’的初中数学教学实践研究”是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立项课题,自2012年8月构思设计以来,课题组在省、市领导和专家的指导与支持下,积极开展研究,及时进行总结,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
一、课题的提出
1.课题研究的背景.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教育“硬件”资源和教师资源的均衡配制、教育机会和权利的公平等条件性均衡目标已基本达到,而教育中的个体在学业成绩、优势潜能、个性特长、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发展性均衡则成为教育均衡中的重中之重.班级教育均衡是发展性均衡的主阵地,是内涵性教育均衡的集中表现.因为学生个体品质提升、个性充分发展、潜能全面发掘,也就是学生软实力的开发主要靠在班级生活中实现.然而,班级教育均衡恰是现今教育均衡中最容易被忽视的重要节点.同一间教室,同一种教法,有的学生“跟不上”,有的学生“吃不饱”,班级内学生发展的个体不均衡与群体不均衡应引起我们的关注.
2.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
从文献检索中搜集了国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相关研究文章,研读后发现有两个重要特点:第一,各国都在寻求与本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相匹配的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各具本国特色的教育理念、课程结构、推进政策、管理模式等;第二,国外基础教育研究中,相当重视中小学教育的均衡发展,尤其重视偏远乡村和薄弱学校的发展.
我国对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研究始于本世纪初,其研究现状也有两大特点:一是以条件性均衡为主的理论性研究,二是以条件性均衡为主的实践性研究.通过这些研究,弱势群体得到更多的关注,薄弱学校得到有效的改造,整体办学水平上了新的台阶,教育均衡得到常态化的发展.但对发展性均衡的研究比较迟缓,近年来班级教育均衡问题才引起大家关注,得到的研究成果多为现状分析、认识思考之类,属于零散的、浅层次的、非学科的,不够系统、细致、深入,难成体系,对具体班级学科教学缺乏指导价值.从课题组开展的“班级教育均衡现状调研”发现,目前班级教育均衡仍是教育均衡中最为薄弱的一个环节.本课题就是在此背景的基础上设计并进行研究的.
二、课题的界定
教育均衡是指在教育公平思想和平等原则的支配下,教育机构、教育活动主体在教育活动中有平等待遇的理想和确保其实际操作的教育政策和法律制度.教育均衡发展显现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条件性均衡,主要指教育“硬件”资源和教师资源的均衡配制、教育机会和权利的公平等内容;第二阶段为发展性均衡,主要指教育中的个体在学业成绩、优势潜能、个性特长、兴趣爱好等方面得到充分而恰宜的发展.
班级教育均衡是指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给学生提供平等的发展空间,构建学习共同体,关注学生的数学基础、思维习惯等个性差异,在让不同层次学生的数学成绩得到提升的同时,更注重他们整体数学素养的提高,让全班每个学生都获得最适合其个性的发展,使学生由个体均衡借助小组、班级向群体均衡发展.它属于教育均衡中的发展性均衡,指向实质的、内在的教育质量和教育效果.
班级教育均衡的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主要是指在初中学段的同一个班级中,通过学生主体地位确定,教学形式的变革,激励机制的建立,探索数学课堂教学中实现教育均衡的教学模式、活动方式、教与学方式的转变、评价方式等活动的策略.
三、课题研究的价值、目的、内容、方法
1.课题研究的价值.
开展基于班级教育均衡的初中数学教学研究,旨在让初中数学教师更加关注课堂,关注学生个体的数学学习水平和能力差异.在义务教育普及阶段,班级化数学教学的目的不能仅仅止于促进少数优秀学生或部分可教学生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从公平和正义出发,减缓班级内数学成绩两极分化的现象,让每个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都得到尽可能的发展.对于数学教学来说,应是“平等对待同样的人、差异对待不同的人和优惠对待弱势的人的统一”.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试图寻找到一种课堂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数学学习均衡发展”的范式,丰富关于“班级教育均衡”概念的内涵,增加初中数学教学的设计经验,探索并形成使所有学生都能稳步提高的有效途径.
2.课题研究的目的.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课题研究的界定,我们从教师、教学和学生这三个维度确定了本课题的研究目标:
(1)通过文献研究,进一步认识基于班级教育均衡的初中数学教学研究的内涵与价值,转变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观念,提高教师从促进班级教育均衡的角度执教的理论素养.
(2)通过课题研究,探索、提炼出基于班级教育均衡的初中数学教学的基本策略,为更多教师开展班级教育均衡的初中数学教学研究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可操作的模式.
(3)通过实践研究,将“小组互学互帮”的主要教学形式贯穿到学生课内外的数学学习中,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在反思中增强学习效益,提升学习品质.
3.课题研究的内容.
为有效达成研究目标,我们经过多次研讨、调整,确定了本课题研究的内容主要有:
(1)基于班级教育均衡的数学教学文献资料研究.对国内外基于班级教育均衡的初中数学教学的有关文献进行认真分析和研究,了解国内外研究的现状、进展情况、取得的经验、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对策,在此基础上形成文献综述,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课题研究方案.
(2)基于班级教育均衡的数学教学现状研究.通过组织访谈、分析调查问卷,了解班级教育均衡的数学教学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明确研究的方向,为开展课题研究积累丰富资料,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
(3)基于班级教育均衡的目标达成研究.根据班级学生失衡现状,在落实课程标准要求的前提下,制定不同层次的学习达成目标,努力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个体差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都得到不同的发展,努力实现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的课程目标.
(4)基于班级教育均衡的情境设计研究.设计有效情境是开展班级教育均衡教学的前提,它能起到思维定向、激发欲望的作用.数学课堂情境的设计要照顾不同层次学生,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方法和经验,凸显课堂情境的有效性.
(5)基于班级教育均衡的活动探究研究.探究活动要遵循数学发展的规律和人类的认知规律,体现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原则,展示数学知识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动中知识、技能、方法和经验方面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
(6)基于班级教育均衡的作业反馈研究.练习反馈和课后作业要体现个性差异,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和作业,让不同的学生选择不同层次的作业去完成,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发挥分层作业在促进学生均衡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7)基于班级教育均衡的教学评价研究.根据教育均衡发展的理念,改变现有评估观念,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课堂参与、学习习惯、作业考卷等项目从低到高分别采用表扬、激励、竞争等不同的评价方法,将对个体的激励与对团体的激励结合起来,使均衡从个体间均衡走向群体间均衡.
4.课题研究的方法.
(1)调查研究法.调查课题研究之初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思维习惯、课堂教学的现状,以及对研究过程中、研究之后的状况进行详细跟踪调查,为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依据.我们进行了课题研究之初相关的问卷调查,并对其认真分析、梳理,归纳出目前班级教育中不均衡的成因,为制定相关的教学策略,确保课题研究的针对性、有效性、高效性奠定了基础.
(2)文献研究法.这是课题研究过程中,作为理论学习、信息收集的主要方法,其中信息资料主要来源于教育理论书籍、报刊,以及从网络下载的相关资料等.课题组是分四个步骤进行文献研究的:第一步是搜集,第二步是精读,第三步是摘录并组织到相关条目中,第四步是形成综述与汇编.
(3)比较研究法.本课题的目标达成、情境设计、活动探究、作业反馈、教学评价等研究,都需通过对有和没有参加研究的教师、班级和学生进行比较研究,获得对比数据,得到研究结果.
(4)案例研究法.这是贯穿本课题研究始终的主要方法,它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其特点是在教学工作的自然状态下进行实践,并进行不断反思,通过计划、操作、观察、反思四个步骤,制定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即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通过不断实践与研究,进行修正和完善,最终形成促进班级教育均衡的操作机制.
(5)经验总结法.这是本课题研究后期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按照科学研究的程序,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这是创造性的脑力劳动.它是在感性认识和初步理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分析归纳,抽象概括出可供他人借鉴的策略.我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都是在大量课例实践的基础上,运用经验总结法得出结论.
四、课题研究的过程
1.组建团队,规范管理.
本课题是泰州市第二届初中数学名师工作室的研究项目,我们以工作室为载体,在全市遴选了六所实验学校,以课题申报学校为基地校,建立课题研究管理网络,在大市教研员和专家指导下,成立了课题研究核心小组,制定了课题组成员职责、课题组学习制度、课题组研究例会制度等规章制度,努力使课题研究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课题研究核心小组认真研制了课题研究的总体规划与阶段实施方案,按照规划与方案有序开展课题研究,切实抓好每次研究活动.每学期都有课题活动的计划和明细台账,每次研讨活动都有详细记录.课题研究核心小组重视对子课题研究的指导、督促与检查,定期进行子课题研讨活动交流,相互借鉴研究的经验,补充对其他子课题的研究与思考,整体提升研究的水平.认真做好阶段性小结,探讨研究中的得与失,及时调整、完善研究方案,以使下一阶段的研究更具有针对性、可行性、科学性,争取得到更为丰硕的成果.
2.加强学习,建好网站.
课题组撰写了《基于班级教育均衡的初中数学教学实践研究文献综述》,编纂了《基于班级教育均衡的初中数学教学实践研究文献汇编》,上传到课题网站,供课题组人员和各实验学校认真学习.为加强课题研究人员的学习,我们多次派员参加省、市课题培训活动,购买有关书籍,规定了必读和选读书目,还要求相关人员结合自己子课题研究的需要进行个性化阅读,以服务于各自研究的需要.课题研究人员采取集中培训、分散自学等形式,了解目前班级教育均衡研究的最新动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同时认真做好读书笔记,撰写读书心得(或论文),上传到课题网站进行交流或在各级各类报刊上发表.通过学习,成员的理论水平明显提高,为课题研究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课题组重视网站建设,对网站栏目进行精心设计,指定专人负责网站的管理、材料的上传,充分发挥了网站的作用.
3.立足课堂,做实研究.
本课题开题以来,围绕研究主题,按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班级教育均衡的基本要素,分别从核心概念的教学、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减少分化研究的教学、类策略研究等方面,分年级、分内容,立足课堂开展教学实践活动.每一次的研讨活动都能以课堂为载体,从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师生学习共同体的构建等方面探索促进班级教育均衡的做法,形成促进班级教育均衡的策略.同时注意收集资料和学生反馈的信息,定期召开研讨会,寻找问题,分析原因,并根据研究目标不断思考、调整、完善.在各个子课题研究的基础上,课题组举行了优质课评比,开展了教学观摩活动,进行了优秀案例评选,形成了部分教案、课件,录制了光盘.所有成员在积极开展课堂实践的基础上,以案例研究为主要形式,认真开展教学反思,撰写教学案例和论文,总结研究成果,在省级及以上刊物上发表了一定数量的研究成果.
4.交流展示,积极推介.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积极开展成果交流与展示活动,对取得的初步成果进行应用推广,先后举行了市级教研活动9次,市区级活动16次.例如,2013年12月31日,课题主持人陈德前为泰州市教研室组织的初中数学单元复习课专题研讨活动开设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代数式”的单元复习课,就如何从班级均衡教育的角度进行单元复习,为一线教师做了很好的示范,受到高度好评. 2015年4月30日,课题主持人陈德前和成员王晓兰参加泰州市特级(骨干)教师送教下乡活动,同课异构的课题是七年级“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王晓兰老师的课和课题主持人的点评都从班级均衡教育的角度向参加研讨活动的老师展示了研究成果,发挥了示范、辐射、引领作用,达到了进一步提升农村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和水平,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的.2016年6月3日,课题组举行专题研讨活动,研讨初中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提升基础知识的教学水平,加强班级均衡教育经验的交流.结合点评同课异构课“1.3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大家对加强班级均衡教育的经验作了深入交流,课题主持人作了题为“加强基础教学,减少分化现象”的讲座,并就进一步扎实开展班级均衡教育的研究,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提出了具体要求.
五、课题研究的成果
(一)显性成果.
1.初步形成了促进班级均衡教育的教学策略.
(1)均衡编班,资源共享.
按学生的进校成绩均衡编班,力求做到编班公平.从教辅用书到学习资料,从教学到教研,实行资源共享.在数学教师进修、培训等方面采取均衡分配,规定每一位外出学习的数学教师回来后都要将学习所得写成材料,与其他数学教师分享.对数学作业从类型、内容、数量、质量和批改,都作出统一的规范要求.
(2)集体备课,互助共进.
实行集体备课,统一进度,统一检测,用统一的导学案.集体备课内容提前一周,在各自钻研课标、教材和教参的基础上,一人主备,研讨时其他老师补充,上课时可根据本班实际进行变通,导学案必须有二次备课内容.在绩效考核时加大学科校均分的权重,使学科组必须互助共进.班与班既有竞争,但更多的是协作,这样可减少班级分化现象,促进班级均衡教育的发展.
(3)立足“双主”,导学增效.
通过实践,摸索出“生成性”课堂教学模式,即:情境创设—自主探究—交流展示—自我挑战—反思提升—练习反馈.模式的核心理念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各个环节都是学生表演的舞台,强调学生参与的全面性、开放性、竞争性、合作性.教师精心设计导学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指导学生学习,挖掘学生潜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学会学习,让所有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4)互学互帮,反思提升.
学生5人左右一组,优、良、中、差兼顾,学科强弱协调,男女搭配均衡.学生学习时,组长主动引领,检查纠错,帮扶学困生,评价组员.平时学习中,组长加强监督,督促组内自学互助,在组内未能解决的问题可在组间讨论,或全班交流解决.教师主要考核学习小组,组长考核组员,组长由老师和小组成员共同考核.这种机制既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互助学习、竞争学习,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规定学生写作业反思,填写试卷分析表,建立错题分析本,学校定期检查并评比.编制的导学案,给出学习反思栏.学生养成了自觉反思的习惯,就提高了学习效益,提升了学习品质.
(5)面向全体,分层要求.
“一个学生都不放弃”是教育服务理念,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多关注学习薄弱的学生.评价一节课优劣的重要标准之一是看这节课是否做到了全员参与,在考核中加大低分率指标的权重.建立学生“一对一帮扶”,教师“代理监护人”,“培优补差”等制度,以帮助学困生取得进步.在保证全体学生共同发展的基础上,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从学生实际出发,区别对待,分层备课、分层要求、分层作业、分层评价.对学生分层管理,定期检查验收,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进步.积极开展数学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6)培优补差,共同进步.
每学期初,根据调研测试信息和学生申请,确定帮扶对象和培优名单,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袋,制定培优补差方案.根据不同阶段学生学习的特点和目标要求的差异,对学生数学补差工作作相应的变通.初一为基础补差,让起点较低的学生得到帮助,使他们的数学学习能跟上大部队.初二为分层补差,初二学生的数学学习分化现象较为严重,如果掉队的学生未能及时得到帮助,初三时将沦为差生.初二的补差又分为两个层次,即学困生补差和边缘生补差,学困生补差的内容为最基础的数学知识,目标是达到合格线;边缘生补差的内容为中档数学知识,目标是提高有效分.初三为专题补差,初三学生的学习任务重,时间紧,容不得面面俱到的补差,可把初中数学知识分成几大块,分专题补差,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自主选择补差内容,这样可使补差更有针对性、有效性.学校对补差辅导教师的工作进行定期考核并奖励.通过培优补差,提升所有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树立他们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学习成绩自然就会节节攀升.
2.发表了一定数量的课题研究论文和教学案例.
课题组成员已发表(获奖)论文36篇,其中9篇论文发表在核心期刊,6篇论文发表在国家级期刊.代表性论文有:《作业设计的现状与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13年第11期);《学习目的达成教学设计纠结的理解》(《中学数学杂志》2014年第2期);《依标据本研学情,老歌新唱设流程》(《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4年第3期);《分层要求巧设计用好作业促均衡》(《中国数学教育》2014年第5期);《优化模式巧讲评,借题发挥促高效》(《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5年第5期);《指导阅读课本方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中国数学教育》2015年第6期),被《人大复印资料·初中数学教与学》2015年第11期全文转载,获2014年江苏省优秀论文评比一等奖.公开发表的典型案例有:《打开问题的大门》(《中学数学》(下)2014年第3期);《让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能力得到同步发展》(《中学数学》(下)2014年第12期);《题组反馈梳理建构质疑反思分层提高》(《中国数学教育》2015年第11期);《说理(第1课时)教学实录与反思》(《中学数学月刊》2016年第1期),并被《人大复印资料·初中数学教与学》2016年第4期全文转载;《借助已有经验培养探究能力》(《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6年第3期);《问题驱动激活经验方式多元培养思维》(《中学数学》(下)2016年第6期),并被《人大复印资料·初中数学教与学》2016年第9期全文转载.
(二)隐性成果.
该课题的研究及推广引起了教师们的共鸣,大家一致认为,通过该课题的研究,强化班级教育的均衡,可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数学知识的基础上都得到相对全面的发展,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获得终生学习的能力,为学生未来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果为教师开展班级均衡教育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和可操作模式,提升了教师执教数学课的能力.
六、存在的问题与今后设想
(一)问题和不足.
该课题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点成果,但其中还有许多问题有待于我们去研究、去解决.如课题组成员理论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课题的深入研究还缺乏更多专家的指导,有影响力的、理论性较强的论文数量还比较少,教学设计中数学价值方面的内容偏少,等等.
(二)计划和措施.
1.具体计划.
(1)进一步加大研究的力度,不断完善基于班级教育均衡的初中数学教学的课堂模式,为深入开展基于班级教育均衡的初中数学教学研究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2)继续通过专题研讨课,全面完成课题开题提出的主要研究内容,形成有推广价值、有影响力的论文.
(3)进一步开展基于班级教育均衡的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的研究,设计中要突出数学本质和数学价值,提炼出班级教育均衡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并反馈落实到课堂教学中进行实践操作,及时解决出现的新问题.
(4)通过观摩课、专题报告会等形式,利用全市教研活动、名师工作室活动、送教活动等,并借助媒体在更大范围内推广课题研究成果.
2.主要措施.
(1)进一步加强课题组成员的学习与研讨,提高课题组成员的责任感、紧迫感.
(2)进一步按初中数学课堂实施均衡教育的基本要素分阶段、分年级进行实验,定期召开课题研究会,寻找问题,分析问题,并根据课题研究的目标不断思考、调整、完善.
(3)邀请专家、兄弟学校同行观摩指导课题组工作,寻找不足,调控课题研究进程.
(4)在前期研讨课的基础上对课题研究进行深入反思,结合课例进行深度探讨,用报告和论文的形式对课题进行总结,形成一系列有推广价值的成果,为课题结题作准备.
以上是我们对课题研究的一个简要回顾,可以说取得了一点成绩,实现了一些预定的目标,但也发现了许多问题,出现了不少困惑,敬请各位专家给予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