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孔识别中的年龄效应

2017-01-28梁子峰浙江理工大学心理系

消费导刊 2017年18期
关键词:面孔经验年龄

梁子峰 浙江理工大学心理系

面孔识别中的年龄效应

梁子峰 浙江理工大学心理系

面孔是一类包含多种信息的复杂视觉刺激,但正常人是可以准确高效地识别出人类面孔的。然而,人们在识别不同种类面孔时的绩效是存在差异性的,其中一种典型的现象被称为年龄效应,即人们在面孔识别及面孔记忆任务中,对同年龄段面孔的识别绩效要显著好于他年龄段面孔。对年龄效应的研究有很多,对此现象的解释也各有千秋。

面孔识别 年龄效应 整体加工

面孔是一种复杂的视觉刺激,包含了物理信息和社会信息等各种维度的信息。由日常生活以及研究结果可以得知,正常人是可以准确高效地识别出人类面孔的。同时有研究发现,人们识别不同年龄的面孔的能力是有差异的,具体表现为个体对与自身年龄相仿的面孔识别和再认成绩显著好于异龄面孔,这种现象被称为年龄效应,或同龄效应。

一、年龄效应表现在不同年龄段

面孔识别中的年龄效应现象由Goldst ein在1964的文章中首次报告。实验中根据年龄将被试分为三组:幼儿园学生、三年级学生和八年级学生。随后向被试呈现幼儿园学生、三年级学生和八年级学生等三个年龄段的面孔图片。被试在学习了这些图片后需要将学习过的图片从另外四张新异图片中辨别出来。实验结果表明,各个年龄组的被试辨认本年龄的面孔的绩效都要优于其他年龄组图片。

在Wright 2012年的研究中,被试根据年龄分为青年组和中年组。实验中,先让被试观看4段犯罪视频,同时记住罪犯的面孔。随后呈现一系列面孔图片让被试从中指认出罪犯。4段视频中有2段罪犯为青年人,2段为中年人。结果表明,无论是青年组还是中年组,指认本年龄罪犯的正确率都高于他年龄。

在Rhodes 2012对44个相关研究的元分析中,他们发现随着年龄的增加,辨认面孔的能力也在增加。但无论是儿童、青年人还是老年人,他们对本年龄面孔的辨别力都高于他年龄面孔。

综合以上各研究可以得出,面孔加工的年龄效应是跨年龄的稳定的一种现象。尽管人们随着年龄的增长,加工面孔的能力也随着提升,但相对应加工本年龄面孔的能力始终是优于加工他年龄面孔的。

二、年龄效应表现在知觉、记忆等不同加工阶段

在Anastas 2005年的研究中,研究者让被试首先观看32张不还要同年龄的图片,其中男女各半。同时要求被试把看到的图片按照年龄分为四组,分别是5-8岁、18-25岁、35-45岁以及55-75岁。分类任务后有一个5分钟的图片搜索任务,被试需要从依次呈现的图片中指出哪些是之前出现过的。之所以采用识别的方式,是因为这样可以降低任务难度,以便儿童被试也能顺利完成任务。实验的结果表明,虽然识别绩效会受到年龄的影响,但无论儿童被试还是成年人被试,识别本年龄面孔的绩效都优于识别他年龄面孔的绩效。这表明,年龄效应在加工的知觉阶段是稳定的。

在张潇2016年的研究中[1],共包括儿童组(平均年龄6.2岁)和成年组(平均年龄20岁)两组被试。实验中,会先向被试呈现3张需要学习的面孔图片,呈现时间为3500ms。在一个1200ms的延迟后,在学习阶段3张面孔呈现的位置上会再次出现一张面孔,面孔呈现的位置随机。被试需要判断新出现的这张面孔是否是学习过。在呈现的过程中,成人面孔组和儿童面孔组交替出现,首先呈现哪一组在被试间进行顺序平衡。实验采用分辨力作为因变量,实验结果表明,儿童在识别儿童面孔时的分辨力要显著高于识别成人时的;而成人在识别两类面孔时的分辨力则没有显著差异。

三、对年龄效应的理论解释

1.经验说。经验说认为对某类面孔大量的接触经验是塑造认知系统对这类面孔再认绩效优异的根本原因。除特殊职业外(幼教老师)一般人生活中接触的更多的是同龄人面孔,因而相应的加工同龄人面孔的经验更多,但这类经验具有时间性。对一名成年人来说,他既有对儿童面孔的经验又有对成人面孔的经验,区别在于这两类经验的时效性,前者是很久以前的经验而后者是最近的经验。关于经验是提升面孔加工能力,使之对本年龄面孔有更好的加工能力,有两个理论分别从加工方式和表征方式来论述,一个是基于经验的整体加工说,一个是面孔的多维空间理论。

2.整体加工说。基于经验的整体加工理论认为,人们很早就接触着某类特定的视觉刺激并且随着年龄的增加,对这类刺激的经验不断累积,这类刺激享有共同的结构,比如本年龄面孔。这种对某类面孔的长期经验会促使观察者形成对这类面孔的整体表征,即倾向于将面孔信息组合并知觉为一个整体。所以在人们对面孔进行记忆时,首先在知觉层面对本年龄面孔和他年龄面孔就发生了差异。许多研究发现人们对本年龄面孔比他年龄面孔有着更强的整体加工。

3.多维空间说。Valentine (2001)提出了多维空间模型。他认为面孔是在一个多维度的心理空间中进行表征的,每一个面孔都是该空间上的一个点,空间中面孔的存储依靠多种不同的“维度”,维度是个体面孔所具有的某些特征,比如面孔的形状、眼睛的颜色等。维度的形成受到个体对某类刺激经验的影响,个体可以通过不断的接触经验获得对某类面孔的维度知识,这类面孔在面孔个体空间中的分布比较分散,从而很好的对这些面孔的个体进行区别,而缺乏对某类面孔的维度知识导致我们对这些面孔个体的识别上发生困难。由于人们对本族个体和本年龄个体有大量的直接接触经验,因此对这类面孔有丰富的维度知识,所以本种族面孔和本年龄面孔能够在面孔空间中得到充分的表征,在这个空间中的分布较为平均和分散,个体之间能够得到较好的区分。[2]

四、结束语

近年来,对面孔识别中的年龄偏差的研究已成为一个研究热点。面孔作为视觉刺激的独特性,使得其研究对进一步探索视知觉以及脑机制具有独特的意义,而年龄效应作为面孔识别的一个独特现象,其研究结果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面孔识别,在应用意义上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利用年龄偏差现象,避免其带来的困扰。

[1]张潇. 面孔短时记忆的种族效应和年龄效应[D]. 浙江理工大学, 2016.

[2]王松琴, 葛列众. 面孔认知模型的近期研究[J]. 人类工效学, 2003, 9(3):45-47.

梁子峰(1990-),男,安徽人,浙江理工大学心理系硕士,研究方向:面孔识别。

猜你喜欢

面孔经验年龄
变小的年龄
本期面孔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多变的面孔
自然面孔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年龄歧视
算年龄
当你遇见了“零经验”的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