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权责发生制在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的应用

2017-01-28王怡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消费导刊 2017年21期
关键词:性支出权责会计核算

王怡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浅议权责发生制在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的应用

王怡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以往的收付实现制在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过程中暴露出很多弊端,难以满足新时期的会计核算需求。而一些事业单位在日常的会计核算过程中已经引入了权责发生制,以期可推动会计核算管理工作规范性的提升,并取得了理想的应用效果。本文就权责发生制在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的应用策略,进行了细致的研究。

权责发生制 事业单位 会计核算 应用策略

权责发生制还叫做应收应付制,基于债权债务发生对一定阶段中事业单位取得的费用与收入进行核算,只要是在该阶段内形成的费用与收入,无论款项是否收付,均应结合该阶段中的费用与收入做相应的处理。而那些不是在该阶段中形成的费用与收入,即便已经收付了其款项,也不可将其当成该阶段分费用与收入处理。将权责发生制应用到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活动中,是推动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更加完善的有效措施。那么,如何在会计核算中应用权责发生制,是事业单位需要研究的关键问题。

一、在收入方面应用权责发生制的策略

收入是经营性业务中的核心内容,所以事业单位要想更加明确地了解自身的经济业务情况,就需要将权责发生制应用到会计核算过程中。在实际应用时应做好以下几点:

1.会计核算人员应将财政机构审批的预算方案规划与设计各种业务相结合,在引入权责发生制的时候,需要始终坚持“支出与收入两条线”的规定开展核算收入的工作,并在出现经济事项的时候,结合权责发生制的基本计算原则完成确认工作。

2.财政机构拨付的应用到单位组织方面的专户资金与预算资金,应在年度预算的过程中进行全面的(力量?)、分析与确认,把其列入到“其他收入”、“财政补助收入”、“事业收入”等科目中,以便确保所有科目的收入都能得以精准计算。

3.事业单位需要借助权责发生制将所有经济业务中产生的收入都做详细的记录,不仅应记录经济业务具体的发生时间,而且也应记录该项业务对应的收入是否到位,这就可为事业单位日常的会计核算活动提供可靠依据。

二、在支出方面应用权责发生制的策略

在支出方面应用权责发生制的内容主要有两个:借入款项产生的利息支出、收益性与资本性支出。针对借入款项产生的利息支出,因为利息支出的时限性很强,所以事业单位需要结合自身的借款利率、借款时间等,依据会计核算的正常周期计算利息支出。以确保会计核算工作者可将一定时期内实际的经济支出活动精准记录下来。在收益性与资本性支出核算中应用权责发生制的时候,应将收益性支出归入对应核算周期的详细成本中,而资本性支出需要结合事业单位的具体收益情况将经济支出做合理的分摊处理。比如,事业单位购买固定资产的时候,就需要把其归算到资本性支出范围内,从而结合固定资产具体的损耗及新旧程度计算分摊支出的多少。如果事业单位完成了一个经营性项目,还产生了一些经济成本的话,那么会计核算工作者就需要把该项支出计算到收益性支出内,并全部纳入到对应会计核算周期中事业单位的支出中。需注意的是因为事业单位中业务面普遍较广,内容较为复杂多样,支出非常零散,所以在记录整体支出的时候,还需要主动采用收付实现制(权责发生制?),

三、在投资方面应用权责发生制的策略

事业单位在外部的投资涵盖两个方面:债权性投资与股权性投资。本文在研究中发现,债权性投资属于对外投资的一种形式,事业单位无法获得统一收益,并且得到的收益和支出没有固定的额度,所以在应用权责发生制的时候,事业单位不可在回收投资的时候做一次性的记录与确认,而应该在获得债权的阶段性收益的时候做恰当的分期记录,只有这样才能优化事业单位投资收益的记录效率,并且还可有效预防在一次性记录中发生过大的动态变化情况。比如,事业单位在日常的购买债权的时候,就需要严格结合具体债权的收益分配时间做记录,一般情况下,记录债权收益的频率为一个月一次。对于股权性投资,事业单位则应在发生投资的时候,应借助成本方法或权益法对其收益进行会计核算,利用对相关会计准则的参考,恰当计算股权投资到回收过程中的收益或损失,并把其归到投资收益项目中。

四、在固定资产方面应用权责发生制的策略

在事业单位的诸多资产中,固定资产占据重要地位,所以会计核算人员应充分重视核算固定资产的工作。基于当前在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过程中应用收付实现制时暴露出很多弊端,那么要想显著优化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的精准性与合理性,就需要把先进的权责发生制应用到核算、记录及确认固定资产的工作中。在实际的应用权责发生制核算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时候,应做好以下几点:①在对固定资产进行核算的时候,因为固定资产在日常使用过程中难免会导致一定的损坏或损耗,所以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在核算时就需要严格结合相关会计标准及减值准备原则做好核算工作。②固定资产核算中,会计人员应主动把年限法、工作量法应用其中,借助详细分析与研究固定资产的实际情况,将固定资产的原有价值明确记录下来,并精准了解固定资产对应的市场价值,在此基础上做好计提折旧分析。在会计的详细分录中,需要把固定资产对应的“借方”当成支出方面的折旧贷科目,把“贷方”当成固定资产的减值准备等相关科目中的内容,从而让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者在后期核算过程中可精准而顺利地完成整体核算任务。③因为事业单位一般都包含有数量与种类众多的固定资产,所以在应用权责发生制对其进行核算记录的时候,需要会计核算工作者结合固定资产的具体特点及相关会计核算制度内容,做好恰当的分类等级,以便显著优化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精准性及合理性。

五、在披露会计信息中应用权责发生制的策略

会计信息披露是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的重要内容,只有依据恰当而合理的制度开展工作,才能切实提高工作效率。而权责发生制就是一种先进的披露会计信息的准则与规范,可使得事业单位各种会计信息结合自身属性及特点,以恰当形式进行披露,这不仅可使得会计工作人员在内外界的监督作用下,更加规范、尽职尽责地完成日常工作,而且还可提高各种资金及资源利用合理性的提升。具体来讲,在事业单位披露会计信息的过程中应用权责发生制的时候,应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资产负债表

在披露资产负债表的时候,应依据事业单位的具体情况恰当增设减值准备、资产增值等科目,借助对上述科目的增设,可让会计核算工作者细致而详实地对事业单位中发生的经济项目情况进行记录,从而在资产负债表制作的时候,可更为使用该信息的人员提供更可靠的数据支持,以确保其可对视野单位未来发展方向及经营现状有更精准的分析。

(二)收入支出表

通常情况下,事业单位中的会计核算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能够借助对权责发生制的合理使用,把相关的精准的支出与收入数据及时录入到对应的支出与收入表中,以便更好地反映各个会计周期内事业单位详细的经济波动情况。

(三)现金流量表

这一数据表可对事业单位在每一个会计周期中的所有资金流出与流入情况进行明细反映,借助该表格可以直观理解一定时间内的财务弹性,然后可结合当前特点,科学预测出未来可能出现的资金流出与流入情况,可推动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高质量、规范化开展。

总之,在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中应用权责发生制,是事业单位在新时期发展的必然趋势,也较好地迎合了创新财政预算制度的新要求。因此,事业单位应大胆将权责发生制应用到会计核算工作的各个方面与活动中,以推动企业资产的管理效果与效率,最终为事业单位的快速发展注入新活力。

[1]杜敏,徐娜,孙娜.权责发生制在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的应用探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6,(01):238.

[2]孙松梅.权责发生制在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的应用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6,37(23):123-124.

[3]赵艳.权责发生制在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的应用[J].财经界(学术版),2017,(12):77-78.

猜你喜欢

性支出权责会计核算
论投资性房地产的会计核算及税务处理
房地产企业会计核算的难点与重点
政府生产性支出对私人投资的挤出和挤入效应——基于地区异质性的分析
权责发生制在会计中的应用探究
论权责发生制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运用
基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对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性支出研究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若干问题探讨
《农田水利条例》“上线” 权责明确更利于农
“营改增”后运费的会计核算解析
资本性支出计算方法的理论探索和实际应用
——多年年金概念的提出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