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国际贸易中心发展基础研究
2017-01-28金秀龄大连市财贸经济研究所
金秀龄 大连市财贸经济研究所
大连国际贸易中心发展基础研究
金秀龄 大连市财贸经济研究所
大连是我国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门户及环渤海地区的重要城市,是重要的国际货物进出口和转口贸易枢纽。本文从区位优势入手,分析了大连建设国际贸易中心的基础,总结内外贸易情况及发展短板,有利于贸易中心各类研究的后续开展。
国际贸易中心 区位优势 贸易基础
现代国际贸易中心是以货物和服务贸易的超大流量为依托,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以内外辐射能力为核心,以符合国际规范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为基础,在世界城市网络体系中起到中枢功能的资金流、物资流、信息流、人才流、商品流的集聚地。大连作为东北亚的中心城市,目前已具备建设国际贸易中心的基础条件。
一、区位优势
1.地理位置优越。大连近京津、临日韩,地处东北亚中心,是中国东北最大的港口城市,拥有三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园区、东北唯一的保税港区,是中国各类对外开放功能区最多最全的城市之一。
2.开放战略优势突出。大连是“一带一路”国家开放战略在东北地区的重要节点,是“辽满欧”起点、辽宁沿海经济带城市群的龙头、辽宁自贸试验区的开放窗口城市和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引领城市,为大连国际贸易中心城市建设提供战略基础和建设保障。
3.资源优势集中。大连拥有绵长的岸线资源,海产品极为丰富;沿海岸线船舶、化工、航空、新能源等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临港工业园区密布;受自然环境影响苹果、樱桃等特色农产品享誉全国;东北腹地自然资源类型齐全,数量丰富,矿产资源种类多,总量丰富,促使大连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地区产品和贸易特征。
4.产业结构快速调整升级。大连现代工业基础雄厚,改革开放初期第二产业占比一度达到60%以上。“十二五”期间,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服务业增幅显著,到2015年第三产业占比达到50.8%,超过GDP一半以上。伴随居民消费水平提升,地区消费需求升级,装备制造、生产性服务和生活服务业面临全面升级,创新领域与上升空间显著,产业结构将保持快速调整和升级。
5.港航物流优势显著。大连以港立市,承担了东北地区70%以上的海运货物和90%以上的集装箱运输。2016年已有海运航线111条,与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个港口有着贸易往来。2016年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居世界第11位,集装箱吞吐量居世界第15位。大连机场形成了覆盖全国和辐射欧美亚的航线网络,2016年已开通国内外航线188条,与109个城市通航。
6.信息化优势增强。大连信息化服务水平在我国东北部区域呈现明显优势。“十二五”期间,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1.23万亿元,呈现飞跃发展的态势。期间入选国家首批“宽带中国”示范城市、“信息惠民”试点城市和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试点城市,城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大幅提升,显著改善城市信息化发展和应用环境。
二、贸易基础
1.贸易环境。“十三五”以来,在城市功能升级和国家政策带动下,大连贸易环境持续升级。航运、物流和金融离不开围绕商品运转的本质,“三个中心”建设为国际贸易中心建设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支撑。获批成为辽宁自贸试验区的核心区域,使大连贸易便利化程度实现跨越式提升。建设东北首个跨境电商综试区,为投资贸易制度创新和贸易发展模式创新提供了发展平台。
2.贸易规模与结构。对外贸易稳增长、调结构成效显著。外贸进出口规模在东北地区始终处于领先地位,新注册外贸企业每年以1800家左右的速度递增,直接或间接从事对外贸易的有70多万人,出口市场覆盖五大洲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形成以电子电器、船舶、机械设备、成品油及高新技术产品为主的出口格局。国内贸易市场规模扩大,东北地区占比稳定。
3.贸易主体。全市现有进出口企业25000多家,贸易总量占辽宁省的六成,占东北地区的四成,形成了以一般贸易、加工贸易为主体、以服务贸易为补充的格局。外商投资项目规模增长,促进总部经济快速发展。“十二五”末期,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法人企业数量占辽宁省的23%,其中批发业法人企业数量占辽宁省的31.5%。
三、发展短板
1.经济与投资规模小。大连地区生产总值虽然在东北地区名列前茅,但与上海和深圳等发达城市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现有的经济规模对内地辐射牵动作用较小,对外的经济影响力亦较弱。同时,大连利用外资规模和水平与上海以及其他计划单列市、主要副省级城市相比,均存在着不小的差距。
2.产业结构偏弱。大连作为东北重要工业城市之一,与东部城市比较存在与东北地区产业结构相同的发展弱势。工业主要集中在资源性企业和重工业企业,而且国有企业比重高、规模大。资源性行业开放程度较低,其他行业如船舶制造、港口、重工业石油化工企业工业体量巨大,虽然满足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工业基础条件,但结构调整压力重重,处于产业转型的攻坚时期。
3.服务业发展水平低。国际贸易中心城市的重要标志就是现代服务业发达。服务业发达程度不仅代表了城市产业结构高级化的进度,也决定了服务贸易发展的程度,大连服务业占经济总量的比重有待提高。国内外商贸企业地区总部和企业运营管理中心、品牌运营中心、资金计算中心、物流中心、分拨中心、销售中心和采购中心发展不足。
4.贸易结构有待优化。大连市国际贸易仍存在结构单一、辐射能力相对较弱等问题。贸易产品集中在原油、成品油、船舶这三种产品,受国家调控和大宗商品国际市场影响较大;出口贸易方式主要以加工贸易为主;从大连进出口商品货源地和目的地来看,几乎一半以上来源于大连本地,对省内和其他省市辐射和吸引力亟待提升。
四、小结
新的时期,建议大连市将自贸区创新经验向全市区域复制和推广,在较短时间内优化营商环境。加强体系和标准建设,克服发展短板,强化城市内外贸易的展示、交易、定价和服务功能,为国际贸易中心建设创造基础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