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校园环境建设对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路径研究
2017-01-28李尚华昆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李尚华 昆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职业院校校园环境建设对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路径研究
李尚华 昆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校园环境建设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与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内容之一,通过建设良好的校园环境,可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物质环境、生态环境和文化环境等,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本文首先介绍了校园环境建设内涵,分析了校园环境建设的重要意义及时代价值,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建设校园环境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路径及其对人才培养与学生管理工作的启示,以希为职业院校的应用及实践提供参考。
职业院校 校园环境建设 综合素质 路径
前言
马克思曾指出:“人创造环境,同时环境也创造人。”校园是人才培养的摇篮,校园环境建设对高职院校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建设和谐、优美的校园环境,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也能展现出学校办学底蕴,体现职业院校办学风格和校园精神等。良好的校园环境能够营造健康向上的学习环境、培养学校优良的学风、激励学生不断学习,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管理工作的效果,保证职业院校可持续发展。
一、校园环境建设内涵
环境是一种总称,其中包含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这些因素均会对人类生活及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校园环境是环境类型中的一种,存在于校园内部,涵盖所有的物质条件及精神文化氛围,从构成上看,校园环境主要包含物质环境、生态环境及文化环境三个部分,而校园环境建设即为开展这三个方面的建设及营造工作。校园环境建设旨在在校园内部形成自然、和谐、优良的环境,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校实现“立德树人”和培育“四有新人”的目标提供良好的保障。基于校园环境所具备的育人功能,在其建设过程中,应非常注重其软实力即文化环境的建设,通过营造积极健康的环境氛围,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达到学校的育人目的,也实现了学生管理的目的。
二、校园环境建设的重要意义及时代价值
(一)重要意义
职业院校承担的任务中,最为重要的一项为人才培养,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校园环境建设工作。从人才培养和学生管理工作的角度出发,校园环境建设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营造健康向上的育人环境。现代校园中,存在界定的绿地,协调一致于周边的环境,同时,内部设置的景观相对来说具备独立性,此种校园环境不仅创造了良好的物质空间供学生学习、生活及成长,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励学生的精神。美国斯坦福大学首任校长约旦曾说过,学生教育构成中,包含庄重的列柱、长长的连廊,即使是四方院中的石头,每块都有其教导作用,让人要体面、要诚实[1]。约旦的话也反映出校园环境具有明显的约束、激励师生的作用。在校园空间中,处于核心地位的为图书馆、教学楼、行政楼等,这些功能区在学生管理、教书育人中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建设工作的科学开展,从根本上保证了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及目标的实现。同时,各功能区组合到一起后形成独特的校园文化,呈现出学校特有的精神面貌,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一言一行,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方面的发展。
另一方面,促进学生在尊重自然中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之一,也是我国教育方针的理论基石。所谓人的全面发展,是指完善人的本质力量、发挥人的潜能、健全人的劳动能力、展现人的个性。人类生存与发展过程中,必须要生产物质资料,而生产必然会密切联系着自然。工业革命之后,由于人类形成错误的可以肆意主宰自然的观念,出现种种不计后果的消耗自然的行为,导致今天的人们面临着极为严重的环境问题。目前,现代人已经认识到,要想实现自身的发展,必须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校园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即为生态环境建设,通过科学的建设,促使学生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并逐渐的形成保护自然的意识,做出尊重自然的行为,进而实现自身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二)时代价值
近年来,随着职业院校改革的深入,逐渐的形成校企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此种模式下,对人才培养和学生管理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职业院校在进行学生管理培养工作时,除要结合自身办学特色之外,还需要充分的考虑国家对人才的要求,保证培养出来的人才均能成功的就业,而校园环境建设作为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其良好的开展自然有利于实现职业院校综合性的人才培养目标。由此也显现出,校园环境建设工作具有极强的时代价值。除此之外,新时代,我们要进行美丽中国的建设工作,在进行该项工作时,具有表率作用的即为校园环境建设,通过校园环境建设工作的扎实开展,为学生营造出优美、和谐的学习环境、生活环境,并逐渐的培养学生爱护环境、尊重自然的观念,与当前的时代发展脚步相一致[2]。
三、建设校园环境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路径
(一)建设科学的管理环境
对于职业院校来说,校园环境建设工作开展的最终目的是进行良好的学生管理工作,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对此,必须要先进行管理环境的建设,以便于其他建设内容的顺利开展。职业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管理理念是其灵魂与精髓,良好的管理理念同样具备人才培养的功效。职业院校在构建管理环境过程中,应着重注意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为要将“三个协调”搞好,第一个协调为校园大环境与管理环境之间,第二个协调为党委系统、行政系统和群团系统之间,第三个协调为管理环境建设内部的小系统之间;另一方面为积极推广自主管理,所谓自主管理,是指管理人员在明确学生管理工作目标的基础上,通过引导学生制定自我发展计划,鼓励他们自我控制、自我监督,达到发展目的,促进自我价值的实现[3]。另外,管理环境建设中,制度建设也是一项重要内容,健全管理制度建立后,不仅能够为学生管理工作提供制度依据,还能保证整个职业院校处于正常运转状态中,促进职业院校平稳的、有效的完成人才培养工作。
(二)建设良好的文化环境
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是学校发展软实力的充分体现,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和学生管理中要打造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环境,有助于营造良好的育人空间,培育出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基于文化环境的重要作用,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可从以下两方面进行:
第一,打造特色文化育人体系。职业院校依托办学特色基础上建设特色校园文化时,坚持的主导观念应为社会主流文化价值,力求将职业教育特色体现出来,高点规划、顶层设计,发挥文化环境的育人功能。当前时代背景下,社会对人才的“德能”十分看重,因而职业院校应全力的进行“德能”校园文化建设,以使培养出来的人才与社会需求相适应[4]。在构建的“德能”文化体系中,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并将行业文化、企业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环境中,促进学生德能兼修,全面发展。
第二,行业文化、企业文化有机融入。“校企一体”为职业院校主要采取的人才培养模式,因此,构建校园文化环境时,要积极融入行业文化与企业文化,形成“双主体”育人模式。实际上,在校园与企业之间,存在一个“边界”,会阻碍行业文化、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融合进程,职业院校及企业均要主动突破该“边界”,才能真正的实现院校与企业共同办学,保证培养出来的学生是一名“准企业人”。
(三)建设和谐的生态环境
“生态文明建设”为当前时代的新命题,基于职业院校校园环境建设工作的时代价值,建设内容中必然包含生态环境建设。生态环境建设过程中,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通过生态学原理及方法的运营,合理的建设各种生态景观,营造出集休闲娱乐、学习、生活于一体的校园环境。在建设时,要充分的尊重校园内部的自然条件并充分利用,再与人工手段相结合,为学生创造舒适、健康的学习环境。另外,职业院校生态环境建设工作的开展还要充分注意其育人功能的发挥,可举办多种生态教育活动、校园生态环境设计大赛等,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生态文明观念,自觉的维护校园环境,乃至整个社会环境[5]。
(四)建设丰富的物质环境
在职业院校内部,物质环境包含教学楼、图书馆等不同功能的建筑、景观、配套设置等,通过这些资源的优化配置,可对学生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促进学生管理和综合素质的提升。教学楼、图书馆等部分功能建筑自职业院校建成之日起即坐落在其位置上,并不能做出变更,而职业院校可依据自身“校企一体”的特色,构建多种多样的实训场地,便于实践训练的开展,并建设足够的、丰富的课外活动场地,使学生课外生活更加多姿多彩[6]。实训场地建设时,应与企业一起,建成与专业要求、企业用人要求相一致的训练场所,让学生通过实训,提升技能水平,为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课外活动场地建设过程中,要以职业院校实际情况相结合,对运动场地、文体活动中心作出进一步的丰富,增加课外生活的多样性,愉悦学生的身心。此外,职业院校还可以将各种人性化的设置增添到廊道、庭院等室外空间中,促进环境艺术特征的提升,增强校园环境的人性及蕴含的情感,提高学生对校园环境的归属感及认同感。
四、校园环境路径建设对人才培养及学生管理工作的启示
学生在职业院校中接受教育时,课堂教育为其获得科学文化知识的主要来源,而提高综合素质及自身修养的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校园环境。对于高校教育来说,校园环境发挥着桥梁的作用,通过校园环境,向学生传播社会需求人才具备的知识技术、道德规范、政治原则及社会意识,既有助于教育者将教育影响施加给受教育者,又是必备的受教育者对教育影响作出接受的条件。
基于上述校园环境建设路径,职业院校在构建过程中,应对建设要点准确的掌握,以能充分发挥其育人作用,促进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结合职业院校“校企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综合当前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及职业院校承担的育人任务,建设校园环境时,需格外注重以下几方面[7]:第一,要在教育目标实现的高度上认识、开展校园环境建设工作,由此一来,才能真正的发挥校园环境在人才培养及学生管理中的作用;第二,职业院校开展学生管理工作过程中,秉持的教育理念应为以人为本,并融入新时代新思想新理念,保证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第三,校园环境建设应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进行,明确建设的最终目的为培养对社会有用的、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要在建设中尤其注重学生能动作用的发挥,避免校园环境建设失去意义;第四,校园环境建设中,物质环境建设为文化环境、管理环境及生态环境建设的基础及前提,因此,必须要对物质环境建设做出优化,遵循建设发展规律、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保证科学合理的开展校园环境建设工作;第五,校园环境建设的各个方面缺一不可,必须要能将各方面有机的联系起来,并与学校实际情况及办学特色相衔接,将其育人功能充分发挥出来,实现人才培养的目的。另外,职业院校在建设校园环境时,还应做好长期坚持的准备,能够根据时代发展,与时俱进的优化建设内容,整合各种可利用的资源,潜移默化的正向影响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五、结论
综上所述,职业院校在开展学生管理和人才培养工作过程中,要十分注重校园环境建设所具备的作用,从而在正确认识的基础上,积极的进行文化环境建设、物质环境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及管理环境建设,形成优美、和谐、向上的校园环境氛围,良好的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李毅鹏,张亚军.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现状调查与分析——以保定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北方文学(下旬),2017,(01):41-42.
[2]李智霞.当代中国大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思考[J].中国培训,2016,(15):1-2.
[3]孙赞兰,李强.特色校园文化与职业院校内部治理能力提升探究[J].中国培训,2017,(18):1-3.
[4]范玲俐.高职院校管理生态五要素浅析— —以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为例[J].现代交际,2016,(08):23-25.
[5]王慧琴.“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以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7,(20):23.
[6]何婷婷.关于高职院校校园环境建设的思考——以辽宁建筑职业学院为例[J].四川建材,2016,42(08):66-68.
[7]董夙慧,郑在柏.基于数字化校园环境下的职业院校教科研内控制度建设及管理的研究[J].求知导刊,2016,(09):79.
昆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研科研重点项目“校园环境建设对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研究——以昆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编号2017-01)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