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课程标准,回归音乐本真
2017-01-28冯国蕊云南艺术学院高职学院650500
冯国蕊 (云南艺术学院高职学院 650500)
关注课程标准,回归音乐本真
冯国蕊 (云南艺术学院高职学院 650500)
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于2014年12月在深圳大学成功举办,通过这个活动我们可以看出一线音乐教师在音乐技能、备课、教学评价及多媒体运用方面都有了很大进步,但也存在一些明显问题。诸如对课程标准的关注度不够,没有回归音乐的本真等等。鉴于此,笔者认为,一线教师应该切实做到以音乐为本,以学生为本,突出音乐特点,面向全体学生,加强沟通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音乐教学;课程标准;教学观摩
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于2014年12月在深圳大学成功举办,其中来自全国不同地区的21节优质课给我们带来了一场音乐优质课程的视听盛宴,通过这个活动我们可以看出一线音乐教师在音乐技能、备课、教学评价及多媒体运用方面都有了很大进步,特别是最后的专家点评环节给予老师们很多可行的意见和建议,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宝贵经验。当今音乐教育往往失去了最本真的东西,那就是以音乐为本体、以学生为本。我们通过教师技能大赛、优质课程比赛等赛事看到的公开课,多数都带上了“演”的成分。如果一堂公开课能“演”好,这个从无到有的过程也是值得认可的。这其中必定包含了老师及学生大量的心血。我们知道公开课是每位教师应承担的教学任务,与普通课不同的是,它往往代表了某个学校甚至某个地区音乐教学的水平。
一、以音乐为本,以学生为本,突出音乐特点,面向全体学生
音乐课程的理念提出突出音乐特点,强调音乐实践,这一理念往往被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所忽略,导致音乐课丢失了最本真的价值。音乐作为时间和听觉艺术,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学生通过聆听获得的体验感受和强调音乐本体特点。音乐课堂的教学活动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体验感受,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勇于表现自己。教师在教学中还应在兼顾全体学生的同时注重发展学生个性。
音乐教师在教学中为了讲述音乐要素,往往对学生进行灌输式教学,学生在老师的语言表达中很难正确把握音乐基础知识。特别是对义务教育低年级学生进行包括曲式结构的作品教授时,会因枯燥而使学生排斥。音乐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生理、心理特点,结合课标理念,将音乐基础知识融入到音乐本体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西城区评优比赛中育翔小学查老师的《三只小熊》,她的课程设计是先整体聆听一遍音乐,让学生观察音乐里面讲述的是什么动物和什么事情,学生积极踊跃配合老师,寓教于乐。学生模仿小猪盖房子惟妙惟肖,老师利用学生模仿动作表现小猪盖房子的情形,告诉学生仔细听音乐听到盖房子的旋律就做相应的动作,清晰的梳理了作品的结构,教学过程中带动了学生积极性,培养了学生仔细聆听的音乐的能力。整节课下来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非常快乐,这就达到了教师教学的基本目的,让学生通过欣赏、体验音乐,让学生主动感受音乐带给他们的美感,充分尊重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再如第六届全国中小学音乐课比赛一等奖课程《打字机》中,来自吉林省长春市第一实验银河小学的于天老师给学生们上了一堂生动的音乐欣赏课。课堂的闪光点在于老师带领学生们聆听音乐的同时,通过板书用不同的表现方式向学生们呈现出清晰的曲式结构,把晦涩难懂的曲式结构简单的呈现在黑板上,使学生一目了然。
二、音乐教师同样需要真实有效的教学反馈
美国心理学家加涅指出:“学习的每一个动作,如果要完成,就需要反馈,反馈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条件”。一般来讲,控制论中的反馈概念,指将系统的输出返回到输入端并以某种方式改变输入,进而影响系统功能的过程,即将输出量通过恰当的检测装置返回到输入端并与输入量进行比较的过程。反馈可分为负反馈和正反馈。音乐教师同样需要学生、同事及领导能给自己的教学反馈信息,这是教师职业生涯中自我发展的必要方式。只有接受到真实有效的教学反馈,教师才能总结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及教学能力。而现实往往是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基本上不能得到真实有效的反馈信息,大多数是流于表面形式的“恭维”意见,比如:满意、不错、还好。长此以往恶性循环对于学生和教师的成长都是不利的。
三、加强沟通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音乐课作为中小学非主要课程,长期处于花边点缀、饭后甜点的处境,音乐课的教学质量一般也不会引起学校有关部门的重视,音乐教师的价值大多体现在了节目排练、校庆之类的活动上。课堂教学讲求实际的有效性,不能因为音乐课不在升学考试范围内而忽视了艺术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隐性作用。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没有完全的标准可依。教学到底有没有效果是要通过音乐教师的阶段性教学后学生是否获得了有效的进步,并反映在学生的考试成绩中,这个成绩更不作为升学条件存在,所以没有什么实际作用。这与我们课标所要求的相差甚远。音乐课堂的有效性不完全取决于教师是否完成教学内容,也不取决于教师付出了多少辛劳。我们更多的应该关注学生通过教师的教学,学习并获得了多少有效知识。这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双向沟通,探寻有效的教学方法,并在其中获得双赢。
四、重拾工匠精神,加强音乐教师自身综合素养
工匠精神再度受到关注,给我们一线教师有了重新审视自己教学的机会,时下因学校、教师个人及社会各方面原因导致音乐教育的尴尬境地,导致音乐教师出现职业倦怠现象严重,甚至出现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情况,无疑给处于“饭后甜点”境地的音乐教育以雪上加霜。国家层面制定政策关注美育工作并提出工匠精神,我们作为美育工作者应抓住这个契机,重拾教书匠精神,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在育人道路上实现个人社会价值。当今社会需要的音乐教师不仅仅是能说会唱,还要会弹琴、会舞蹈、会指挥、会音乐创作等等各项教学技能。笔者在首都师范大学访学的这一年调研中发现,北京的音乐教师的成长进步离不开学校及相关部门的重视,组织各式各样的活动来激励老师们进步,慢慢的形成了这样一种积极向上的风气。这在国内许多地方是望尘莫及的。所以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在完善自身综合素养的前提下,才能进行有效教学,才能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提到音乐教师的综合素养笔者不得不提到这样一位名师,广东省特级教师宋曼蕾老师。她的一节生动的音乐课《非洲歌舞音乐》,整节课体现了宋老师扎实的教学功底及诲人不倦的教学态度。宋老师的教学没有离开教材更没有离开学生本体,学生很喜欢。在宋老师的带动下通过自主学习获得了关于非洲歌舞音乐的相关文化知识,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宋老师通过亲自示范利用情境教学法带领学生仿佛走进非洲实地感受非洲人民的热情歌舞。这种有效教学模式,值得广大一线教师借鉴推广采用。
冯国蕊,云南艺术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音乐教育理论研究。
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实施与特色课程研究”(项目编号:2014Y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