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当代实验动画的创作与传播

2017-01-28张文竹合肥工业大学230000

大众文艺 2017年1期
关键词:动画实验

张文竹 (合肥工业大学 230000)

浅析当代实验动画的创作与传播

张文竹 (合肥工业大学 230000)

中国近年的动画,从内容上来看过于强调影片的教育意义;而形式的表现上又太过依赖电脑技术,忽视了其他动画材料的可能性。表现手法的单一性与创作内容的规范化等多重局限造成了中国动画今天的尴尬局面。中国实验动画想要走出低谷就必须推到商业动画与实验动画之间的“墙”,使艺术不再孤立与整个动画产业之外。

实验动画;创作;传播;商业;市场

不记得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对中国的动画不再抱有期待,除了儿时的《小蝌蚪找妈妈》《阿凡提的故事》等作品依然耐人寻味外,似乎只剩下以迪士尼动画为代表的欧美动画,要不然就是日本的TV版动画片。于是乎,国内体制的缺陷加上外国动画的大量涌入挤占了原本就窄小的中国动画市场,使本土的动画前进的越发艰难。究其根源,是实验动画的供应不足导致了商业动画模式单调内容枯燥,整个动画产业的“缺氧”。那么到底是什么造成了国内实验动画的低迷?这就需要从实验动画的现状入手,通过对现有的传播方式进行研究,分析问题所在并与动画产业接轨。在这里笔者希望通过本文中对实验动画的创作意图与表现方式的梳理,以及对传播途径的探究,以期望摸索出适合本国实验动画实际情况继续发展的道路。

一、实验动画的创作

1.从制作者与观众的角度分析实验动画的产生

(1)二十世纪初期,实验影像运动深受欧洲现代艺术风格流派的影响,大批的艺术家投入到动画影片的制作中。蒙太奇从视觉艺术蔓延到动画领域,实验动画的起步可以说是设计、建筑、电影等多方面的整合。华明老师在《西方先锋派电影史论》一书中指出:“抽象动画电影是电影自觉意识觉醒的标志性表现之一。电影可以以自身作为表现对象,而不必完全依赖于自身之外的世界。在某种意义上,电影成为自足的,电影意识到了自身的存在及意义。”通过二三十年代大量的声画对位实验影片的探索,我们不难发现,实验动画的产生是人们对电影的本质及特性深入探讨的一种外在表现方式。制作者们已无法满足于现实生活的再现,他们企图凭借视听语言与新生的媒介等外在形式进一步认识、了解影视的特质。由此迈开了认识电影这一艺术形式的第一步。与此同时,先锋实验动画的制作人们如求知若渴的学子般不断地学习、研究。与真人电影的发展相同,恰恰是这些看似朴实幼稚的前期的探索为将来动画艺术的繁盛局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抽象艺术作品基本丢开了题材的因素转而直接用抽象的艺术语言来抒发思想情感,展示作品的精神内涵。这使得通常用以品鉴具象作品的一些方式并不适用于解读抽象的作品。如果说对电影本质的研究使动画艺术的外在表现形式得到进一步的丰富,那么提取各种抽象艺术的优点则充实了动画艺术的内在涵养。美国实验动画大师哈尼•史密斯(HarrySmith)从小就被灌输各种通神论观点,这无疑对他日后的创作理念埋下了伏笔。他在《作品第十号》中融入了大量的宗教性的纹样像希伯来宗教的图腾、《圣经》中蛇与魔鬼的形象、佛教中的妖魔鬼怪之类。由于信奉炼丹,史密斯的作品往往会透出一股万物皆通的思想,认为世间万物虽各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它们的内部都是相通的,甚至当条件适宜时可以相互转化。史密斯从少年时代就开始被美国西部印第安土著的民俗与传统仪式吸引,而后又在大学期间攻读了人类学成了一名民俗学的学者,这一成长经历为他带来了与众不同的创作的理念。回顾史密斯制作的电影,所有的作品都只用序号标记,似乎在他看来这些都只是对电影艺术形式的探索,标上序号也仅仅以示区别。自1939年至1962年间一共有14部这样的作品问世(既《作品一号》到《作品十四号》),大致分为四类:直接绘制于胶片上的蜡染抽象派动画、光学复制非写实研究性的影片、半写实风格的拼贴动画片以及纪实影片的翻拍作品。史密斯自己也对这些年来的作品做了个总结,认为它们是思维与灵感迸发出的火花,也只有在它们成为一个有序的整体时才能体现出其中的价值。毫无疑问,从某种角度上看,史密斯的这一系列的作品较为全面地展示了各种实验动画的制作手法,成为日后研究实验动画制作技术的宝贵历史资料。

(3)实验动画产生的另一原因是艺术家们对传统主流电影现状的极度不满,在他们看来当今的主流电影内容刻板、题材迂腐,极度缺乏创作精神。他们期望通过一种全新的方式来演绎影片的主题。对习惯了正统的主流动画的观众而言,实验动画往往显得有点奇形怪状,短期内想要接受它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的。这个磨合期常常会持续一段时间,甚至有的作品永远也不会被观众理解接受。这样的例子在各行各业都屡见不鲜。荷兰画家梵高的作品在他生前少有人问津;司汤达的著作《红与黑》当他在世时遭到了冷遇,如今却倍受世界的好评,并多次被翻拍成影视作品。可见,观众的审美能力是可以培养提高的。当面对新生的事物时人们总会下意识地抱有好奇以及一定的排斥心理,只是这种好奇和排斥的程度会有个体的差异,没人能够做到照单全收。就连艺术表演大师卓别林也曾落了拒绝有声片,捍卫默片的俗套。由此可见艺术的发展进步是经过一代代先锋艺术家的探索实验加上对受众的引导苦心经营传承下来的。捷克动画大师杨•斯凡克梅耶(JanSvankmajer)的作品中几乎所有的材料都能成为他奇思妙想下的动画角色。像木偶、石头、泥土、骨骼、蔬菜、日用品、鞋子、建筑物、真人之类,都能被斯凡克梅耶赋予生命。这些看似随意的选材绝非漫无目的,一是可以强调材料本身的纹理,在视觉上造成一种冲击,再者材料本身的质感可以烘托影片的主题。《对话的尺度》中有这样一幕:用黏土制作的一对恋人,当他们的手触及彼此的时候,尽融合在一起了!塑造黏土过程中留下的指印成了一种新的艺术表现方式,像是海浪潮汐的轻声呢喃。半湿的黏土棉柔细软,以此暗喻爱情的如胶似漆。巧妙地将“你中有我,我中的有你”与泥土的特性组合在一起。

二、实验动画的现状及传播

1.国内外实验动画的现状

实验动画在国外的发展已有很长一段时间了,西方的电影艺术对动画的影响显而易见,两者相互促进互为动力,整个实验动画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百花齐放的局面。一些为我们所熟知的国际动画节(如:法国昂西国际动画节、加拿大渥太华动画节等等),它为实验动画的创作者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他们通过国际动画节上展示的作品开拓思维眼界,激发出新的灵感源泉。当然国际电影节面向的不只是动画的制作者它同时也向观众敞开大门,希望借此让观众群体领略到先锋实验动画艺术的魅力所在。可谓双管齐下。越来越多的人才也随之涌入。如此一来实验动画的创作如活水一般源源不断,形成了良性的循环。极大地推动了欧洲各国实验动画的发展与繁荣。

中国的实验动画起源并不晚,早在上个世纪之初,万氏兄弟(万古蟾、万籁鸣)以亚洲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和一系列的动画短片掀开了中国动画制作的第一页,并获得了世界的广泛认可。中期以后,随着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成立,出现了大批如《神笔马良》《小蝌蚪找妈妈》之类独具中国特色的经典作品。1964年万氏兄弟制作完成的《大闹天宫》更是在国内外获奖不断,在把握原著精髓的同时,又能够根据观众的欣赏心理来编排情节和刻画人物的角色形象,精良的制作加上鲜明的民族特色使得这部动画影片获得了全世界的赞扬,是中国动画史上的里程碑。后来一些耳熟能详的动画电视片《葫芦兄弟》《三毛流浪记》《阿凡提的故事》之类的作品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管是水墨、剪纸还是其他艺术形式的中国特色动画都受到了很高的评价和肯定。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的影响,中国的动画的发展并没有像一开始那样势如破竹那般保持下去,以90年代为临界点,90年代以前中国的动画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90年代后中国的动画日趋产业化,制作上与高新技术接轨同时由于改革开放的政策使得国外动画涌入中国挤占了本土的动画市场,而本土动画鲜有优秀的作品问世,一时间中国动画的发展迷失了前进的方向,出现了制作方过度依赖科技致使动画作品单调乏味,观众过于迷信外来作品甚至对本土动画嗤之以鼻的尴尬局面。国内实验动画大部分都是在高校的教育过程中完成的,近几年来,政府也意识到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开始着手于本土动画的培养与扶持。积极推动各地举办类似多媒体作品展这样的活动,在某些方面也取得了一定得成效。

然而在实验动画的理论研究方面,就目前来看,无论国内还是国外都还处于探索的初期阶段。

2.为什么要研究实验动画的现状

通过对实验动画的现状进行分析比较,我们可以看出,尽管中国的实验动画有了一定的发展和进步,但较之国外的一些优秀作品,仍然有一定的距离。从制作者方面来看主要有一下两点原因:

(1)运用材料局限。我们知道实验动画主要的特点就是极具先锋性和探索性,在其创作过程中着重对表现形式、创作理念的各种尝试,材料作为一切艺术的的物质载体,它自身就具有的审美价值。这也使得动画的创作者们热衷于动画的材料的研究,毕竟选择恰当的创作材料是制作一部好的实验动画的第一步。虽然在中国实验动画探索的初期,一些作品中尝试了传统的绘画、书法、雕刻、剪纸、年画、皮影戏等民间以艺术形式,为中国动画影视艺术的形式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但我们无法否认材料运用的本身就已经圈定了动画片的题材范围,很容易僵化制作者的思维模式使之难以摆脱动画材料自身的桎梏。所以如何构思、取舍材料,是中国实验动画艺术家们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

(2)内容缺乏创新。上下五千年的华夏文明,从古至今,无论是史实还是杜撰,是日常生活琐屑还是国家大事。中国的动画从理论上来说都不会没有故事可讲。令人费解的是,中国的动画却仍找不到好的制作题材。就拿近年来耗资巨大的《宝莲灯》为例,虽然在影片的宣传上下了很大的功夫,音效的制作商也有所突破,但无非是主人翁经历千难万险最终战胜邪恶的老套剧情。并且对人性的定位直接以好坏区分太过草率,这似乎是中国正统动画的一个通病。究其根源不外乎国内对动画的错误观念,国人对动画片的理解还停留在对少年儿童的教育意义上,下意识地将观众群缩小。思想上画地为牢,极大地限制了本土动画的发展。反观日本及一些西方动画大国的动画,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媒介面向的是各个年龄层的观众群。

综上所述,研究国内外实验动画的现状的意图昭然若揭,通过对比分析以明确中国实验动画发展的态势以及眼下存在的一些问题。在保有本民族的艺术特色的基础上,参考借鉴国外一些优秀的实验动画的优点,以弥补不足之处。只有去槽取精的学习,中国的动画才能更好地发展。

三、实验动画与当代商业环境的矛盾与共存

实验动画的领域虽然急需相关的人才继续发展,但实际情况并不乐观。一般来说实验动画的工作者们不会有太好的薪水和任何福利保障。巨大的努力与付出、令人窒息的工作量与责任为得只是短短数分钟的动画短片,甚至连有没有足够的金钱来回报这些辛勤的汗水都是未知。那么有人会问了:实验动画拥有自己的商业市场么?独立制片的市场非常狭隘,因为商业利益方面的考虑,大约每部短片只能获得25~250美元的收益,相较它至少1万美元以上的制作成本来说几乎杯水车薪。从事实验动画制作的人们往往需要通过其他经济手段来维持生计,然后利用闲暇之余来制作动画。否则很难完成一部像样的实验动画短片。

尽管实验动画的市场极为狭窄,仍有很多人在不停尝试各种方法、途径发行影片。特别是互联网的迅速蔓延为世界提供了获得好作品的便捷途径。不过不得不说,即使这样能预期的收入也非常有限,通常还是要以创意取胜。独立制片对实验动画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一个影视公司如果想要成为行业内的领头羊、成为商战中的赢家,就必须加大力度支持鼓励先锋实验动画的制作者们去创作新的作品。然后企业再从这些影片中选出具有独特风格的实验作品直接投放市场或者对作品稍加改动使之更符合商业的运作。同样的,学校作为实验动画研究的主要阵地,由于没有受到市场竞争的压力,加上相对集中的师资力量,学校俨然成为最为理想的实验动画研究圣地。

四、总结

探究实验动画的现状与传播的意义就在于寻求中国动画的出路——将实验动画转化为动画艺术的生产力。中国动画想要跳出低谷,国家应当不断完善动画产业的市场机制,加大媒体传播的力度,大力倡导实验动画年度性质的评选、巡演等利于实验动画的传播的活动。并为相关的工作人员、机构提供一定的资金补助和营造一种宽松的创作氛围。再者中国的实验动画发展可以参考国外的发展方式,毕竟国外实验动画体系相对成熟而且有很多成功的案例证明它有值得借鉴学习的地方。与国际接轨,有助于中国的动画观念走出误区,打破当下停滞的局面。

[1]薛峰.动画发展史:中国动画的表现形式及艺术风格[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2]余为政冯文.动画笔记:中国动画的昔与今[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9.

[3]丁海洋.动画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4]薛燕平.世界动画大师[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动画实验
Clifford hits the big screen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做个动画给你看
我的动画梦
色彩实验
声波实验
实践十号上的19项实验
最酷的太空实验
让合作探究走进实验课堂
动画总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