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解说的人才培养与未来展望
2017-01-28邢梦莹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100000
邢梦莹 (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 100000)
纪录片解说的人才培养与未来展望
邢梦莹 (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 100000)
中国电视纪录片自诞生之日起到现今,已走过了将近六十年的历程,其中的纪录片解说也是非常值得研究的历史,对于解说人才的培养是一项艰巨而重要的任务,它关系到中国电视纪录片解说的整体水平以及未来发展。解说的趋势融合当下人工智能的发展产生了种种的预测及猜想,需要研究者不断地学习和探究。
纪录片;解说;人才
一、人格的塑造(培养)
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先是做人,其次才是创作。具有高尚品格的人才能够具备高雅的艺术审美情趣,继而才可以创作出健康、积极有思想的作品。
人格的塑造需要有健康的心理,良好的心态,做人的端正等方面的综合配合。纵观历史,那些优秀的老艺术家们,多是德艺双馨的,不仅仅在艺术领域有较高的造诣,在生活中做人为人都是对自我要求极高的。例如罗京,当年在《新闻联播》工作时,每天除了节目播出以外,业余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读书,并且苦练基本功,还经常会来到农村,和农民们在一起种地、交谈,体验他们的生活和内心想法,从而更好的服务于节目。还有一些老艺术家生活中非常简朴、节约,为人善良,谦和,不会拿出一副盛气凌人的姿态,而是以平常心面对生活中的这些观众们,将更多的精力都是放到艺术创作当中,认真的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这都是极具良好品格的。
二、专业的训练
纪录片解说是有声语言创作中一项专业的领域,需要解说人才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与技能。大致概括起来主要是语言功力和知识储备这两部分最为重要。
关于语言功力。张颂先生指出,有声语言的功力主要表现为:字正腔圆的普通话、可塑性极强的声音、严密的思维、敏锐的反应,张弛有度的状态、清晰的表达、丰富的感情以及独特的感受。概括起来说,有声语言表达是一项充满艺术性的工作,解说人的语言功力至关重要,语言功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纪录片的质量和播出效果。事实上,语言功力同样包括许多方面,不宜完全列举。语言艺术的发展是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系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以任志宏为例,他的成果基本上都是中年获得的,这就是典型的厚积薄发,没有前期的积累,自然就没有中期的成就。当问及谁对他播音事业的影响最深时,他给出的答案十分广泛,“电视台老播音员和电视剧配音”。从幼时起,他就乐此不疲的模仿电视台和电视剧中的声音,而且模仿程度之像不禁令父母惊叹,关于幼年时的这段回忆,他曾表示:“小时候,我只要有闲暇时间就沉迷于语言学习中,有些经典台词不但富有人生哲理和文学品位,同时也有利于我学习气息的控制、吐字发音,尤其是艺术表达能力。”从那时起,他就暗自发誓今后一定要进入配音和播音领域,而早年的兴趣及其坚持不懈的努力和锻炼也为其在播音界一展才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敏锐的视角
作为有声语言的创作者,不仅要在专业上具有高水平的实践能力,还需要有敏锐的视角,这种视角包含着方方面面的内容。需要解说者具有敏锐的时代感知力,社会问题的敏感度,人文关怀的内在把握。这些看似是和纪录片解说没有直接关系的大问题,实则会影响着解说的整体效果和发展走向。一位具有时代眼光的解说者,在纪录片解说的过程中,心中就会有大的格局,正确的导向,将这些影响作用到解说当中。一位具有人文关怀的解说者,会将这种人文的温暖传递到解说语态当中,传递到观众的内心当中。有声语言的创作者不仅是创作语言作品,进行有声语言传播,更是传播一种精神,一种文化,因此它需要这个传递者具备多方面的素养和能力,才有可能将这份事业做的有声有色。
1.稳中求进(展望)
根据纪录片解说的历史发展进程可以看出,纪录片解说在未来还会不断继续变化、发展,朝着更新的方向不断前进。但是这种前进的空间能有多大,目前看来还不可知。而根据目前的市场情况,纪录片解说的整体水平判断,未来发展道路属于平稳前进,求同存异,不会有较大的改变,乃至新的解说语态的出现。纪录片解说历史中所有的转变几乎都在过去的历史时期的转变中有所调整,直到现今形成了相对稳定的解说样态,这对于以后的发展道路基本奠定了方向。因此整体发展趋势应该属于稳中求进。
2.多元深化
随着商业化时代纪录片在面向多元化发展,类型的多样,内容的丰富,都促使解说不再成为单一的播讲模式了,而是向着丰富、多元的状态发展。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变革会带动纪录片更加具有新的未知的魅力。多元化已经成为纪录片解说未来发展的趋势,在这个基础上,多元的不断深化,应该是未来发展的具体道路。
3.小议人工智能播读
目前有不少人开始讨论关于人工智能播报的话题。甚至有一些声音在说未来随着人工智能语音的发展,这种智能播报可以取代播音员的工作,那么在纪录片解说中,甚至就可以代替解说员去解说。对于这样的观点预测,在传统认知中并不乐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情感关。说到人工智能语音播报和播音员播报最大的区别,就是情感。人工智能再先进永远也无法代替播音员的真实情感面向观众进行信息传播,在这种播报过程是缺乏情感,没有温度的。新闻内容无论多悲伤,人工智能都无法代替播音员将这种情绪真切的让观众感同身受,很难和观众之间产生真正的交流。
其次是表达关。播音员和智能语音播报的比较中,还有一点比较大的区别就是关于表达。播音员在播报的过程中,会将稿件的内容进行理解,再转化出来向观众进行新闻内容的阐释以及播报,这种播报不是简单的照字出声,而是有理解、有区分、有重点、有想法的向受众进行客观表达。能够考虑到观众的需要,做到细致到位的播报,让各个层次的观众都能一目了然的对播读新闻有所掌握。而智能语音播报是不具备这种“智能”的,它无法站在观众的立场去看待新闻,将新闻稿件有层次的理解、深刻的体会,然后再表达给观众。这种层次的表达人工智能语音是很难做到的。
再次是传播关。新闻播报的本质是进行信息传播,播音员是消息方和受众方的桥梁,新闻内容需要通过播音员的播报进行有效、准确的传播。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如果用智能语音进行播报,在信息传播的同时会让人产生思考,这是真实意义上的传播吗?这种传播的有效性会优于播音员的传播效果吗?受众在这种人工智能的基础上了解信息,也是一场信息革命,传播的最终效果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最后是沟通关。无论什么类型的新闻,播音员和受众之间始终都会存在一种沟通在其中,不是单方面的播报或收听,是存在互动关系的。这种互动需要靠播音员的内心情感,价值态度,观众的认知等共同作用产生,而在人工智能语音播报中,是不存在这种沟通的,因为沟通交流的基础是不存在的。因此,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沟通缺乏一定的现实性。但是,随着现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过去的很多”不可能”都变成了”可能”,将一些阻碍逐步解决,用科技的手段模仿甚至代替人工的作用。
彭睿宇.广西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现状与对策研究[D].广西大学,2014.
邢梦莹,女,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