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育之契

2017-01-28兰州文理学院美术学院730000

大众文艺 2017年6期
关键词:美育美的文明

赵 溪 (兰州文理学院美术学院 730000)

美育之契

赵 溪 (兰州文理学院美术学院 730000)

本文主要对于美育问题进行了自形而下至形而上的探讨,指出针对于美育这一问题的新的思考方向和在新的历史社会环境条件下的新的可操作性的实践方案,横向对比了各个历史时期以及各个民族国家对于美育问题的思虑变迁。希望对于当今社会的美育困惑起到一些实际的作用。

美育;历史时期;民族国家

美育问题是人类文明起始就客观存在的一个问题之一,是生存问题解决之后面临的第一问题,因为从文明发展哲学角度而言,美育是人类之所以成为人类的原因,不是之一,而是唯一!

首先我们需要先明确美的核心属性问题以及作用。美本身是隶属于人类精神世界中的实际存在。而在客观自然世界中,美是不存在的事物,举例说明即自然世界并不关心什么是美的,而是适者生存,物竞天择。因此,美是人的主观意识所创造出的一种感知存在,而既然是感知存在,那么就需要有感知能力才能够创造出这种存在。而这种感知能力和存在从人类社会及心理空间来说是具有共同性的。因为,唯有具有共通性才可能被感知,被感知才能够被确立,被确立才可能被接受和发展。这是人类的逻辑推演所独具的特性,其他的我们所能够观察到的生物并不具备这种能力(至少现在人类所有的相关研究可以作为这个推论的证明)。

美,是文明所以能够得以产生的种子。从经验角度判断,美,是驱动人类得以行动的心理欲望。这种欲望进而在心理机制中转换为生存欲望。按照荣格心理学中人类心理结构的金字塔形态而言是属于自我、本我、超我中的超我结构系统。也即是道德我的作用范畴。道德我所寻求的恰是人类对于自身认知和意义的终极目标:真、善、美的合一达到,继而成为自我实现的现实显现。因此,正是因为人类对于美(好)、善、真的追求形成了人类社会所以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支撑结构:美——健康;善——道德;真——诚实,的三位一体社会结构。而这个结构在西方世界最终以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制度而最终定型:美——健康——立法形态;善——道德——行政形态;真——诚实——司法形态;这一定型形成了今日西方文明,也形成了西方对于美的核心属性的认知——自由、自然、自觉。

做为“三自”原则是西方世界(泛指源于古希腊文明所影响和覆盖的西方世界)美育所历来遵循的原则,在此原则基础之上形成了形态各异的美育方法和理论。在各个时代和种群民族之间被传承和发展。

西方的美育重在梳理人的思想脉络,树立人的思想独立。之后的道德和诚实则是交给被育者自觉完成。并不再给定框架和桎梏。充分的相信人自身。这是其非常之健康的一面,也是充满生命力的一面。因此,西方的美育所塑造出来的人通常能够正视和承认自己的弱点,同时也能够客观的承认人是弱小的,同时又能够理解人是强大的这一一体两面的人类的复杂现实存在性。

但是,人类文明的本质属性就是一定具有片面性。这个世界并没有完美完全的方法存在。从方法论的角度而言,只可能不断的有更好的方法出现,但永远不会有一个最好的方法被创造。

在中国文明史上美育也是历来的核心问题,从现代考古学所能看到的最早文献老子《道德经》第二章中的:“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美育命题,到受教于老子的孔子所谓“六艺”的美育实践所呈现出的一脉相承和通融圆润的理论与实践的成熟度来推论,我们可以得出较为确定的结论,在没有文献流传下来的远古乃至更早,中国的美育活动就早已成型与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中了。可以看得出,中国的审美也同样关注真、善、美三个基本点,这就是前文中所述的人类精神世界的共通性。

老子《道德经》中关于美育的命题之深邃与晦涩非一文所以能述之,但相对简单的孔子之“六艺”则很容易管窥出其中之美育实践的操作性。“六艺”分别为礼乐射御书数。在中国的文化结构中次序为重要的原则。因此,可以看出“礼”为六部之重中之重,这一点在西方文明中是淡化的。礼的突出是源于家庭、群体、族群的审美,这与西方的个体审美有着截然之不同。同时这也是农业文明与海洋文明的区别。礼的核心是道德层面的建立,这在美育当中提出了一个与西方美育不同的命题,即西方的真善美结构是平衡的,相互作用在一个平面之上,而在中国的美育中从来没有这样的平等观念,而是存在了三个高低序递的层面关系。中国的美育是建立在人为道德层面基础之上的美育。没有道德即没有美育系统!这是中国文明的特点。也因此中国文明历来重好恶好坏之分。所以,中国文明中常出现“美则美矣,而道德败坏者,其美非美,而格之低也”的悬置情形出现。也即是说,儒家美育是有着先天条件的美,因此,亦有“美者德之华也。”的说法。这在中国是非常之自然的美育前提,但我们也可以通过与西方的美学观相比其两者之间大不同也。在形而上的层面来分析,其实东西方的美学观与美育观并无高低上下之分,若非要分则是坠入了用自己的主观去衡量客观存在的主观唯心主义的窠臼,非但是错之谬矣,更是贻笑大方之举!

“存在即是必然。”每一种美育观是发自于环境、人种、生存方式的不同之上的必然结果。如果妄图以好坏上下之强行区分,则是坐井观天是举。每每纠结于孰好孰坏的争论中,更是逐本求末的愚昧行为。

笔者认为当代美育事业所关注的是应该首先抛弃所有先入为主的固化思想和低级判定观,这应当是美育事业的重中之重!所谓先入为主的固化思想即:德者美之或美者德之。而是应该培养一种批判性思维,对于所有存在着在审视其存在时始终抱有破而后立的心态去运用整体思维进行批判性感受,甚至是二次、三次批判。唯有这样才能真正把握事物美的可能性;而所谓低级判定观则是指:不要直接的给于被美育者某种历史、人文定论,如这是美的,那是丑的,这是一种早有的定论,你只需要拿着“这把尺”去衡量就可以了。真正的美是来自于和谐,而和谐从来都不是固定不变的,恰是因为和谐从来都是变动着的,所以“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能够被感知的合适、和谐才是美,而美育正是对于这种感知能力的培养。少一些口号,少一些争论,少一些理论。多一些感知与感受,才是今天中国需要的美育事业,也是今天中国重建中国梦的根本意义之所在。

[1] 曾繁仁. 美育十五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2] 汪宏, 赵伶俐. 现当代中国现当代美育史[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3] 赵伶俐, 范蔚. 审美化教学论 [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猜你喜欢

美育美的文明
论公民美育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美育史料·陈抱一谈儿童美育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对不文明说“不”
美育教师
文明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