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群众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分析
2017-01-28金德富富顺县文化馆643200
金德富 (富顺县文化馆 643200)
新形势下群众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分析
金德富 (富顺县文化馆 643200)
人民群众是群众文化的主体,建设与发展群众文化的根本目的在于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保证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可持续发展。在经济发展与社会改革的新形势下,群众文化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人民群众在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对于精神文化生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充分发挥群众文化对我国公民思想素质提高的促进作用,必须要提高群众文化研究的重视程度。针对于此,本文结合当前的社会经济形势,就群众文化建设与发展的具体途径进行了分析。
新形势;群众文化;建设;发展
人民群众在休闲时自发组织、参与的各类具有一定教育意义的社会活动就是群众文化的内涵,人们在娱乐的同时,自身的精神需求得到了满足。促进文化事业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在当前的社会形势下必须要正视起群众文化的地位,集中力量进行群众文化的建设与发展,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繁荣,推动我国综合实力的提升。
一、群众文化建设的意义
(一)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发展,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精神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长期以来我国将工作的重心放在经济发展上,对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变幻莫测,精神文化逐渐成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文化活动是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方式,人民群众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来自生活和工作的压力得以缓解,人们之间得以进行交流和沟通,精神文化需求也可以得到满足。作为文化古国之一,我国拥有源远流长的知识文化财富,文化工作者通过一系列的文化活动推动我国精神文明建设进程,人民群众在文化活动提高了自身的文化素养,对于我国传统文化有利更为深刻的认识。因而群众文化建设对于个人精神需求满足以及我国教育事业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促进我国现代化建设
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内容。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和社会改革的关键时期,文化发展创新对于社会现代化建设的作用日益凸显,群众文化又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因而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是群众文化建设的首要原则。相关文化工作者要坚持走群众路线,将群众作为文化工作的核心,遵循全面发展的要求,转变自身工作观念,创新群众文化发展模式,推动我国社会整体精神文明风貌的提升,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文化支撑。
二、 我国群众文化建设现状
文化是社会经济、政治等的综合表现,因而经济形势、社会结构、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等也会对文化构成与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我国经济在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之后,人民群众的生存问题从根本上得到了解决,在生活质量得到提高之后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群众文化作为人民群众精神面貌和文化素养的集中表现,目前也呈现出一些新的发展特点。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多元文化的融合于发展已经成为社会文化的主要特征之一,人民群众的文化娱乐活动也趋于多样化。新形势下,我国群众文化建设的特点具体表现在群众文化服务形式与人们精神需求的不相适应、群众文化工作者思想观念不合时宜以及国家核心文化数量和比例的降低这三个方面。
首先是群众文化服务形式的落后。在经济高速发展下,人民群众的物质财富不断增长,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使得人们的工作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人们的压力也不断增大。人们需要通过多样化的文化娱乐活动来缓解精神上的压力,但是目前群众文化的服务形式却没有进行相应的创新和改变,这种枯燥单一的群众文化模式无法与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和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相适应,群众文化建设的目标无法实现。
其次是群众文化工作者思想观念的陈旧。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是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但是这并不表示文化发展模式不可以进行变革。目前很多群众文化建设人员的思想和理念过于陈旧,文化建设的理念与模式的单调容易导致群众文化建设与社会发展的脱节。
最后是群众文化结构的变化。目前我国社会文化的形式日趋多样化,群众文化的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文化站是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支撑,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对于文化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化站发展的迟缓导致国家核心文化在群众文化中比例的下降,群众文化工作者数量的缩减、经济发展模式的创新以及社会制度的变革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三、新形势下群众文化的建设途径
(一)创新群众文化发展模式
群众文化工作人员要认清当前的经济和社会形势,在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发展理念的同时,把握市场经济给文化建设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通过多样化的群众文化活动和文化建设途径提高群众文化的发展质量。对于国外优秀的文化和先进的文化发展经验要进行学习和借鉴,并与我国的国情相结合,加快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进程,促进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在群众文化的建设中要将爱国主义教育和艰苦奋斗、惩恶扬善的社会风气培养作为根本的目标,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根据地域、年龄、文化层次等的不同开展多层次的群众文化建设活动,开展多样化文化娱乐活动,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需求,文化活动的形式包括中国传统戏曲、皮影表演以及现代化的电影、音乐、舞蹈等。文化发展模式的创新是群众文化建设工作质量提高的核心,在群众文化的建设过程中要提高文化活动的创新力度,通过酒吧文化、企业文化、广场文化、农村文化、社区文化等的推广发挥先进群众文化的引导作用,提高我国的民族凝聚力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
(二)增强群众文化发展活力
群众文化建设形式和内容的创新是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途径,因而必须要对传统文化建设中的单一化文化活动现象进行改变。目前仍然有一些地方将单一形式的演出作为群众文化活动的唯一方式,演出团体由当地的群众文化馆以及艺术馆负责,群众文化的功能和作用得不到体现,发展活力也无法提高。要提高群众文化的建设实效性必须要注重群众文化发展活力的增强,坚持群众路线,贴近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进行群众文化表演新内容的创作,展示人民群众的平凡生活,注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的体现,提高人民群众对于文化建设活动的认可度。要进行多样化的群众文化主题活动的开展,在文艺演出的同时开展书法绘画创作比赛、文化展览、草根艺术演出、游园活动等等。群众文化的相关工作者要意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自觉承担起中华民族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的弘扬和建设的义务,提高自身的工作积极性,自觉主动地进行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和开展,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群众文化活动促进我国文化的大繁荣和人民精神风貌的改善。
(三)提高基层文化工作者的整体素质
基层群众文化工作者活跃在群众文化建设的第一线,是群众文化建设的主力军,文化工作者的素质直接决定了群众文化建设的质量,因而必须要加强基层文化工作者的培训,提高群众文化队伍的整体素质,对群众文化工作者进行辅导和培训,同时要加强文化工作后备力量的培养,从高校和社会吸收具有创新和创作潜力的群众文化工作的业余爱好者,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队伍输送新鲜的血液,并建立群众文化人才培养与发展的长效机制。对传统的人员培训方式要进行创新,通过文艺工作者待遇的提高保证群众文化作品的质量。基层社区或者是农村地区的群众文化工作人员相对较少,因而对于这些文艺工作者要进行多项能力的培养,确保其可以进行多种文化活动的组织和开展。
(四)打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在良好的文化环境中群众文化活动的成效会大大提升。为了充分发挥群众文化建设的各种功能,必须要注重良好文化活动场地的建设和文化环境的营造,包括地区群众文化站、文化广场街以及群众艺术馆等等。除此之外,还要对人民群众文化活动的参与积极性进行调动,定期举行优秀文化的传承活动、文明教育活动等形式的文化建设,在传播科学文化艺术知识的同时,促进人民群众审美能力的提升和群众和谐关系的建立。群众文化工作者要主动与群众进行思想和情感的沟通交流,将文化活动作为精神文明教育的载体,引导人民群众主动参与。不同年龄段、生活水平的群众的精神文化诉求也存在显著的差异,可以通过主题群众文化活动对特定人群进行文化道德教育,让人们在群众文化活动的参与过程中开阔自己的胸怀,培养和谐互助、文明友善的道德意识,减少人与人之间的摩擦和矛盾,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支持。
(五)协调建设发展群众文化
我国城乡经济发展以及文化发展都存在明显的差距,群众文化建设的难度也存在较大的差别,因而在群众文化建设的侧重点和经济投入力度上也应当存在差别。将重视城乡,区域文化协调发展,着力丰富农村、偏远地区、进程务工人员的精神文化生活作为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工作目标。与农村地区相比,城区的文化基础设施健全,各类的文化站、科技馆以及图书馆应有尽有,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类型也较为多样。但是我国很多的农村地区文化设施建设十分落后,农民缺少应有的文化生活活动,文化工作者的数量也比较少。针对这种区域差异,需要加强协调,统筹城乡群众文化建设工作,提高农村地区的文化基础设施覆盖率,加大乡镇文化建设的经费投入,创新农民文化活动方式,满足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区域文化的协调发展。
综上所述,在社会改革深化和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升级的新形势下,群众文化的发展也需要对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以及市场经济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进行应对。群众文化相关的单位、个人要认真贯彻落实我国的文化事业发展方针,善于利用积极的文化政策,使群众文化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的需求相适应,充分发挥群众文化对于人民精神文明的促进作用,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素质,促进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与繁荣。
[1]杨铁鸣.浅析新形势下农村群众文化工作中的问题及对策[J].大众文艺,2016(24).
[2]刘晓东.新时期群众文化工作中的儿童版画美术教育——以安康儿童版画辅导教学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17(01).
[3]谢世杰.余姚以文化礼堂为载体打造群众精神家园初探[J].新西部(理论版),2016(24).
[4]单文奇.丰富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J].现代国企研究,201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