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设计以人为本探索设计之美的社会需要
2017-01-28史蒙蒙李有生南昌航空大学330063
史蒙蒙 李有生 (南昌航空大学 330063)
从设计以人为本探索设计之美的社会需要
史蒙蒙 李有生 (南昌航空大学 330063)
设计以人为本,为满足人的物质及精神的需求而存在,而人的需求及审美品味与社会发展趋势紧密相关。本文将以人为本作为基点,从人的社会需要出发对设计之美进行分析与探究。
以人为本;设计之美;社会发展
以人为中心的思想于20世纪初被提出,以人为中心即是以人为本,是面向人的设计思想,进而因人的需要产生设计活动。设计为人服务,其根本目的是协调人与物,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以人为本的设计强调将人的需求作为设计的出发点。在社会进步发展的同时,随着社会发展与物质经济条件的丰富,人对设计的审美需求也在随之发生改变。不同的设计产物在不同的社会局面中出现会产生相差较大的社会效应。符合市场需求及社会潮流趋势设计能在社会中取得较高的社会反响,反之则被潮流趋势所淹没。当前我国发展情况来看,千篇一律的模仿与照搬将创新型设计提上了不可忽视的社会地位层次。社会的快速发展造成的资源流失引起社会的进一步关注,可持续发展的绿色设计是设计师对日渐消耗的自然资源以及生态环境恶化情况责任心的回归与反思。
一、满足市场需求的设计美
设计之所以有美的存在在于对使用者在物质及精神上的满足。从宏观的角度考虑,设计之美没有永恒存在的基准,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随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生变化的。在经济与社会发展迅猛的21世纪,设计的审美趋势紧跟市场需求而发生改变。在物资尚缺的70年代,市场与生活动的各类用品以纷繁的装饰为美,艳丽的色彩和繁多的装饰被高端消费者所追求,当社会经济条件发展到今天,人们反过头来以简为美,认为过于艳丽的色彩和过多的装饰是庸俗的象征。以此可以看出,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应根据市场社会需求制定相应的设计产品。将消费者用户群体的社会层级,消费水平,生活方式等方面进行深入考量,根据不同社会人群设定不同的设计目标与设计方向,是设计出满足用户需求的优良设计作品的必要过程。高端用户追求小众化的与众不同,但在生活水平较低的第三世界当中,功用才是用户对设计进行考量的第一项。在生活贫困艰难的第三世界中,设计的外观与内容精良优秀相对与价廉实用的作品,与人民群众的需求和生活条件相距较远,很难得到广泛的宣传和利用,因此便失去了设计的意义。在第三世界中,设计美更多产生于设计的低价实用,在于能够切实解决生活困难的群众在实际生活中所存在的问题。如若是一件能够以低廉的价格及材料完成,并能够解决现实生活中困难,提升人的生活质量,符合第三世界人群的刚性需求,当属至美至善的设计作品,并能得到广泛应用及推广。
二、设计以创新为美
在市场全球化和日益恶劣的国际竞争中,各行各业的设计人员想要保住企业领先地位,必须具备敏捷的市场洞察力,采取更加灵活、多元的设计手法开发新产品。经过对前期我国在金融市场波动时受影响较大的部分企业调研可见,多数情况不佳的企业存在照搬模仿国外相对成功案例并简单改动后委托与国内工厂生产。这样的产品缺乏创新,并对国内市场缺乏适应性,在金融市场动荡时与的国内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无法有效应对国内市场,造成企业的经营状况十分被动。
如何使得设计创新符合社会发展趋势和用户需求是企业赢得市场的重要手段。快递行业与消费者日常生活非常贴近,近几年由于网络购物的热潮涌起,引来快递业用户高涨,同时使得快递包装的使用空前增长。传统的普通快递包装停留在有效保护产品不受损坏并易于运输。近几年网络购物人数的快速增长引起网络销售渠道的商家开始创新性地利用快递包装,提升用户体验,增加用户对商品的好感,以及促进广告传播刺激消费的有效途径。如天猫超市、聚美优品等网络商城都有特属的快递包裹,这类快递包裹易于辨,外观独特新颖,不仅提升了用户体验,这种创新设计同时达成商家广告传播的目的,消费者取包裹的途中成为帮商家做广告的行人,可谓一举两得,这是生活中的创新设计产生的高回报效益。
中国特殊的历史人文与社会环境造就现有的普遍求同从众的现象,这也许是中国难以突破创新的根本原因。在时代的窘迫下,设计教育也应去陈求新,才能跟上世界设计界步伐。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曾设一门课程名为form study,课上各国同学用各式材料如泥巴、塑料等不限手段形式做塑型设计,各种独一无二的形态跃然于课桌、展台之上,这就是研究。好莱坞电影不断有创造性的构思出现,跟这种努力于训练密不可分。推陈出新应当是现今社会须重视的方向点,突破陈旧套路追寻设计中的创新之美。
三、以人为本的绿色设计
从社会发展前景来说,设计之美存在于可持续性发展的绿色设计以及设计的创新性等客观形式中。以人为本的设计,几乎已经成为设计界中真善美设计的标准定义,但这样的设计有时却“误入歧途”,遗忘了以人为本设计的最原始意义。人在主导社会发展的同时,对自然资源的消耗不可避免,但从认识自然,熟悉自然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逐渐将自然搁置与人对立的位置,走上只顾人类自身个体的发展的崎岖道路。设计为人服务,人类又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属于大自然,但大自然并不属于人类。地球上的许多资源都是不可再生资源,随着使用的频度逐渐减少。人类在自身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一味地向自然索取,将自然作为人类的资源库,掠夺自然中的一切,这样的恶劣行为导致了地球资源短缺的现象。
设计是协调和解决人与人、人与物、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关系。设计为人们提供更好的生活方式,满足人生理及心理的需要,这里的设计之美寓意着“好”,设计中注入了美好伦理道德,优良传统文化,造就和谐社会,这里的设计之美寓意着“善”。20世纪初期工业技术的迅速发展导致城市工业化,加剧了自然资源的消耗,导致地球环境的急剧恶化。20世纪80年代末,“绿色设计”开始受到重视,这体现出人们开始反思人于自然之间的关系,也意味着设计师对社会责任心的回归。绿色设计是设计中至善至美设计。绿色设计的美在于崇尚可持续发展、循环利用、减少资源浪费等保护地球生态环境及减少资源浪费设计理念。从宏观的角度来看,绿色设计更多的是传播一种对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思考,在日渐减少的自然资源的情况下,倡导人类绿色生活,共同保护地球。绿色设计,也被称为“生态设计”,其设计原则被公认为“3R”的原则,即Reduce,Reuse,Recycle,减少环境污染、减小能源消耗,产品和零部件的回收再生循环或者重新利用,以减轻对原生态的损害,保持其生态美。
四、结语
“以人为本”的设计将设计主体——“人”的需求作为设计最基本的出发点,也将设计是否能够满足人的需求作为衡量设计是否至善至美的基本尺度。“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作为一个具有深刻含义的哲学命题、美学命题和文化命题,具有广阔的探讨前景和深刻的未来学的意义和价值。
[1]徐瑞华,吴冬蕾[J].试论绿色设计之美.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9(5).
[2]张新建,喻德荣[J].关于“以人为本”设计思想的思考.艺术与设计(理论),2008年10月.
史蒙蒙,南昌航空大学研究生。
李有生,南昌航空大学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