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梳理视角下的新疆传统工艺文化历史与现状
2017-01-28华永明昌吉学院831100
华永明 (昌吉学院 831100)
文献梳理视角下的新疆传统工艺文化历史与现状
华永明 (昌吉学院 831100)
本文将新疆工艺文化相关的文献归纳为几类,通过总结梳理试图厘清新疆传统工艺文化历史与现状的脉络,同时为这方面的研究提供文献资料线索。
新疆;工艺文化;文献
新疆地区自古以来民族工艺资源就非常丰富,工艺精湛且极富民族文化特色。此方面的研究随着近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逐渐成为显学。新疆的工艺文化具有品类繁多、源头流向多元、层次分支复杂的特点。它与西域的历史文化、考古发现、对外交流、民族构成、宗教艺术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不借助多学科知识单一的工艺文化研究往往会显得简单苍白。考古学、历史学、民族学、社会学等学科都对新疆有较深入的研究,多种类型的文献相互参照已成为新疆工艺文化研究的总体趋势,因此相关文献的梳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早期文献和考古发现中的新疆工艺制品
新疆古称西域,由于远离中央王朝,相比中原地区记载新疆的古代文献较少。且注重视政治、军事、民族、宗教及历史沿革记载,手工艺的记载则语焉不详。这些记载虽然没有直接记录手工艺生产状况,但从物产方面也能反映当时西域地区手工艺技术的基本状况。
早期关于新疆民族手工艺的文献见于历史文献和考古发现两方面。最早的文献记载可以追溯到《穆天子传》《山海经》等先秦典籍。如《穆天子传》中记录了周穆王曾带着大批随从和财宝、丝织品、各种手工艺品,一路西行巡游。所到之处互赠礼物和工艺品。这些记载多少带有点神话传说的色彩。汉代丝绸之路开通以后中原开始逐步了解新疆,包括新疆的手工艺产品和技术。《汉书•西域传上•罽宾国》中曰“其民巧,雕文刻鏤,治宫室,织罽,刺文绣,好治食。”《梁书•西北诸戎传》载龟兹国建筑“室屋壮丽,饰以琅祲金玉。”《梁书•西北诸戎传》记载“高昌国,多草木,草实如茧,茧中丝如细纑,名为白叠子,国人多取织以为布。布甚软白,交市用焉。”(唐朝棉布在中原还是稀罕物,大约唐末宋初中原地区才普遍种植棉花)。另有对新疆周边国家的记载,《后汉书•西域传》曰大秦人 “刺金缕绣,织成金缕罽、杂色绫。作黄金涂、火浣市。又有细布,或言水羊毳,野蚕茧所作也。合会诸香,煎其汁以为苏合。凡外国诸珍异皆出焉。”还有唐代杜环《经行记》记录大食国“绫绢、机抒、金银匠、画匠。汉匠起作画者:京兆人樊淑,刘 ;织络者:河东人吕礼。”说明当时中原纺织工匠已通过新疆到达大食。有关西域的文献记载很多,正史有《史记•大宛列传》《晋书•焉耆国传》《晋书•龟兹传》《魏书•车师国传》《魏书•鄯善传》《魏书•焉耆传》《魏书•龟兹传》《魏书•高昌传》《魏书•于阗传》《魏书•高车传》《魏书•疏勒传》《梁书•高昌国传》《旧唐书•焉耆传》等。还有僧人游记《佛国记》《大唐西域记》和使者游记《西域藩国记》《长春真人西游记》等。
考古学研究成果中新疆早期工艺的实物不容忽视,考古发现中出土文物较为客观真实,从工艺技术还是艺术风格研究都是弥足珍贵的。一方面可以对照去验证史书上的记载,另一方面为远古时期的手工艺技术的研究提供实物资料。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编《新疆历史文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事业管理局主编《新疆文物古迹大观》、柳用能著《新疆古代文明》、王炳华著《丝绸之路考古研究》、余太山主编《西域通史》等书。以图片和文字的形式记录了考古发掘中出土的与传统工艺相关的实物。祁小山和王博合作编辑的《丝绸之路•新疆古代文化》和《丝绸之路•新疆古代文化(续)》全面系统地介绍和展示了新疆古代遗址、古迹、考古工作和各类文物。当代学者李青著《古楼兰鄯善艺术综论》以考古发现和历史文献为依据,从古楼兰鄯善一带史前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织物、服饰、木器、漆器、陶器、铜器及装饰艺术等进行了详细的考证,较为全面的展示了该地区这一时期的工艺发展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在《资治通鉴》《新唐书•西域传》等文献中都提到在西域诸国向中央王朝进贡的同时,对少数民族政权的赏赐而且赏赐规模也很可观。文献和考古发现中的工艺产品并不意味着都是新疆本地的手工产品,可能是中原地区传入,也可能是东西文化交流中从西方其他国家传入。
二、近代记载新疆工艺状况的游记
新疆的遥远神秘给人留下了许多遐想,近代许多抱着不同目的人自发或是被迫踏上了这块土地。其中有官员、使者也有外国探险者。留下了大量关于新疆的记录。清代前后是新疆考查探险的高峰期。
清代对新疆的考察由政府组织、个人游历、被遣戍官员几类性质。都留下了关于新疆的游记,其中有椿园著《西域闻见录》、俞浩著《西域考古录》、陶宝廉著《辛卯侍行记》、祁韵士著《万里行程记》、王树枏著《新疆访古录》、林则徐著《荷戈纪程》、纪昀著《阅微草堂笔记》等。都有对沿途风土人情和手工艺的描述。如:纪昀《阅微草堂笔记》中有达坂城一带杨柳青年画作坊的记载。另有民国时期谢彬所著《新疆游记》可谓是当时了解新疆的百科全书。其中记录莎车的日记中写到“游览一周,折至缠商麦富苏提织造霞夷绸公司参观,陈机七架,若关内乡人之织布。绸缎幅宽不盈尺,缠民用以缝袷袢。效仿江浙土法,每岁产货颇多。”可见当时的丝绸手工业已经发展到规模化生产。
西方最早记录新疆的游记是马可•波罗的《东方闻见录》。之后有斯坦因著《沙埋和阗废墟记》、勒柯克著《新疆文化之宝库》、雷慕沙著(于阗城史》、斯克林著《中国西域》、安娜菲力普著《亚洲的骆驼队》英国驻喀什总领事马继业夫人在喀什回忆录《一个英国夫人在新疆》中描当时现代化商品开始在喀什出现“诸如布匹、日用品、家具、设备食糖和白面,富商开始建筑西方风格的住宅,制衣工开始使用缝纫机。”俄国人普尔热瓦尔斯基著作《荒原的召唤》中注意民族学和民俗学方面记录,细致描写了东干人、罗布人、维吾尔人的民族风俗。魏长洪和何汉民编著的《外国探险家西域游记》较多地收录了西方探险者的游记,其中附录中外国探险家在新疆纪年详细整理了外国探险者来新疆的时间。
对于国外探险者我们须认识到,他们从早期地质生物考察演变到后来无耻的文物掠夺,这些游记也是记录他们盗掘文物的罪证。他们对新疆所进行的掠夺式考古发掘、文物贩卖,其中包括新疆历史上的民间工艺研究珍贵实物和文献资料,导致了今天古代新疆历史诸多问题研究的困难。
三、地方志中有关新疆工艺文献的记录
中国历来有方志编纂的传统,据统计1999年以前志书就达11979种之多。新疆49年以前旧志就100多种,新志一直在编撰中数量更是巨大。地方志中艺文志、风物志、乡土志等都有对工艺文化的记录。
清代是新疆地方志编撰最兴盛时期,现存旧志大多是清代编纂。乾隆四十七年编《皇與西域图志》分别介绍西域历代隶属、建置沿革及风俗物产等,风俗物产中多有涉及工艺产品。光绪三十年通令各地州县编纂地方志和乡土志,《西域图志》和《新疆图志》最具代表性。《西域图志》风俗卷、服物卷、杂录卷有关于工艺的记载。宣统三年的《新疆图志》则更为翔实系统,全书共分为 29 门,其中实业、金石、艺文、人物等均有对当时手工艺的记载。州县地方志有《温宿府乡土志》《和阗直州乡土志》等。将工艺篇分为:动物制造(和阗绸、牛马皮货、毡毯)、植物制造(棉布、皮纸、线毯)、矿物制造(斑指翎管、玉镯)。有关工艺改良记载,如 “现设劝工所,以其各业改良。设艺徒学堂以广生产,然地处一隅,见闻狭隘,无良艺师教导,欲工界之起色也甚难。境内业棉布者多,次织毯,次织绸,织毯最为费工,故成物甚少。”商业篇记载了手工艺产品的销售数量“制造品如羊毛、皮货、牛马皮、毡毯、棉衣、和阗皮纸,颇足以竞争于商界。” 徐松撰《新疆识略》被认为是清代水平最高的新疆地方志书。是研究新疆清中叶历史、地理、经济、社会、文化等必不可少的史料。
新疆地方志的编纂工作一直延续至今,各州县都有地方志办公室负责整理编纂。新疆现代地方志的编纂成果有,中国社科院边疆史地研究中心编《新疆乡土志稿》、李耕耘著《伊犁风物志》、王嵘著《吐鲁番风物志》和《哈密风物志》中记录的是新时期各地区风土人情,其中也有民族工艺的记载。另有个州县乡地方志数量庞大,篇幅所限在此不一一列举。
四、建国后新疆民族工艺文献的整理编写
新中国成立后,从50年代开始大规模民族调查实践,通过田野调查的方法留下了许多详实的民族工艺资料。1952年编印了《南疆农村调查》,1979年编入《中国少数民族历史调查资料丛刊》。随后又陆续编著《锡伯族简史简志合编》《维吾尔简史简志合编》《柯尔克孜族简史简志合编》《哈萨克族简史简志合编》《塔吉克族简史简志合编》《乌孜别克族简史简志合编》《塔塔尔族简史简志合编》以及各少数民族自治州、自治县概况丛书。80年代合并全国少数民族简志出版《中国的少数民族》一书。这些著作都全面的记录了少数民族的生产生活状况。其中《南疆农村调查》记录了当时的南疆“手工业和农业还是紧密的结合在一起的,依然保存着男耕女织的传统。家家妇女都纺线,很多农家也织布。集市上还是物物交换,农民都用手工生产的产品,只有富商才用得起工业制品。”反映出当时南疆手工业的状况。
建国后工艺美术专业的设立培养了大批的专业人才,新疆的工艺美术研究也逐渐深入系统。出现大量的专题研究的论著。针对不同民族某种工艺研究的有徐清泉著《维吾尔建筑文化研究》、波拉提著《哈萨克族建筑艺术》、李安宁著《新疆维吾尔建筑装饰图案资料》等;不同工艺种类单独研究有著《新疆维吾尔族民间花帽图案集》、张文阁的《新疆土陶艺术》、贾应逸等著《新疆地毯》、张亨德编著《民间编制》和《民间刺绣》等;有关图案纹样专题研究有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编《哈萨克民间图案集》、刘定陵著《柯尔克孜族图案集》、张亨德编著《维吾尔族装饰图案》、李安宁的《维吾尔装饰纹样》、吐尔的•哈地尔•那孜尔著《维吾尔刺绣图案集》、张亨德的《柯尔克孜族民间图案集》和《新疆维吾尔族民间花帽图案集》等;综合类研究的有李安宁的《新疆民族民间美术》、贾银义的《新疆地毯史》、买买提•伊明沙比尔编的《维吾尔手工艺术》、伊明江•阿布都热依木编的《维吾尔族手工艺文化研究》、张新泰编著《新疆民族手工艺卷》、塔西买买提•伊明著《维吾尔图案要素汇编》等。这些都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五、近年非遗申报引发的新疆工艺文化研究热
新时期新疆工艺文化的研究特点是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契机,强调多学科交叉的保护性开发与研究。从事新疆工艺文化研究者身份越来越多元。有新疆本土的学者也有内地学者,有少数民族研究者还有汉族研究者。在区内从事绘画和美术教育的学者也参与到研究的行列。
具体研究有杨晓康的《新疆少数民族民间旋木工艺及其艺术》从工艺技术的角度对新疆少数民族民间的木器旋切工艺的历史、实用工具、造型规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且附有手绘的器物图案,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李一娜的《从新疆维吾尔土印花布纹饰看维汉工艺美术交流》通过维汉印花布纹饰和制作工艺方面比较研究找出其相关性,证实维汉间工艺交流的事实;曾丽美的《新疆民间工艺美术数字化保护探析》对新疆民间工艺美术的数字化保护研究提出观点和详细的意见;方红萱的《20世纪50年代以来新疆少数民族手工业变迁研究》对20世纪50年代以来新疆手工业变迁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提出反思;阿曼古丽•尤努斯的《和田地毯文化及其变迁研究》通过和田地区地毯的田野调研和民间艺人采访,对和田地毯图案纹样、生产工艺、艺人状况、生产销售等状况进行详细阐述;布阿依先木•苏力坦的《维吾尔族传统工艺经研究》对维吾尔族传统工艺文献《工艺经》进行了专题研究。这些都极大地丰富了新疆工艺文化的研究,为这方面的研究提供了许多全新的视角。当代文献较多也容易查找,这里不在赘述。
六、结语
新疆的传统民族民间工艺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工艺文化的现状日益受到关注。从文献的梳理不难看出研究者的学术视野日趋广阔,保护和传承工艺文化多样性和丰富性将成为新疆工艺文化研究的重要课题。
[1]王炳华.新疆历史文物[M].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1999.
[2]许崇灏.新疆志略[M].正中书局,1944.
[3]王嵘.西域艺术史[M].云南人民出版社,2003.
[4]纪大椿.新疆地方志简介[M].吉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1985.
[5]谢彬.新疆游记[M].中华书局,1929.
[6]袁大化.新疆图志[M].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7]凯瑟琳•马噶特尼.外交官夫人的回忆[M].新疆人民出版社,2010.
[8]李青.古楼兰鄯善艺术综论[M].中华书局,2005.
[9]苏和平. 中国少数民族工艺与美术[M]. 贵州民族出版社,2003.
[10]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厅编.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M].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
华永明,男(1977-),祖籍甘肃兰州,硕士研究生,昌吉学院,讲师,主要从事美术学和民艺学方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