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土地与歌》的艺术研究方法

2017-01-28山东艺术学院2014级音乐与舞蹈学研究生250000

大众文艺 2017年1期
关键词:音乐学人类学社会学

苏 畅 (山东艺术学院2014级音乐与舞蹈学研究生 250000)

论《土地与歌》的艺术研究方法

苏 畅 (山东艺术学院2014级音乐与舞蹈学研究生 250000)

《土地与歌》是著名音乐学学者乔建中先生的第一本论文集,也是乔建中先生1991-1994年近十余年的学术成果展示,此书主要讨论的是中国传统音乐,涉及民歌、说唱、戏曲等各个方面。本文主要从音乐社会学、音乐人类学两个方面来进一步探讨《土地与歌》的艺术研究方法。

《土地与歌》;音乐社会学;音乐人类学

一、用音乐社会学的研究视野解读《土地与歌》

音乐社会学是音乐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其研究的重点在于音乐文化价值中的社会功能和功用究竟是什么,探索的是音乐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音乐社会学是音乐和社会学结合在一起的一个概念,从19世纪关于音乐理论的研究已有学者运用社会学的研究方法来进行阐释。

在《土地与歌》这本书中,第一个课题“汉族山歌研究”共分上下两篇,上篇从溯源、山歌体裁的基本特征、山歌的分布、山歌的分类这四个方面来论述,其中山歌体裁的基本特征、山歌的分布这两章节在分析和研究的过程中可以看做是音乐社会学理论在音乐理论实践研究中的运用。乔建中先生在论述山歌体裁的基本特征时,主要表达了一下几个特点:山歌是劳动歌曲但不受劳动的制约、抒情性、自娱性、即兴性和地域性。

在音乐社会学的研究中,思考的问题之一是音乐学研究中所包含的社会学问题,如音乐的社会功用如何在音乐的体裁或形式以及在音乐作品中实现,这些音乐的体裁、音调、演唱的特色是怎么样与音乐所包含的社会认识相联系。“山歌是劳动歌曲”表明山歌是在劳动生活中演唱的歌曲,是音乐为了服务于劳动而演唱。此时,山歌是为了满足某种社会功能。当广大牧民在田野间作业、在山野间放牧、在湖间泛舟时,这种劳动就不同于号子这种是在需要密切协作的集体劳动中演唱。它所形成的音乐可想而知,必定与这种劳动习惯相适应,所以山歌的一大特点就是,随着心情的变化而歌唱,随意的掌握音调、快慢、节奏等音乐要素,与劳动相关但又不受制约。山歌与劳动号子的区别也是音乐学研究中社会差异所造成的不同。

此外,在音乐社会学研究中,思考的另一重要问题就是社会学研究中所包含的音乐问题,这些社会学的研究成果需要成为研究这些音乐的参考与借鉴,许多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也常常被音乐学的研究所吸收。比如,几千年来形成的各种类型的音乐,这些音乐所发挥的文化功用究竟有什么共同性规律?在乔建中先生的《土地与歌》中,分别研究了中国传统音乐中的山歌、“花儿”等不同音乐体裁的文化功能在这本书中进行了详细的叙述。社会学较之于音乐社会学研究范围更加广泛。例如,当音乐学研究者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城市、乡村民间音乐社团的构成及音乐活动的认识和理解时,可以借助社会学关于社会群体方面的理论和研究成果。《土地与歌》研究山东民歌一文中,很多山东民歌的音乐演绎活动都是由社会团体性质的戏班、乐社实施,其实这些音乐活动中,社会学内容涵盖广泛,如果在对其组织结构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是,我们就需要利用社会学、艺术社会学的相关材料进行分析和调查。

在本书甘肃、青海“花儿会”历史成因初探中,作者在最后讨论了宗教祭祀与“花儿会”的关系,这就把“花儿会”这种音乐与宗教联系起来,这也是社会学的一个方面。在对音乐社会学进行研究是,我们需要注意的一个重点就是一定要把社会学和音乐学放到一起进行研究,切忌孤立,不能简单、机械的将研究中观察的音乐事物和现象看成特定阶级的产物,其更应该思考的是普遍性个共性。

二、用音乐人类学的研究方法思考《土地与歌》

音乐人类学是一个非常富有包容性的学科,在其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也与其他社会科学学期发生着直接或间接的紧密联系。现代音乐人类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主要理念主要来源于文化人类学。在音乐人类学理论研究工作中,需要思考的问题之一是应该用什么样的基本观点和准则去解读其要研究的音乐现象和课题研究。

音乐人类学,其主体的研究对象重点应该放在“人”上,这里包括个体的人同时也包括群体。在阅读《土地与歌》一书中,乔建中先生在研究中就关注了音乐研究对象的主体形式,在壮族“三声部”民歌《欢悦》采访纪略中,作者采访了“三声部”民歌的演唱歌手,参加演唱歌手,共有五位,他们分别演唱高中低三个不同声部,有的歌手兼任口哨伴奏。音乐人类学研究中,作为音乐研究对象的个体,都扮演了其与之不同的音乐功能,虽然这五个演唱者单独独立起来或许不能使其艺术魅力达到最大化,但组合起来在音乐群体中发挥着不同却相互联系的重要作用,这样相互合作,造成了其音乐表演力更加丰富多彩。

音乐人类学的研究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研究过程中不能用自己个人的好恶来评价某一音乐类型和事象。同时,音乐人类学工作者应该从总体上把握各民族的的音乐事象的客观认识的基础。在《土地与歌》中,乔建中先生特别注意实地调查研究,中国传统音乐这一学科是一门注重深入实际音乐生活,并从中吸收积累丰富的现场资料和实地经验的音乐理论科学。书中的甘肃、青海“花儿会”采访报告。壮族“三声部”民歌《欢悦》采访纪略等文章都是通过“田野作业”的方法,这也是文化人类学中经常强调和广泛使用的一个研究方法。

田野作业的实地调查方法有多种,可以根据调查范围大小或者是调查品目的多少将其分为一种分类形态,也可以根据调查的目的,按获取资料的材料性质将其分为一类。在书中《甘肃、青海“花儿会”采访报告》及《甘肃、青海“花儿会”历史成因初探》中,乔建中先生选取了涉及“花儿会”举行的几个县,在1983年7月12日至24日,共参加了四次形式不同的“花儿会”,针对“花儿会”这个音乐事象的研究此次调查的范围较小,其内容、形式和结构比较集中和紧凑。

各种不同类型的横向的调查类型,可以为相关的研究工作者,提供多样选择的余地。在确定论题以后,就应该做好调查前的理论及技术准备,分析该研究课题当前的研究现状,明确自己研究的目的。最重要的就是将现有资料进行搜集和熟悉,搜集资料也有“直接资料”和“间接资料”之分。简介资料包括所研究事象的历史资料、背景资料、想通的艺术资料等。在《山东民歌论》一文中,作者首先论述了山东民歌和山东古代文明的渊源,搜集了大量的与此次音乐调查对象、范围相关的历史资料,了解山东地区古代文明的发生、发展并逐级成为一个文化区域的较为清晰的历史脉络。其次,作者对山东的地理环境资料(地理位置、地形、自然资源等)、经济文化类型(生产方式、生产水平等)都进行了详细介绍,说明作者对于所要研究的事物做了充分的事前调查,这样为以后的深入调查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而为以后获得更多和更具有研究价值的第一手资料。

在本书中,凡是涉及民族音乐研究的,作者都深入到了实地调查现场。在实地调查中,作者也使用了多种不同的调查方法,在《壮族“三声部”民歌〈欢悦〉采访纪略》一文中,作者直接去到了壮族自治区,亲临现场,去感受这种民歌的生存环境和音乐,这就是最为重要的一种实地调查方法--直接观察法。在这一文中,作者着重采访了有关三声部“欢悦”的情况,并对这些演唱者进行访谈,有针对性的了解这种民歌的情况,这也是实地调查中常用的方法—个别访谈法。

音乐人类学各类课题的陈述,最主要的是通过描述和解释来完成,在《土地与歌》一书中,乔建中先生不同研究课题的音乐解释,通过的主要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历史材料的阐述。音乐人类学虽然更多的是以音乐研究对象的现状研究为基本目的,但是在解释这些音乐研究的内在因果关系和构成规律时,需要使用必要的历史材料,这种对于史学材料的重视,也可以看做是对历史学研究或视野的借鉴。第二,不同音乐研究对象的联系比较,在此书《甘肃、青海“花儿会”采访报告》及《甘肃、青海“花儿会”历史成因初探》两篇文章中,作者就将甘肃和青海两个不同地区的“花儿会”进行研究比较,比较其内容、形式、意蕴,并从中进一步思考其间的相似性,总结其内在规律。

无论是从音乐社会学还是音乐人类学的角度上去阅读《土地与歌》这本书,都为我们对中国传统音乐的研究做了良好的典范。本书将中国民族音乐作为中国音乐史的重要角色,通过搜集资料、实地考察、田间作业等多种方式来阐述音乐同社会的关系,同人类文明发展的关系。感谢这些伟大的音乐学学者对于民族音乐不懈追求,让我们能够感受到中国音乐文化的丰富魅力。

[1]乔建中.《土地与歌-传统音乐文化及其地理历史背景研究》,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9年9月第1版

[2]伍国栋.《民族音乐学概论》,人民音乐出版社,2012年一月北京第一版.

[3]俞人豪.《音乐学概论》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年3月版.

猜你喜欢

音乐学人类学社会学
VR人类学影像:“在场”的实现与叙事的新变
与时偕行:当代藏族音乐研究的民族音乐学实践与运用
“逸入”与“生成”——音乐人类学表演研究的“交互”路径
基于OBE理念的非社会学专业“社会学概论”教学改革研究
第九届全国科学社会学学术会议通知(第一轮)
音乐学人
中国社会学会农业社会学专业委员会成立
伊莎白及其中国人类学、社会学考察
传统的重建:现行朝鲜族婚礼的人类学解读
Ethnomusicology一词中文译名的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