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潮汕地区“拜老爷”民俗活动研究
——以汕头市龙湖区和鮀浦区牛田洋村为调查对象

2017-01-28肖玉南郝东旭河北秦皇岛燕山大学文法学院066000

大众文艺 2017年9期
关键词:潮汕地区潮汕老爷

陈 燕 张 晋 肖玉南 郝东旭 (河北秦皇岛燕山大学文法学院 066000)

潮汕地区“拜老爷”民俗活动研究
——以汕头市龙湖区和鮀浦区牛田洋村为调查对象

陈 燕 张 晋 肖玉南 郝东旭 (河北秦皇岛燕山大学文法学院 066000)

“拜老爷”是潮汕地区特有的民间祭祀文化,蕴涵着深厚的文化积淀,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潮汕地区人民的日常生活与思想观念。近几十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与价值取向发生了巨大变化,在此背景下,中国传统习俗的传承与发展也出现了新的特点与趋势。本文旨在通过对“拜老爷”民俗活动的相关信息进行整理与归纳,描述其现有发展面貌,分析其面临的困境,并探索解决困境的方法。

“拜老爷”;传统习俗;传承与发展

本论文获“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国家级基金资助,

编号:201610216035。

古老的中国地大物博,5000年的华夏文明孕育了多姿多彩的灿烂文化,留下了丰富而珍贵的文化遗产。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王冠上,有一颗明珠格外璀璨,那便是源远流长的祭祀文化。

本文选取的研究对象便是潮汕地区的特色祭祀活动——“拜老爷”。调研小组成员在搜集文献资料与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通过统计数据、制作图表、拍摄照片等方式获得了许多第一手研究资料,经过整理分析,勾描出了一个独特的潮汕地区祭祀文化图景。

为此,本文将分为两部分论述:第一部分,我们将对“拜老爷”做一个整体介绍,包括其含义、特征、起源等,以便读者能对“拜老爷”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第二部分,我们将通过实地走访得到的反馈信息归纳分析出“拜老爷”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并就此提出一些建议,导出最终结论。

一、什么是“拜老爷”?

“拜老爷”是广东省潮汕地区特有的一种汉族民俗及民间宗教文化活动,是一种对神的祭祀活动的统称。

“拜老爷”活动历史悠久,影响广泛,特别是在东南沿海地区,由于历经千百年民间崇拜的神化以及历代统治者的渲染、利用,“拜老爷”及其活动场所——“老爷宫”都被蒙上了一层神秘面纱。

(一)起源

起初,“老爷”并不是众多神灵的统称,而是指旧时对上司或主人的尊称,以“老爷”之称代替神明,则表明了普通百姓对神明的敬畏。王应奎《柳南随笔》卷五日:“前明时缙绅惟九卿称老爷,词林称老爷,外任司道以上称老爷,余止称爷,乡称老爹而已。”由此可见,潮汕人拜老爷最先应是对古代先贤、为百姓做了贡献的地方官或一方好人的祭拜,后来在神明思想的影响下,“老爷”才变成了各类神明的总称。《东里志》(陈天资,明万历二年)有云:“粤俗尚贵,祠庙兴矣”。既然神明在潮汕统称为“老爷”,拜神就称作“拜老爷”,神庙不论规制大小,则统称“老爷宫”。1

(二)特征

1.神明众多,来源驳杂

潮汕人崇神,天有天神,地有地神,家里除了龛上的神,还有门神、井神,睡觉的床有公婆管着,不同的时节有不同的“老爷”要拜。潮汕人崇神,天有天神,地有地神,家里除了龛上的神,还有门神、井神,睡觉的床有公婆管着,不同的时节有不同的“老爷”要拜,祭祀对象纷繁众多。初一、十五拜玉皇大帝(天公);初二、十六拜地主老爷(伯公);初三、十七拜妈祖;初四、十八拜财神爷;初五、十九拜五谷母;初六、二十拜珍珠娘娘;初七、二十一拜三山国王;初八、二十二拜寿星公;初九、二十三拜观音;初十、二十四拜如来;十一、二十五拜伯公;十二、二十六拜虱母仙;十三、二十七拜何仙姑;十四、二十八拜太白金星。

陈汉初先生曾总结到,潮汕人祭拜的神灵来源有六种:分别是对日、月、星辰、大地、自然天象、自然物、祖先,古代先贤和民族英雄的崇拜。2这六大类的神明跨越了佛、道、儒教派的界限,显示出潮汕人从古时起就根据自己的需要,移植和创造出了护卫这一方家园的神灵——“老爷”。

2.更具地方性和灵活性

(1)时间上,“拜老爷”的活动时间以农历为标准。农历每月的初一、十五两天为固定的祭祀时间。这两天一般在家里举行,形式较简单。到了正月,“拜老爷”不仅活动多而且规模大,不仅要在家里要祭祀,还要到“老爷宫”去祭拜。

(2)供品上,潮汕地区“拜老爷”融合了当地的特色饮食。祭品除常规的五畜(猪、鸡、鱼、鹅、鸭)外,还有潮汕粿食(发粿、红桃粿、乒乓粿等)3、老爷饼、斋菜、小吃(晋盒、麻花、豆方等)等。潮汕民间的岁时节日,俗称“时年八节”,其实连同各种“老爷节”,就有二三十个之多。由于每个时节祭拜对象不一样,供品也不尽相同。同时,这些活动也是在不同村庄、不同姓氏之间进行的,往往带有比赛性质。有的地方还因此兴起了“赛大猪”“赛大鹅”、办撰席等比赛活动,使得潮汕美食,花样不断翻新,制作日趋精细,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潮汕美食文化。4

(3)表演上,“拜老爷”习俗也伴随着汕头特色的传统民间艺术表演,精彩纷呈,多项已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①潮剧,流行于潮汕地区,是用潮州话演唱的一个古老的传统地方戏曲剧种,于2006年入选国家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②铁枝木偶戏,潮州铁枝木偶俗称纸影戏,是广东省潮州地区的汉族传统戏剧。属于杖头木偶的一种,体形较小,其主要特点是这种木偶靠三根铁枝操纵表演,主竿置于偶人背部中间,侧竿分置于左右两臂,由艺人在幕后操纵。2006年,潮州铁枝木偶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戏剧类。

③“摆猪羊”习俗,每年农历正月十六、十七敬奉财神赵公明和关公的一项历史悠久的当地民俗文化活动。每年的主办社在前一年就开始筹备,自养大猪肥羊,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这一天,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宰杀大公猪大公羊,然后将其摆在“卉”字型木架上,猪口、羊口塞上桔子,猪身、羊身贴着“吉”字或双喜字样,寓意吉祥好运。全村近千头猪羊摆在一起密密麻麻,场面十分壮观。活动过程中还举办舞狮、标旗锣鼓队、潮剧演出、赛花灯等文艺活动。现已被列为广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4)规模宏大,仪式复杂

初一十五拜老爷时,不仅要跪拜、烧香、烧冥纸,还采用诸如“问杯”这类的特殊形式。而到了老爷的生日或者正月时,寺庙要供奉超大型的香,有仪仗队游行,放鞭炮烟花。尤其是“摆猪羊”习俗,隆重盛大,场面壮观,文艺活动丰富多彩。

二、拜老爷的现状与对策

通过实地走访调查,我们针对“拜老爷”活动提出了一些问题并制作了相关问卷,得出如下信息:

(一)现状

1.“拜老爷”的人群分布

调查对象年龄层次分布:20岁到50岁的人达到90%,老人和孩子各占5%。

调查对象的受教育情况:初中及其以下的有17.5%,高中学历的有13.3%,本科及专科的有68.33%,研究生及其以上的有0.83%。

2.“拜老爷”的经济花费

有45.85%的人认为拜老爷会劳民伤财,花费颇多。54.17%的人,认为拜老爷这一活动的花费完全是在承受范围以内,并不认为其花费颇多、劳民伤财。

在农村,拜老爷活动更加盛行,花费更多,许多人哪怕省吃俭用,在“拜老爷”时也会很讲究,要有丰富的贡品。加之“拜老爷”次数频繁,导致它在居民一年中的消费占一定比重,居民有些劳心劳力。

3.“拜老爷”的环境问题

有69.17%的人认为烧纸钱污染环境,应当采取一些较为环保的措施。而30.83%的人认为“拜老爷”活动不应该加以改变,应该保留下来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烧纸钱对环境不会有多大的危害。

4.政府秉持的态度

政府认为,对于“拜老爷”活动中那些进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部分要积极遵循《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进行保护,但是对于“拜老爷”活动中存在的消极因素,进行保存就好。

5.民俗专家的意见

“拜老爷”活动可以弥补政策的不足,可以在道德上对人的思想加以束缚。但是对于文化遗产部分要区别对待,并非所有都应该上市场,好的应做成精品,不要一窝蜂地全部投入市场。政府认为那些文化活动“自娱自乐”,由其自由发展生命力更强。如果强行将其僵化地保存做成标本,反而会造成文化的失传。

6.传统技艺衰落

受制于当代社会快节奏生活方式的普及和多姿多彩的娱乐方式出现等诸多原因,“拜老爷”活动中的民间艺术潮剧、铁枝木偶戏等纷纷走向衰落。

(二)原因分析

1.为什么参与人群中青壮年所占比例大

在青壮年比例中,潮汕妇女是主体,历来潮汕就有这样一个传统,妇女结婚后就要继承婆婆的衣钵,承担起拜老爷的责任和做粿的手艺。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女性的个性逐渐得到解放和张扬,女性的独立自主地位被认可,做粿的手艺逐渐消失,仅存于部分家庭主妇和做粿、卖粿为生的小商贩手里。但是,“拜老爷”活动仍然在一辈一辈地传承。年老的传给了下一辈,年少的懵懂未解俗世,于是青壮年就占很大分量。

2.为什么“拜老爷”活动十分隆重

历史地理的原因。潮汕地区在古代属于蛮荒之地,丘陵众多,土地贫瘠,因此这里的人们只能以海为生,下海捕鱼、经商。然而,一年中多发的台风、海潮,于是,人们在出海时总是要祭拜神灵,这也就解释了潮汕“拜老爷”一年的繁复。

这也与当地的宗祠文化有关。活着的人相信祖先逝去,灵魂还将在祠堂守护着祖先后代,这样的虔诚信仰,就决定了拜祖先时无论是跪拜、供品、时间、表演都变得讲究、盛大、复杂。

3.为什么“拜老爷”活动劳民伤财

无论是因为次数的频繁、贡品的讲究,还是形式的多样、仪式的隆重,都使居民花费更多的精力在筹备、祭拜和后续整理上。所以,人们在这上面的支出也就相对较大。

4.为什么“拜老爷”活动污染较严重

从古至今,拜神要烧香、磕头、放鞭炮、烧纸钱是定俗,中国的各个地方都是如此。而潮汕“拜老爷”活动频繁,祭拜人数众多,几乎遍布整个潮汕地区。并且,当地人更加看重祭祀行为,会使用更大型的香、更多的纸钱和更大的鞭炮来祭拜,这就使得环境污染更加严重了。

5.为什么政府对待“拜老爷”活动保持中立

在暑期调研中,我们有幸请到潮汕知名民俗专家和当地政府官员为我们讲解“拜老爷”民俗,他们一致表示政府对于“拜老爷”活动的政策是一种中立的态度。

他们表示: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传统文化遭遇重创,北方许多地方的祭祀活动均不复之前的盛况。政府采取中立态度,不多加干涉,是有利于“拜老爷”活动的传承发展的。而对于“拜老爷”风俗中的文化精髓,在申遗之后,面对着现代经济的冲击,又存在于政府中立态度的环境下,要想稳健长远发展,需要民间力量的帮助。

6.为什么民间艺术正在衰落

针对“拜老爷”中许多传统民俗的衰落现状,我们总结出以下几点原因:

a.民间技艺缺少传承者。

b.传播方式趋于传统。

c.潮剧本身缺乏创新。

d.艺术欣赏角度发生改变。

e.中华传统节日、时令节气与庙会意识的淡薄,导致戏剧演出土壤减少。

f.保护机制不健全。

(三)对策

1.针对青少年对传承“拜老爷”民俗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可以将其活动过程制作成影像、图片资料,将潮剧、英歌舞、铁枝木偶戏、“摆猪羊”习俗等传播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同时,也可以成立潮剧免费学习班、观摩班等,培养年轻人的兴趣。

2.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正、改进、完善“拜老爷”活动的次数、贡品及形式等,更大范围地推行集体祭拜(尤其是城市地区,可以社区为组织单位),以集体的力量推动“拜老爷”活动的发展,同时尽可能减轻民众的负担,减少环境污染;

3.更新人们观念,积极推广网络祭祀。通过网络平台,让群众形象直观地意识到“拜老爷”过程中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同时,应加大植被的覆盖率,在治本的基础上,起到辅助净化空气的作用。

4.当地政府应积极履行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加强本地的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引导民众适当地进行健康有益的文化消费,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提高民众科学文化素质,引导其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努力提升当地文化软实力。

5.潮汕地区民众可自发形成文化组织,与其他多种团体、组织如艺术团、文化局等开展合作,向潮汕地区外的民众推广“拜老爷”文化精品。努力打造“拜老爷”文化名片,形成文化产业并形成文化产业链,发展周边产业、生产附加产品如明信片、日历册等。

6.采取商业合作、民间众筹等为潮剧发展提供资金帮助,吸收新生力量。给潮剧注入新的活力,创新改编,使其更贴近现实生活,反映民众生活状况与精神面貌。

三、结论

“拜老爷”民俗作为潮汕地区的代表性特色文化活动,历史悠久,对潮汕地区人民及众多华人华侨的生活、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等产生了深刻影响。对待“拜老爷”这种传统习俗文化,我们既不能一概否定,也不能全部的吸收,我们必须站在时代的高度,通过实践进行检验,汲取精华,去除糟粕,才能正确地发挥文化的作用。5

对于其中的特色饮食文化、民间艺术表演等我们要积极地继承,并且发扬光大。而对于它铺张浪费、费时费力又污染环境的一方面,我们就要加以取缔改善,促进“拜老爷”在新时代下的健康发展。

导师:丛鑫

注释:

1.2.陈汉初.潮汕祠庙文化[J].潮商,2009.02.15,01(02):77-81.

3.刘丹盈,吴悦蕾,林玲如,王海燕.潮汕特色传统文化调查报告[J].南方论刊,2014.05.08,05:95-96+110.

4.陈汉初.民间拜神供品与潮汕风味美食[J].广东史志,1999.11.15,04:51-54.

5.张卓苗,蒋晓.关于潮州地区“桃粿”的浅谈[J].大众文艺,2014.07.15,03:61-62.

[1]陈汉初.潮汕祠庙文化[J].潮商,2009.02.15(01).

[2]刘丹盈,吴悦蕾,林玲如,王海燕.潮汕特色传统文化调查报告[J].南方论刊,2014.05.08(05).

[3]陈汉初.民间拜神供品与潮汕风味美食[J].广东史志,1999.11.15(04).

[4]陈泽芳,杨映红.潮汕“出花园”习俗调查[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4.15(02).

[5]张卓苗,蒋晓.关于潮州地区“桃粿”的浅谈[J].大众文艺,2014.07.15(13).

[6]王兰永.民间信仰的价值与新诉求——以文化社会学为视角[J].观察与思考,2013.08.15(08).

本科生,汉语言文学专业。

肖玉南(1996- ),女(汉族),湖南省市长沙市,河北省燕山大学本科生,汉语言文学专业。

张晋(1994- ),女(汉族),河北省石家庄市,河北省燕山大学本科生,汉语言文学专业。

郝东旭(1996- ),男(汉族),山西省市阳泉市,河北省燕山大学本科生,汉语言文学专业。

导师简介:

丛鑫(1976- ),男(汉族),河北省秦皇岛市,河北省燕山大学副教授。研究中国当代文学、民间文学方向。

陈燕(1994- ),女(汉族),江西省吉安市,河北省燕山大学

猜你喜欢

潮汕地区潮汕老爷
潮汕地区『营老爷』:与神同乐的全民狂欢
不怕火的双手
潮汕牛肉火锅
潮汕名食
——南瓜芋泥
潮汕地区太极拳发展现状探析
厨师与老爷
舌尖上的潮汕美食
高浟:老爷我来审青菜
潮汕家庭教育中的榜样教育